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山东文旅观察|文博会后,文化与产业双向奔赴的“山东手造”机会在哪?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山东文旅观察|文博会后,文化与产业双向奔赴的“山东手造”机会在哪?

国风正兴,属于“山东手造”的机遇已经到来,而如何让传统文化赋能发展,山东值得期待。

文 | 陈明一

9月19日,为期五天的“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首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在济南落幕。

从本届文博会的主题“博览中华手造 共享文旅盛会”即可看出,“中华手造”和“山东手造”是绝对的主角——

中华手造展区、沿黄手造展区、运河手造展区、国际手造展区、“山东手造”综合展区暨优选100精品展、“山东手造”乡村振兴展区、中华手造大集……游走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会场,“手造”可谓百花齐放。

那么,为什么“出圈”的会是“手造”?

以山东为例,“山东手造”工作已列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强省建设重点任务。山东已明确力争到2023年基本建成集产销、研发、宣传、展示体验于一体的山东手造产业体系,到2025年形成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手造产业集聚区。

由此,本届文博会尽可看作是“山东手造”工程的阶段性展示,而回至文化“两创”层级,作为立于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时期的文化大省,“双向奔赴”的“山东手造”将迎来哪些发展新机遇?

图片来源:界面山东 

文化“两创”下的产业新赛道

近些年,盲盒手办的风靡,显示出文创产品市场巨大的需求量。

面对供需两旺的诱惑,文创产业开始“野蛮生长”,虽然供需关系得到了满足,但随之而来的产品同质化、质量参差不齐,以及实用性不强等问题成为文创产业最大的牵绊。

可以说,故宫文创的出现,打开了传统文化赋能生产力的一扇窗,并让人们知道,出色的文创产品一定是根植于优秀的传统文化。

那么,回看山东,“山东手造”的意义在哪?

“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这是2018年以来,山东对新旧动能转换的部署。事实上,新旧动能转换涉及的领域并非仅是一二产范畴,这是一次全域全业态的谋划。

举一个最易理解的例子,目前许多城市正在进行“城市更新”。作为全国唯一拥有两个“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城区,青岛市市南区历史建筑数量众多,仅仅是保护?此时,集约化利用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城市积极寻找新动能的唯一出路。这就有了以“1907光影俱乐部”为代表的老建筑新生的成功范例——把老建筑在保护的基础之上,通过挖掘历史内涵,打造为追忆青岛电影过往的博物馆,兼具宴请餐饮休闲功能。

同样,如若传统文化仅停留在历史层面的瞻仰观赏,无法充分挖掘深度的价值。作为文化大省,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异常丰富,“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8个、国家级名录186项、省级名录1073项,县级名录12758项,居全国前列。

而盘活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山东手造”无疑是最可能的路径。

此外,参观本届文博会,曹县汉服、临清贡砖、济美酱菜、龙口线编、博兴布老虎、沾化枣木雕刻……面对琳琅满目的“山东手造”,你会发现一个共同点——大多数手造产品均源自于农业农村。

事实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诞生于农耕时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期,文创产品应不再是简单售卖之后只作为把玩摆设之用,而要再次回归传统文化的源生地,积极转化为生产力,助力农业建设。

而作为农业大省,山东被赋予打造“乡村振兴 齐鲁样板”的重任。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可以说,“山东手造”为农业农村开辟了一条新的产业赛道。

由此,以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为目标任务,山东在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擦亮“山东手造”品牌,年初印发实施《“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实施方案》,全域推进,全面起势。

图片来源:界面山东 

一场“文化+产业”双向奔赴的新机遇

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商务部、原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举办首届“非遗购物节”。至今年,多地借第十七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纷纷举办富有当地城市特色的“非遗购物节”。

根据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官网发布的《2021非物质文化遗产电商发展报告》,过去3年,非遗消费实现数量和规模的快速增长。

