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跟豆腐块和马拉雅拉姆语较真,这是Google语言类产品团队的日常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跟豆腐块和马拉雅拉姆语较真,这是Google语言类产品团队的日常

我们体会不了在电子设备上小语种无法显示、无法输入的痛苦,当然也很难想象产品开发人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做出了多大努力。

Google输入法团队。图片来源:Google

不久前,Google的北京总部更换了新址,在北京融科资讯中心的新办公区里休息室仍然是标配。人们路过休息室门前都会放轻脚步,偶尔会有跨时区开完会的同事在里面休息。Google员工关于“地域”的意识很淡,不管人身在北京还是旧金山,他们认为大家的智慧是集中在一起的。语言类产品项目中,字体团队主要驻扎在硅谷,输入法团队主力则在北京。目前,Noto字体支持一百多种文字、五百多种语言;Google键盘支持一百多种语言的输入,仅印度语就有11种不同的输入法。身在美国的产品经理萧湘晔透过视频介绍她的字体研发工作时说:“我们确实是在用洪荒之力做开发。”

字体团队:消灭豆腐块的人

萧湘晔参与的Google字体研发项目叫Noto,五年前特地为配合Android和Chrome OS系统而设立。当系统不支持文字的时候会显示方块乱码,又被戏称为豆腐,所以Noto的命名是NO Tofu的意思。

“没有豆腐块其实从技术上说并不难,因为字体的本质就是编码。”萧湘晔说,但是在保证一个单词的美观和多种语言组合后的和谐上,团队花了大量精力。早期的PC端字体都是为了印刷书本设计的,当人们的使用习惯慢慢脱离电脑屏幕,转移到手机和平板时,如何让文字在小屏幕上也适合阅读?个人审美不同,字体团队成员之间的意见也不一致。

孟加拉和印度使用的一种语言叫孟加拉语,在设计这种语言的字体时,字体团队制作了两个备选草稿。到了做取舍的时候,坏事儿了。投票时两个字体设计都有拥护者,而且谁也没办法说服对方。“我们统计了下,发现女性销售人员更喜欢上面传统的设计,而男性工程师更喜欢下面简单的现代设计。比如说下图中,很简单的笔画末端要不要加一个小结尾,这样一个细节当时都吵了好久才定稿。”

虽然当时情形争执激烈,但萧湘晔在回忆时却忍不住地发笑。她很享受团队那种热烈讨论的气氛。她说:“我们几乎动员了Google在印度所有懂孟加拉语的人来审阅。”陈雍昇也记得那次争吵,“几乎到了白热化地步。”他说:“虽然我是理科男性不过我支持上面那个字体。”陈雍昇是Google工程经理,将近九年的时间里他先后换过六七个团队,参与了企业搜索、谷歌翻译、知识图谱等项目的开发。他说自己喜欢Google的原因之一就是它给员工提供平台,让每个人都跟随个人兴趣寻找不同体验。

在被问到如何管理和鼓励团队时陈雍昇说:“Google有很多部门、很多项目,想着如何鼓舞所有项目的所有员工,这太难了。”他觉得如果反过来亲近员工,尊重他的兴趣去做自己喜欢的项目,就会事半功倍。今年就有一个法国实习生,二十几岁偏偏执着于字体设计。陈雍昇心想在年轻人眼里字体设计难道不会很无聊吗?但是既然你选择加入,那就欢迎你。”我近来才发现,他在字体开源方面还真有名,如果我当初强迫他去法国做其它项目得有多可惜。”

输入法团队:产品经理+设计师+工程师的铁三角

聊微信、刷微博是很普通的日常,但其实在世界上的很多小语种国家,人们根本不知道怎么用手机输入母语。例如印度语中一个辅音加上一个原音的组合可以看起来既不像原来的辅音也不像原来的原音,两个字母完全不一样。所以有很多印度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会写他们的母语,但是完全不知道怎么输入。这种感觉类似汉字敲不出来,用拼音替代。承担印度语输入法从0到1研发工作的是林林和杨帆的团队。

林林是输入法团队的产品经理。2015年4月,她刚刚休完产假就参加到印度语输入法的开发项目中。林林不会讲印度语,她团队的小伙伴里也没有精通印度语的。那时她的同事频繁出差,体验设计师直接落地印度。热是第一感受,热带季风气候下不管下不下雨都是那么热。他们选择体验对象时重点找那种从来没用过智能手机的人——印度大部分人都符合要求。设计师去街头巷尾,往往是找到一位当地人,把一部手机递到他手里,观察他如何打字,然后问他们怎么操作更舒服。

