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一到夏天,全世界的互联网都在为这些棕熊着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一到夏天,全世界的互联网都在为这些棕熊着迷

阿拉斯加“棕熊频道”的大受欢迎是科技对人与自然关系友好的证明。

在晚上9点09分的阿拉斯加,温度为16℃,一只苗条的棕熊站在一条小瀑布下。在它周围,三文鱼正尝试着跳跃过瀑布。突然,这只熊冲进水里,然后又从水中出现,嘴里叼着一条鱼。海鸥在四周盘旋,想残食棕熊吃剩下的鱼。

而我正在这个星球的另一边,挪威北部,通过电脑欣赏着这一大自然美景。

我可不是唯一这样做的人。在每年夏天,鱼成熟之时,上百万人都会通过网络观看棕熊在布鲁克斯瀑布(Brooks Falls)捕食三文鱼。瀑布位于卡特迈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Katmai National Park and Preserve),距安克雷奇西南部290英里。这一现象在互联网时代同样也是季节性的:全球的新闻网站都十分开心地宣布,“棕熊频道”(Bear Cam)又一次上线啦,人们成群结队地都去围观。

这个视频为什么这么火的原因十分明显。棕熊十分吸引人且具有异域气息;一旦它们出现在直播镜头上时,那可太令人兴奋了。但是这些瞬间十分罕见。在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镜头中甚至都见不到棕熊的影子,但仍有许多人在整个捕鱼季都开着这个频道。去年,有超过2200万人通过电脑去到了布鲁克斯瀑布“旅行”。

所以到底是什么吸引着如此多的观众收看“棕熊频道”呢?一台电脑到底能将人与自然的距离拉得有多近呢?

人们观看棕熊作为消遣早已不足为奇了。在莎士比亚时代的伦敦,曾有一个十分流行的捕诱熊的活动。再说近一点,在1960年代,黄石国家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的垃圾桶旁设置了许多观看灰熊进食的椅子,这些灰熊自1880年代起就开始聚集在这个区域来吃这些垃圾。

对于想看熊的当代人来说,布鲁克斯瀑布则是不二之选。自然摄影师和游客们为了这些棕熊,在几十年里无数次地光临了布鲁克斯瀑布,他们以附近的布鲁克斯营区为基地。尽管营区没有公路直达,它仍然吸引着每年超过2万游客访问。但这个数字与网上的观众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一群棕熊在卡特迈国家公园嬉戏

“棕熊频道”为什么能在卡特迈国家公园成功的原因有两个。首先,通过社交网络与大自然联系起来有助于国家公园保持一定的曝光度。罗伊·伍德(Roy Wood),“棕熊频道”的护林员,称这个直播为“虚拟的营火”,聚集着全球那些想观看棕熊的人们。这些常规的观众已经与彼此,护林员,甚至和棕熊形成了一个大的群体。他们会给棕熊起名字,比如Lurch,Holly,Grazer,Otis和BB等等。“棕熊频道”网站已有将近13万评论,评论里主要讨论直播内容以及他们录制下来的亮点,包括那些极富戏剧性的场景,例如棕熊幼崽横穿瀑布。

其次,“棕熊频道”成为了人们想身处大自然中的替代物。而这对人类和熊双方都好,人们不用跋山涉水到阿拉斯加就能看到棕熊,而棕熊也自由自在的生活,不用因为那些游客的到来而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性。将人类与棕熊分开是卡特迈国家公园一直面临的一个难题,所以将游客引导到网络领域上去可能会缓解这个矛盾。

由于地址太过于偏远,公园的技术一直很落后。直到2012年,他们收到了来自Explore.org的15万美元赞助,这使他们终于能安装上高清的摄像头。慈善家Charles Annenberg Weingarten建立了Explore.org,在全球各地安装专门拍摄动物的摄像头,目的就是帮助人们舒缓生活的节奏,并且欣赏大自然的神奇。在他看来,通过屏幕欣赏大自然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冥想的形式,一种网络化的禅模式。

收看“棕熊频道”和其他大自然频道肯定会让你达到禅的目的。但是通常,窗口里什么都不会发生。镜头里通常是跳跃在瀑布里的三文鱼,有时候很多,有时很少。而更多的则是光影随着时间微微移动,这场面就像是一幅屏保。当棕熊出现时,它们不是供人类赏玩消遣的,它们是过来觅食的,吃饱了之后就会满足地离开。

当然,摄像头是被护林员放置在了棕熊可能出现的地方,全天都被人为地操纵,当棕熊出现时,它会放大,给棕熊特写。直播不能展示的内容是位于摄像头后的观景平台,在观景平台里,游客们现场感受着同样的景致。在这点来看,观众们在直播中看到的画面不亚于剪辑过的BBC自然纪录片,因为有David Attenborough带领着大家欣赏着大自然的壮观景色。摄像头里展现出来的是真实的自然场景,但其实它在背后是有着很多细节操作的。所以到底“棕熊频道”在观众看来是有多真实呢?

