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碳”路新机⑦ | 水电“危机”后,四川风光电观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碳”路新机⑦ | 水电“危机”后,四川风光电观察

机遇之下,风能、光伏发电上下游产业也开始受惠,进入加速期。

文 | 你好天府 Deckard

被视作“水电第一大省”的四川,正常情况下拥有相当可观的发电量,不仅需要向外省供电,甚至在丰水期会对本省居民用电进行优惠返还。但今年夏季罕见的高温干旱天气,让整个川渝地区陷入一场电能危机。

尽管如今警报早已解除,但人们的忧患意识已被激起。倘若以上情况再现,四川较为单一的电能结构或仍将束手无策。于是,风能、光伏发电项目的规划建设备受关注,机遇之下,上下游产业也开始受惠,进入加速期。

当前,四川发电结构严重依赖水电。2021年,四川省全年发电量4530.33亿千瓦时,其中水电3531亿千瓦时,占比高达77.95%。今年7月,全省仅绵阳、巴中月降雨量超过200mm,其余市州均在200mm以下,水库水电站蓄水严重不足。

但当月国网四川电力售电量达290.8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79%。此外,发电量还需通过“西电东送”工程输送到东部沿海地区。在电力分配上,四川输送外省的电力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多种原因下,变得“入不敷出”,最终迎来了此前的电能危机。

四川省发电情况 图源:智研咨询

因此丰富能源结构势在必行,首先的问题是发展风光电的可行性有多少?对此,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新能源工程分公司规划与政策研究院院长李良县曾表示,四川的“风光”资源非常丰富,而且风光发电的开发成本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而不断降低,作为清洁能源本身,也和我国“双碳”发展理念相符。大力发展风光发电,有利于降低四川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竞争能力,同时,风光发电在“十四五”以后可以形成有力的电力补充,提高风光发电的占比,也会避免再出现像高温缺水导致的水电匮乏的被动情况。

近年节节攀升的高温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带来了更充足的日照,这对光伏电力的发展来说是利好。在最热的中午至下午时段,光伏发电将能够发挥充分的顶峰保供作用。而随着寒潮使气温降低,随之而来的将是大风天气,这样风电也能发挥一定顶峰保供作用。因此,如今的着力点是构建“水风光”三者协同互补的清洁能源局面。

2021年中国发电装机结构 图源:国家能源局官网

去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国家能源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引导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促进风电和光伏发电等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其中明确了,在市场化、法制化、银企自主协商等原则下,金融机构对政策合规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所在企业发放电价补贴确权贷款,并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措施予以推进。也在金融政策方面为积极参与新能源建设的企业提供保障。

今年9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有关情况。会上,国家能源局规划司副司长宋雯表示,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能源生产第一大国,构建了多元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未来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加大新型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在今年五月,四川省发改委、省能源局印发的《四川省“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预计 “十四五”期间,四川风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000万千瓦。

据悉,这一目标是根据“十三五”期间的投产情况、四川风能资源规划、未来的能源需求,以及国家的非水可再生能源指标等方面来制定。去年底,四川省发改委密集核准共18个风电项目,项目所在地主要涉及凉山、广元、绵阳、泸州等。

2022四川省核准风电项目名单

至此,“十四五”期间四川省已核准32个风电项目,总投资超过224亿元。据悉四川在去年已经投产了超500万千瓦的总装机容量,已经核准且在建的也有超200万千瓦,后几年按照政府部门的计划,基本可以达到目标。

四川的风能资源主要集中于山地,由于地形地质复杂,运输、土建施工、风机安装难度大,不适合大规模开发。同时,这些地区相对更缺电,因此分布式开发,进行灵活装机,地区就地消纳将是可能采用的方案。

今年6月7日,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的腊巴山风电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超15亿元。据悉,项目装机容量19.2万千瓦,拟建设 60台风电机组,将于2023年9月全部投产发电,将可满足21万户家庭的年用电量。

目前,凉山已形成具有风电叶片、风电主机、玻纤布、机舱罩、塔筒等较为完备的产业链基地,成为目前西南片区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满足风电产业发展装备需求的制造基地。

并且,中国华能集团、中国大唐集团、中国电力建设集团、雅砻江公司、四川省能源投资集团等央企、省属国企已纷纷入局风电项目。

在光伏发电方面,据悉四川技术可开发太阳能资源达8500万千瓦左右,总量位居全国前列。截至2021年底,四川在运营光伏电站装机量196万千瓦,正处于起步阶段,未开发量远远大于水电和风电。