真正的开发从2015年6月开始,林林跟她的同事们每天不停地坐在一张桌子前讨论。“前期沟通真的特别重要。”林林说:“谈好这个设计要改成什么样,工程师马上拿去做一个demo,我们再来看这种设计可不可行,如果有问题继续改。然后做新一轮讨论。”

让林林印象最深的是做马拉雅拉姆语的时候,她的设计师同事几乎抓狂。26个英文字母排列在触摸屏上已经不宽敞了,这种语言的字母竟然有五十多个!林林他们本想只把部分常用字母放在主键盘,去向印度的同事求证,结果同事说:“每个字母都常用,而且必须同时放在一个输入页。”

五十多个字母挤在一起简直是场灾难,设计师挣扎着不允许这种界面出现。那段时间他们的日子非常不好过,会议室成了演武场。林林说:“后来我们把Google的语言网上能找到的文档全部统计一遍看是否能找出哪些字母不常用。可结果发现真的每一个都不能抛弃。”于是认命的设计师每天埋头在自己的电脑前,修改-废弃-再修改-团队讨论-废弃重来,反复十几次才定稿。

杨帆是输入法团队的工程经理,一样不懂印度语。“我们团队里有接近20年输入法开发经验的高级工程师,他们设计了可以适应所有语言的框架。”简单来说就是用固定的流程,输入数据得出语言模型和音译模型,通过机器学习解决大部分开发问题。杨帆带领团队开发陌生语言的时候完全没有心理压力,他的压力来自于时间。

印度输入法定在2015年11月发布,在国庆假期之前,有几个同事在聊天群相约国庆到公司加班。尽管杨帆早就定好了酒店机票要度假,想了想就取消行程也回公司了。一进门发现不止是几个人,所有人都在。输入法团队成员围着桌子讨论的、试错的,一边争吵一边订外卖的,七天假期都是这么过来的。杨帆还说笑:不记得自己下过命令让全体加班呀?

杨帆2007年加入Google北京总部,2010年开始从从云端到手机端输入法的研发积累了丰富经验。他的团队从最初的几个人到现在慢慢扩展,Google所有的输入法项目主力都在北京。杨帆说:“大家都很热情,不只是对拼音开发,对任何语言都很有兴趣。很多国家输入法是个全新的领域,需要我们区探索。我觉得从0到1比从99到100更有意义。”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Alphabet

1.9k
  • 机构:2023年全球手游内购收入下降2%至540亿美元
  • Alphabet开盘大涨6.1%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跟豆腐块和马拉雅拉姆语较真,这是Google语言类产品团队的日常

我们体会不了在电子设备上小语种无法显示、无法输入的痛苦,当然也很难想象产品开发人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做出了多大努力。

Google输入法团队。图片来源:Google

不久前,Google的北京总部更换了新址,在北京融科资讯中心的新办公区里休息室仍然是标配。人们路过休息室门前都会放轻脚步,偶尔会有跨时区开完会的同事在里面休息。Google员工关于“地域”的意识很淡,不管人身在北京还是旧金山,他们认为大家的智慧是集中在一起的。语言类产品项目中,字体团队主要驻扎在硅谷,输入法团队主力则在北京。目前,Noto字体支持一百多种文字、五百多种语言;Google键盘支持一百多种语言的输入,仅印度语就有11种不同的输入法。身在美国的产品经理萧湘晔透过视频介绍她的字体研发工作时说:“我们确实是在用洪荒之力做开发。”

字体团队:消灭豆腐块的人

萧湘晔参与的Google字体研发项目叫Noto,五年前特地为配合Android和Chrome OS系统而设立。当系统不支持文字的时候会显示方块乱码,又被戏称为豆腐,所以Noto的命名是NO Tofu的意思。

“没有豆腐块其实从技术上说并不难,因为字体的本质就是编码。”萧湘晔说,但是在保证一个单词的美观和多种语言组合后的和谐上,团队花了大量精力。早期的PC端字体都是为了印刷书本设计的,当人们的使用习惯慢慢脱离电脑屏幕,转移到手机和平板时,如何让文字在小屏幕上也适合阅读?个人审美不同,字体团队成员之间的意见也不一致。

孟加拉和印度使用的一种语言叫孟加拉语,在设计这种语言的字体时,字体团队制作了两个备选草稿。到了做取舍的时候,坏事儿了。投票时两个字体设计都有拥护者,而且谁也没办法说服对方。“我们统计了下,发现女性销售人员更喜欢上面传统的设计,而男性工程师更喜欢下面简单的现代设计。比如说下图中,很简单的笔画末端要不要加一个小结尾,这样一个细节当时都吵了好久才定稿。”

