正在阅读:

杨凌农高会:见证更高效、更轻松、更智慧的农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杨凌农高会:见证更高效、更轻松、更智慧的农业

在科技时代,推助农业现代化。

9月19日,第29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成果发布会圆满召开,在展馆展、云上展、田间展三种形式展馆和11个不同主题会议活动的轮番展示又参差落幕后,不舍的参展人和观展人们令展会上那些承载着科技人和农业人心血的碰撞愈发动人起来。

玉米地里见真章

在本届农高会首次设立的田间展之一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玉米试验示范基地展上,科技人和农业人“碰”在了一起——早熟耐密宜机收玉米品种让不少种田“老把式”看直了眼:

联合收割机在田间穿梭,机后吐出了已经粉碎的玉米秸秆,玉米粒储存在了机舱里。几个来回后,收割机停在地头卸下玉米粒……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玉米试验示范基地张兴华副研究员介绍,种植早熟耐密适合机收的品种,是玉米由传统种植向现代化种植模式转变的一个过程,可解决轻简化和机械化的有机结合,将有效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可是它的收获工作对于我国广大玉米种植户来说却是一件繁重的体力劳动。由此可见,选育优质机收品种势在必行,品种更新换代时机已到。以玉米新品种陕单650为例,近两年,在陕西境内以及黄淮区域,该品种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种植。

陕单650品种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薛吉全技术团队历时多年培育出的玉米新品种。2018年通过陕西省夏播区审定,2019年通过陕西省春、夏播机收组审定,2020年通过国家黄淮海机收组品种审定,以及国家良种攻关西北机收组区域试验。

从2017年至2019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陕西不同地区建立了陕单650玉米品种及配套技术示范田,经过农业农村部、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国家玉米栽培学组等有关专家在蒲城、旬邑、榆林和定边机械现场实产验收,最高亩产达到1122.3公斤,具有籽粒水分含量低、田间倒伏率低以及籽粒破损率低的“三低”特点,创造了夏玉米亩产超过750公斤、灌溉玉米超过1100公斤的纪录。2019年至2020年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在奇台总场建立高半示范田,经测产亩产达1465.25公斤。

高效、轻松、智慧

农高会上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鹤壁的嘉多卫农农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带来了一款新型昆虫监测设备——“昆虫雷达侦诱信息指挥中心”,可以远距离、大面积扫描、探测,完成昆虫迁飞、栖息的动态监测,为植物保护提供有害生物活动信息。而旁边的“高空旋转智能识别跟踪器”则能够在接收雷达指令后进行昆虫跟踪诱控,并识别昆虫确定虫类,结合信息系统的数据分析再发出指令,遥控指挥地面物联网设备、高空控诱设备和其他绿色防控设备,达到有害生物绿色精准防控目标。

毫无疑问,这一整套设备的综合应用,能够在虫害发生前就搭建好一个绿色屏障、做好提前防控,助力粮食绿色生产、丰产丰收。

江西绿萌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展出了呵福式苹果智能分选设备,能够让每一个苹果在独立的果杯上运行,同时设备采用了人工智能(AI)、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可对果品色泽、瑕疵、糖度、酸度、内部损伤等进行在线无损检测分级,该设备分选的苹果,外观整齐、口感统一,能够实现所分选产品质量和价格的双提升。

苹果采摘后的分选、保鲜和防磕碰这些果品加工环节的大难题,就这样被解决掉了。

北京展团负责人张怀波带来的则是畜禽健康状况巡检机器人,能够实现“鸡脸识别”,在鸡舍里“转悠”一圈,就能精准捕捉到体温异常的鸡,而且还携带多个传感装置,收集鸡舍任意位置的温度、湿度、PM2.5等环境数据。

通过设定机器人的巡检路线和频次,机器人可以代替管理人员对鸡舍进行巡检,一旦发现鸡舍内的畜禽有异常,就会通过后台进行数据上传,让养殖户及时进行处置。

这些高新科技为农业人带来了新的视野和新的可能。当赖以生存的土地和看天吃饭的传统,以一种可被驯服的姿态,呈现在农人们眼前时,科技所能够带来的高效和轻松,新技术所展示出来的机械智慧,就会成为农业新生活的一部分,当这一部分慢慢扩大,当这些产品走出测试环节,走下生产线,真正应用到普通农人的生活中,为他们带来切实的效率和帮助,“智慧农业”也就有了现实的土壤。

农业现代化

如果说“智慧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关键,那么要实现农业现代化,用现代经济科学来管理农业,创造一个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体系和一个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有较高转化效率的农业生态系统,就既是一个动态的、漫长的、艰辛的过程,同时也是解决传统农业中所潜伏诸多问题的一种手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近30年来,农高会见证了中国农业科技的一次次革新,参与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展示了中国农业“硬实力”,本届杨凌农高会上更是能看到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数字技术都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云交易板块全新上线……未来农业正在迸发出无限可能,而那些更高效、更轻松、更智慧的农业,也必将在以后的农高会上焕发科技时代的高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杨凌农高会:见证更高效、更轻松、更智慧的农业

