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惠裕全球家族智库 曾淑玲
据媒体周二报道,木头姐凯西•伍德旗下的方舟投资管理公司本周推出了一只新的风险投资基金(ARK Venture Fund),目标对准个人投资者,最低投资额仅为500美元。
方舟风险投资委员会成员 Maximilian Friedrich表示:“我们认为,散户投资者应该有权参与地球上最令人兴奋、最成功科技公司的价值创造,即使它们是未上市的。”
说得虽然很好听,但是“木头姐”都推出面向散户风投基金了!GP的募资真的很难了吗?
今年的私募股权市场有点低迷。头部GP机构集体放慢了节奏,更重视修炼内功、帮助被投企业成长。但一些PE/VC机构认为,现在反而是一个很好的布局时点,市场估值更合理,投资过程中噪音更少,逆势布局会有很多收获。
GP的缩表趋势和LP的选择苦难
不论是市场化GP还是家族GP,市场大环境的急速变化之后,纷纷反馈今年的投资要缩表,即减少投出额。 即使有余额需要投出的也会重新评估投资组合,改变对原有赛道的偏好,普遍放弃了消费行业,更加偏重科技尤其是硬科技,而医疗的人气度保持不变。
而作为GP的好基友,家族LP们则面临选择困难症。对于家办或家族出资的LP而言,虽然家族办公室的流动性相对较高,但仍然面临着决定哪些GP值得更多资本,哪些不值得的额外资本的痛苦选择。
“难以选择的时候,不如不选。”这是某一位打算躺平的LP告诉我们的。
在二级市场探底、疫情带来“又”一轮价值重估的当下,坚信“一动不如一静”的LP不在少数。我们有趣地发现,相对于管理多个出资人委托资金的MFO而言,管理单一家族实控人自有资金的SFO更倾向于躺平。市场再差,MFO都仍然要履行投出责任,否则可能会被认定是不作为;而SFO会更多遵从家族实控人的投资决策,因此可以容忍躺平。
实际上,现在也有GP表态,希望可以找到某个亿万家族LP一起来做家族办公室,GP以家办合伙人的身份,而不是为家族打工的身份,进行投资。
SFO和PMFO的直投和收购
尽管如此,有一些现金化家族办公室也会出现机会主义收购的苗头,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单一或私人多家办积极寻求风险创投(VC)或者直接投资机会,他们对硬科技、自动化、信息安全、Web 3.0、区块链和金融科技等颠覆型科技最感兴趣,并增加对这一方面的资产分配。在疫情和经济衰退的双重影响下,他们遇到投资优秀创始人的机会更多,这些创始人需要钱开拓他们的事业或者吞并消灭弱势竞争对手。家族办公室正好可以乘着低估值、少竞争的机会,收购或者投资一些优秀的初创企业。
在国际上,开始出现家族办公室收购GP的例子。近日,《家族办公室》通过一位机构会员了解到,加密对冲基金LedgerPrime被一个家族资本收购了,正计划向家族办公室过渡转型,期间将返还资本给外部投资者(我们的机构成员恰巧也是被返还资本的LP),目前该计划正等待批准。据悉,FTX于去年收购了LedgerPrime母公司LedgerHoldings,LedgerHoldings旗下拥有加密期货平台LedgerX。
据SeekingAlpha称,管理着3亿至4亿美元资产的LedgerPrime将继续独立运营,但只会代表AlamedaResearch进行投资,而且其管理的家族资金规模将是原来基金的10倍,Carry也很不错,这种结局可以说是GP和家办的算是双赢。
在国内,家族办公室收购的手笔不在少数。《家族办公室》接触到,深圳一家由5个家族组成的私人多家族办公室,其二代团队就在今年6月完成收购三家硬科技企业,并且让二代团队进入到收购企业中参与运营,既能有效对被投企业进行指导管理,又能打造二代团队的企业运营能力为接班做好准备。他们并非打没有把握的战,而是在过去的2020年和2021年都把握到了类似的机会并尝到了甜头,这些被收购的科技企业在家族资本和家族管理智慧的精心培育下,离科创板和创业板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近。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家族办公室是否敢于利用这样“危机”,守正出奇。即便家族办公室具有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豪气,他们同时也需要准备好为所投公司创始人提供指导和投后管理。帮扶所投企业渡过难关,是当下大部分GP的焦点,家族办公室从LP走向GP的路并非坦途,这是对家办GP投后能力的大考,也直接决定了他们的投资业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