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云台山再冲A背后:景区IPO“堰塞湖”难解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云台山再冲A背后:景区IPO“堰塞湖”难解

不愿将“河南旅游第一股”拱手让人的云台山,再次筹划IPO。

文|酒管财经 劳殿

编辑丨阿鳅

在上市之路蛰伏多年的云台山,再次传出冲击IPO的消息。

该公司在9月1日签署辅导协议,计划到2023年做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的准备。

云台山自2009年底完成股改之后变开启长达13年的上市长跑。而这种蛰伏,几乎是诸多景区谋求上市的缩影。《酒管财经》注意到,正在排队或筹划上市的景区公司中,历经数十年的案例比比皆是。而近几年在A股市场成功上市的景区公司寥寥无几。

对于重资产投入的景区行业而言,这种IPO堰塞湖现象对赛道选手极为不利。尤其是在疫情防控仍在继续的当下,如何寻觅破局之道,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云台山的坎坷冲A路

不愿将“河南旅游第一股”拱手让人的云台山,再次筹划IPO。

中国证监会官网近日披露的中信证券《关于云台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报告》显示,9月1日,云台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与中信证券签署辅导协议,计划在2023年一季度制定可行的募集资金投向及其他投资项目的规划,二季度做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的准备工作。

从当下股权结构来看,焦作云台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是云台山旅游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72%;焦作市投资集团、修武县青龙峡旅游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分别持股20%、8%。焦作云台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背后是修武县国资委。

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河南,至今没有一家旅游上市公司。云台山作为全国首批5A级景区,被当地寄予很高期望。

自2009年启动股改,云台山上市一事已经被摆上桌面。后于2012年与中原证券签署协议谋求上市。直到2015年5月,云台山接受中原证券上市辅导并在河南证监局进行辅导备案。2017年,云台山的上市工作被写入《河南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7-2020年)》。只是,2018年6月,因为中原证券被立案调查导致此事搁置。

直至近日传出的消息,云台山似乎又一次无限接近资本市场。

在这十余年中,河南本土仍未跑出一家旅游上市公司。但谋求上市的玩家正在增多。

同在2009年股改的清明上河园股份有限公司是主要竞争对手。该公司在2015年挂牌三板,后于2018年退出。

2019年底,清明上河园董事会秘书、总经理助理吴孟宇透露,公司已全面启动主板上市工作,与券商、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展开合作。

2020年8月14日,河南证监局发布公告称,清园股份拟在A股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正在接受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辅导。

河南新锐文旅企业银基文旅,在今年3月宣布启动IPO项目,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根据其计划,将在3到5年实现上市目标。

另外,开封市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辅导券商选聘项目已经启动,招标人为开封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这意味着,河南即将有4家旅游公司筹划IPO事宜。

景区上市堰塞湖现象

《酒管财经》注意到,对于名山以及背后的诸多景区旅游公司,在冲击资本市场时均遇到不同程度的障碍,很多企业的IPO进程都是以数十年计。

普陀山旅游在2012年就在筹备上市公司。在2017年首次递交招股书后排队等待审核,后因政策因素在2018年4月按下暂停键。此后该公司更名,继续筹划上市工作。直到当下仍未开花结果。

井冈山旅游在2001年第一次冲击IPO,在2017年再次冲击IPO,均未成行。今年2月份,井冈山的第三大股东桂林旅游在回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上市一直是井冈山旅游的未来目标,但是今年还不具备上市的条件。

华强方特作为国内知名主题公园开发商,已经三次冲击IPO。2012年启动A股上市计划,未果。2019年再次冲击,受疫情影响主动终止。2020年底,该公司又一次递交材料。

除此之外,常州恐龙园、九寨沟旅游等的上市之路也颇为坎坷。另有呀诺达、广州塔、鄂旅股份、陕西旅游、青都旅游也已经在冲刺IPO。目前在IPO准备途中的景区企业有10多家。

只是,从具体结果来看,近几年IPO成功的案例少之又少。

西域旅游是最年轻的旅游上市公司。这家公司走过15年的IPO之路,在2020年8月6日成功在A股上市。在往前回溯就是天目湖(2017年)、长白山(2014年)。有媒体统计,2006年至今,A股市场仅新增7家上市景区。

一方面是迫切的融资需求,冲击IPO的企业愈来愈多。另一方面是过会企业少之又少,使得景区上市堰塞湖现象形成。

更加重要的是,景区公司上市遇阻,或与其自身经营有一定关系,但更多压力来自相关政策的限制。

2006年,《风景名胜区条例》出台。根据要求,2006年12月之后上市的风景名胜类景区公司必须将门票收入剥离上市主体。

这对于诸多景区的影响是致命的。因为传统景区对于门票收益极为依赖。云台山的门票收入一度占比达到80%左右,将该项营收剥离出去,仅靠景区交通以及演艺,其业务体量和营收结构能否匹配IPO企业的门槛,还有待观察。

