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酒、酒仙均减亏,但酒类B2C已到瓶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酒、酒仙均减亏,但酒类B2C已到瓶颈?

单纯以B2C这种模式运行根本无法盈利,以酒仙网、中酒网等为代表的整个酒类电商平台一直在试图提升自身的价格,降低成本,大幅削减管理费用,但即使是这样,仍然不足以实现盈利平衡。

作者:李卫

8月24日下午,青青稞(002646)发布业绩半年报,财报显示,青青稞实现营收7.25亿,同比增长0.37%,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1.40亿,同比下滑18.99%.

毫无疑问,这是一份业绩并不好看的财报,净利润两位数下滑。但是仔细分析数据,发现旗下并购的酒类B2C电商公司中酒网实现营收2847.38万元,亏损1855.50万元。

剔除中酒网的亏损,青青稞实现的净利润基本持平。而去年下半年,中酒网的亏损是4162万,中酒网已经在大幅度减亏。早前各种坊间传言青青稞采取了很多措施给中酒网止血,从业绩数据看,似乎已经见到成效。

而微酒记者独家了解到,在大幅度减亏的同时,中酒网正在谋划转型,转型的方向,主要围绕酒业大数据以及中酒连锁。

从财报公告亦可看出端倪,中酒时代与烟台大器云商酒业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中酒连锁(山东)管理有限公司。其中,中酒时代以自有资金出资60万元,占出资总额60%;大器云商以现金出资40万元,占出资总额的40%.

8月25日,中酒网官方爆料,中酒网正在全力推进互联网酒业营销管理平台项目——中酒云图。据介绍,中酒云图本质上是一个SaaS的酒类一体化营销服务系统,帮助酒企和经销商实现营销的互联网化和数据化。

中酒网认为,“现在都在谈互联网整合酒行业,而中酒网未来要做的,是融合酒行业”。为此,中酒网会用互联网融合线下经销商和门店,转型酒业大数据公司。转型的同时,中酒网在尽力止住亏损。

然而,硬币的另一面,意味着B2C业务对于中酒网而言已经不是完全战略主导的业务。

中酒网的转型:活得更久是当前第一要务

近日,微酒记者采访到了中酒网CEO刘剑晓,对于中酒未来的战略,刘剑晓表示,从整个酒行业来讲,每一个电商平台都有自己的方法和战略,酒业的B2C跟整个市场的B2C有区别的,但当前对中酒网来说,第一控制成本,第二缩减团队,能活得更久是当前第一要务。

刘剑晓认为,现在酒业B2C的问题还在消费端,中酒下一步可能试图摸索的方向是怎样把B2C跟传统酒零售的业态更好的融合,未来的重点将会是把中酒网更多的转向跟终端、跟未来进行真正的融合,因为一个地域或者一个终端很难服务好用户,用户思维是移动的,中酒将提供更多的工具和平台帮助用户解决这个问题。

谈到中酒网未来的中酒连锁,刘剑晓表示中酒网将采用新的模式,重振旗鼓,公司将从内部进行重新调整,首先在一些区域发力,把密度做起来,然后包括考虑一些以中酒连锁为核心带动周围的门店、经销商,尝试融合。

此外,刘剑晓认为,中酒未来的布局是在酒的传统产业链或整个原有的销售业态里帮用户提供工具、技术和服务,进而融合到产业链,做互联网的升级改造和提升,而不是单纯的卖几瓶酒,要为酒行业传统门店和经销商提供互联网转型服务。

回顾酒行业曾经热闹喧嚣的酒类C端业务,似乎,所有的平台都在放弃原有的“大举烧钱”模式,转型的并不止中酒网一家。

酒类C端垂直电商的转型

对比其他酒类电商平台上半年财报,可以看出,包括酒仙网和1919酒类直供两大酒类电商巨头在内的其他酒类C端平台也都在谋求转型,寻找新的模式,谋求新的发展。

酒仙网:三驾马车

作为酒类B2C电商的先行军,酒仙网一直以酒类B2C电商为主。2015年年底,在一轮融资之后,酒仙网放弃了B2C的业务亏损扩张战略。按照官方对2016年半年报的解释,公司的费用率在下降,而按照现有的业务占比,毫无疑问,C端费用的减少是关键。

2015年底,酒仙网推出了自己的B2B业务,中酿酒团购,后正式更名为酒仙团。这意味着酒仙网迈入B2B赛道,而这一赛道上,酒仙网算是后来者,易酒批是先行者。而盘点2016年这半年活动,酒仙网在B2B上投入的精力明显要高于B2C业务,按照官方的解释,增速也不小,成绩很满意。

代运营、B2C、B2B,官方称其为三驾马车。

1919酒类直供:生态圈

1919以连锁起家,是四川第一连锁品牌,如今的全国第一酒类连锁品牌。原本与互联网关联并不大,但是互联网的风实在太热,1919以O2O的概念杀入行业,通过天猫、京东等平台杀入线上,自建O2O平台“快喝”。

