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李家超发表首份施政报告,香港开启“抢人才”模式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李家超发表首份施政报告,香港开启“抢人才”模式

外来人才取得永居身份可退还在港首次置业额外印花税成为最大热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张熹珑

10月19日,香港特首李家超交出上任3个月以来的“功课”,发表首份《施政报告》。

其中“抢人才”成为聚焦点之一。李家超表示,香港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之一,亦是内地对接国际市场的重要窗口,必须更积极和进取地“抢企业”、“抢人才”。

报告指出,过去2年,香港本地劳动人口流失约14万人。政府除积极培养和留住本地人才外,会更进取吸纳外来人才,并推出7大政策,从放宽年度配额和逗留期限、免除合资格人才置业额外印花税等方面入手。

“这7条措施主要面向中高端人才,同时也兼顾了其他程度的就业人士,包括香港的外地应届生或此前在香港就读的外地大学生,在行业、年薪方面也没有太多硬性要求。整体来说覆盖人群较全面,要求也相对宽松。” 中山大学经济学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额外印花税可退还

若干人才吸引政策中,最抢眼球的无疑是“向合资格外来人才退还在港置业额外的印花税”。

林江提到,退还印花税是创新力度、优惠力度和吸引力最大的政策。

根据报告,合资格外来人才如果在港置业,可于居港7年并成为香港永久性居民后,就其已购入并仍然持有的首个住宅物业申请退还已缴付的买家印花税及新住宅印花税,但仍须缴交按“第二标准税率”计算的从价印花税。该政策将从10月19日起生效。

此前,香港永久居民和非永久居民在物业购置缴税上有天壤之别。香港税务局官网显示,香港永久居民首次购房只需要以首置税率水平缴税,税率为1.5%-4.25%。而非香港居民则需支付15%的新从价印花税(AVD)和15%的买家印花税(BSD),即非本地人在香港买房的税率高达楼价的30%。

以一套价格1000万的房子为例,非永居身份居民缴纳税额将达到300万元,这一金额足以在内地购置一套房。对于有意长期在香港发展的人而言,是否先租7年再买房也成为其纠结点。

而在10月19日之后,首次置业的额外印花税得以退还,使符合资格的外来人才印花税负担与首次置业的香港永久性居民看齐。

根据最新措施,外来人才居港7年并成为香港永久性居民后可申请退回新从价印花税及买家印花税,改以首置税率水平缴税,即税率将由30%降低至3.75%。这意味着,1000万的房产税款将从300万元大幅降低至37.5万元。

“这条政策主要面向有一定经济实力的高端人才推出的,他们可能永久留在香港发展,自然需要在港置业,这一条也是他们最有兴趣的。”林江提到。

除此之外,新推出的“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同样面向高等人才。

该计划旨在吸引每年吸纳至少35000名高薪人士或高学历人才,包括过去1年年薪达港币250万元或以上的人士,以及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并在过去5年内累积3年或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士。这2类人士可获发为期2年的通行证来港发展,不设人数限额。

此外,如果工作经验未符合要求,但近5年内毕业的百强大学毕业生亦可获发通行证,每年上限为10000人。

多项现存计划放宽期限和配额

多项现存的专才计划也在进行调整,包括“一般就业政策”和“输入内地人才计划”进行了放宽。例如,雇主引入人才的职位如果属于“人才清单”13项本地人才短缺的专业,或招聘的职位年薪达港币200万元或以上,无须证明本地招聘困难,可直接提出申请。

根据现时香港人才清单,目前所短缺的13类人才是香港考虑引进的重点,包括资产管理合规专才,环境、社会及管治(ESG)相关财经专才、精算师、金融科技专才等,主要覆盖金融、互联网、法律等领域。而最新的人才清单目标在明年第一季完成。

这一措施的调整给香港雇主带来不少便利性。林江提到,“无须证明本地招聘困难”是一大进步:“以前企业要请非香港居民为员工,需要向特区政府证明在香港境内请不到这部分人才,这个流程比较繁琐。年薪200万港元也是比较清晰的标准,确保雇员为所需高端人才。”

对比此前人才申请有名额限制和年薪要求、期限较短等问题,最新的政策进一步松绑。例如取消“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的年度配额,为期2年,同时优化审批程序。

