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6000岁的“石老人”突然坍塌,千年传说怎样再延续?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6000岁的“石老人”突然坍塌,千年传说怎样再延续?

10月3日上午,青岛市崂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官方微博发布消息:10月3日凌晨4点10分左右,石老人海蚀柱上半部分突然坍塌。面对变“老”的海蚀柱,官方又将如何保护和修复?

在青岛海边,有一块巨石矗立在海中,形状像一个孤独的老人遥望着大海深处,人们叫它石老人。

这个由大自然鬼斧神工雕凿的艺术杰作,是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的重要标志,也是青岛著名的观光景点。却也在大自然的常年风化和海水侵蚀中,越来越“瘦”,随风而逝。

10月3日上午,青岛市崂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官方微博发布消息:10月3日凌晨4点10分左右,石老人海蚀柱上半部分突然坍塌。面对变“老”的海蚀柱,官方又将如何保护和修复?

6000年石老人海蚀柱突然坍塌

10月3日一早,青岛石老人的消息就在各大平台刷屏。有网友称,一夜雷电之后,石老人礁石的“头”没了。部分网友还晒出了航拍照片、对比照片等。

石老人景观前后对比    凤凰网特约航拍摄影:青岛老鱼

随后,崂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在官方微博进行回应:

10月3日凌晨4点10分左右,石老人海蚀柱上半部分突然坍塌。

崂山区迅速组织专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经现场勘查,认为是由于常年风化和海水侵蚀,加上近日天气影响,导致石老人海蚀柱上半部分自然坍塌。

目前,已对石老人海蚀柱采取了临时性保护措施,具体修复方案正在抓紧论证。

据现场游客反映,因为海蚀柱的断裂,前往石老人景点的道路拉上了警戒线,从上午9时50分暂时不向游人开放。

对于这一屹立青岛前海一线6000年的17米高的自然景观海蚀柱,突然断裂,市民网友们纷纷表示惋惜,也有网友认为,此乃自然风化的结果,应理性看待。

同时,也有网友对后续的修复方案提出建议。

 

而第一时间对石老人海蚀柱采取了临时性保护措施的官方,也正在抓紧论证具体的修复方案,结果会在后续公布。

“石老人”,不只是传说

石老人是我国基岩海岸典型的海蚀柱景观。千百万年的风浪侵蚀和冲击,使午山脚下的基岩海岸不断崩塌后退,并研磨成细沙沉积在平缓的大江口海湾,唯独石老人这块坚固的石柱残留下来,演变成今日之形状。

从西北方向望去,这块海中奇石极像一位老人,惟妙惟肖,老公公以手托腮,注目凝神,每天晨迎旭日,暮送晚霞,伴着潮起潮落,历尽沧桑,不知度过了多少岁月。有关这块奇石的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说也吸引了许多游人来此观赏。

相传,石老人原是居住在午山脚下的一个勤劳善良的渔民,与聪明美丽的女儿相依为命。不料一天女儿被龙太子抢进龙宫,可怜的老公公日夜在海边呼唤,望眼欲穿,不顾海水没膝,直盼得两鬓全白,腰弓背驼,仍执着地守候在海边。后来趁老人坐在水中拄腮凝神之际,龙王施展魔法,使老人身体渐渐僵化成石。

姑娘得知父亲的消息,痛不欲生,拼死冲出龙宫,向已变作石头的父亲奔去。她头上插戴的鲜花被海风吹落到岛上,扎根生长,从而使长门岩、大管岛长满野生耐冬花。当姑娘走近崂山时,龙王又施魔法,把姑娘化作一巨礁,孤零零地定在海上。从此父女俩只能隔海相望,永难相聚,后来人们把这块巨礁称为“女儿岛”。

感人的传说故事,为石老人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此番石老人海蚀柱上半部分坍塌虽已证明是岁月侵蚀的结果,但也有浪漫的网友们联想到,应该是老人等到了心爱的女儿。

“传说”只是“传说”,但作为青岛旅游的标志性地标,近些年来青岛人投注在石老人身上的情感却不是假的,因而对是否要在原礁石上进行修复和怎样修复,网友都有了不同的看法。

虽然有部分网友觉得应该尊重大自然的新陈代谢,但官方对石老人的保护却是必要的,这不仅是对历史遗迹的保护,也是出于对游客人身安全保护的必要。甚至重新修复或在原礁石附近重新塑造一座人工“石老人”塑像,于青岛而言,并非没有可能。

2012年9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西湖集贤亭轰然倒塌。次年3月,新集贤亭开始原址原貌重建,一个月后,新集贤亭完成重建后开放,如今依旧是杭州知名旅游景点。

实际上,对于石老人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早在多年前便已经展开。关于石老人的“身体”状况,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关注。