在O2O火热的2014~2015年,对标上线的酒仙网“酒快到”、中酒网胎死腹中的“马上喝”,1919算是目前仍然在坚持的一家。这也不奇怪,因为O2O的线下门店这个基础设施的建设工程浩大,远远不是上个网站那么简单。

2015年双十一,1919选择了整合闷声发财的购酒网,以释放其线上B2C的精力。但是回顾这半年,1919线下门店的亮点远远超过了其线上业务。

截止2016年7月,1919酒类直供线下门店总计733家,遍布全国31个省,300多个城市,其中直营门店117家,直管门店616家。今年1919提出了自己的“生态圈”口号,与上游和解,更值得注意的是,1919最近正式推出了自己的“隔壁仓库”,而这是B2B的赛道业务。

酒便利:始终O2O

酒便利从河南起家,后北上进攻北京市场,不知道是不是互联网公司都从大城市起步的原因选择了这里。在业务的模式与1919的主流业务模式是相似的,但是1919的掌门人杨陵江明显更会说,也更能说(这是很重要的创始人能力),想法也多,听过杨陵江讲课的都知道,1919的模式很多。

酒便利一直在坚持门店业务,并围绕门店做消费线上下单的配送。其实个人一直不大看好C端的垂直类业务,原因很简单,似乎没有哪一个“产品”行业的O2O走出来了,滴滴是服务的O2O.酒不知道未来能不能走出来,至少,不会是这一两年。

品尚汇和也买酒

两家以进口酒电商起家,但是两家都在转型,也买酒卖给了歌德盈香,品尚曾传出消息说推出B2B店省省平台,引入合伙人,通过区域合伙人将产品销售快速落地到传统的线下市场。目前,这两家转型可以着墨的不多。

阿里、京东等平台电商的进攻

与酒类垂直电商对应的,是天猫和京东这样的平台电商。按照业绩来算,京东应该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因为酒是标准品,也是一个对真假很在意的产品。而酒类电商热闹的这几年,这两家也没有歇着,自始至终也一直卷入“战争”。

只是与以上各家垂直类电商不同的是,几家平台类电商高层都充分看到了酒类电商的机会,这个品类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品类。

于是,京东与五粮液战略合作,马云去了茅台。而且,马云还开了一个99酒水节,京东在酒水领域也是动作频频。因为平台大流量的优势,这半年,是垂直B2C电商“休息”的半年,是平台类电商进击的半年。下半年旺季到来,相信大戏也将开始,只是垂直类的参与者,会理性很多。

酒类B2C向上游厂家“投降”,步入瓶颈的一年

与前几年不同,酒类B2C在今年最大的感受是与上游和好了。过往的价格战不那么激烈了,这一方面是市场回归理性的表现,也是一种阶段性的平衡。在电商野蛮生长的期间,恰巧是行业面临调整的时期,社会库存压力大,酒厂库存压力也大,包括名酒。

这给了酒类电商一个价格战的土壤,在这样的土壤的环境中,如果电商的生长能够足以覆盖整片森林,成为酒厂销量的主渠道,那么毫无疑问,线下从此再无机会,正如电商对图书、对手机3C行业的变革。

至少,酒厂的供应链应该被电商改变。但是不巧的是,酒类行业的特性并不支撑电商占一个很大的份额,因此,酒厂对电商的态度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这是一个补充渠道,而不是主渠道。

酒厂和电商,都变得更加理性。酒厂从反感到无奈迎合、部分酒厂狂热、到今天理性对待。今天,多数大的酒厂对待电商已经很理性,开发非标品,以应对电商渠道。

这一平衡的结局,实际上也表示酒类B2C电商到了一个瓶颈期,告别了野蛮生长的时代,这个时候,酒厂要深度思考如何做电商,电商也要思考自己作为小众渠道的价值。

易酒批COO陈晟强认为,整个酒业电商平台的瓶颈期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并且一直存在。

单纯以B2C这种模式运行根本无法盈利,以酒仙网、中酒网等为代表的整个酒类电商平台一直在试图提升自身的价格,降低成本,大幅削减管理费用,但即使是这样,仍然不足以实现盈利平衡。

江湖笑称,自从各家提出生态圈的那一天开始,就意味着渠道向厂家“投降”。其实个人反倒是认为,这是理性反馈的结果,也应该走到这一天。互联网的优势是在速度,可以快速变化。

翻开今天互联网公司的履历,每家都已经变换的自己的主业,阿里巴巴是B2B起家,天猫以及蚂蚁金服如今如日中天。如果今天不是变换到微信,腾讯会是一家一文不值的公司。

酒类互联网公司也一样,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优化自己的模式,与产业链共赢,是理性的表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酒、酒仙均减亏,但酒类B2C已到瓶颈?