在《野生动物》(Wild Ones)一书中,记者Jon Mooallem说道,尽管人与动物的关系渐行渐远,在这个工业化的社会,人类体验自然的方式逐渐转变成了一种虚拟文化。通过动物园、书籍、图片和视频,人们逐渐明确了与自然世界的联系。而这使得大自然逐渐变成了人们想象中的地方,完全与人类文明分隔开了。环境历史学家William Cronon在其1995年颇具影响力的论文《荒野的麻烦》(The Trouble with Wilderness)中观察到,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换句话来说,不是非要跋山涉水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而是通过各种媒介方式就能建立彼此的联系。自然世界能在艾玛•马里斯(Emma Marris)所著的《喧闹的花园》(Rambunctious Garden)中被找到,同样也能出现在孩子们的泰迪熊里。

Explore.org声称其目标就是成为“进入人性深处的大门”,或许,各种动物的直播频道也能进入人类的内心。当我与其他成千上万名观众一起坐在电脑前,为棕熊捕食三文鱼这一场景着迷时,我与棕熊就像是在一起,尽管事实上相隔千里。虽然比不上亲临阿拉斯加的观景平台,但是这种体验依旧很真实。

 

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shutterstock和mediadrumworld

(翻译:张子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想要获取更多有意思的内容,请移步界面网站首页(http://www.jiemian.com/),并在微博上和我们互动,调戏萌萌哒歪楼菌→【歪楼-Viral】(请猛戳这里)。

你也可以关注乐趣频道的微信公众号【歪楼】:esay1414

来源:The Atlantic

原标题:The Internet Is Obsessed with a Video Feed of Bears Eating Salmon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一到夏天,全世界的互联网都在为这些棕熊着迷

阿拉斯加“棕熊频道”的大受欢迎是科技对人与自然关系友好的证明。

在晚上9点09分的阿拉斯加,温度为16℃,一只苗条的棕熊站在一条小瀑布下。在它周围,三文鱼正尝试着跳跃过瀑布。突然,这只熊冲进水里,然后又从水中出现,嘴里叼着一条鱼。海鸥在四周盘旋,想残食棕熊吃剩下的鱼。

而我正在这个星球的另一边,挪威北部,通过电脑欣赏着这一大自然美景。

我可不是唯一这样做的人。在每年夏天,鱼成熟之时,上百万人都会通过网络观看棕熊在布鲁克斯瀑布(Brooks Falls)捕食三文鱼。瀑布位于卡特迈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Katmai National Park and Preserve),距安克雷奇西南部290英里。这一现象在互联网时代同样也是季节性的:全球的新闻网站都十分开心地宣布,“棕熊频道”(Bear Cam)又一次上线啦,人们成群结队地都去围观。

这个视频为什么这么火的原因十分明显。棕熊十分吸引人且具有异域气息;一旦它们出现在直播镜头上时,那可太令人兴奋了。但是这些瞬间十分罕见。在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镜头中甚至都见不到棕熊的影子,但仍有许多人在整个捕鱼季都开着这个频道。去年,有超过2200万人通过电脑去到了布鲁克斯瀑布“旅行”。

所以到底是什么吸引着如此多的观众收看“棕熊频道”呢?一台电脑到底能将人与自然的距离拉得有多近呢?

