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首李家超发表任内首份施政报告,提出这些愿景和措施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10月19日向立法会发表《行政长官2022年施政报告》。这是李家超就任行政长官后的首份《施政报告》。

李家超表示,虽然挑战不少,但香港自身优势强,在“一国两制”下机遇处处。香港的企业经营环境全球第一,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亦是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创新科技(创科)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香港拥有先进的基建硬件和软件、健全的法律制度,世界级顶尖人才汇聚,地理上位处亚洲心脏,是跨国企业于亚洲设立业务的首选地。香港亦是开放、多元的大都会,糅合新旧潮流,拥有中西文化荟萃的吸引力。

他说,在“一国两制”下,香港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得天独厚优势,直接参与内地的庞大市场,同时与世界接轨,成为连接内地与世界的桥梁。

李家超在报告中阐述了自己的施政理念、愿景和具体措施。

报告提出,在治理方面,将成立全新“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进一步用好财政储备以促进产业和经济发展,把近年在“未来基金”下设立的“香港增长组合”、“大湾区投资基金”和“策略性创科基金”, 以及“共同投资基金”归一收纳,汇聚有关资源,由政府主导投资策略产业,吸引和助力更多企业在港发展。报告提到,将从“未来基金”拨出300亿港元,成立“共同投资基金”,以引进和投资落户香港的企业。

人才引进方面,将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为期两年。合资格人才包括过去一年年薪达250万港元或以上的人士,以及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并在过去五年内累积三年或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士。此两类人士可获发为期两年的通行证来港发展,不设人数限额。未符工作经验要求但最近五年内毕业的百强大学毕业生亦可获发通行证,每年上限1万人。报告提出,合资格外来人才如今后在港置业,可于居港七年并成为香港永久性居民后,就其已购入并仍然持有的首个住宅物业申请退还已缴付的买家印花税及新住宅印花税。

对接国家战略方面,将成立由行政长官担任组长的“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督导组”。督导组的工作有: 就香港对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大湾区建设制订策略方案,积极推进发展协作;制订进一步打通大湾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工作计划和优次;强化与内地省市的区域性合作机制,督导合作项目的落实进度和成效;积极推展香港与“一带一路”国家经贸、专业服务及人文合作的高质量发展,并制订措施。

金融服务业方面,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将于明年修改主板上市规则,以便利尚未有盈利或业绩支持的先进技术企业融资;同时构思活化GEM(前称创业板),为中小型及初创企业提供更有效融资平台。

报告提出,将全速落实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早前宣布支持的一系列互联互通安排,包括今年内提交条例草案,宽免双币股票市场庄家交易的股票买卖印花税以优化人民币股票交易机制,并尽快完成两地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北向通”的准备工作。

针对离岸人民币业务,将推动市场提供更多以人民币计价投资工具,以及稳妥高效的汇兑、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管理等财资服务,并优化市场基建。针对虚拟资产,已提交条例草案建议引入有关服务提供者的法定发牌制度。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正研究市场对监管稳定币的意见,会确保监管制度与国际监管建议相符并适合本地情况。此外,金管局已开展“数码港元”的准备工作,并正与内地机构合作扩大在港以“数字人民币”作为跨境支付工具的测试。

科技产业方面,将联同“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配合50亿港元“策略性创科基金”以及落马洲河套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港深创科园)由2024年起提供的创科土地和空间,聚焦吸引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以及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等产业的优秀企业和人才落户香港。目标是未来五年吸引不少于100间具潜力或代表性的创科企业在港设立或扩展业务,包括至少20间龙头创科企业,为香港带来过百亿港元的投资。

国际贸易方面,将积极寻求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协助中小企增加海外订单,将延长“会议展览业资助计划”至明年6月底,并推出14亿港元新计划,在三年内资助超过200场展览在港举行。“发展品牌、升级转型及拓展内销市场的专项基金”每间企业累计资助上限由600万港元增至700万港元;“中小企业市场推广基金”每间企业的累计资助上限由80万港元增至100万港元,并延长扩大资助范围的特别措施至2026年6月底。

跨境运输方面,将提升陆路口岸的基础建设,包括在跨境货运“东进东出、西进西出”的布局下,完善陆路口岸和清关安排,以及在规划重建沙头角口岸及发展“港深西部铁路”和北环线支线时,研究采用“一地两检”及“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安排。香港机场管理局正推展多个工程项目,透过“多式联运”模式加强机场与大湾区城市的连系,例如明年启用的“海天中转大楼”将为大湾区旅客提供直接转机设施,减省入境手续。

土地房屋政策方面,将推出全新“简约公屋”,未来五年兴建约3万个单位; 结合“简约公屋”和传统公屋,令未来五年(2023-24至2027-28年度)公营房屋总建屋量较上一个五年期(2022-23至2026-27年度)大幅增加约五成;此外,在未来五年准备好可兴建不少于7.2万个私营房屋单位的土地。为主导土地供应,政府会物色更多土地以照顾需求并增加土地储备;此外,将落实措施以大幅压缩造地所需时间。

抗疫方面,李家超指出,联通内地和外地同样重要,必须同时努力推进。他说,我们正全力与内地商讨,争取在不增加内地疫情风险的前提下,循序渐进恢复跨境往来。第一个目标是在香港做“逆向隔离”,即“前置检疫”,做到符合内地“7+3”的防疫标准,在港检疫后闭环送到内地,确保疫情不会倒灌内地。“前置检疫”可减轻内地检疫酒店和人手压力,增加香港到内地的确定性。同时,我们正与内地商讨,在风险可控下,增加深圳人文通道限额,配合两地市民的联通需要。

此外,李家超还就特区政府在文化交流、知识产权、医疗、养老、环境、碳中和、教育等领域的施政愿景做了详细阐述。

施政报告原文:https://sc.isd.gov.hk/Tuni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210/19/P2022101900145.htm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