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财富》编辑团队在上海举办Fortune Design Salöne(《财富》X设计之夜)。上榜项目背后的设计师团队汇聚一堂,围绕“设计的力量:消融边界、重塑商业”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分享各自设计背后的故事与理念。

以下为与会设计师的一些精彩观点:
娄永琪 同济大学副校长“算法时代,我们需要又一次人文启蒙”

同济大学副校长娄永琪与《财富》中文上海执行主编、《财富》中国最佳设计榜制榜编辑王昉做了开场对话,主题为“设计作为创新的起点”。
对于“我们的生活日益被算法统领”的担忧,娄永琪表示,不要害怕算法。“算法本身是中性的,没有好坏之分。所以首先不要将算法妖魔化,而要主动地去拥抱它。”他说:“我们需要再次启蒙。人类历史上每一次启蒙运动都是和人有关的。设计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能够更加回归于人,更好地为人代言,为人性代言,为人文代言。”
王亦菲 蚂蚁集团蓝马甲项目负责人“用设计降低弱势群体融入潮流的门槛”
此次上榜的蚂蚁集团公益项目“蓝马甲行动”旨在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项目负责人王亦菲认为,设计的本质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
她举例说,像“桌面”、“设置”这类年轻人一听就懂的词,或者连接Wi-Fi这类简单操作,对老年人来说很可能就是理解的“黑洞”。新技术与新产品会先诞生在发达城市、被更潮流的人群率先接受,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群体要被忽略。设计师们要做的,就是思考如何通过设计来降低这些人群融入大环境的门槛。

施晗 星巴克高级设计经理,西安翠华里手语门店设计师“设计要兼具理性与感性”
在施晗眼中,设计是用美学手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应兼具理性与感性。
她设计的星巴克西安翠华里手语门店登上了此次《财富》中国最佳设计榜。从选址这一步开始,设计师就考虑到了听力障碍的咖啡师和顾客的心理需求,没有像以往一样选在城市残联附近,而是选在了西安市中心一个闹中取静的社区中,既让听障人群融入正常生活,又不至于让听障咖啡师们过于劳累。
李晓梅 晋思建筑设计事务所全球董事,大中华区执行总裁“城市设计要有温度,空间要有归属感”
李晓梅认为,就办公场所而言,“它应该是一个目的地,而不是一个强制性的场所。人们要享受到空间的环境、人文,以及团队合作,这就达到了身心舒适的目的。”
疫情期间,晋思事务所大量研究了有关五分钟社区的概念——让人们在5分钟所及的范围内,能够达到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职业发展所需要资源,以此减轻现代职场人的焦虑。
庄瑞安 CCD 香港郑中设计事务所高级副总裁、管理合伙人“商务酒店同样可以让人体验到度假的放松感”
庄瑞安表示,酒店的“跨界设计”让住客能够在工作的同时享受到度假的放松环境。
他举例道,传统高级商务酒店的落客区都位于酒店大门口,住客下车后沿着中轴线步入酒店富丽的大堂。而现在的设计会刻意让大门偏一点,通过园林景观设计出“曲径通幽”的感觉,让客人在喧嚣的市中心也可以有世外桃源的感受。
高晟 骊住大中华区品牌和传播Leader“让家成为享受生活的中心”
疫情正让人们重新思考家的意义,以及与家人共处的方式。高晟观察到,之前,当人们想要休闲娱乐时会选择走出家门,但疫情期间长期的居家,让许多人发现了家中长期被忽略的角落和功能。为适应这种变化,骊住的产品设计师在致力于将外部的休闲功能带入家中,比如让人们在家就能自建一个水吧,在家就能做一个spa,让家重新成为一个享受生活的中心。
张周捷 数字艺术家重新想象椅子“未来的椅子应有无穷无尽的可能性,因为人生而不同”
数字时代的椅子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张周捷及其团队总结了五个特点:首先,它是可以通过算法生成无穷无尽可能性的。第二,椅子工厂应该是数字工厂,可以生产每把都不一样的椅子。第三,它应该实现C2M(Customer-to-Manufacturer)类似工业4.0的升级版。第四,它应该实现数字资产与实物的一个转化。第五,它应该实现社群与治理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与用户进行共创。
Tony Wong IDEO 中国区执行总裁重新想象办公室“未来的办公室,有这五个特点”
一场疫情让更多的人加入了“未来究竟是否还需要办公室”的讨论。来自IDEO的Tony Wong认为,未来的办公室应该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首先是分享,未来办公室的设计应该从封闭走向开放,让办公空间成为创意工厂;第二,设计应基于投入办公使用时刻的空间,为工作创造灵感和创造力,而非基于一个假想空间;第三,设计应关注分布式的创意空间,让工作团队所分布各个地方都能够成为关注焦点;第四,办公室设计应通过创造与家庭和其他外部社交网络的持续的联系,来支持员工不仅限于工作本身的整体生活;最后,办公室的设计应更好地尊重和适应多样化的工作方式,以此来保证员工更高的生产力和幸福感。
Alex Wang HKS医疗建筑区域业务总监兼合伙人重新想象医院“未来的医院要更具韧性”

疫情让医院获得了更多关注。来自美国HKS建筑设计公司的Alex Wang在设计此次上榜的泰康同济(武汉)医院时,就着眼于解决困扰中国大型医院几大痛点:交通拥堵、事事排队、缺乏隐私、物流混乱。
Alex Wang认为,未来的医院,需要尤其注意韧性设计,为病患提供心理支持。韧性设计即指发生重大卫生事件时,医院能够迅速变成有应对能力的设施。心理支持则是通过环境塑造,让患者在医院环境中能够保持稳定的情绪。他强调,医院只是医疗服务中间的一部分,疾病的前期预防以及出院后康复工作的共同完善,才能使医疗服务整体更加平衡和完整。
苗奘 水母智能 CEO重新想象Logo“设计不应忽略小微企业”
水母智能关注到了社会经济活动中最主要的、但却最容易被设计师忽略的参与主体——小微企业。苗奘指出,中小微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但他们在创业创新过程中会面临诸多苦恼,找不到有品牌质感的Logo和包装设计服务就是其中之一。品牌Logo设计是一件专业度很高的事情。一个原创Logo的交付耗时大半个月,费用往往在千元以上,小微企业无力负担。水母智能的达芬奇AI设计引擎,可以为小微企业提供高性价比的设计。
陈子聪 RLP建筑师事务所副总监重新想象工厂“未来的工厂将是一种多元体验”
陈子聪认为,未来的工厂将不再只具有单一功能,而是将工厂、文化、生态、旅游相融合的一个多元化体验,这些多重“意义”将赋予工厂更长久的生命力。比如此次上榜的、由RLP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位于广西桂林的十如生态工业园,在工厂中大量利用自然采光,引入室外的美景,让工作空间融入自然山水之间,工厂中使用的大量可持续设计,也大大改变了外界对于“中国制造”的固有印象。
Chris Hardie SHL董事、设计总监重新想象图书馆“图书馆是那些定义人类的事物的集合”

Chris Hardie在世界各地设计了多所图书馆,作品不仅包括此次登上榜单的宁波图书馆新馆,也包括最近刚开放、世界最大规模的新建图书馆之一——上海图书馆东馆。他主张图书馆是“那些定义人类的事物的集合”,未来的图书馆将发挥多元的功能,包括关系构建、文化庇护、公民赋权、完善社会和连接自然。因此,未来图书馆的主题,将从“书籍”转变为“交集”,from collection to connection。

在精彩观点的分享碰撞之外,《财富》编辑团队还在活动现场向部分登上2022年《财富》中国最佳设计榜的设计团队颁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