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看到这些书的时候会说,‘这看起来就像是我祖母从犹太教会的烘焙义卖上买来的东西。为什么你们会把这些放在展览里?它们没那么重要吧。’”Melanie Meyers垂眼看着一本70年代的活页食谱,指着里面一页杏仁饼的配方说道,“但我觉得它们是无与伦比的。”
这个名为 “滋补传统:犹太人的烹饪书以及它们讲述的故事”的展览,今年夏天在纽约的犹太历史中心开展,策展人正是Meyers。这次的展览重点展示了近200年来犹太人的烹饪书——这些书选自5间合作机构数目庞大的史料收藏——意在探寻食物在犹太人的宗教、离散、文化以及记忆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对于策展人来说,这些烹饪书不仅仅是祖母们匆忙写下的食谱——它们是珍贵的历史文献,为宣传社会历史提供了一种新方式。书中的每一页都代表着普通百姓的生活经验,烹饪和饮食的历史对于那些离散海外的犹太人来说尤为深刻。
任何研习过犹太历史的人都知道犹太人族群散落在世界各地——食物也会跟随人类迁徙的脚步,有时还会抵达一些令人意外的角落。诸如《伊兹密尔犹太人的食谱》(Cuisine of the Jews of Izmir)或是《俄罗斯犹太大厨在秘鲁》(A Russian Jew Cooks in Peru)一类的烹饪书在展览时,都体现出了人类(以及他们的饮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跨度。
“滋补传统”指出烹饪和饮食在犹太宗教和文化中有着独特地位,对于保持自我特性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美国,同化往往意味着参与美国本土市场的竞争。犹太群体内美国化的标志之一就是一些大型企业试图吞并他们经营的生意。在20世纪初,像是Manischewitz和Wolff’s等犹太食品品牌推出了宣传类烹饪食谱,以便宝洁等当时的商业巨头进行市场竞争。他们使用的都是相同的营销手段。
其中一本烹饪书还把宝洁公司的“克罗斯克”(Crisco)牌食用油运用到标准的犹太烹饪中。Meyers说:“某些时候有人会说,‘克罗斯克是符合犹太教教规的。为什么我们不试着把它推销给新一批的移民呢?’对于这一想法,当时的现状是克罗斯克完全可以由更便宜保质期更长的鹅油来代替。”
这些食谱都是双语印刷版,所以说意第绪语的母亲就可以和说英语的女儿一起在厨房做饭了——这也是这一庞大的移民群体有意识地向美国本土文化靠拢。通过这种方式,烹饪书籍反映出了犹太移民的经历:从单纯为了盈利的市场形象转变成为真正拥有影响力的群体。

不过历史中心公共项目的负责人Miriam Haier认为,在犹太食物的历史中,除了被同化,也还有一个保持自身特性的过程。“同样是保持住社群边界。这意味着不能允许孩子们跑出去尝试猪肉和贝类的滋味。”许多参展的烹饪书籍都在强调“符合犹太教教规”的食谱或融合菜式,这也是传统的一部分。犹太饮食的特色,是长期适应群族所在的土地、社会以及经济形势的产物。
这种平衡——不以文化牺牲为前提做出烹饪中的融合让步——也成功催生出了许多新的食谱。比如有一本出自拉美犹太群体的烹饪书,就包含了一份用当地辣椒腌制泡菜的食谱。再翻过几页之后是一份令人挠头的用鸡肉来制作鱼饼冻的食谱。“好像是因为在当地他们找不到做鱼饼冻惯用的鱼,但是又想做出类似口感的食物。”Meyers解释道。犹太饮食带有强烈的地域性,同时也受到不同移民地地理和生态的局限。
犹太作家和厨师也逐渐被外界同化。受维多利亚时期的家务管理书籍启发,犹太出版社出版了像是礼仪手册一类的文化标准类书籍,用来规范犹太家庭的家务标准以及饮食习惯。从一本意第绪语的东欧素食食谱中,就能看出犹太人很注重保持卫生状况和营养成分。Meyers把这归咎于犹太群体中日益累积的文化资本:“他们会说,为什么我们不能有一本那样的书?我们也要有!”

这些烹饪书籍收录了各个时代的饮食文化,随时代环境而不断变迁则生动地反映了犹太人的历史。这些历史文献同样也展现了犹太饮食在人们生活中产生的无形——通常是精神上——的作用。Meyers认为“食物是一种记忆,也是生存的需要。”食物能够帮助人们坚持信仰。
而手写的食谱,通常会作为结婚礼物送出。因此,食物也成了一种维系家庭传统,连通社会关系的纽带。
展览中有一本从特莱西恩施塔特集中营里找到的烹饪书,它展示出食物和烹饪是如何给犹太人生存和精神的双重力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Elsa Oestreicher是一位烹饪讲师。战争爆发后,她被驱逐进特莱西恩施塔特集中营,成为了营内百余名囚犯的厨师兼老师。一名同被关押在这里的囚犯为她写了一首赞美诗,诗中详细描述了Oestreicher的美食——甚至是她谈论美食时的一言一行——是如何维系了他们活下去的信念:
在特莱西恩施塔中的生活糟透了,我们只有一丝渺茫的希望……而这间可爱温暖的厨房里充满了好闻的豆子香气,蒸土豆也腾起袅袅热气;还有新鲜香草、手磨咖啡、泡菜和面条的香气。
如今,犹太式烹饪仍是这一群体特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要应对新的趋势和需要。近期一些烹饪书籍的标题,例如《The Organic Yenta and Shalom on the Range》,就展现了犹太食物对于环境以及烹饪者喜好的不断适应。
Meyers敏锐指出,饮食历史不仅仅关乎食谱。食物和社会史、妇女史、工人阶级史息息相关。对于犹太厨师而言,它极具年代特性和地域特性,但同样也易变和可塑。对于犹太人这样时常迁移和适应的群体,Meyers说,“食物相当于一种记忆存储器,传承传统的同时还有助于创新和超越。”
翻译:殷晓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想要获取更多有意思的内容,请移步界面网站首页(http://www.jiemian.com/),并在微博上和我们互动,调戏萌萌哒歪楼菌→【歪楼-Viral】(请猛戳这里)。

来源:City Lab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