另外,工作签证年期得以延长。在现有和新增的输入人才计划下的人才,到港获聘后可获发最长3年的工作签证。此前,内地人士的香港工作签证一般为1年1签。

甚至存在工作签证可免的情况。报告显示,会让更多来港参与短期活动的访客无须申请工作签证,研究在现行科技专才、专业运动员等指定界别外,涵盖更多类别。

报告亦指出,今年内会全面电子化签证申请服务。

针对在港就读的外地学生,港府放宽“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将逗留期限由1年延长2年,方便外地的港校学生留港/来港工作。这条措施下,正在香港就读的应届生和此前在香港读书的人士都能受惠。曾在香港就读的内地学生即使毕业后已经在内地就业,也有到香港发展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该措施将以试行形式扩展至香港地区大学大湾区校园的毕业生,为期2年。

随着越来越多港校“北上”办学,如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面向大湾区港校毕业生有了更多政策倾斜,也意味着大湾区除了在教育资源上与香港互通,还能进一步得到当地就业资源。

对于科技企业,港府也优化了“科技人才入境计划”,撤销科技公司在计划下输入外来人才时必须增聘本地雇员的规定,以加快输入人才的步伐。

以前为了照顾本地就业,聘请外来就业人员同时也需要聘请本地人士,现在调整之后相关企业具备更大的操作空间,也增加了内地人士来港就业或创业的机会。

此外,港府即将成立的“人才服务窗口”以提供一站式服务,统筹入境事务处处理输入人才计划的申请,并提供支援服务,以及制订服务承诺以提升审批效率。

香港政府也会扩大内地办事处和海外经贸办的职能,17个办事处会设立“招商引才专组”,主动接触目标企业和人才,并联系百强大学推广各项计划。各专组亦会加强联系在内地和海外留学或工作的港人,鼓励他们回港发展。

除了新出炉的人才政策,相对较低的税率、质量上乘的教育资源和健全的医疗体系,这些也是让香港成为人才“磁场”的基础:“仅靠一条印花税吸引人才是不够的,香港是否有发展机会更是大家考量的因素,靠近大湾区、内地市场大,都是香港的优势。”

林江提到,对于就业者而言,香港最重要的不只是当地750万人的市场,而是内地十几亿人的市场,甚至海外更广阔的市场。

香港是一个跳板,连接内地和世界的桥梁和窗口也是它的角色所在。从这个层面来看,融入大湾区也是进一步提高香港吸引力的重要渠道。”林江表示。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李家超发表首份施政报告,香港开启“抢人才”模式

外来人才取得永居身份可退还在港首次置业额外印花税成为最大热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张熹珑

10月19日,香港特首李家超交出上任3个月以来的“功课”,发表首份《施政报告》。

其中“抢人才”成为聚焦点之一。李家超表示,香港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之一,亦是内地对接国际市场的重要窗口,必须更积极和进取地“抢企业”、“抢人才”。

报告指出,过去2年,香港本地劳动人口流失约14万人。政府除积极培养和留住本地人才外,会更进取吸纳外来人才,并推出7大政策,从放宽年度配额和逗留期限、免除合资格人才置业额外印花税等方面入手。

“这7条措施主要面向中高端人才,同时也兼顾了其他程度的就业人士,包括香港的外地应届生或此前在香港就读的外地大学生,在行业、年薪方面也没有太多硬性要求。整体来说覆盖人群较全面,要求也相对宽松。” 中山大学经济学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额外印花税可退还

若干人才吸引政策中,最抢眼球的无疑是“向合资格外来人才退还在港置业额外的印花税”。

林江提到,退还印花税是创新力度、优惠力度和吸引力最大的政策。

根据报告,合资格外来人才如果在港置业,可于居港7年并成为香港永久性居民后,就其已购入并仍然持有的首个住宅物业申请退还已缴付的买家印花税及新住宅印花税,但仍须缴交按“第二标准税率”计算的从价印花税。该政策将从10月19日起生效。

此前,香港永久居民和非永久居民在物业购置缴税上有天壤之别。香港税务局官网显示,香港永久居民首次购房只需要以首置税率水平缴税,税率为1.5%-4.25%。而非香港居民则需支付15%的新从价印花税(AVD)和15%的买家印花税(BSD),即非本地人在香港买房的税率高达楼价的30%。

以一套价格1000万的房子为例,非永居身份居民缴纳税额将达到300万元,这一金额足以在内地购置一套房。对于有意长期在香港发展的人而言,是否先租7年再买房也成为其纠结点。

