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从张北到天漠再到野马现场,李宏杰如何在音乐行业“实干兴邦”?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张北到天漠再到野马现场,李宏杰如何在音乐行业“实干兴邦”?

“独立音乐人应该更努力一些,现在中国只有一个汪峰是不够的,未来中国至少得有几十个这样的音乐家。”

 

作者:齐朋利

在野马现场办公室里,身穿黑色T恤的李宏杰处理着一个又一个电话与信息,声音沉稳有力,有条不紊。这个一手打造了张北音乐节和MTA天漠音乐节的资深音乐人,在理论、生产和演出等各个环节上都有丰富经验。

李宏杰

李宏杰的言谈举止中流露出对于音乐难以抑制的热爱与激情。在接受《三声》(ID:Tosansheng)记者采访时,他抓起办公桌上自己翻译的一本名为《美国摇滚往事》的书自豪地说道,“这本书的出版至少可以让中国音乐行业少走十年弯路。”

事实上,通过自己努力为中国音乐做些事情,一直是这位自称“灵魂是为音乐而生的”音乐人之最大梦想。从《摇滚圣经》到《爵士圣经》,再从Hip hop厂牌龙门阵唱片到电子音乐,除了在知识层面推广音乐,李宏杰更信奉“实干兴邦”的理念。张北草原音乐节、野马现场以及即将开幕的MTA天漠音乐节,都是李宏杰从多个方向弥补国内音乐不足的努力。

从摇滚乐到音乐节

 

在李宏杰看来,摇滚乐要比流行音乐更有社会价值,影响也更为深远。“我年轻的时候,喜欢摇滚是喜欢它的形式、节奏、旋律和音色,就是感官上的刺激。越往后听,我发现这种音乐本身更能影响我,他让我更乐观,更勇敢,也更真实。”

高中时代的李宏杰就建立了自己的乐队“扁桃”,在考上大学之后,李宏杰将乐队更名为“左耳”,并开始参加演出。毕业之后,李宏杰机缘巧合来到报道过自己的《通俗歌曲》杂志工作。借着工作之便,李宏杰开始深入了解各种音乐类型。2002年,李宏杰写出了《摇滚圣经》,一年后,他又写出了《爵士圣经》。

“那会在石家庄没什么娱乐,外人看起来像苦行僧一样的生活,写作效率比较高。”李宏杰笑着说。2000年4月,第一届迷笛音乐节在迷笛学校举行。李宏杰回忆,当时去的人很多都是玩乐队的人和迷笛学校的学生。“还挺乌托邦的,规模小甚至有点简单。但大家气氛特别好,氛围特别舒服。”

2000年的第一届迷笛音乐节被李宏杰视作中国音乐节创办的开始,而从1969年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算起,国外音乐节已经在超过30年的时间里逐步走向成熟。在2005年加入《ROLLING STONE·音乐时空》后,李宏杰开始去到欧美众多成熟化的音乐节参观考察,对音乐节制作流程、风格特点都有了深入的了解。

从2007年开始,李宏杰开始尝试音乐节制作工作。当年他担任了迷笛音乐节制作总监,随后在10月份又担任了摩登天空音乐节制作总监。李宏杰表示,制作总监要负责演出舞台的制作,包括联系演出乐队以及演出统筹等事情。其中在迷笛音乐节,李宏杰做了中国第一个嘻哈演出舞台。这些经历让李宏杰积累了经验。

2009年8月,由李宏杰担任总策划和总监制的第一届张北草原音乐节开幕;而在3个月前,第一届草莓音乐节也在北京举行。中国目前最著名的两个音乐节品牌的相继创立,使得2009年成为中国音乐节发展史上重要的一年。

张北音乐节是由李宏杰担任主编的《音乐时空》团队主办。“当时也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5月26号和政府签约,8月就直接做了,两个多月的筹备时间。从场地规划、水电基建、宣传,都需要和政府合作做大量工作。”

张北位于河北西部草原地区,当地很多人没听过摇滚乐,更别提户外音乐节。在2009年时,李宏杰不得不做普及教育工作,而发展到2015年,张北音乐节的参与人数已经超过40万。观众主要是16岁到40岁之间,喜欢音乐和户外活动的城市人群。

“只有情怀肯定是不够的”

“我做这事是比较理想主义的,但是从商业来说,只有情怀一件事肯定是不够的,怎么让事情持续下去很重要。要受很多委屈,经历很多困难,没关系,只要目标够清晰。张北音乐节的运营现在就是盈利的。”

从2009年开始,中国的音乐节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大小不一的音乐节甚至能达到一年200场。但是李宏杰认为,目前国内音乐节虽然数量多了起来,但各个方面还都和国外有差距。“在中国做音乐节,很多人对于招商还没有充分的认识。一个新的音乐节招商想做到一定程度,可能品牌还是需要积累和培育。”