在科技时代,推助农业现代化。

9月19日,第29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成果发布会圆满召开,在展馆展、云上展、田间展三种形式展馆和11个不同主题会议活动的轮番展示又参差落幕后,不舍的参展人和观展人们令展会上那些承载着科技人和农业人心血的碰撞愈发动人起来。

玉米地里见真章

在本届农高会首次设立的田间展之一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玉米试验示范基地展上,科技人和农业人“碰”在了一起——早熟耐密宜机收玉米品种让不少种田“老把式”看直了眼:

联合收割机在田间穿梭,机后吐出了已经粉碎的玉米秸秆,玉米粒储存在了机舱里。几个来回后,收割机停在地头卸下玉米粒……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玉米试验示范基地张兴华副研究员介绍,种植早熟耐密适合机收的品种,是玉米由传统种植向现代化种植模式转变的一个过程,可解决轻简化和机械化的有机结合,将有效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可是它的收获工作对于我国广大玉米种植户来说却是一件繁重的体力劳动。由此可见,选育优质机收品种势在必行,品种更新换代时机已到。以玉米新品种陕单650为例,近两年,在陕西境内以及黄淮区域,该品种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种植。

陕单650品种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薛吉全技术团队历时多年培育出的玉米新品种。2018年通过陕西省夏播区审定,2019年通过陕西省春、夏播机收组审定,2020年通过国家黄淮海机收组品种审定,以及国家良种攻关西北机收组区域试验。

从2017年至2019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陕西不同地区建立了陕单650玉米品种及配套技术示范田,经过农业农村部、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国家玉米栽培学组等有关专家在蒲城、旬邑、榆林和定边机械现场实产验收,最高亩产达到1122.3公斤,具有籽粒水分含量低、田间倒伏率低以及籽粒破损率低的“三低”特点,创造了夏玉米亩产超过750公斤、灌溉玉米超过1100公斤的纪录。2019年至2020年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在奇台总场建立高半示范田,经测产亩产达1465.25公斤。

高效、轻松、智慧

农高会上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鹤壁的嘉多卫农农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带来了一款新型昆虫监测设备——“昆虫雷达侦诱信息指挥中心”,可以远距离、大面积扫描、探测,完成昆虫迁飞、栖息的动态监测,为植物保护提供有害生物活动信息。而旁边的“高空旋转智能识别跟踪器”则能够在接收雷达指令后进行昆虫跟踪诱控,并识别昆虫确定虫类,结合信息系统的数据分析再发出指令,遥控指挥地面物联网设备、高空控诱设备和其他绿色防控设备,达到有害生物绿色精准防控目标。

毫无疑问,这一整套设备的综合应用,能够在虫害发生前就搭建好一个绿色屏障、做好提前防控,助力粮食绿色生产、丰产丰收。

江西绿萌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展出了呵福式苹果智能分选设备,能够让每一个苹果在独立的果杯上运行,同时设备采用了人工智能(AI)、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可对果品色泽、瑕疵、糖度、酸度、内部损伤等进行在线无损检测分级,该设备分选的苹果,外观整齐、口感统一,能够实现所分选产品质量和价格的双提升。

苹果采摘后的分选、保鲜和防磕碰这些果品加工环节的大难题,就这样被解决掉了。

北京展团负责人张怀波带来的则是畜禽健康状况巡检机器人,能够实现“鸡脸识别”,在鸡舍里“转悠”一圈,就能精准捕捉到体温异常的鸡,而且还携带多个传感装置,收集鸡舍任意位置的温度、湿度、PM2.5等环境数据。

通过设定机器人的巡检路线和频次,机器人可以代替管理人员对鸡舍进行巡检,一旦发现鸡舍内的畜禽有异常,就会通过后台进行数据上传,让养殖户及时进行处置。

这些高新科技为农业人带来了新的视野和新的可能。当赖以生存的土地和看天吃饭的传统,以一种可被驯服的姿态,呈现在农人们眼前时,科技所能够带来的高效和轻松,新技术所展示出来的机械智慧,就会成为农业新生活的一部分,当这一部分慢慢扩大,当这些产品走出测试环节,走下生产线,真正应用到普通农人的生活中,为他们带来切实的效率和帮助,“智慧农业”也就有了现实的土壤。

农业现代化

如果说“智慧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关键,那么要实现农业现代化,用现代经济科学来管理农业,创造一个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体系和一个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有较高转化效率的农业生态系统,就既是一个动态的、漫长的、艰辛的过程,同时也是解决传统农业中所潜伏诸多问题的一种手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近30年来,农高会见证了中国农业科技的一次次革新,参与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展示了中国农业“硬实力”,本届杨凌农高会上更是能看到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数字技术都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云交易板块全新上线……未来农业正在迸发出无限可能,而那些更高效、更轻松、更智慧的农业,也必将在以后的农高会上焕发科技时代的高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