非遗文创市场实现了在供给侧与消费侧的双增加:淘宝非遗店铺数量超过35000家,淘宝非遗商品年成交额连续两年同比增长超过20%。并且消费人群规模的扩大,非遗商品消费者规模已经达到亿级,85后和90后成为非遗商品消费主力。

此外,报告提到,近年来,“国潮热”的兴起为“非遗热”创造了良好环境。

文化自信的提升和国货品牌的崛起,共同催生了“国潮热”的兴起,成为当前我国消费市场的重要趋势。过去很多非遗项目的衰落是因为生产方式传统,制作成本高、价格高,质量无法统一,直接导致市场变小。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随着产业不断迭代升级,消费者对国货的信任度越来越高。

这对于文化资源丰富,产业基础强劲的山东而言,机遇难得。

2021年,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启动“齐鲁文创+”平台,打通设计、研发、生产、人才培训等全产业链要素,打造文创产业链。

有数据显示,目前山东共有各类传统工艺类企业和经营业户119万个,直接从业人员350余万人,为“山东手造”工程的启动打下了坚实的产业人才基础。

不难看出,“山东手造”工程的启动应时应景,融合了传统工艺、文化、历史、生活,“山东手造”相关产业链条的建立,也必将再创造一批工作岗位、拓宽就业渠道,这是一场“文化+产业”的双向共赢。

图片来源:界面山东

山东:手造创新进行时

7月29日,“山东手造”工作调度推进会在济南召开。会议通报了上半年“山东手造”工程推进情况。

今年上半年,山东3家5A级景区和3家4A级景区已建成“山东手造”展示销售专区。共推动“山东手造”进入了104个A级旅游景区、24个旅游休闲街区、39个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5个旅游民宿集聚区,在景区建设“山东手造”展销专区129个。

同时,山东将“山东手造”企业纳入“好品山东”品牌重点遴选对象,推动相关企事业单位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成立“山东手造”运营公司,建设“山东手造”网上商城。在5对服务区建设10处手造旗舰店。推动“山东手造”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上半年,山东已有泰安桃木工艺品,青岛即发针织服装、东阿阿胶、隆盛糕点等“山东手造”品牌纳入“好品山东”。

济南高起点推进山东手造(济南)展示体验中心建设;青岛已形成8大手造重点产业,涉及草编、刺绣、发制品等多个门类,总产值达上百亿元,手造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推动文化产业的成效初显。潍坊打造了“潍坊风筝”“鄌郚吉他”“梦金园珠宝”等手造品牌,形成年交易额500亿的黄金珠宝加工、20亿的风筝制作、10亿的吉他制作等产业集群……

周游文博会,山东16地市手造携手亮相,山东各市“山东手造”工作已经创新开展起来。

图片来源:界面山东

当然,如今人们逛会不仅是瞧新鲜,而是从新奇之中发掘产业的故事,获取更高的智慧。一件“手造”正是一个“齐鲁产业好故事”,它讲述的是一件产品的典故渊源,抑或是工艺的慧心巧思,甚至是革命老区产业致富、浴火重生的真实。

比如,在山东诸多展厅当中,临沂展厅设计靓炫、独具风格,通过柳编制品与剪纸的方式结合点缀整个场馆。

“临沭柳编”作为临沂地理标志品牌和产业发展的典型之一,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已出现,临沭也有着“中国柳编之都”的美誉,2021年临沭柳编入选第五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沂蒙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2021年临沭县柳编工艺品行业有企业390余家,实现出口22.74亿元,同比增长41.2%,占全县出口总额的53.88%。全县发展1个淘宝镇、5个柳编淘宝村。

值得关注的是,临沭县先后荣获国家级出口柳编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柳编产品)、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荣誉称号。

临沭发挥柳编产业聚集作用,推进产业扶贫纵深发展,以柳编产业规模、质量、产品转型的“三级跳”为契机,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加柳编种植、编织技能、电商营销等就业、创业培训,“柳编脱贫之路”也逐渐发展为“柳编振兴之路”。

文博会短暂,发展任重道远。国风正兴,属于“山东手造”的机遇已经到来,而如何让传统文化赋能发展,山东值得期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山东文旅观察|文博会后,文化与产业双向奔赴的“山东手造”机会在哪?