“体检”状况欠佳的“石老人”需要修复方案

公开报道显示,早在1990年,青岛相关部门就对石老人海蚀柱进行过一次体检。

当时体检的设备比较简陋,主要靠人工完成。尽管靠人工,但1990年前后的那次体检,意味着青岛以官方之名,正式将石老人的健康状况重视起来了。

面对愈加变“老”的海蚀柱,2011年,相关部门曾对石老人海蚀柱保护与修复进行过论证。该论证当时在全国属“首创”。

当时的相关部门通过决议,对石老人的保护可行性以及保护方案进行公开招标。2011年7月5日,中标单位对石老人附近的地质、海流、以及石老人本身的风化程度进行观测和论证。

据海洋地质勘察院派出总工程师马利柱回忆,“2011年的那次体检采用了德国徕卡三维激光扫描仪,在石老人身上共获取了约8500万个数据点。后期进行点云拼接成了200多万个面,形成了三维模拟图像。”

2011年实测的数据显示,石老人最顶部的高度为18.3米,底座周长约67.4米,体积约895平方米。

彼时,石老人的头部已经令人担忧。体检显示,石老人头部“岩体较破碎,裂痕(仍在)发育,左脸部和臀部有岩块掉落后留下的较平整的裂隙面。”

11年前海洋地质勘察院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给出的建议是,在保证其景观效果的基础上,尽量保持原始的自然风貌,保护必须环保。

保护方案显示,石老人基座部位总体完整,岩石硬度较高,整体稳定性好。但需要对较宽大的裂缝采用灌浆法,对其进行填充保护,防止海浪的拍击、冲蚀作用下进一步加宽、加深,威胁上部岩块的稳定。

东西两侧凹槽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岩性脆弱,可选用透明有机硅类高分子材料进行防护处理。人造礁石可略高于石老人南侧岩礁的高度,石材从海蚀崖下开采,其外表样貌与周围礁石无差异。

这份加固方案还载明,石老人头、肩、背部位掩体破碎,节理裂隙密集发育,裂隙间发育出棕红色粘土矿物,结合力较差,整体稳定性很差。

颈部可以采用灌浆的方式或在颈部植入钢筋进行加固,肩部和背部需要对贯通的裂隙采用渗透灌浆的方式加固,防止岩块崩落。

臀部的稳定性关系到头部岩体整体稳定性,需要采取支护措施,加强身体的抗压强度,确保支撑能力。

“不仅要‘修旧如旧’,还要为今后的加固和保护留下可行的空间。”马利柱说。

如今,石老人海蚀柱上半部分突然坍塌,11年前的修复方案已然不再适合现在的状况,对于这个一级保护海域的一级景点,后续的保护和修复方案,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凤凰网青岛

原标题:6000岁的“石老人”突然坍塌,千年传说怎样再延续?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6000岁的“石老人”突然坍塌,千年传说怎样再延续?

10月3日上午,青岛市崂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官方微博发布消息:10月3日凌晨4点10分左右,石老人海蚀柱上半部分突然坍塌。面对变“老”的海蚀柱,官方又将如何保护和修复?

在青岛海边,有一块巨石矗立在海中,形状像一个孤独的老人遥望着大海深处,人们叫它石老人。

这个由大自然鬼斧神工雕凿的艺术杰作,是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的重要标志,也是青岛著名的观光景点。却也在大自然的常年风化和海水侵蚀中,越来越“瘦”,随风而逝。

10月3日上午,青岛市崂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官方微博发布消息:10月3日凌晨4点10分左右,石老人海蚀柱上半部分突然坍塌。面对变“老”的海蚀柱,官方又将如何保护和修复?

6000年石老人海蚀柱突然坍塌

10月3日一早,青岛石老人的消息就在各大平台刷屏。有网友称,一夜雷电之后,石老人礁石的“头”没了。部分网友还晒出了航拍照片、对比照片等。

石老人景观前后对比    凤凰网特约航拍摄影:青岛老鱼

随后,崂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在官方微博进行回应:

10月3日凌晨4点10分左右,石老人海蚀柱上半部分突然坍塌。

崂山区迅速组织专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经现场勘查,认为是由于常年风化和海水侵蚀,加上近日天气影响,导致石老人海蚀柱上半部分自然坍塌。

目前,已对石老人海蚀柱采取了临时性保护措施,具体修复方案正在抓紧论证。

据现场游客反映,因为海蚀柱的断裂,前往石老人景点的道路拉上了警戒线,从上午9时50分暂时不向游人开放。

对于这一屹立青岛前海一线6000年的17米高的自然景观海蚀柱,突然断裂,市民网友们纷纷表示惋惜,也有网友认为,此乃自然风化的结果,应理性看待。

同时,也有网友对后续的修复方案提出建议。

 

而第一时间对石老人海蚀柱采取了临时性保护措施的官方,也正在抓紧论证具体的修复方案,结果会在后续公布。

“石老人”,不只是传说

石老人是我国基岩海岸典型的海蚀柱景观。千百万年的风浪侵蚀和冲击,使午山脚下的基岩海岸不断崩塌后退,并研磨成细沙沉积在平缓的大江口海湾,唯独石老人这块坚固的石柱残留下来,演变成今日之形状。

