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柳
从哪里探索一座城市真正的内核?
建筑学家沙里宁曾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
于青岛而言,市南区作为主城核心区,承载着青岛发展的“前世今生”。而在市南区,中山路的存在,更可以看作青岛发展的“根”。
当城市更新与城市经济发展形成一种紧密的链接——这一更贴合时代发展的战略行动正成为每个城市实现存量发展和创新引领的必然选择。
而如今,走进市南区中山路街区,我们已经能在城市更新的这一大背景之下,看到青岛“更新”的城市生长力。

当上街里啤酒节成为一个起点
晚来上街里,我有新醇酒,能饮一杯无?
7月22日,青岛·市南首届上街里啤酒节正式启幕。为期10天的啤酒节盛况空前,比肩叠踵的中山路仿佛实现了一场“穿越”,盛况一下子回到了千禧跨年之际。
海誓山盟广场(浙江路天主教堂)、平和里、三江里、1907光影俱乐部、银鱼巷,上街里啤酒节“一主四分”的会场布局,成为此次市区啤酒节的主舞台。而以浪漫的历史文化为积淀,以更时尚活力的节日为纽带,以酒为媒,中山路将丰富的活动烹饪成“满汉全席”,带大众沉浸式感受了青岛老街里光阴的故事。
华灯璀璨、人流如织、万众瞩目,于中山路而言,这不仅仅是一场“穿越”,更将成为这里日后的常态。

青岛最大的户外裸眼3D大屏、首个城市虚拟智能数字人IP青岛小嫚、化身梦幻“魔法城堡”的天主教堂、动感的音乐、鲜醇的啤酒、舌尖上的美食组合……定位“快乐时尚”“高雅精致”吸引市民游客,更点燃了大众对于中山路的“情怀”。
所有人都在惊喜,中山路不一样了。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上街里啤酒节,中山路百盛户外裸眼3D大屏,不仅在现场引得无数游客驻足,更一度霸屏各大社交平台:不必东奔西走到别的城市打卡震撼的视觉效果,在中山路,这一中国北方最大的3D大屏,正以别出心裁的设计和前卫的表现手法带领大众认识一个全新的青岛,更为青岛夜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诠释模式。
成为光影的“魔术师”,这并不是市南区在中山路的初次尝试。把时间推回2020年10月30日晚6点,青岛创新节之Light it up“点亮青岛”——圣弥厄尔大教堂活动举行,定制的激光在大教堂的表面不断投射多彩的图案,充满神秘、童话般的色彩点亮了青岛的夜晚。同样是短短十天的活动,以科技赋能灯光,以灯光点亮夜经济——青岛的夜从此变得更加浪漫、五彩缤纷。
科技赋能,把握新潮科元素,在啤酒节期间,中山路还驶上当下最热门的“元宇宙”这条新赛道,这里已然打造成“元宇宙”历史街区,打造沉浸式餐秀、夜游、市集、演艺等体验项目,实现“街区街道+高科技多媒体+活动巡游”的模式,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升复游率,为游客以及市民提供了多样化的体验。
据介绍,通过数字技术实现线上与线下、虚实共生的时尚街区,通过科技演绎文化,赋能中山路,市南区计划打造中国首个“城市历史街区元宇宙”。这其中包括城市记忆馆数字化改造、天主教堂投影秀、银鱼巷新媒体艺术互动装置、栈桥水雾灯光秀等线下场景打造,和线上体验智慧体验流量平台的结合,实现“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市可记忆”。
上街里啤酒节的成功举办,可以看作近年来市南区加速中山路改造、带动老城复兴的缩影,亦成为下一阶段市南区推动城市更新的一个起点。

当文化与建筑“共舞”
我们把时间轴拨回遥远的1897年,以栈桥为起点、大窑沟为终点,修建起的一条街——中山路就此诞生。这其中,以德县路为界,一头是德国及欧美侨民居住地,历史上称为“欧人区”;另一头则是华人居住的“鲍岛区”,也称作“华人区”。而昔日“欧人区”的风情和“华人区”的烟火气相融合,更将“包容、开放”刻入了西部老城乃至整个青岛的文化基因里。
如今,在中山路与湖北路交口处东北角的水师饭店旧址,我们能仍能想象到昔日“欧人区”的繁华,物资、外贸、轻工、金融等商业元素,仍留在了这条充满青岛老字号的街道。
老城保护和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课题。而在形形色色的老建筑中,青岛人首先会想到里院。里院之于青岛有如四合院之于北京,弄堂之于上海,土楼之于福建。老街里、劈柴院的豆腐脑、春和楼的香酥鸡,都是青岛人的专属记忆,而里院是承载青岛记忆的基地,更储存了一段又一段青岛成长的声音。
这些声音需要被聆听,更需要以更符合时代发展特性的模式被传播。