事实上,这也是自2006年以来,景区新增上市公司锐减的主要原因。

而对于以名山为主体的企业,还有另外一个紧箍咒悬在头顶。

2017年底,国家宗教事务局等12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严禁商业资本介入佛教道教,禁止将佛教道教活动场所作为企业资产打包上市或进行资本运作。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山与宗教就像一对孪生兄弟一样紧密关联。上述政策几乎是斩断了该类企业上市的路径。

普陀山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该公司在2017年首次递交招股书后排队等待审核,彼时正好赶上上述政策出台,因此被质疑“佛教商业化”。最终在2018年4月终止。后来该公司更名舟山旅游,继续筹划上市事宜。

而回归到云台山,集合佛教、道教文化,后续IPO进程是否同样会遭遇类似的阻碍,还有待观察。

景区突围之路

疫情冲击下的酒旅行业均受到重创。对于已经登陆资本市场的景区公司而言,上市只是起点,前面仍有诸多难关要过。

今年上半年,A股13家景区上市公司中期业绩均出现下滑,有12家净利润降幅在100%以上。西域旅游还因上市不到一年便被戴帽被业内戏称为“A股最快ST股”。

相对来讲,景区公司营收来源相对单一,门票、索道以及酒店是核心业务,均对接待游客数量有很大的依赖。大环境如此,景区公司基本面甚是惨淡。

不过,景区公司仍有很大余地来提升自身业绩和抗风险能力。在《酒管财经》看来:

第一,景区的观光属性升级为度假属性。

此举可增强游客体验,增加逗留时间,对于提高客单价和二次消费有很大好处。但是需要景区对自身配套、项目、业态进行升级。在具体实践上可考虑露营、研学、康养、亲子等。

第二,打造主题乐园和IP。

景区大多属于重资产投入。而主题乐园可以实现快速复制,形成品牌之后还可向轻资产输出转变。相关IP打造的逻辑亦是如此。

第三,打造文创产品。

本质是“旅游+文化”的组合模式。在具体事件时应警惕同质化现象,加大研发能力,紧密围绕主题,挖掘历史文化,体现特色,丰富形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云台山再冲A背后:景区IPO“堰塞湖”难解

不愿将“河南旅游第一股”拱手让人的云台山,再次筹划IPO。

文|酒管财经 劳殿

编辑丨阿鳅

在上市之路蛰伏多年的云台山,再次传出冲击IPO的消息。

该公司在9月1日签署辅导协议,计划到2023年做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的准备。

云台山自2009年底完成股改之后变开启长达13年的上市长跑。而这种蛰伏,几乎是诸多景区谋求上市的缩影。《酒管财经》注意到,正在排队或筹划上市的景区公司中,历经数十年的案例比比皆是。而近几年在A股市场成功上市的景区公司寥寥无几。

对于重资产投入的景区行业而言,这种IPO堰塞湖现象对赛道选手极为不利。尤其是在疫情防控仍在继续的当下,如何寻觅破局之道,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云台山的坎坷冲A路

不愿将“河南旅游第一股”拱手让人的云台山,再次筹划IPO。

中国证监会官网近日披露的中信证券《关于云台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报告》显示,9月1日,云台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与中信证券签署辅导协议,计划在2023年一季度制定可行的募集资金投向及其他投资项目的规划,二季度做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的准备工作。

从当下股权结构来看,焦作云台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是云台山旅游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72%;焦作市投资集团、修武县青龙峡旅游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分别持股20%、8%。焦作云台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背后是修武县国资委。

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河南,至今没有一家旅游上市公司。云台山作为全国首批5A级景区,被当地寄予很高期望。

自2009年启动股改,云台山上市一事已经被摆上桌面。后于2012年与中原证券签署协议谋求上市。直到2015年5月,云台山接受中原证券上市辅导并在河南证监局进行辅导备案。2017年,云台山的上市工作被写入《河南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7-2020年)》。只是,2018年6月,因为中原证券被立案调查导致此事搁置。

直至近日传出的消息,云台山似乎又一次无限接近资本市场。

在这十余年中,河南本土仍未跑出一家旅游上市公司。但谋求上市的玩家正在增多。

同在2009年股改的清明上河园股份有限公司是主要竞争对手。该公司在2015年挂牌三板,后于2018年退出。

2019年底,清明上河园董事会秘书、总经理助理吴孟宇透露,公司已全面启动主板上市工作,与券商、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展开合作。