《规划》中强调,预计到2025年全省光伏发电装机达1200万千瓦。同风电资源的情况类似,具有开发价值的光伏资源,也多分布在相对的偏远山区,根据地理环境特点,应支持分布式光伏系统,小型光伏系统,风光储联动应用系统、屋顶光伏发电系统等应用,开发多样化的光伏产品。

在光伏上游的硅料产业方面,中国目前遥遥领先,全球70%以上的光伏产品都由中国制造。其中四川又是绝对的大省,2021年,四川多晶硅产量则约占全国产量的13%。目前拥有光伏项目的龙头企业包括通威股份、晶科能源、协鑫科技、天合光能等,其中乐山地区甚至以建设“中国绿色硅谷”为发展目标。

通威股份今年超百亿级的订单 图源:界面新闻

光伏行业升温,自然带动上游硅料行业的热度。作为“硅料龙头“的通威股份,入局多晶硅已有15年,目前高纯晶硅年产能达到23万吨,全球第一。正是借此优势,创始人刘汉元成为四川“新首富”。其表示,光伏行业的“碳中和”路径确定后,政策与体制机制逐渐完善,虽然有挑战,但完全可以支撑未来二三十年内,建成比今天更稳定的电网。

通威在今年以来收获多个大订单:7月,与美科硅能源和双良节能分别签订了644.1亿元和560亿元的硅料销售合同;9月,与组件生产商晶科能源签订了多晶硅购销框架协议,将采购约38.28万吨多晶硅产品,据悉预估该合同总金额约1033.56亿元。

九月末,通威正式官宣斥资约40亿元,投资其在江苏盐城市的25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据刘汉元此前表示,通威未来将尽可能在多晶硅、电池片两个环节集中发展,其中的电池片环节,目前通威全球市场份额预计超过17%。今年上半年,通威股份实现营收603.39亿元,同比增长127.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2.24亿元,同比增长312.17%。

在光伏项目开发建设方面。2021年9月,成都市金堂县、攀枝花市西区、广元市旺苍县、南充市嘉陵区、阿坝州茂县和凉山州德昌县共同入围全国首批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今年广安有132个光伏发电站并入国家电网,总装机容量2872.35千瓦,今年1-7月累计发电并网109万度。在本次四川限电中,也发挥了“雪中送炭”的保供作用。

雅砻江柯拉光伏电站效果图

7月8日,在于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柯拉乡,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水光互补一期项目——柯拉光伏电站正式开工建设。这是四川首个百万千瓦光伏电站、也是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电站,这一项目被寄予厚望。据悉,柯拉光伏电站总投资超53亿元,装机规模达10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20亿度,计划2023年全容量并网发电。8月18日,四川九龙县水光互补项目正式开工,总投资将达到19.69亿元,共涉及溪古、斜卡水电站水光互补两个项目,总计装机390MW,建成后年均年发电量约达6.6亿千瓦时;26日,华电雅江红星Ⅰ标500兆瓦光伏项目在四川甘孜州开工建设,据悉项目总投资25亿元,装机规模5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9.17亿千瓦时。

除一连串的光伏发电站项目落地外,在交通方面同样有光伏发电的身影。8月24日,攀大高速公路(四川段)约5000块太阳能发电光伏组件正式全面启用,充分利用攀枝花的光能资源,可完全实现清洁能源自给自足,另有80%电量直接输送至国家电网。这是四川省首个“交通+能源”融合发展的分布式光储项目,所有光伏组件都修建在高速公路边坡等场所,充分利用闲置土地。截至9月14日项目已发电近30万度。

未来,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将在全省高速路进行推广。预计到2025年底,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和攀枝花市的约2500公里高速公路都将安装光伏电站,预计装机容量可达900兆瓦,年发电量约12亿度,二氧化碳减排112万吨,可为67万户家庭提供电力保障。

也有城市利用光伏产业创新地发展出多种开发模式。作为四川的风光电重镇——攀枝花,已有多点位的光伏发电站投入使用,目前正依托“光伏+采空区治理”“光伏+农林产业”“光伏+生态旅游”“光伏+水资源配置”“光伏+基础设施建设”等模式大力推动光伏发展。据《攀枝花市清洁能源发展规划(2021-2030)》,到2025年光伏发电装机将超过100万千瓦,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50万吨/年,替换标煤约60万吨/年。

总体而言,四川目前的风光电开发已经进入发展阶段,上下游产业均有显著成果。由于本身具备的水电基础,风光电的开发在能源方面更多是“锦上添花”,起到水电较弱的特殊时刻的保障作用,进一步丰富四川清洁能源格局,助力“双碳”目标。但另一方面,一个广阔的市场和无数机遇也开始涌现。