如今,按照“修旧如初”和一楼一策的工作原则,市南区在充分还原老建筑特色风貌的同时,将里院生活场景作为一种怀旧式的文化展示,对院落建筑历史进程中不同阶段所产生的场景记忆要素进行保护,致力于打造街巷互动的历史人文品质空间。
去年以来,借助中山路保护更新上升为全市“百年工程”重大机遇,市南用9个月打赢济南路拓宽“第一战役"完成青岛湾广场三座建筑拆除,中山路两侧 42处外立面修缮加快推进,宁阳路片区街区改造和5个里院修缮完成,潍县路、黄岛路片区11个里院修缮和7条道路提升加快实施。
根据打造兼具历史文化风情和活力时尚元素的特色街区和5A级景区的工作要求,市南区在7月发布了“青岛·上街里”城市文化IP暨主题场景,包括承载市井烟火的劈柴院,体验慢调生活的四方路街区,充满时尚艺文的黄岛路新片区,充盈浪漫元素的海誓山盟广场,展示百年历史的青岛商会旧址,尽显欧韵文化的圣心修道院,宜居宜业的三江里人才公寓,纵享品质生活的复兴里(潍县路19号)。
可以看到,八个片区,一片一景观,一街一特色,一院一产业,尽显老城特色,尽彰历史底蕴,尽呈厚重文化。
“市南区是青岛最具文化底蕴与时尚气息的城区,这是吸引我们最主要的原因。尤其在上街里啤酒节期间,能够感受到市南区对于历史街区保护与城市更新的重视与用心,我们的销量与客流量都有了成倍的增长。能在这样兼具历史感与潮流感的街区拥有一家自己的店铺,这也是我个人一直以来的梦想!”在三江里街区创业的商铺代表曾这样表达自己在三江里开店的感受。
而来到青岛崛起的网红打卡地——银鱼巷,我们亦发现了老城复兴、建筑复苏的另一种模式。
结合潮玩、咖啡、冰激凌等为时尚元素的新潮店铺,以追求流行、独特为主的年轻人作客源,当下的市南区,正积极探索城市更新新路径,全面释放老街“年轻力”,为银鱼巷发展注入能量。为避免老里院落入常规的商业化进程,变成零散、俗套的商户聚集地,银鱼巷确立了打造“原创品牌集合街区”的目标,寻找适合老里院的原创品牌,凝固了原汁原味的老城历史文化元素,正以网红为基因续写新的百年老街故事。
当城市更新赋能老城复兴
对于发展日新月异的开放型城市而言,主城核心区能否充分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做好城市更新的龙头,成为整个城市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之一。
这是市南的使命,更是市南的机遇。

绿灯将至。站在城市转型更新的十字路口,积极响应青岛城市发展建设,成为接下来市南区城市更新的总体战略航向。
存量时代正打开城市发展的新窗口:不管是从区域的角度还是经济建设的角度来看,城市的发展已然更注重一种自我革新,不再“开疆拓土”,而是在现有的产业存量和区域资源上进行一种更为精致的“再造”。
3月4日,青岛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聚力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攻坚行动,推动城市功能品质实现新提升,作为今后五年青岛全力抓好的十个方面工作之一,写入了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和2022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中。
今年以来,市南区划分出 22 个城市更新单元,实施 19 个产城融合发展工程,14 件品质提升民生要事。对 0.81 平方公里历史城区核心区实施精致化全域管理,按照 5A 级景区标准打造中山路区域保护更新典范,重塑产业与空间关系,重聚历史城区人气,让历史城区成为更具深内涵的“文化客厅”。
这为以市南为代表的中心城区存量空间挖潜重构带来了重要历史机遇。而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市南城市更新的主战场——历史城区。以中山路为主的西部老城区是青岛城市的起点,更是市南城市更新最值得挖掘内涵、重塑更新的区域。
市南区委书记王锋强调,历史城区是城市的宝贵财富,要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做好老建筑的保护修缮、活化利用,形成一房一文化、一房一品牌,讲好“老城故事”。

9月12日,市南区召开历史城区保护更新“百日百事”攻坚活动动员大会,结合正在开展的22个城市更新单元集中调研行动,提出利用100天时间,谋划推进106项重点工作,聚力产业招商、规划建设、房屋征收、城区管理、历史文宣、文旅发展六大战线攻坚,千方百计提高历史城区“人气指数”。
此外,据了解,市南还将大力培育夜游经济、民俗体验,高标准开展产业招商,加快推动三江里微型博物馆、中山路城市记忆馆等开馆运营,高标准运营3D大屏,串联起中国电影院、劈柴院、1907光影俱乐部等地标的文艺文化活动。确保青岛湾广场等重大项目按期开工竣工,加快栈桥和中山路主街的接驳贯通。
打造“老建筑+新消费”“旧里院+新经济”“原场景+新体验”的业态场景,以全域5A级景区标准打造中山路历史片区,百年中山路,正因城市更新实现老城复兴,焕发全新的活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