李宏杰认为大量兴起的音乐节给中国音乐发展带来积极作用。“一方面音乐人收入水平得到改善,演出经验也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对他们成长速度提出了要求,音乐人成长速度需要足够快。为什么我们音乐节有意识的让新人露面,就是要帮新人做提升。”

某种程度上,这与中国音乐人的收入结构有着直接关系。在成熟市场,音乐人最直接的收入来自于版税。相反,由于版权体系的缺位,大部分音乐人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现场演出,而独立音乐人甚至超过 90%的收入都来自演出。

但是,大而全的综合音乐节也已经成为红海,占据了中国音乐节行业的绝大多数。“因为还是初级阶段,所以先做这种综合音乐节。未来市场一定是细分的垂直的音乐节。因为现在不同定位和风格的音乐越来越多,年轻观众的音乐品味也在进步。”

从2013年起,李宏杰一直想做西南偏南音乐节的中国版,而中国更打造属于自己的音乐节IP。“西南偏南是音乐、电影和科技,但是中国电影节太多了,而且在中国放映独立电影手续太繁复,所以我们想做的就是音乐、科技和艺术。”在MTA天漠音乐节,除了以电子音乐Live为主的演出,还有AR、VR等各类科技产品。

在音乐节之外,李宏杰还在尝试许多新技术和新表达,特别是专注于音乐现场直播的野马现场。2015年7月,李宏杰创办的野马现场APP上线,其目的是满足观众不能去到音乐节现场的需求,即以”无处不现场“为理念。

在创立之初,汪峰成为野马现场的天使投资人之一。紧接着,李宏杰又获得来自于九合创投领投的近千万元Pre-A轮融资。今年5月,野马现场再次完成了包括明嘉资本在内的A轮投资。

至今,野马现场平台上演出内容超过400场,注册用户将近100万。从功能上看,野马现场提供预付费的音乐现场在线高清直播,并且具有多视角的选择。在商业模式上,李宏杰对于付费的未来具备信心,也坦承需要内容积累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实行。

在李宏杰看来,现在年轻人喜欢电子、嘻哈、民谣、摇滚的越来越多,很像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美国。这意味着更垂直和更具性格的独立音乐将会享受未来的机会,李宏杰计划未来对独立音乐人将更加侧重,“独立音乐人应该更努力一些,现在中国只有一个汪峰是不够的,未来中国至少得有几十个这样的音乐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张北到天漠再到野马现场,李宏杰如何在音乐行业“实干兴邦”?

“独立音乐人应该更努力一些,现在中国只有一个汪峰是不够的,未来中国至少得有几十个这样的音乐家。”

 

作者:齐朋利

在野马现场办公室里,身穿黑色T恤的李宏杰处理着一个又一个电话与信息,声音沉稳有力,有条不紊。这个一手打造了张北音乐节和MTA天漠音乐节的资深音乐人,在理论、生产和演出等各个环节上都有丰富经验。

李宏杰

李宏杰的言谈举止中流露出对于音乐难以抑制的热爱与激情。在接受《三声》(ID:Tosansheng)记者采访时,他抓起办公桌上自己翻译的一本名为《美国摇滚往事》的书自豪地说道,“这本书的出版至少可以让中国音乐行业少走十年弯路。”

事实上,通过自己努力为中国音乐做些事情,一直是这位自称“灵魂是为音乐而生的”音乐人之最大梦想。从《摇滚圣经》到《爵士圣经》,再从Hip hop厂牌龙门阵唱片到电子音乐,除了在知识层面推广音乐,李宏杰更信奉“实干兴邦”的理念。张北草原音乐节、野马现场以及即将开幕的MTA天漠音乐节,都是李宏杰从多个方向弥补国内音乐不足的努力。

从摇滚乐到音乐节

 

在李宏杰看来,摇滚乐要比流行音乐更有社会价值,影响也更为深远。“我年轻的时候,喜欢摇滚是喜欢它的形式、节奏、旋律和音色,就是感官上的刺激。越往后听,我发现这种音乐本身更能影响我,他让我更乐观,更勇敢,也更真实。”

高中时代的李宏杰就建立了自己的乐队“扁桃”,在考上大学之后,李宏杰将乐队更名为“左耳”,并开始参加演出。毕业之后,李宏杰机缘巧合来到报道过自己的《通俗歌曲》杂志工作。借着工作之便,李宏杰开始深入了解各种音乐类型。2002年,李宏杰写出了《摇滚圣经》,一年后,他又写出了《爵士圣经》。

“那会在石家庄没什么娱乐,外人看起来像苦行僧一样的生活,写作效率比较高。”李宏杰笑着说。2000年4月,第一届迷笛音乐节在迷笛学校举行。李宏杰回忆,当时去的人很多都是玩乐队的人和迷笛学校的学生。“还挺乌托邦的,规模小甚至有点简单。但大家气氛特别好,氛围特别舒服。”

