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阿里旅行再砍机票代理“灰色空间”: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阿里旅行再砍机票代理“灰色空间”: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8月25日,阿里旅行宣布升级机票“放心飞”服务,进一步规范平台销售客票的使用;“放心飞”也将覆盖至国际机票,推出“国际金牌机票”保障。

继提出“航司标准退改签+‘退票险’保障损失+隐私护航”后,8月25日,阿里旅行宣布升级机票“放心飞”服务,进一步规范平台销售客票的使用;“放心飞”也将覆盖至国际机票,推出“国际金牌机票”保障。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阿里旅行此次蜻蜓点水般提到了“放心飞”升级的最终形态——“未来飞行+”。这是阿里旅行“未来系列”第三个点明具备更深远商业前景的板块。想象力由此展开。

干掉“Open票”的猫腻

open票,是指用户因为没有出行或改订其他航班时,原订单机票在一年之内可以退票或与航空协商保留到特定时间,该订单处于“Open”状态。但临近有效期而没有改签、退票的Open票,被用户遗忘的可能性很大——包括代理商、OTA甚至B2B平台的违规操作,就是在这样的灰色空间中发生。

“我们把去年从阿里平台出票的数据调取出来看了一遍,测算下面来open票大致占千分之八左右。”阿里旅行航空事业部向敏表示,因为统计数据中包含了用户自己的退票行为,实际违规操作占比应该要比这一数值低。

尽管占比不大,但在基数的支撑下,该违规操作涉及的数额却相当惊人。据国内某航空公司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经由中航信系统代理商发起的退票次数170万次,涉及金额达26亿元,其中绝大多数是机票代理商未经用户许可退掉的过期票。

在各航司的分销政策、资质认证等尚未收紧之前,票代们享受着高额返佣、退改签等方面的潜规则“红利”,open票也就并未引起众票代的过多在意;但在航司连续性的限制政策出台后,灰色利润受挤压的生存窘境,迫使其只能觊觎这最后的一块“蛋糕”。

“以前可能票代也会有这类违规行为,但操作起来相对温和。比方说在接近有效期限的半年或10个月之后退票。”向敏表示,航司的政策收紧,让众多票代变得愈发极端——有恶劣者等到航班刚起飞,直接就去系统做扫描,把已出票未登机的退掉。

随着相关投诉激增,阿里旅行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开始着手进行自查:通过与中航信合作,对过去一年的做退票处理的订单全部打捞,发现自身平台有部分商家进行过类似违规操作,阿里的防范举措随之出台。

“首先阿里旅行对外声明,8月25号开始平台要规范open票。因为航司不会主动联系消费者,对于过往一年可能产生的open票,阿里旅行会通过客户端push、短信甚至员工外呼的方式,分批次进行通知提示,这是针对消费端而言。”

而对于平台商家端,阿里的警示或者监督会依据严重程度不同来划定。

“违规操作这种open票的,除了票代,不排除有个别OTA甚至B2B平台。一旦发现恶意退票的违规操作,阿里旅行不仅会要求商家完整处理消费者的诉求,还会对其处以罚分罚款,对于投诉量大、情节严重者,会直接清理出阿里旅行平台。”

代理人的死局与活路

对于平台而言,生态的健康一直为外界质疑——因为商家支撑起了所有的营收,平台对商家的违规操作和处罚与其说难以监管,倒不如说是不忍下手。阿里旅行同样面对过相关抉择。

“从去年4月推出标准退改签,到8月推出“放心飞”,阿里旅行无法预测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向敏表示,因为担心灰色收入减少导致平台商家流失,部门当时对此有很大顾虑,但执行下去已经势在必行。

最终,阿里旅行发现平台的生态并没有想象中那样脆弱。根据向敏透露,政策的执行在初期对营收产生过一些抑制作用后,从去年八月到现在,阿里旅行的机票销量一直保持着100%的增长——更重要的是,消费者的体验有了明显提升。

向敏表示,不论是正向的承诺100%出票、逆向的标准化一键退改签、还是率先引进的保险护航,从长远看都是为构建整个行业的健康生态。这意味着当下的部分利益必须舍弃。

更值得注意的是,航司提直降代趋势已经不可逆,加之平台这般的严苛,票代究竟走向何方?向敏给出了自己和数据支撑。

“从数据来看,阿里旅行的票代销售比例整体有所下降,但比较靠前的代理人数量没有太大变化,业界预料的大批量死亡现象并没有出现;而从今年的暑运来看,绝大多数的航空公司销量没有达到预期,未来对新政的执行可能会有一些影响。但行业共识是:没有综合服务能力和强大实力的代理商只能出局。”

神秘的“未来飞行+

同时阿里旅行更多建设性的工作也在推进,而这部分也许才是真正的挑战。比如在推动航司退改签标准化过程中,阿里旅行几乎是“逐家航司去做沟通”。伴随此次“放心飞”升级,阿里旅行还推出了国际机票金牌商家,填补了原本国际票的空白。

有趣的是,此次阿里旅行浅尝辄止地提到了“未来飞行+”这个构想:目前的“放心飞”将会是“未来飞行+”的一个版块,而未来的完整体系在阿里旅行内部或许将地位空前——联系阿里旅行多位高管航司出身的背景,“未来飞行+”的前景尤为惹人遐想。

“未来飞行+会成为阿里旅行最重要的一个战略品牌对外推广。放心飞主要是机票预订及售后的标准化服务规范——随着服务的延伸,从出家门到进舱门之间,阿里旅行会推出一系列基于周边的线下智能化服务。” 向敏告诉TBO(旅游商业观察)