单纯以B2C这种模式运行根本无法盈利,以酒仙网、中酒网等为代表的整个酒类电商平台一直在试图提升自身的价格,降低成本,大幅削减管理费用,但即使是这样,仍然不足以实现盈利平衡。

作者:李卫

8月24日下午,青青稞(002646)发布业绩半年报,财报显示,青青稞实现营收7.25亿,同比增长0.37%,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1.40亿,同比下滑18.99%.

毫无疑问,这是一份业绩并不好看的财报,净利润两位数下滑。但是仔细分析数据,发现旗下并购的酒类B2C电商公司中酒网实现营收2847.38万元,亏损1855.50万元。

剔除中酒网的亏损,青青稞实现的净利润基本持平。而去年下半年,中酒网的亏损是4162万,中酒网已经在大幅度减亏。早前各种坊间传言青青稞采取了很多措施给中酒网止血,从业绩数据看,似乎已经见到成效。

而微酒记者独家了解到,在大幅度减亏的同时,中酒网正在谋划转型,转型的方向,主要围绕酒业大数据以及中酒连锁。

从财报公告亦可看出端倪,中酒时代与烟台大器云商酒业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中酒连锁(山东)管理有限公司。其中,中酒时代以自有资金出资60万元,占出资总额60%;大器云商以现金出资40万元,占出资总额的40%.

8月25日,中酒网官方爆料,中酒网正在全力推进互联网酒业营销管理平台项目——中酒云图。据介绍,中酒云图本质上是一个SaaS的酒类一体化营销服务系统,帮助酒企和经销商实现营销的互联网化和数据化。

中酒网认为,“现在都在谈互联网整合酒行业,而中酒网未来要做的,是融合酒行业”。为此,中酒网会用互联网融合线下经销商和门店,转型酒业大数据公司。转型的同时,中酒网在尽力止住亏损。

然而,硬币的另一面,意味着B2C业务对于中酒网而言已经不是完全战略主导的业务。

中酒网的转型:活得更久是当前第一要务

近日,微酒记者采访到了中酒网CEO刘剑晓,对于中酒未来的战略,刘剑晓表示,从整个酒行业来讲,每一个电商平台都有自己的方法和战略,酒业的B2C跟整个市场的B2C有区别的,但当前对中酒网来说,第一控制成本,第二缩减团队,能活得更久是当前第一要务。

刘剑晓认为,现在酒业B2C的问题还在消费端,中酒下一步可能试图摸索的方向是怎样把B2C跟传统酒零售的业态更好的融合,未来的重点将会是把中酒网更多的转向跟终端、跟未来进行真正的融合,因为一个地域或者一个终端很难服务好用户,用户思维是移动的,中酒将提供更多的工具和平台帮助用户解决这个问题。

谈到中酒网未来的中酒连锁,刘剑晓表示中酒网将采用新的模式,重振旗鼓,公司将从内部进行重新调整,首先在一些区域发力,把密度做起来,然后包括考虑一些以中酒连锁为核心带动周围的门店、经销商,尝试融合。

此外,刘剑晓认为,中酒未来的布局是在酒的传统产业链或整个原有的销售业态里帮用户提供工具、技术和服务,进而融合到产业链,做互联网的升级改造和提升,而不是单纯的卖几瓶酒,要为酒行业传统门店和经销商提供互联网转型服务。

回顾酒行业曾经热闹喧嚣的酒类C端业务,似乎,所有的平台都在放弃原有的“大举烧钱”模式,转型的并不止中酒网一家。

酒类C端垂直电商的转型

对比其他酒类电商平台上半年财报,可以看出,包括酒仙网和1919酒类直供两大酒类电商巨头在内的其他酒类C端平台也都在谋求转型,寻找新的模式,谋求新的发展。

酒仙网:三驾马车

作为酒类B2C电商的先行军,酒仙网一直以酒类B2C电商为主。2015年年底,在一轮融资之后,酒仙网放弃了B2C的业务亏损扩张战略。按照官方对2016年半年报的解释,公司的费用率在下降,而按照现有的业务占比,毫无疑问,C端费用的减少是关键。

2015年底,酒仙网推出了自己的B2B业务,中酿酒团购,后正式更名为酒仙团。这意味着酒仙网迈入B2B赛道,而这一赛道上,酒仙网算是后来者,易酒批是先行者。而盘点2016年这半年活动,酒仙网在B2B上投入的精力明显要高于B2C业务,按照官方的解释,增速也不小,成绩很满意。

代运营、B2C、B2B,官方称其为三驾马车。

1919酒类直供:生态圈

1919以连锁起家,是四川第一连锁品牌,如今的全国第一酒类连锁品牌。原本与互联网关联并不大,但是互联网的风实在太热,1919以O2O的概念杀入行业,通过天猫、京东等平台杀入线上,自建O2O平台“快喝”。

