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揭秘多伦多电影节:周迅神秘新片入围、章子怡首任华人评委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揭秘多伦多电影节:周迅神秘新片入围、章子怡首任华人评委

在多伦多电影节上,随着越多越多华语电影出现,以商业价值为基础不断丰富电影的风格类型和艺术气息似乎更加符合现阶段华语电影的发展模式。

作者:陈杨

 

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已经是第41个年头了,这个不以评奖为主,以电影展映数量著称的电影节主要服务于市场。自1976年第一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创办以来,共有近6000部影片在这里与世人见面,其中有大约300部曾登上了奥斯卡提名名单和领奖台,被称为“奥斯卡金像奖的预演”。

在这个电影节上,也曾有许多华语电影人留下自己的身影。例如2004年,周星驰执导并主演的《功夫》在多伦多首映,2006年冯小刚的《夜宴》也曾在这里参展。而2015年,多伦多电影节首次设立了第一个名为“站台”的竞赛单元,该名字正是来源于贾樟柯导演的电影《站台》。这个电影节也因为贾樟柯,似乎和中国电影有了更紧密的联系。

而这一次电影节最大的惊喜,莫过于周迅的新电影入围多伦多电影节:

1周迅、章子怡站台,华语电影人的“新擂台”?

由贾樟柯《站台》命名的“站台”竞赛单元专注于艺术电影的评选,每年有来自世界各地12部影片入围,是该电影节唯一一个竞赛单元。《站台》曾经在2011年获得多伦多“新世纪十年最佳导演奖”,也可以看出其充分肯定贾樟柯电影杰出的艺术创造力。

近日,多家外媒报道章子怡将与美国导演布莱恩·德·帕尔玛、乍得导演马哈曼特-萨雷·哈隆共同担任第41届多伦多电影节“站台单元(Platform)”评委。这是章子怡第五次出任国际电影节评委。继去年贾樟柯领衔该电影节首次设立的“站台”竞赛单元评委会后,章子怡成为了首位华语女电影人担任多伦多电影节的评委。

早在2005年,章子怡便担任了奥斯卡终身评委,并连续担任第77和78届奥斯卡颁奖嘉宾;自2006年起三次担任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其中包括戛纳主竞赛单元评委、戛纳短片基石单元评委,以及戛纳一种关注单元评委。

去年的多伦多电影节,11天里展映了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部影片,其中包括来自中国的13部华语片。而在今年也有多部影片在多伦多参展,而且类型更加丰富。

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不以竞赛为主的电影节,在很多电影人看来更像是一个大型的“交易市场”。前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马克-穆勒被记者问及为什么威尼斯没有自己的交易市场时,马克-穆勒表示威尼斯不需要电影交易市场,认为同时段的多伦多就是市场,威尼斯电影节主要是为新片积攒口碑的。从中可以看出多伦多电影节和威尼斯电影节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路线。而前来多伦多电影节参展,也似乎成为了许多影片希望在北美乃至全球有一个好的发行前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2华语片走向“多元化”,多伦多成新试验田

虽然很多人认为多伦多电影节缺乏电影该有的艺术气息,但是多伦多电影节一直以来都强调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好莱坞出品的商业片,独立制作的文艺片甚至一些实验作品都在电影节的选片范围内。今年,一向被称为“欧洲电影节宠儿”的韩国艺术片导演金基德携新片《网》入围多伦多电影节,另外洪尚秀、黑泽清等艺术片导演的新片今年都入围了多伦多。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艺术片导演开始重视多伦多电影节,毕竟任何一部影片都需要考虑自己的海外发行状况。

在今年参展的中国影片中,既有商业片冯小刚执导的《我不是潘金莲》和程耳执导,章子怡出演的《罗曼蒂克消亡史》入围特别展映单元,也有许冠文主演的台湾片《一路顺风》入围“先锋单元”。贾樟柯的短片《营生》则入围其短片单元。还有多部由华语电影人出演的合拍片入围,其中夏雨主演的合拍片《龙之诞生》入围了特别展映单元,由郑佩佩出演的《金石镇》以及梁朝伟、周迅助阵的不丹影片《赫马·赫马:我等待你为我唱的那首歌》将共同角逐“站台”单元的最佳电影,得主将获2万5千加拿大元作为奖金。

从商业片到文艺片再到纪录短片以及合拍片,可以看出更多类型的华语电影开始重视多伦多电影节,也似乎可以看出华语电影近年来在商业电影领域的发展倾向。

从入围的华语电影来看,无疑冯小刚执导的《我不是潘金莲》最受国内大众所期待。电影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从来都是方的。而冯小刚为了更切合电影的主题,力排众议采用圆画幅,颠覆了观众对于电影的观影体验,也让这部影片身上无形中贴上了“实验”的标签。

贾樟柯26分钟的短片《营生》在贾樟柯老家山西汾阳的贾家庄“贾街”拍摄,该片由曾出演贾樟柯代表作品《站台》和《山河故人》的演员梁景东、韩三明、原文倩主演,描述了三个失业矿工找工作的荒诞喜剧故事。而该片几乎由国产大疆无人机拍摄完成,在形式上颇具匠心。

3周迅参演的《赫马赫马》,导演为藏传佛教导师?