关于“未来飞行+”的详尽细节和具体实施时间点,向敏表示一切尚处于酝酿阶段,未做过多透露。TBO将对此保持关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阿里旅行再砍机票代理“灰色空间”: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8月25日,阿里旅行宣布升级机票“放心飞”服务,进一步规范平台销售客票的使用;“放心飞”也将覆盖至国际机票,推出“国际金牌机票”保障。

继提出“航司标准退改签+‘退票险’保障损失+隐私护航”后,8月25日,阿里旅行宣布升级机票“放心飞”服务,进一步规范平台销售客票的使用;“放心飞”也将覆盖至国际机票,推出“国际金牌机票”保障。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阿里旅行此次蜻蜓点水般提到了“放心飞”升级的最终形态——“未来飞行+”。这是阿里旅行“未来系列”第三个点明具备更深远商业前景的板块。想象力由此展开。

干掉“Open票”的猫腻

open票,是指用户因为没有出行或改订其他航班时,原订单机票在一年之内可以退票或与航空协商保留到特定时间,该订单处于“Open”状态。但临近有效期而没有改签、退票的Open票,被用户遗忘的可能性很大——包括代理商、OTA甚至B2B平台的违规操作,就是在这样的灰色空间中发生。

“我们把去年从阿里平台出票的数据调取出来看了一遍,测算下面来open票大致占千分之八左右。”阿里旅行航空事业部向敏表示,因为统计数据中包含了用户自己的退票行为,实际违规操作占比应该要比这一数值低。

尽管占比不大,但在基数的支撑下,该违规操作涉及的数额却相当惊人。据国内某航空公司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经由中航信系统代理商发起的退票次数170万次,涉及金额达26亿元,其中绝大多数是机票代理商未经用户许可退掉的过期票。

在各航司的分销政策、资质认证等尚未收紧之前,票代们享受着高额返佣、退改签等方面的潜规则“红利”,open票也就并未引起众票代的过多在意;但在航司连续性的限制政策出台后,灰色利润受挤压的生存窘境,迫使其只能觊觎这最后的一块“蛋糕”。

“以前可能票代也会有这类违规行为,但操作起来相对温和。比方说在接近有效期限的半年或10个月之后退票。”向敏表示,航司的政策收紧,让众多票代变得愈发极端——有恶劣者等到航班刚起飞,直接就去系统做扫描,把已出票未登机的退掉。

随着相关投诉激增,阿里旅行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开始着手进行自查:通过与中航信合作,对过去一年的做退票处理的订单全部打捞,发现自身平台有部分商家进行过类似违规操作,阿里的防范举措随之出台。

“首先阿里旅行对外声明,8月25号开始平台要规范open票。因为航司不会主动联系消费者,对于过往一年可能产生的open票,阿里旅行会通过客户端push、短信甚至员工外呼的方式,分批次进行通知提示,这是针对消费端而言。”

而对于平台商家端,阿里的警示或者监督会依据严重程度不同来划定。

“违规操作这种open票的,除了票代,不排除有个别OTA甚至B2B平台。一旦发现恶意退票的违规操作,阿里旅行不仅会要求商家完整处理消费者的诉求,还会对其处以罚分罚款,对于投诉量大、情节严重者,会直接清理出阿里旅行平台。”

代理人的死局与活路

对于平台而言,生态的健康一直为外界质疑——因为商家支撑起了所有的营收,平台对商家的违规操作和处罚与其说难以监管,倒不如说是不忍下手。阿里旅行同样面对过相关抉择。

“从去年4月推出标准退改签,到8月推出“放心飞”,阿里旅行无法预测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向敏表示,因为担心灰色收入减少导致平台商家流失,部门当时对此有很大顾虑,但执行下去已经势在必行。

最终,阿里旅行发现平台的生态并没有想象中那样脆弱。根据向敏透露,政策的执行在初期对营收产生过一些抑制作用后,从去年八月到现在,阿里旅行的机票销量一直保持着100%的增长——更重要的是,消费者的体验有了明显提升。

向敏表示,不论是正向的承诺100%出票、逆向的标准化一键退改签、还是率先引进的保险护航,从长远看都是为构建整个行业的健康生态。这意味着当下的部分利益必须舍弃。

更值得注意的是,航司提直降代趋势已经不可逆,加之平台这般的严苛,票代究竟走向何方?向敏给出了自己和数据支撑。

“从数据来看,阿里旅行的票代销售比例整体有所下降,但比较靠前的代理人数量没有太大变化,业界预料的大批量死亡现象并没有出现;而从今年的暑运来看,绝大多数的航空公司销量没有达到预期,未来对新政的执行可能会有一些影响。但行业共识是:没有综合服务能力和强大实力的代理商只能出局。”

神秘的“未来飞行+

同时阿里旅行更多建设性的工作也在推进,而这部分也许才是真正的挑战。比如在推动航司退改签标准化过程中,阿里旅行几乎是“逐家航司去做沟通”。伴随此次“放心飞”升级,阿里旅行还推出了国际机票金牌商家,填补了原本国际票的空白。

有趣的是,此次阿里旅行浅尝辄止地提到了“未来飞行+”这个构想:目前的“放心飞”将会是“未来飞行+”的一个版块,而未来的完整体系在阿里旅行内部或许将地位空前——联系阿里旅行多位高管航司出身的背景,“未来飞行+”的前景尤为惹人遐想。

“未来飞行+会成为阿里旅行最重要的一个战略品牌对外推广。放心飞主要是机票预订及售后的标准化服务规范——随着服务的延伸,从出家门到进舱门之间,阿里旅行会推出一系列基于周边的线下智能化服务。” 向敏告诉TBO(旅游商业观察)

关于“未来飞行+”的详尽细节和具体实施时间点,向敏表示一切尚处于酝酿阶段,未做过多透露。TBO将对此保持关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