人们观看棕熊作为消遣早已不足为奇了。在莎士比亚时代的伦敦,曾有一个十分流行的捕诱熊的活动。再说近一点,在1960年代,黄石国家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的垃圾桶旁设置了许多观看灰熊进食的椅子,这些灰熊自1880年代起就开始聚集在这个区域来吃这些垃圾。

对于想看熊的当代人来说,布鲁克斯瀑布则是不二之选。自然摄影师和游客们为了这些棕熊,在几十年里无数次地光临了布鲁克斯瀑布,他们以附近的布鲁克斯营区为基地。尽管营区没有公路直达,它仍然吸引着每年超过2万游客访问。但这个数字与网上的观众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一群棕熊在卡特迈国家公园嬉戏

“棕熊频道”为什么能在卡特迈国家公园成功的原因有两个。首先,通过社交网络与大自然联系起来有助于国家公园保持一定的曝光度。罗伊·伍德(Roy Wood),“棕熊频道”的护林员,称这个直播为“虚拟的营火”,聚集着全球那些想观看棕熊的人们。这些常规的观众已经与彼此,护林员,甚至和棕熊形成了一个大的群体。他们会给棕熊起名字,比如Lurch,Holly,Grazer,Otis和BB等等。“棕熊频道”网站已有将近13万评论,评论里主要讨论直播内容以及他们录制下来的亮点,包括那些极富戏剧性的场景,例如棕熊幼崽横穿瀑布。

其次,“棕熊频道”成为了人们想身处大自然中的替代物。而这对人类和熊双方都好,人们不用跋山涉水到阿拉斯加就能看到棕熊,而棕熊也自由自在的生活,不用因为那些游客的到来而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性。将人类与棕熊分开是卡特迈国家公园一直面临的一个难题,所以将游客引导到网络领域上去可能会缓解这个矛盾。

由于地址太过于偏远,公园的技术一直很落后。直到2012年,他们收到了来自Explore.org的15万美元赞助,这使他们终于能安装上高清的摄像头。慈善家Charles Annenberg Weingarten建立了Explore.org,在全球各地安装专门拍摄动物的摄像头,目的就是帮助人们舒缓生活的节奏,并且欣赏大自然的神奇。在他看来,通过屏幕欣赏大自然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冥想的形式,一种网络化的禅模式。

收看“棕熊频道”和其他大自然频道肯定会让你达到禅的目的。但是通常,窗口里什么都不会发生。镜头里通常是跳跃在瀑布里的三文鱼,有时候很多,有时很少。而更多的则是光影随着时间微微移动,这场面就像是一幅屏保。当棕熊出现时,它们不是供人类赏玩消遣的,它们是过来觅食的,吃饱了之后就会满足地离开。

当然,摄像头是被护林员放置在了棕熊可能出现的地方,全天都被人为地操纵,当棕熊出现时,它会放大,给棕熊特写。直播不能展示的内容是位于摄像头后的观景平台,在观景平台里,游客们现场感受着同样的景致。在这点来看,观众们在直播中看到的画面不亚于剪辑过的BBC自然纪录片,因为有David Attenborough带领着大家欣赏着大自然的壮观景色。摄像头里展现出来的是真实的自然场景,但其实它在背后是有着很多细节操作的。所以到底“棕熊频道”在观众看来是有多真实呢?

在《野生动物》(Wild Ones)一书中,记者Jon Mooallem说道,尽管人与动物的关系渐行渐远,在这个工业化的社会,人类体验自然的方式逐渐转变成了一种虚拟文化。通过动物园、书籍、图片和视频,人们逐渐明确了与自然世界的联系。而这使得大自然逐渐变成了人们想象中的地方,完全与人类文明分隔开了。环境历史学家William Cronon在其1995年颇具影响力的论文《荒野的麻烦》(The Trouble with Wilderness)中观察到,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换句话来说,不是非要跋山涉水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而是通过各种媒介方式就能建立彼此的联系。自然世界能在艾玛•马里斯(Emma Marris)所著的《喧闹的花园》(Rambunctious Garden)中被找到,同样也能出现在孩子们的泰迪熊里。

Explore.org声称其目标就是成为“进入人性深处的大门”,或许,各种动物的直播频道也能进入人类的内心。当我与其他成千上万名观众一起坐在电脑前,为棕熊捕食三文鱼这一场景着迷时,我与棕熊就像是在一起,尽管事实上相隔千里。虽然比不上亲临阿拉斯加的观景平台,但是这种体验依旧很真实。

 

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shutterstock和mediadrumworld

(翻译:张子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想要获取更多有意思的内容,请移步界面网站首页(http://www.jiemian.com/),并在微博上和我们互动,调戏萌萌哒歪楼菌→【歪楼-Viral】(请猛戳这里)。

你也可以关注乐趣频道的微信公众号【歪楼】:esay1414

来源:The Atlantic

原标题:The Internet Is Obsessed with a Video Feed of Bears Eating Salmon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