2020年8月14日,河南证监局发布公告称,清园股份拟在A股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正在接受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辅导。

河南新锐文旅企业银基文旅,在今年3月宣布启动IPO项目,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根据其计划,将在3到5年实现上市目标。

另外,开封市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辅导券商选聘项目已经启动,招标人为开封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这意味着,河南即将有4家旅游公司筹划IPO事宜。

景区上市堰塞湖现象

《酒管财经》注意到,对于名山以及背后的诸多景区旅游公司,在冲击资本市场时均遇到不同程度的障碍,很多企业的IPO进程都是以数十年计。

普陀山旅游在2012年就在筹备上市公司。在2017年首次递交招股书后排队等待审核,后因政策因素在2018年4月按下暂停键。此后该公司更名,继续筹划上市工作。直到当下仍未开花结果。

井冈山旅游在2001年第一次冲击IPO,在2017年再次冲击IPO,均未成行。今年2月份,井冈山的第三大股东桂林旅游在回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上市一直是井冈山旅游的未来目标,但是今年还不具备上市的条件。

华强方特作为国内知名主题公园开发商,已经三次冲击IPO。2012年启动A股上市计划,未果。2019年再次冲击,受疫情影响主动终止。2020年底,该公司又一次递交材料。

除此之外,常州恐龙园、九寨沟旅游等的上市之路也颇为坎坷。另有呀诺达、广州塔、鄂旅股份、陕西旅游、青都旅游也已经在冲刺IPO。目前在IPO准备途中的景区企业有10多家。

只是,从具体结果来看,近几年IPO成功的案例少之又少。

西域旅游是最年轻的旅游上市公司。这家公司走过15年的IPO之路,在2020年8月6日成功在A股上市。在往前回溯就是天目湖(2017年)、长白山(2014年)。有媒体统计,2006年至今,A股市场仅新增7家上市景区。

一方面是迫切的融资需求,冲击IPO的企业愈来愈多。另一方面是过会企业少之又少,使得景区上市堰塞湖现象形成。

更加重要的是,景区公司上市遇阻,或与其自身经营有一定关系,但更多压力来自相关政策的限制。

2006年,《风景名胜区条例》出台。根据要求,2006年12月之后上市的风景名胜类景区公司必须将门票收入剥离上市主体。

这对于诸多景区的影响是致命的。因为传统景区对于门票收益极为依赖。云台山的门票收入一度占比达到80%左右,将该项营收剥离出去,仅靠景区交通以及演艺,其业务体量和营收结构能否匹配IPO企业的门槛,还有待观察。

事实上,这也是自2006年以来,景区新增上市公司锐减的主要原因。

而对于以名山为主体的企业,还有另外一个紧箍咒悬在头顶。

2017年底,国家宗教事务局等12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严禁商业资本介入佛教道教,禁止将佛教道教活动场所作为企业资产打包上市或进行资本运作。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山与宗教就像一对孪生兄弟一样紧密关联。上述政策几乎是斩断了该类企业上市的路径。

普陀山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该公司在2017年首次递交招股书后排队等待审核,彼时正好赶上上述政策出台,因此被质疑“佛教商业化”。最终在2018年4月终止。后来该公司更名舟山旅游,继续筹划上市事宜。

而回归到云台山,集合佛教、道教文化,后续IPO进程是否同样会遭遇类似的阻碍,还有待观察。

景区突围之路

疫情冲击下的酒旅行业均受到重创。对于已经登陆资本市场的景区公司而言,上市只是起点,前面仍有诸多难关要过。

今年上半年,A股13家景区上市公司中期业绩均出现下滑,有12家净利润降幅在100%以上。西域旅游还因上市不到一年便被戴帽被业内戏称为“A股最快ST股”。

相对来讲,景区公司营收来源相对单一,门票、索道以及酒店是核心业务,均对接待游客数量有很大的依赖。大环境如此,景区公司基本面甚是惨淡。

不过,景区公司仍有很大余地来提升自身业绩和抗风险能力。在《酒管财经》看来:

第一,景区的观光属性升级为度假属性。

此举可增强游客体验,增加逗留时间,对于提高客单价和二次消费有很大好处。但是需要景区对自身配套、项目、业态进行升级。在具体实践上可考虑露营、研学、康养、亲子等。

第二,打造主题乐园和IP。

景区大多属于重资产投入。而主题乐园可以实现快速复制,形成品牌之后还可向轻资产输出转变。相关IP打造的逻辑亦是如此。

第三,打造文创产品。

本质是“旅游+文化”的组合模式。在具体事件时应警惕同质化现象,加大研发能力,紧密围绕主题,挖掘历史文化,体现特色,丰富形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