从西北方向望去,这块海中奇石极像一位老人,惟妙惟肖,老公公以手托腮,注目凝神,每天晨迎旭日,暮送晚霞,伴着潮起潮落,历尽沧桑,不知度过了多少岁月。有关这块奇石的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说也吸引了许多游人来此观赏。

相传,石老人原是居住在午山脚下的一个勤劳善良的渔民,与聪明美丽的女儿相依为命。不料一天女儿被龙太子抢进龙宫,可怜的老公公日夜在海边呼唤,望眼欲穿,不顾海水没膝,直盼得两鬓全白,腰弓背驼,仍执着地守候在海边。后来趁老人坐在水中拄腮凝神之际,龙王施展魔法,使老人身体渐渐僵化成石。

姑娘得知父亲的消息,痛不欲生,拼死冲出龙宫,向已变作石头的父亲奔去。她头上插戴的鲜花被海风吹落到岛上,扎根生长,从而使长门岩、大管岛长满野生耐冬花。当姑娘走近崂山时,龙王又施魔法,把姑娘化作一巨礁,孤零零地定在海上。从此父女俩只能隔海相望,永难相聚,后来人们把这块巨礁称为“女儿岛”。

感人的传说故事,为石老人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此番石老人海蚀柱上半部分坍塌虽已证明是岁月侵蚀的结果,但也有浪漫的网友们联想到,应该是老人等到了心爱的女儿。

“传说”只是“传说”,但作为青岛旅游的标志性地标,近些年来青岛人投注在石老人身上的情感却不是假的,因而对是否要在原礁石上进行修复和怎样修复,网友都有了不同的看法。

虽然有部分网友觉得应该尊重大自然的新陈代谢,但官方对石老人的保护却是必要的,这不仅是对历史遗迹的保护,也是出于对游客人身安全保护的必要。甚至重新修复或在原礁石附近重新塑造一座人工“石老人”塑像,于青岛而言,并非没有可能。

2012年9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西湖集贤亭轰然倒塌。次年3月,新集贤亭开始原址原貌重建,一个月后,新集贤亭完成重建后开放,如今依旧是杭州知名旅游景点。

实际上,对于石老人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早在多年前便已经展开。关于石老人的“身体”状况,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关注。

“体检”状况欠佳的“石老人”需要修复方案

公开报道显示,早在1990年,青岛相关部门就对石老人海蚀柱进行过一次体检。

当时体检的设备比较简陋,主要靠人工完成。尽管靠人工,但1990年前后的那次体检,意味着青岛以官方之名,正式将石老人的健康状况重视起来了。

面对愈加变“老”的海蚀柱,2011年,相关部门曾对石老人海蚀柱保护与修复进行过论证。该论证当时在全国属“首创”。

当时的相关部门通过决议,对石老人的保护可行性以及保护方案进行公开招标。2011年7月5日,中标单位对石老人附近的地质、海流、以及石老人本身的风化程度进行观测和论证。

据海洋地质勘察院派出总工程师马利柱回忆,“2011年的那次体检采用了德国徕卡三维激光扫描仪,在石老人身上共获取了约8500万个数据点。后期进行点云拼接成了200多万个面,形成了三维模拟图像。”

2011年实测的数据显示,石老人最顶部的高度为18.3米,底座周长约67.4米,体积约895平方米。

彼时,石老人的头部已经令人担忧。体检显示,石老人头部“岩体较破碎,裂痕(仍在)发育,左脸部和臀部有岩块掉落后留下的较平整的裂隙面。”

11年前海洋地质勘察院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给出的建议是,在保证其景观效果的基础上,尽量保持原始的自然风貌,保护必须环保。

保护方案显示,石老人基座部位总体完整,岩石硬度较高,整体稳定性好。但需要对较宽大的裂缝采用灌浆法,对其进行填充保护,防止海浪的拍击、冲蚀作用下进一步加宽、加深,威胁上部岩块的稳定。

东西两侧凹槽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岩性脆弱,可选用透明有机硅类高分子材料进行防护处理。人造礁石可略高于石老人南侧岩礁的高度,石材从海蚀崖下开采,其外表样貌与周围礁石无差异。

这份加固方案还载明,石老人头、肩、背部位掩体破碎,节理裂隙密集发育,裂隙间发育出棕红色粘土矿物,结合力较差,整体稳定性很差。

颈部可以采用灌浆的方式或在颈部植入钢筋进行加固,肩部和背部需要对贯通的裂隙采用渗透灌浆的方式加固,防止岩块崩落。

臀部的稳定性关系到头部岩体整体稳定性,需要采取支护措施,加强身体的抗压强度,确保支撑能力。

“不仅要‘修旧如旧’,还要为今后的加固和保护留下可行的空间。”马利柱说。

如今,石老人海蚀柱上半部分突然坍塌,11年前的修复方案已然不再适合现在的状况,对于这个一级保护海域的一级景点,后续的保护和修复方案,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凤凰网青岛

原标题:6000岁的“石老人”突然坍塌,千年传说怎样再延续?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