《赫马赫马》虽然是一部不丹影片,但是其充分发挥了东南亚电影的神秘主义色彩。首先,该片导演宗萨钦哲仁波切是不丹的藏传佛教萨迦派的喇嘛,第三世钦哲传承的主要持有人。被认为是当今世界公认最创新、最具创意的年轻一代藏传佛教导师之一。

作为一个导演,他曾任贝托鲁奇电影《小活佛》的顾问,并编写和执导过两部佛教主题的电影——《高山上的世界杯》和《旅行者与魔法师》,获奖连连,引发关注。而他的新片《赫马赫马》首先是京东众筹集资的,该片出现在京东众筹后3天内便筹集完成了目标金额,而国际影星梁朝伟、周迅等佛子加盟助阵。该片也入围了釜山国际电影节,并作为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影片,此次入围“站台”竞赛单元也让人备受期待。

虽然在预告片中,里面所有的演员脸上都戴有面具无法辨认,但因为梁朝伟和周迅以及京东众筹的因素,引起了许多国内电影人的关注。除了期待梁朝伟和周迅在该片中担当什么样重要角色外,京东众筹自提出“三新”标准:即激活新消费形态,倡导新文化主张,传递新生活态度后。《赫马赫马》正是“新文化主张”比较成熟的项目案例之一。

其实从整个多伦多电影节来说,近几年大有“抢夺”威尼斯电影节的势头,在强大的电影交易平台基础上,不断进步和革新,旨在成为更加全面的电影节。而对于华语电影来说,看到了华语电影中更多类型的影片亮相于此。

近些年来,华语电影在海外的“面孔”越来越稀少,一定程度上似乎反映了国内电影发展的方向有所转变。在多伦多电影节上,随着越多越多华语电影出现,以商业价值为基础不断丰富电影的风格类型和艺术气息似乎更加符合现阶段华语电影的发展模式。毕竟对于任何一部影片,“全面”是永远不变的追求。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揭秘多伦多电影节:周迅神秘新片入围、章子怡首任华人评委

在多伦多电影节上,随着越多越多华语电影出现,以商业价值为基础不断丰富电影的风格类型和艺术气息似乎更加符合现阶段华语电影的发展模式。

作者:陈杨

 

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已经是第41个年头了,这个不以评奖为主,以电影展映数量著称的电影节主要服务于市场。自1976年第一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创办以来,共有近6000部影片在这里与世人见面,其中有大约300部曾登上了奥斯卡提名名单和领奖台,被称为“奥斯卡金像奖的预演”。

在这个电影节上,也曾有许多华语电影人留下自己的身影。例如2004年,周星驰执导并主演的《功夫》在多伦多首映,2006年冯小刚的《夜宴》也曾在这里参展。而2015年,多伦多电影节首次设立了第一个名为“站台”的竞赛单元,该名字正是来源于贾樟柯导演的电影《站台》。这个电影节也因为贾樟柯,似乎和中国电影有了更紧密的联系。

而这一次电影节最大的惊喜,莫过于周迅的新电影入围多伦多电影节:

1周迅、章子怡站台,华语电影人的“新擂台”?

由贾樟柯《站台》命名的“站台”竞赛单元专注于艺术电影的评选,每年有来自世界各地12部影片入围,是该电影节唯一一个竞赛单元。《站台》曾经在2011年获得多伦多“新世纪十年最佳导演奖”,也可以看出其充分肯定贾樟柯电影杰出的艺术创造力。

近日,多家外媒报道章子怡将与美国导演布莱恩·德·帕尔玛、乍得导演马哈曼特-萨雷·哈隆共同担任第41届多伦多电影节“站台单元(Platform)”评委。这是章子怡第五次出任国际电影节评委。继去年贾樟柯领衔该电影节首次设立的“站台”竞赛单元评委会后,章子怡成为了首位华语女电影人担任多伦多电影节的评委。

早在2005年,章子怡便担任了奥斯卡终身评委,并连续担任第77和78届奥斯卡颁奖嘉宾;自2006年起三次担任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其中包括戛纳主竞赛单元评委、戛纳短片基石单元评委,以及戛纳一种关注单元评委。

去年的多伦多电影节,11天里展映了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部影片,其中包括来自中国的13部华语片。而在今年也有多部影片在多伦多参展,而且类型更加丰富。