国风正兴,属于“山东手造”的机遇已经到来,而如何让传统文化赋能发展,山东值得期待。

文 | 陈明一

9月19日,为期五天的“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首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在济南落幕。

从本届文博会的主题“博览中华手造 共享文旅盛会”即可看出,“中华手造”和“山东手造”是绝对的主角——

中华手造展区、沿黄手造展区、运河手造展区、国际手造展区、“山东手造”综合展区暨优选100精品展、“山东手造”乡村振兴展区、中华手造大集……游走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会场,“手造”可谓百花齐放。

那么,为什么“出圈”的会是“手造”?

以山东为例,“山东手造”工作已列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强省建设重点任务。山东已明确力争到2023年基本建成集产销、研发、宣传、展示体验于一体的山东手造产业体系,到2025年形成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手造产业集聚区。

由此,本届文博会尽可看作是“山东手造”工程的阶段性展示,而回至文化“两创”层级,作为立于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时期的文化大省,“双向奔赴”的“山东手造”将迎来哪些发展新机遇?

图片来源:界面山东 

文化“两创”下的产业新赛道

近些年,盲盒手办的风靡,显示出文创产品市场巨大的需求量。

面对供需两旺的诱惑,文创产业开始“野蛮生长”,虽然供需关系得到了满足,但随之而来的产品同质化、质量参差不齐,以及实用性不强等问题成为文创产业最大的牵绊。

可以说,故宫文创的出现,打开了传统文化赋能生产力的一扇窗,并让人们知道,出色的文创产品一定是根植于优秀的传统文化。

那么,回看山东,“山东手造”的意义在哪?

“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这是2018年以来,山东对新旧动能转换的部署。事实上,新旧动能转换涉及的领域并非仅是一二产范畴,这是一次全域全业态的谋划。

举一个最易理解的例子,目前许多城市正在进行“城市更新”。作为全国唯一拥有两个“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城区,青岛市市南区历史建筑数量众多,仅仅是保护?此时,集约化利用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城市积极寻找新动能的唯一出路。这就有了以“1907光影俱乐部”为代表的老建筑新生的成功范例——把老建筑在保护的基础之上,通过挖掘历史内涵,打造为追忆青岛电影过往的博物馆,兼具宴请餐饮休闲功能。

同样,如若传统文化仅停留在历史层面的瞻仰观赏,无法充分挖掘深度的价值。作为文化大省,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异常丰富,“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8个、国家级名录186项、省级名录1073项,县级名录12758项,居全国前列。

而盘活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山东手造”无疑是最可能的路径。

此外,参观本届文博会,曹县汉服、临清贡砖、济美酱菜、龙口线编、博兴布老虎、沾化枣木雕刻……面对琳琅满目的“山东手造”,你会发现一个共同点——大多数手造产品均源自于农业农村。

事实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诞生于农耕时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期,文创产品应不再是简单售卖之后只作为把玩摆设之用,而要再次回归传统文化的源生地,积极转化为生产力,助力农业建设。

而作为农业大省,山东被赋予打造“乡村振兴 齐鲁样板”的重任。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可以说,“山东手造”为农业农村开辟了一条新的产业赛道。

由此,以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为目标任务,山东在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擦亮“山东手造”品牌,年初印发实施《“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实施方案》,全域推进,全面起势。

图片来源:界面山东 

一场“文化+产业”双向奔赴的新机遇

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商务部、原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举办首届“非遗购物节”。至今年,多地借第十七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纷纷举办富有当地城市特色的“非遗购物节”。

根据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官网发布的《2021非物质文化遗产电商发展报告》,过去3年,非遗消费实现数量和规模的快速增长。

非遗文创市场实现了在供给侧与消费侧的双增加:淘宝非遗店铺数量超过35000家,淘宝非遗商品年成交额连续两年同比增长超过20%。并且消费人群规模的扩大,非遗商品消费者规模已经达到亿级,85后和90后成为非遗商品消费主力。

