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今年连续9个月领涨新房市场的成都,土拍市场没有想象中热闹。
10月27日下午,成都今年第三轮集中供地正式收官,两天八场共推出了48宗地块,最终顺利成交44宗,合计2225亩,总收金325亿元。
具体来看,土拍首日推出的24宗土地,有20宗底价成交,仅1宗土地溢价成交,其余3宗因无人报名而流拍,总成交金额约165亿元。今日推出的24宗地块顺利出让23宗,1宗流拍,总成交金额160亿元。
拿地企业方面,以深耕西南市场的龙湖表现较为突出,在本轮土拍中新增土地储备185亩。
10月26日,龙湖旗下的成都辰琨置业公司先拿得天府新区万安街道103亩宗地,随后又竞得东中环成华区槐树店板块47亩宗地,成交楼面地价分别为9900元/平方米和15500元/平方米。今日,龙湖再入郫都区,以3.71亿元竞得犀浦36亩地块。
业内人士认为,龙湖此次三度出手,总投入27.03亿元,不仅反映出公司笃定对投资成都、重仓成都的决心,也对地方民企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增加民营房企对后期市场的信心。
除此之外,民营房企中还有冠能、康斯佳置业、四川希望、瑞新汇创各1宗。成功出让的其余37宗土地均被“央国平”斩获,如中铁建竞得2宗,成都高投置业拿得2块,成都城投置地拿得3块,成都兴城人居地产投资拿得2块,以及武侯区仁居荟置业拿得2块等。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土拍中两宗溢价成交的地块均由中铁建摘得,斥资32.58亿元重仓青羊区,同时也是本轮拿地金额最高的企业。
继26日以溢价3.3%拿得位于青羊区蔡桥街道的40.4亩纯宅地之后,今日中铁建与中海、建发、华润等房企再竞拍蔡桥街道的相邻地块,经5轮竞价后中铁建胜出,以约1.64万/平方米的楼面价斩获该地块,溢价率约5.1%。
该宗地起拍价为15600元/平方米,最高清水限价为31500元/平方米,起拍价及清水限价均为今日出让地块最高。目前该地块周边在售项目建发央著,产品为高层,均价约2.8-3.1万/平方米。
从本次出让地块特征来看,“5+2”区域依然是主力供应区域,24宗地块供应规模1397.1亩,占比达55.9%,其中金牛区、天府新区供应面积领先,推出楼面均价区间为10000-17000元/平方米。近郊区域供应规模1031.9亩,楼面均价区间为5400-11000元/平方米。
从地块属性看,纯宅地和商住地块各占约五成,整体容积率在1.2-4.6之间,地块面积普遍较小,百亩地块仅有3宗。
最终,金牛区以成交7宗、347亩、收金58.97亿元,位列成交宗数、成交面积、成交金额三项榜首。天府新区和双流区次之,位列土地出让金收入第二和三位,分别收入42.65亿元、40.41亿元。
从竞拍规则来看,本次出让地块除新津区外,均采取“限房价、定品质、竞地价”拍卖措施,达到最高限价后摇号确定竞得者。
本批次对竞买人的资格有进一步明确要求,如同一企业及其控股的各个公司不得参加同一宗地竞买,竞买人须具有房地产开发资质,申请联合竞买的,联合体各方均须具有房地产开发资质等。
即便如此,成都这轮土地出让依然可以说是诚意满满,整体清水住宅限价有所提高,为开发商留下了较为充足的利润空间。
比如除了本次未供应土地的青白江和未公布限价的新津区外,有37宗土地清水限价超过2万元/平方米,其中28宗土地清水限价超过2.5万元/平方米,占比属历次土拍最高。
不仅如此,最低起拍楼面地价3100元/平米,最低住宅限价达到12250元/平米,也为历次土拍中最高。
整体来看,较之今年前两批次土拍,成都第三轮集中供地的热度在继续走低,开发商投资拿地更谨慎,成交地块溢价率也有所下滑,除青羊区两宗地低溢价成交,其余地块均为底价成交。而在第二批次中,还曾出现3宗地块触底最高限价熔断情况。
土拍市场遇冷,但新房市场表现较为乐观。统计数据显示,9月成都新房房价环比上涨0.7%,同比上涨6.2%;二手房房价环比上涨0.3%,并以同比7%的涨幅亦领跑全国70城。
今年1-8月,成都的新房价格也处于领涨状态,多数月份环比涨幅位居全国第一;同比数据上,其涨幅也位居全国前列。
截至目前,成都今年共完成3轮集中供地,总供应土地153宗,总成交141宗,累计成交总建筑面积约1049万平方米,成交总金额约1121亿元,平均楼面价约10686元/平方米。
与北京、上海、苏州、南京等多个城市一样,今年成都也计划分四批次进行集中土地出让,接下来还有数十宗地块待入市参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