虽然当时情形争执激烈,但萧湘晔在回忆时却忍不住地发笑。她很享受团队那种热烈讨论的气氛。她说:“我们几乎动员了Google在印度所有懂孟加拉语的人来审阅。”陈雍昇也记得那次争吵,“几乎到了白热化地步。”他说:“虽然我是理科男性不过我支持上面那个字体。”陈雍昇是Google工程经理,将近九年的时间里他先后换过六七个团队,参与了企业搜索、谷歌翻译、知识图谱等项目的开发。他说自己喜欢Google的原因之一就是它给员工提供平台,让每个人都跟随个人兴趣寻找不同体验。

在被问到如何管理和鼓励团队时陈雍昇说:“Google有很多部门、很多项目,想着如何鼓舞所有项目的所有员工,这太难了。”他觉得如果反过来亲近员工,尊重他的兴趣去做自己喜欢的项目,就会事半功倍。今年就有一个法国实习生,二十几岁偏偏执着于字体设计。陈雍昇心想在年轻人眼里字体设计难道不会很无聊吗?但是既然你选择加入,那就欢迎你。”我近来才发现,他在字体开源方面还真有名,如果我当初强迫他去法国做其它项目得有多可惜。”

输入法团队:产品经理+设计师+工程师的铁三角

聊微信、刷微博是很普通的日常,但其实在世界上的很多小语种国家,人们根本不知道怎么用手机输入母语。例如印度语中一个辅音加上一个原音的组合可以看起来既不像原来的辅音也不像原来的原音,两个字母完全不一样。所以有很多印度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会写他们的母语,但是完全不知道怎么输入。这种感觉类似汉字敲不出来,用拼音替代。承担印度语输入法从0到1研发工作的是林林和杨帆的团队。

林林是输入法团队的产品经理。2015年4月,她刚刚休完产假就参加到印度语输入法的开发项目中。林林不会讲印度语,她团队的小伙伴里也没有精通印度语的。那时她的同事频繁出差,体验设计师直接落地印度。热是第一感受,热带季风气候下不管下不下雨都是那么热。他们选择体验对象时重点找那种从来没用过智能手机的人——印度大部分人都符合要求。设计师去街头巷尾,往往是找到一位当地人,把一部手机递到他手里,观察他如何打字,然后问他们怎么操作更舒服。

真正的开发从2015年6月开始,林林跟她的同事们每天不停地坐在一张桌子前讨论。“前期沟通真的特别重要。”林林说:“谈好这个设计要改成什么样,工程师马上拿去做一个demo,我们再来看这种设计可不可行,如果有问题继续改。然后做新一轮讨论。”

让林林印象最深的是做马拉雅拉姆语的时候,她的设计师同事几乎抓狂。26个英文字母排列在触摸屏上已经不宽敞了,这种语言的字母竟然有五十多个!林林他们本想只把部分常用字母放在主键盘,去向印度的同事求证,结果同事说:“每个字母都常用,而且必须同时放在一个输入页。”

五十多个字母挤在一起简直是场灾难,设计师挣扎着不允许这种界面出现。那段时间他们的日子非常不好过,会议室成了演武场。林林说:“后来我们把Google的语言网上能找到的文档全部统计一遍看是否能找出哪些字母不常用。可结果发现真的每一个都不能抛弃。”于是认命的设计师每天埋头在自己的电脑前,修改-废弃-再修改-团队讨论-废弃重来,反复十几次才定稿。

杨帆是输入法团队的工程经理,一样不懂印度语。“我们团队里有接近20年输入法开发经验的高级工程师,他们设计了可以适应所有语言的框架。”简单来说就是用固定的流程,输入数据得出语言模型和音译模型,通过机器学习解决大部分开发问题。杨帆带领团队开发陌生语言的时候完全没有心理压力,他的压力来自于时间。

印度输入法定在2015年11月发布,在国庆假期之前,有几个同事在聊天群相约国庆到公司加班。尽管杨帆早就定好了酒店机票要度假,想了想就取消行程也回公司了。一进门发现不止是几个人,所有人都在。输入法团队成员围着桌子讨论的、试错的,一边争吵一边订外卖的,七天假期都是这么过来的。杨帆还说笑:不记得自己下过命令让全体加班呀?

杨帆2007年加入Google北京总部,2010年开始从从云端到手机端输入法的研发积累了丰富经验。他的团队从最初的几个人到现在慢慢扩展,Google所有的输入法项目主力都在北京。杨帆说:“大家都很热情,不只是对拼音开发,对任何语言都很有兴趣。很多国家输入法是个全新的领域,需要我们区探索。我觉得从0到1比从99到100更有意义。”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