此外,报告提到,近年来,“国潮热”的兴起为“非遗热”创造了良好环境。

文化自信的提升和国货品牌的崛起,共同催生了“国潮热”的兴起,成为当前我国消费市场的重要趋势。过去很多非遗项目的衰落是因为生产方式传统,制作成本高、价格高,质量无法统一,直接导致市场变小。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随着产业不断迭代升级,消费者对国货的信任度越来越高。

这对于文化资源丰富,产业基础强劲的山东而言,机遇难得。

2021年,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启动“齐鲁文创+”平台,打通设计、研发、生产、人才培训等全产业链要素,打造文创产业链。

有数据显示,目前山东共有各类传统工艺类企业和经营业户119万个,直接从业人员350余万人,为“山东手造”工程的启动打下了坚实的产业人才基础。

不难看出,“山东手造”工程的启动应时应景,融合了传统工艺、文化、历史、生活,“山东手造”相关产业链条的建立,也必将再创造一批工作岗位、拓宽就业渠道,这是一场“文化+产业”的双向共赢。

图片来源:界面山东

山东:手造创新进行时

7月29日,“山东手造”工作调度推进会在济南召开。会议通报了上半年“山东手造”工程推进情况。

今年上半年,山东3家5A级景区和3家4A级景区已建成“山东手造”展示销售专区。共推动“山东手造”进入了104个A级旅游景区、24个旅游休闲街区、39个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5个旅游民宿集聚区,在景区建设“山东手造”展销专区129个。

同时,山东将“山东手造”企业纳入“好品山东”品牌重点遴选对象,推动相关企事业单位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成立“山东手造”运营公司,建设“山东手造”网上商城。在5对服务区建设10处手造旗舰店。推动“山东手造”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上半年,山东已有泰安桃木工艺品,青岛即发针织服装、东阿阿胶、隆盛糕点等“山东手造”品牌纳入“好品山东”。

济南高起点推进山东手造(济南)展示体验中心建设;青岛已形成8大手造重点产业,涉及草编、刺绣、发制品等多个门类,总产值达上百亿元,手造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推动文化产业的成效初显。潍坊打造了“潍坊风筝”“鄌郚吉他”“梦金园珠宝”等手造品牌,形成年交易额500亿的黄金珠宝加工、20亿的风筝制作、10亿的吉他制作等产业集群……

周游文博会,山东16地市手造携手亮相,山东各市“山东手造”工作已经创新开展起来。

图片来源:界面山东

当然,如今人们逛会不仅是瞧新鲜,而是从新奇之中发掘产业的故事,获取更高的智慧。一件“手造”正是一个“齐鲁产业好故事”,它讲述的是一件产品的典故渊源,抑或是工艺的慧心巧思,甚至是革命老区产业致富、浴火重生的真实。

比如,在山东诸多展厅当中,临沂展厅设计靓炫、独具风格,通过柳编制品与剪纸的方式结合点缀整个场馆。

“临沭柳编”作为临沂地理标志品牌和产业发展的典型之一,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已出现,临沭也有着“中国柳编之都”的美誉,2021年临沭柳编入选第五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沂蒙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2021年临沭县柳编工艺品行业有企业390余家,实现出口22.74亿元,同比增长41.2%,占全县出口总额的53.88%。全县发展1个淘宝镇、5个柳编淘宝村。

值得关注的是,临沭县先后荣获国家级出口柳编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柳编产品)、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荣誉称号。

临沭发挥柳编产业聚集作用,推进产业扶贫纵深发展,以柳编产业规模、质量、产品转型的“三级跳”为契机,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加柳编种植、编织技能、电商营销等就业、创业培训,“柳编脱贫之路”也逐渐发展为“柳编振兴之路”。

文博会短暂,发展任重道远。国风正兴,属于“山东手造”的机遇已经到来,而如何让传统文化赋能发展,山东值得期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