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期间,奥运会是各国比拼政治体制的竞技场。
那时候的西方社会,体育人才往往从基层体育学校或俱乐部脱颖而出,而在采取中央计划制的国度,运动员小小年纪就被选中,背井离乡,在国家主持的体育项目和寄宿学校中接受训练。
如今,虽然苏联已经解体,但它开创的举国体制却一直延续至今。
丹尼尔·赖歇
政治学家丹尼尔·赖歇(Danyel Reiche)在其2016年新书《奥运会上的各国成败》(Success and Failure of Countries at the Olympics)中指出,半个世纪前共产主义国家首倡的体育培养政策影响深远,时至今日,世界各国的顶级运动员都因此受益。
赖歇认为,如今的奥运赛场上,各国最拿手的夺牌手段都起源于最早于冷战时代提出的四条原则:女性参与、专攻冷门项目、先下手为强、举国培养体制。
女性参与是较发达国家特有的优势——男女平等程度较高的国家往往总体上更为发达,奥运成绩也更优异。但其他三条是任何国家都可以采用的,这也是当前奥运竞赛成绩最突出的几个国家所实行的战略。
1、专攻冷门
在体育上要想出成绩,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一个尚未被人主宰的冷门项目,然后倾注所有的资源。
赖歇说,专攻冷门项目的奥运战略始于1969年的东德。在当时的东德,体育项目被分为一类和二类。一类项目囊括了东德运动员拿过奖牌或显露出夺牌潜力的项目。只有这一类项目的运动员才会得到政府的资助和支持。
时至今日,这种由成绩驱动、有针对性的资助模式已是通行做法。美国奥委会采取“按成绩付酬制”,根据每个运动项目在下届奥运会的预计夺牌数量,给各个运动队分配赞助商和捐助人的资助。
英国政府的“不妥协”政策也采用类似方法,对公共资金加以分配。在短短16年内,英国的历史奖牌总数就从第36名上升到了第三名。但这也会引发争议,比如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英国国家男子篮球队就因为表现不佳,被切断经费来源。
英国国家男子篮球队
专攻冷门项目是实现投资回报最大化的有力手段,英国拉夫堡大学研究人员巴里·霍利汉(Barrie Houlihan)和郑金铭(音)在2013年的一项研究中指出:分析1992、2004、2012年的奥运数据可知,就奖牌数量排名前十的国家而言,各国对前三大夺金项目的“偏科”程度最少也有42%,有的国家升值达到100%。
2012年奥运会上,美国队赢得的奖牌中有63%来自游泳、田径、体操这三大项目。而在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历年来所获奖牌全都来自同一项运动:赛跑。
2、抢滩新项目
如何选择专攻领域?记住,永远挑选人最少的项目。对于奥运会,赖歇建议专攻那些尚未引入的运动项目。他说,要想成为奥运赢家,就应专注于新项目,尤其是女子项目。基本思路就是专攻一种新引入的运动,抢在所有人之前确立优势。
奥运会于1988年引入乒乓球,2000年引入女子举重,在这两个项目中,中国都将该战略运用得炉火纯青。女子举重1998年被列入奥运项目,而中国提前四年就已在筹备女子举重队。
陈晓敏,获2000年悉尼奥运会举重女子63公斤级比赛金牌,她还是奥运会第一批女子举重冠军。
美国《时代》杂志报道称:“中国早早就在农村地区发掘苗子了——相比于城市,农村家长更愿意将女儿交给国家照管。”结果,在迄今为止颁出的28枚女子举重金牌中,中国将14枚收入囊中。
其他国家也采取过同样的战略。1984年奥运会引入女子射箭项目时,韩国便倾力押注。根据国际奥委会的数据,在至今颁出的17枚奥运射箭金牌中,韩国独揽16枚。
赖歇说,1992年冬奥会引入短道速滑时,韩国也是先发制人。而今年的里约奥运会刚引入七人制橄榄球,俄罗斯就将橄榄球加入了本国的体育教学大纲。
寻觅奖牌新源头的国家可以考虑滑板、空手道、冲浪、竞技攀岩、棒球/垒球。这五项运动将在2020年的东京夏季奥运会上首次亮相。
3、举国培养体制
一旦确定时机与项目,下一步就是选拔和培养人才了。举国体制是苏联阵营创造的基本组织原则,利用这种制度,国家能针对不同项目进行战略性的资金分配,兴建体育学校,提供补贴,并投资于研究。
这种做法成效卓著:分析国际奥委会提供的数据可知,虽然论历史奖牌总数,美国仍是全球霸主,但苏联至今依然以1204枚奖牌的成绩位列第二,东德以519块排名第八——哪怕两国的夺牌之路早在1988年就已划上句号。
当然,在苏联和东德走上体育巅峰的过程中,系统性的兴奋剂使用也扮演了一定的角色。上世纪80年代的奥运会抵制浪潮也多多少少影响到各国的奖牌总数。但放眼当前奖牌总数排名前十的国家,全部都设立了某种形式的中央主管机构。举国体制的成效和影响从中可见一斑。
1975年,一份为澳大利亚体育学院(AIS)制定规划的报告指出:
“澳大利亚体育事业的发展仿佛才刚刚起步。在此之前,其发展一直杂乱无章、不够协调、眼界狭窄。
澳大利亚体育学院一成立,便急忙从英国、东德、匈牙利、乌克兰、俄罗斯和中国聘请教练,发展澳大利亚成绩寥寥的体育事业。它还主导了运动科学和医学方面的研究,建造培训设施,为运动员提供更多的支持,该学院研究员格雷格·布拉德(Greg Blood)说。
如今的澳大利亚体育学院已成为“奖牌工厂”,澳大利亚运动员在游泳、自行车、赛艇、帆船等项目中名列前茅,自1992年起,该国更是跻身历届夏季奥运会奖牌榜前十名。
对于赖歇的理论,美国似乎是个不小的例外:它没有政府主持的体育机构,是自由市场的坚决捍卫者,却依然称霸奖牌榜。但即便在美国,精英体育项目也受到统一的指挥,只不过这个指挥者是美国奥委会。
美国奥委会的官网显示,该委员会依据1978年的《业余体育法》设立,是一家非营利性机构,资金来自企业赞助与捐赠。所以它虽是民间机构,但同样是采用某种中央计划机制,美国奥委会与 NBA等全国性体育机构经过协商,确定精英主义的体育政策与资金分配。
举个例子,在伦敦奥运会前夕,美国奥委会认为手球队夺牌无望,于是将该队经费削减了20%。
“美国奥委会是冷战时期设立的。最让人尴尬的,自己打败了苏联,到最后用的却是苏联的那一套。”芝加哥大学体育政策专家、健康科学系主任劳伦斯·查理普(Lawrence Chalip)说。
*本文所提及奖牌统计均截止于2012年伦敦奥运会。
翻译:雁行
来源:QUARTZ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