来源:你好天府公众号微信公号

原标题:“碳”路新机⑦ 水电“危机”后,四川风光电观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碳”路新机⑦ | 水电“危机”后,四川风光电观察

机遇之下,风能、光伏发电上下游产业也开始受惠,进入加速期。

文 | 你好天府 Deckard

被视作“水电第一大省”的四川,正常情况下拥有相当可观的发电量,不仅需要向外省供电,甚至在丰水期会对本省居民用电进行优惠返还。但今年夏季罕见的高温干旱天气,让整个川渝地区陷入一场电能危机。

尽管如今警报早已解除,但人们的忧患意识已被激起。倘若以上情况再现,四川较为单一的电能结构或仍将束手无策。于是,风能、光伏发电项目的规划建设备受关注,机遇之下,上下游产业也开始受惠,进入加速期。

当前,四川发电结构严重依赖水电。2021年,四川省全年发电量4530.33亿千瓦时,其中水电3531亿千瓦时,占比高达77.95%。今年7月,全省仅绵阳、巴中月降雨量超过200mm,其余市州均在200mm以下,水库水电站蓄水严重不足。

但当月国网四川电力售电量达290.8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79%。此外,发电量还需通过“西电东送”工程输送到东部沿海地区。在电力分配上,四川输送外省的电力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多种原因下,变得“入不敷出”,最终迎来了此前的电能危机。

四川省发电情况 图源:智研咨询

因此丰富能源结构势在必行,首先的问题是发展风光电的可行性有多少?对此,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新能源工程分公司规划与政策研究院院长李良县曾表示,四川的“风光”资源非常丰富,而且风光发电的开发成本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而不断降低,作为清洁能源本身,也和我国“双碳”发展理念相符。大力发展风光发电,有利于降低四川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竞争能力,同时,风光发电在“十四五”以后可以形成有力的电力补充,提高风光发电的占比,也会避免再出现像高温缺水导致的水电匮乏的被动情况。

近年节节攀升的高温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带来了更充足的日照,这对光伏电力的发展来说是利好。在最热的中午至下午时段,光伏发电将能够发挥充分的顶峰保供作用。而随着寒潮使气温降低,随之而来的将是大风天气,这样风电也能发挥一定顶峰保供作用。因此,如今的着力点是构建“水风光”三者协同互补的清洁能源局面。

2021年中国发电装机结构 图源:国家能源局官网

去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国家能源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引导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促进风电和光伏发电等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其中明确了,在市场化、法制化、银企自主协商等原则下,金融机构对政策合规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所在企业发放电价补贴确权贷款,并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措施予以推进。也在金融政策方面为积极参与新能源建设的企业提供保障。

今年9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有关情况。会上,国家能源局规划司副司长宋雯表示,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能源生产第一大国,构建了多元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未来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加大新型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在今年五月,四川省发改委、省能源局印发的《四川省“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预计 “十四五”期间,四川风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000万千瓦。

据悉,这一目标是根据“十三五”期间的投产情况、四川风能资源规划、未来的能源需求,以及国家的非水可再生能源指标等方面来制定。去年底,四川省发改委密集核准共18个风电项目,项目所在地主要涉及凉山、广元、绵阳、泸州等。

2022四川省核准风电项目名单

至此,“十四五”期间四川省已核准32个风电项目,总投资超过224亿元。据悉四川在去年已经投产了超500万千瓦的总装机容量,已经核准且在建的也有超200万千瓦,后几年按照政府部门的计划,基本可以达到目标。

四川的风能资源主要集中于山地,由于地形地质复杂,运输、土建施工、风机安装难度大,不适合大规模开发。同时,这些地区相对更缺电,因此分布式开发,进行灵活装机,地区就地消纳将是可能采用的方案。

今年6月7日,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的腊巴山风电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超15亿元。据悉,项目装机容量19.2万千瓦,拟建设 60台风电机组,将于2023年9月全部投产发电,将可满足21万户家庭的年用电量。

目前,凉山已形成具有风电叶片、风电主机、玻纤布、机舱罩、塔筒等较为完备的产业链基地,成为目前西南片区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满足风电产业发展装备需求的制造基地。

并且,中国华能集团、中国大唐集团、中国电力建设集团、雅砻江公司、四川省能源投资集团等央企、省属国企已纷纷入局风电项目。

在光伏发电方面,据悉四川技术可开发太阳能资源达8500万千瓦左右,总量位居全国前列。截至2021年底,四川在运营光伏电站装机量196万千瓦,正处于起步阶段,未开发量远远大于水电和风电。