在O2O火热的2014~2015年,对标上线的酒仙网“酒快到”、中酒网胎死腹中的“马上喝”,1919算是目前仍然在坚持的一家。这也不奇怪,因为O2O的线下门店这个基础设施的建设工程浩大,远远不是上个网站那么简单。

2015年双十一,1919选择了整合闷声发财的购酒网,以释放其线上B2C的精力。但是回顾这半年,1919线下门店的亮点远远超过了其线上业务。

截止2016年7月,1919酒类直供线下门店总计733家,遍布全国31个省,300多个城市,其中直营门店117家,直管门店616家。今年1919提出了自己的“生态圈”口号,与上游和解,更值得注意的是,1919最近正式推出了自己的“隔壁仓库”,而这是B2B的赛道业务。

酒便利:始终O2O

酒便利从河南起家,后北上进攻北京市场,不知道是不是互联网公司都从大城市起步的原因选择了这里。在业务的模式与1919的主流业务模式是相似的,但是1919的掌门人杨陵江明显更会说,也更能说(这是很重要的创始人能力),想法也多,听过杨陵江讲课的都知道,1919的模式很多。

酒便利一直在坚持门店业务,并围绕门店做消费线上下单的配送。其实个人一直不大看好C端的垂直类业务,原因很简单,似乎没有哪一个“产品”行业的O2O走出来了,滴滴是服务的O2O.酒不知道未来能不能走出来,至少,不会是这一两年。

品尚汇和也买酒

两家以进口酒电商起家,但是两家都在转型,也买酒卖给了歌德盈香,品尚曾传出消息说推出B2B店省省平台,引入合伙人,通过区域合伙人将产品销售快速落地到传统的线下市场。目前,这两家转型可以着墨的不多。

阿里、京东等平台电商的进攻

与酒类垂直电商对应的,是天猫和京东这样的平台电商。按照业绩来算,京东应该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因为酒是标准品,也是一个对真假很在意的产品。而酒类电商热闹的这几年,这两家也没有歇着,自始至终也一直卷入“战争”。

只是与以上各家垂直类电商不同的是,几家平台类电商高层都充分看到了酒类电商的机会,这个品类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品类。

于是,京东与五粮液战略合作,马云去了茅台。而且,马云还开了一个99酒水节,京东在酒水领域也是动作频频。因为平台大流量的优势,这半年,是垂直B2C电商“休息”的半年,是平台类电商进击的半年。下半年旺季到来,相信大戏也将开始,只是垂直类的参与者,会理性很多。

酒类B2C向上游厂家“投降”,步入瓶颈的一年

与前几年不同,酒类B2C在今年最大的感受是与上游和好了。过往的价格战不那么激烈了,这一方面是市场回归理性的表现,也是一种阶段性的平衡。在电商野蛮生长的期间,恰巧是行业面临调整的时期,社会库存压力大,酒厂库存压力也大,包括名酒。

这给了酒类电商一个价格战的土壤,在这样的土壤的环境中,如果电商的生长能够足以覆盖整片森林,成为酒厂销量的主渠道,那么毫无疑问,线下从此再无机会,正如电商对图书、对手机3C行业的变革。

至少,酒厂的供应链应该被电商改变。但是不巧的是,酒类行业的特性并不支撑电商占一个很大的份额,因此,酒厂对电商的态度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这是一个补充渠道,而不是主渠道。

酒厂和电商,都变得更加理性。酒厂从反感到无奈迎合、部分酒厂狂热、到今天理性对待。今天,多数大的酒厂对待电商已经很理性,开发非标品,以应对电商渠道。

这一平衡的结局,实际上也表示酒类B2C电商到了一个瓶颈期,告别了野蛮生长的时代,这个时候,酒厂要深度思考如何做电商,电商也要思考自己作为小众渠道的价值。

易酒批COO陈晟强认为,整个酒业电商平台的瓶颈期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并且一直存在。

单纯以B2C这种模式运行根本无法盈利,以酒仙网、中酒网等为代表的整个酒类电商平台一直在试图提升自身的价格,降低成本,大幅削减管理费用,但即使是这样,仍然不足以实现盈利平衡。

江湖笑称,自从各家提出生态圈的那一天开始,就意味着渠道向厂家“投降”。其实个人反倒是认为,这是理性反馈的结果,也应该走到这一天。互联网的优势是在速度,可以快速变化。

翻开今天互联网公司的履历,每家都已经变换的自己的主业,阿里巴巴是B2B起家,天猫以及蚂蚁金服如今如日中天。如果今天不是变换到微信,腾讯会是一家一文不值的公司。

酒类互联网公司也一样,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优化自己的模式,与产业链共赢,是理性的表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