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不以竞赛为主的电影节,在很多电影人看来更像是一个大型的“交易市场”。前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马克-穆勒被记者问及为什么威尼斯没有自己的交易市场时,马克-穆勒表示威尼斯不需要电影交易市场,认为同时段的多伦多就是市场,威尼斯电影节主要是为新片积攒口碑的。从中可以看出多伦多电影节和威尼斯电影节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路线。而前来多伦多电影节参展,也似乎成为了许多影片希望在北美乃至全球有一个好的发行前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2华语片走向“多元化”,多伦多成新试验田

虽然很多人认为多伦多电影节缺乏电影该有的艺术气息,但是多伦多电影节一直以来都强调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好莱坞出品的商业片,独立制作的文艺片甚至一些实验作品都在电影节的选片范围内。今年,一向被称为“欧洲电影节宠儿”的韩国艺术片导演金基德携新片《网》入围多伦多电影节,另外洪尚秀、黑泽清等艺术片导演的新片今年都入围了多伦多。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艺术片导演开始重视多伦多电影节,毕竟任何一部影片都需要考虑自己的海外发行状况。

在今年参展的中国影片中,既有商业片冯小刚执导的《我不是潘金莲》和程耳执导,章子怡出演的《罗曼蒂克消亡史》入围特别展映单元,也有许冠文主演的台湾片《一路顺风》入围“先锋单元”。贾樟柯的短片《营生》则入围其短片单元。还有多部由华语电影人出演的合拍片入围,其中夏雨主演的合拍片《龙之诞生》入围了特别展映单元,由郑佩佩出演的《金石镇》以及梁朝伟、周迅助阵的不丹影片《赫马·赫马:我等待你为我唱的那首歌》将共同角逐“站台”单元的最佳电影,得主将获2万5千加拿大元作为奖金。

从商业片到文艺片再到纪录短片以及合拍片,可以看出更多类型的华语电影开始重视多伦多电影节,也似乎可以看出华语电影近年来在商业电影领域的发展倾向。

从入围的华语电影来看,无疑冯小刚执导的《我不是潘金莲》最受国内大众所期待。电影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从来都是方的。而冯小刚为了更切合电影的主题,力排众议采用圆画幅,颠覆了观众对于电影的观影体验,也让这部影片身上无形中贴上了“实验”的标签。

贾樟柯26分钟的短片《营生》在贾樟柯老家山西汾阳的贾家庄“贾街”拍摄,该片由曾出演贾樟柯代表作品《站台》和《山河故人》的演员梁景东、韩三明、原文倩主演,描述了三个失业矿工找工作的荒诞喜剧故事。而该片几乎由国产大疆无人机拍摄完成,在形式上颇具匠心。

3周迅参演的《赫马赫马》,导演为藏传佛教导师?

《赫马赫马》虽然是一部不丹影片,但是其充分发挥了东南亚电影的神秘主义色彩。首先,该片导演宗萨钦哲仁波切是不丹的藏传佛教萨迦派的喇嘛,第三世钦哲传承的主要持有人。被认为是当今世界公认最创新、最具创意的年轻一代藏传佛教导师之一。

作为一个导演,他曾任贝托鲁奇电影《小活佛》的顾问,并编写和执导过两部佛教主题的电影——《高山上的世界杯》和《旅行者与魔法师》,获奖连连,引发关注。而他的新片《赫马赫马》首先是京东众筹集资的,该片出现在京东众筹后3天内便筹集完成了目标金额,而国际影星梁朝伟、周迅等佛子加盟助阵。该片也入围了釜山国际电影节,并作为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影片,此次入围“站台”竞赛单元也让人备受期待。

虽然在预告片中,里面所有的演员脸上都戴有面具无法辨认,但因为梁朝伟和周迅以及京东众筹的因素,引起了许多国内电影人的关注。除了期待梁朝伟和周迅在该片中担当什么样重要角色外,京东众筹自提出“三新”标准:即激活新消费形态,倡导新文化主张,传递新生活态度后。《赫马赫马》正是“新文化主张”比较成熟的项目案例之一。

其实从整个多伦多电影节来说,近几年大有“抢夺”威尼斯电影节的势头,在强大的电影交易平台基础上,不断进步和革新,旨在成为更加全面的电影节。而对于华语电影来说,看到了华语电影中更多类型的影片亮相于此。

近些年来,华语电影在海外的“面孔”越来越稀少,一定程度上似乎反映了国内电影发展的方向有所转变。在多伦多电影节上,随着越多越多华语电影出现,以商业价值为基础不断丰富电影的风格类型和艺术气息似乎更加符合现阶段华语电影的发展模式。毕竟对于任何一部影片,“全面”是永远不变的追求。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