2000年的第一届迷笛音乐节被李宏杰视作中国音乐节创办的开始,而从1969年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算起,国外音乐节已经在超过30年的时间里逐步走向成熟。在2005年加入《ROLLING STONE·音乐时空》后,李宏杰开始去到欧美众多成熟化的音乐节参观考察,对音乐节制作流程、风格特点都有了深入的了解。

从2007年开始,李宏杰开始尝试音乐节制作工作。当年他担任了迷笛音乐节制作总监,随后在10月份又担任了摩登天空音乐节制作总监。李宏杰表示,制作总监要负责演出舞台的制作,包括联系演出乐队以及演出统筹等事情。其中在迷笛音乐节,李宏杰做了中国第一个嘻哈演出舞台。这些经历让李宏杰积累了经验。

2009年8月,由李宏杰担任总策划和总监制的第一届张北草原音乐节开幕;而在3个月前,第一届草莓音乐节也在北京举行。中国目前最著名的两个音乐节品牌的相继创立,使得2009年成为中国音乐节发展史上重要的一年。

张北音乐节是由李宏杰担任主编的《音乐时空》团队主办。“当时也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5月26号和政府签约,8月就直接做了,两个多月的筹备时间。从场地规划、水电基建、宣传,都需要和政府合作做大量工作。”

张北位于河北西部草原地区,当地很多人没听过摇滚乐,更别提户外音乐节。在2009年时,李宏杰不得不做普及教育工作,而发展到2015年,张北音乐节的参与人数已经超过40万。观众主要是16岁到40岁之间,喜欢音乐和户外活动的城市人群。

“只有情怀肯定是不够的”

“我做这事是比较理想主义的,但是从商业来说,只有情怀一件事肯定是不够的,怎么让事情持续下去很重要。要受很多委屈,经历很多困难,没关系,只要目标够清晰。张北音乐节的运营现在就是盈利的。”

从2009年开始,中国的音乐节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大小不一的音乐节甚至能达到一年200场。但是李宏杰认为,目前国内音乐节虽然数量多了起来,但各个方面还都和国外有差距。“在中国做音乐节,很多人对于招商还没有充分的认识。一个新的音乐节招商想做到一定程度,可能品牌还是需要积累和培育。”

李宏杰认为大量兴起的音乐节给中国音乐发展带来积极作用。“一方面音乐人收入水平得到改善,演出经验也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对他们成长速度提出了要求,音乐人成长速度需要足够快。为什么我们音乐节有意识的让新人露面,就是要帮新人做提升。”

某种程度上,这与中国音乐人的收入结构有着直接关系。在成熟市场,音乐人最直接的收入来自于版税。相反,由于版权体系的缺位,大部分音乐人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现场演出,而独立音乐人甚至超过 90%的收入都来自演出。

但是,大而全的综合音乐节也已经成为红海,占据了中国音乐节行业的绝大多数。“因为还是初级阶段,所以先做这种综合音乐节。未来市场一定是细分的垂直的音乐节。因为现在不同定位和风格的音乐越来越多,年轻观众的音乐品味也在进步。”

从2013年起,李宏杰一直想做西南偏南音乐节的中国版,而中国更打造属于自己的音乐节IP。“西南偏南是音乐、电影和科技,但是中国电影节太多了,而且在中国放映独立电影手续太繁复,所以我们想做的就是音乐、科技和艺术。”在MTA天漠音乐节,除了以电子音乐Live为主的演出,还有AR、VR等各类科技产品。

在音乐节之外,李宏杰还在尝试许多新技术和新表达,特别是专注于音乐现场直播的野马现场。2015年7月,李宏杰创办的野马现场APP上线,其目的是满足观众不能去到音乐节现场的需求,即以”无处不现场“为理念。

在创立之初,汪峰成为野马现场的天使投资人之一。紧接着,李宏杰又获得来自于九合创投领投的近千万元Pre-A轮融资。今年5月,野马现场再次完成了包括明嘉资本在内的A轮投资。

至今,野马现场平台上演出内容超过400场,注册用户将近100万。从功能上看,野马现场提供预付费的音乐现场在线高清直播,并且具有多视角的选择。在商业模式上,李宏杰对于付费的未来具备信心,也坦承需要内容积累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实行。

在李宏杰看来,现在年轻人喜欢电子、嘻哈、民谣、摇滚的越来越多,很像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美国。这意味着更垂直和更具性格的独立音乐将会享受未来的机会,李宏杰计划未来对独立音乐人将更加侧重,“独立音乐人应该更努力一些,现在中国只有一个汪峰是不够的,未来中国至少得有几十个这样的音乐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