《规划》中强调,预计到2025年全省光伏发电装机达1200万千瓦。同风电资源的情况类似,具有开发价值的光伏资源,也多分布在相对的偏远山区,根据地理环境特点,应支持分布式光伏系统,小型光伏系统,风光储联动应用系统、屋顶光伏发电系统等应用,开发多样化的光伏产品。

在光伏上游的硅料产业方面,中国目前遥遥领先,全球70%以上的光伏产品都由中国制造。其中四川又是绝对的大省,2021年,四川多晶硅产量则约占全国产量的13%。目前拥有光伏项目的龙头企业包括通威股份、晶科能源、协鑫科技、天合光能等,其中乐山地区甚至以建设“中国绿色硅谷”为发展目标。

通威股份今年超百亿级的订单 图源:界面新闻

光伏行业升温,自然带动上游硅料行业的热度。作为“硅料龙头“的通威股份,入局多晶硅已有15年,目前高纯晶硅年产能达到23万吨,全球第一。正是借此优势,创始人刘汉元成为四川“新首富”。其表示,光伏行业的“碳中和”路径确定后,政策与体制机制逐渐完善,虽然有挑战,但完全可以支撑未来二三十年内,建成比今天更稳定的电网。

通威在今年以来收获多个大订单:7月,与美科硅能源和双良节能分别签订了644.1亿元和560亿元的硅料销售合同;9月,与组件生产商晶科能源签订了多晶硅购销框架协议,将采购约38.28万吨多晶硅产品,据悉预估该合同总金额约1033.56亿元。

九月末,通威正式官宣斥资约40亿元,投资其在江苏盐城市的25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据刘汉元此前表示,通威未来将尽可能在多晶硅、电池片两个环节集中发展,其中的电池片环节,目前通威全球市场份额预计超过17%。今年上半年,通威股份实现营收603.39亿元,同比增长127.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2.24亿元,同比增长312.17%。

在光伏项目开发建设方面。2021年9月,成都市金堂县、攀枝花市西区、广元市旺苍县、南充市嘉陵区、阿坝州茂县和凉山州德昌县共同入围全国首批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今年广安有132个光伏发电站并入国家电网,总装机容量2872.35千瓦,今年1-7月累计发电并网109万度。在本次四川限电中,也发挥了“雪中送炭”的保供作用。

雅砻江柯拉光伏电站效果图

7月8日,在于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柯拉乡,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水光互补一期项目——柯拉光伏电站正式开工建设。这是四川首个百万千瓦光伏电站、也是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电站,这一项目被寄予厚望。据悉,柯拉光伏电站总投资超53亿元,装机规模达10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20亿度,计划2023年全容量并网发电。8月18日,四川九龙县水光互补项目正式开工,总投资将达到19.69亿元,共涉及溪古、斜卡水电站水光互补两个项目,总计装机390MW,建成后年均年发电量约达6.6亿千瓦时;26日,华电雅江红星Ⅰ标500兆瓦光伏项目在四川甘孜州开工建设,据悉项目总投资25亿元,装机规模5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9.17亿千瓦时。

除一连串的光伏发电站项目落地外,在交通方面同样有光伏发电的身影。8月24日,攀大高速公路(四川段)约5000块太阳能发电光伏组件正式全面启用,充分利用攀枝花的光能资源,可完全实现清洁能源自给自足,另有80%电量直接输送至国家电网。这是四川省首个“交通+能源”融合发展的分布式光储项目,所有光伏组件都修建在高速公路边坡等场所,充分利用闲置土地。截至9月14日项目已发电近30万度。

未来,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将在全省高速路进行推广。预计到2025年底,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和攀枝花市的约2500公里高速公路都将安装光伏电站,预计装机容量可达900兆瓦,年发电量约12亿度,二氧化碳减排112万吨,可为67万户家庭提供电力保障。

也有城市利用光伏产业创新地发展出多种开发模式。作为四川的风光电重镇——攀枝花,已有多点位的光伏发电站投入使用,目前正依托“光伏+采空区治理”“光伏+农林产业”“光伏+生态旅游”“光伏+水资源配置”“光伏+基础设施建设”等模式大力推动光伏发展。据《攀枝花市清洁能源发展规划(2021-2030)》,到2025年光伏发电装机将超过100万千瓦,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50万吨/年,替换标煤约60万吨/年。

总体而言,四川目前的风光电开发已经进入发展阶段,上下游产业均有显著成果。由于本身具备的水电基础,风光电的开发在能源方面更多是“锦上添花”,起到水电较弱的特殊时刻的保障作用,进一步丰富四川清洁能源格局,助力“双碳”目标。但另一方面,一个广阔的市场和无数机遇也开始涌现。

来源:你好天府公众号微信公号

原标题:“碳”路新机⑦ 水电“危机”后,四川风光电观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