而在10月19日之后,首次置业的额外印花税得以退还,使符合资格的外来人才印花税负担与首次置业的香港永久性居民看齐。

根据最新措施,外来人才居港7年并成为香港永久性居民后可申请退回新从价印花税及买家印花税,改以首置税率水平缴税,即税率将由30%降低至3.75%。这意味着,1000万的房产税款将从300万元大幅降低至37.5万元。

“这条政策主要面向有一定经济实力的高端人才推出的,他们可能永久留在香港发展,自然需要在港置业,这一条也是他们最有兴趣的。”林江提到。

除此之外,新推出的“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同样面向高等人才。

该计划旨在吸引每年吸纳至少35000名高薪人士或高学历人才,包括过去1年年薪达港币250万元或以上的人士,以及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并在过去5年内累积3年或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士。这2类人士可获发为期2年的通行证来港发展,不设人数限额。

此外,如果工作经验未符合要求,但近5年内毕业的百强大学毕业生亦可获发通行证,每年上限为10000人。

多项现存计划放宽期限和配额

多项现存的专才计划也在进行调整,包括“一般就业政策”和“输入内地人才计划”进行了放宽。例如,雇主引入人才的职位如果属于“人才清单”13项本地人才短缺的专业,或招聘的职位年薪达港币200万元或以上,无须证明本地招聘困难,可直接提出申请。

根据现时香港人才清单,目前所短缺的13类人才是香港考虑引进的重点,包括资产管理合规专才,环境、社会及管治(ESG)相关财经专才、精算师、金融科技专才等,主要覆盖金融、互联网、法律等领域。而最新的人才清单目标在明年第一季完成。

这一措施的调整给香港雇主带来不少便利性。林江提到,“无须证明本地招聘困难”是一大进步:“以前企业要请非香港居民为员工,需要向特区政府证明在香港境内请不到这部分人才,这个流程比较繁琐。年薪200万港元也是比较清晰的标准,确保雇员为所需高端人才。”

对比此前人才申请有名额限制和年薪要求、期限较短等问题,最新的政策进一步松绑。例如取消“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的年度配额,为期2年,同时优化审批程序。

另外,工作签证年期得以延长。在现有和新增的输入人才计划下的人才,到港获聘后可获发最长3年的工作签证。此前,内地人士的香港工作签证一般为1年1签。

甚至存在工作签证可免的情况。报告显示,会让更多来港参与短期活动的访客无须申请工作签证,研究在现行科技专才、专业运动员等指定界别外,涵盖更多类别。

报告亦指出,今年内会全面电子化签证申请服务。

针对在港就读的外地学生,港府放宽“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将逗留期限由1年延长2年,方便外地的港校学生留港/来港工作。这条措施下,正在香港就读的应届生和此前在香港读书的人士都能受惠。曾在香港就读的内地学生即使毕业后已经在内地就业,也有到香港发展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该措施将以试行形式扩展至香港地区大学大湾区校园的毕业生,为期2年。

随着越来越多港校“北上”办学,如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面向大湾区港校毕业生有了更多政策倾斜,也意味着大湾区除了在教育资源上与香港互通,还能进一步得到当地就业资源。

对于科技企业,港府也优化了“科技人才入境计划”,撤销科技公司在计划下输入外来人才时必须增聘本地雇员的规定,以加快输入人才的步伐。

以前为了照顾本地就业,聘请外来就业人员同时也需要聘请本地人士,现在调整之后相关企业具备更大的操作空间,也增加了内地人士来港就业或创业的机会。

此外,港府即将成立的“人才服务窗口”以提供一站式服务,统筹入境事务处处理输入人才计划的申请,并提供支援服务,以及制订服务承诺以提升审批效率。

香港政府也会扩大内地办事处和海外经贸办的职能,17个办事处会设立“招商引才专组”,主动接触目标企业和人才,并联系百强大学推广各项计划。各专组亦会加强联系在内地和海外留学或工作的港人,鼓励他们回港发展。

除了新出炉的人才政策,相对较低的税率、质量上乘的教育资源和健全的医疗体系,这些也是让香港成为人才“磁场”的基础:“仅靠一条印花税吸引人才是不够的,香港是否有发展机会更是大家考量的因素,靠近大湾区、内地市场大,都是香港的优势。”

林江提到,对于就业者而言,香港最重要的不只是当地750万人的市场,而是内地十几亿人的市场,甚至海外更广阔的市场。

香港是一个跳板,连接内地和世界的桥梁和窗口也是它的角色所在。从这个层面来看,融入大湾区也是进一步提高香港吸引力的重要渠道。”林江表示。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