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玉案的最后一个电信诈骗犯自首了,可大家的心并没有就此平静下来,因为山东临沂又发生了自徐玉玉案之后的一件电信诈骗案,这是一周(8月19日至8月25日)内发生在临沂市的第四起电信诈骗案。这帮骗子确实是嚣张,风声都这么紧了,他们的胆儿挺肥呀!
电信诈骗这条毒蛇的七寸不在银行?
8月24日,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汤头镇的王某收到了在河北石家庄做生意的“表弟”更换手机号码的借钱短信,随后王某就因为这一条短信令他损失了5万元。他被骗了!一个假冒他表弟的人骗走了他的5万块钱!
有专家说,信息社会个人信息泄漏在所难免,而虚拟电话也只是一个手段而已,最根本的是“假账户”的存在让骗子多了一层保护。去除“假账户”才是杜绝电信诈骗的关键,没有了假账户谁愿意用自己的账户去诈骗?要杜绝电信诈骗就必须把“假”的银行账户消灭。
不过,网友的一席话驳斥了这位专家,认为,电信诈骗这条毒蛇的七寸不在银行,而在于中间的信息买卖环节,没有详尽的目标信息,相信骗子也将很快露出马脚。他这样说的原因是:银行假账户固然是骗子行骗的重要一环,但即使彻查了银行账户,那网络金融账户呢?现在网上申请一个账户比银行简单得多,也更容易造假。
不过,要我说,这位网友的话有一定道理,但是也不全对。因为,就算是网络金融账户,按照现在各公司的做法,你是必须得绑定一张银行卡才能进行转账的!也就是说,根源还是在于银行卡!但是不是银行把好这一关就可以了呢?
不好说!因为,现在这些玩诈骗的人都是买的银行卡or身份证(去银行办理借记卡)。
所以呢?
为了防骗,我们还是需要提升自己的防骗技能才行啊!如果银行再安全,再牛逼,你也得自己智商够才行啊!不然,一旦头脑发热,你都会自己撬开银行保险柜把银子撒给人家啊!
比如不要随便点击手机里的链接,比如向某银行短信里提示的“打死不要告诉别人验证码”,比如不要随便点击非法色情网站啦,再比如,严格保管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等,还要注意隐私保护。
保险箱并不能防住电信诈骗
有人说了,这么麻烦啊,那我还不如不去银行了,直接把钱放进家用保险箱啊!哈哈哈,说起保险箱,最近德国人买家用保险箱的人忽然增多了!
事情是这样的,因为德国最近一直在搞负利率!所以,德国民众正在远离银行,选择将现金存放在一个他们认为更安全的地方——家用保险柜。
有媒体报道说,一位德国的82岁的养老金领取者Uwe Wiese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他最近买了一个家用保险柜,来存放5.3万欧元现金。“将钱存在银行他们也不会付你利息,不但如此,你还要交钱。”
据说,今年上半年,德国最大保险柜生产商的家用保险柜销量同比增长25%。该公司销售主管称:“个人对保险柜的需求显著增长,主要是德国国内的需求。”还有的保险柜生产商表示,“保险柜制造商的运营接近极限。公司的销售额自2014年以来增加了25%。制造商交货的时间也延长了,一些制造商甚至采用三班倒的形式来生产。”
那么,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善待这些保险箱生产工人吧!但是保险箱真的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即使你有保险箱,如果你的防骗意识不够,你还是会乖乖打开保险箱给骗子送银子去的!况且现在很多人并没有自己的房子,都是租房子住的!买了保险箱似乎也没那么保险!高级保险箱又那么贵!
所以!《天下无贼》的美好愿景是暂时不要奢望了!也因此,防骗意识和技能是最重要的!
防骗秘笈!
如果您觉得以下的防骗秘笈很重要,欢迎转发此文!愿更多的人们远离骗子!顺便画圈圈诅咒那些骗子!感谢!
1.防骗意识要到位!
防骗的问题不在于办不办银行卡,也不在于绑不绑定网络帐号!防骗的根本还是在于我们要有一个防骗意识。不要贪小便宜,不要随意相信天上掉馅儿饼的事儿!
2.身份信息防泄漏
ATM机上取款后,不要随意丢弃小票。做好个人身份信息或者是家人信息的保密工作,尤其是老年人,更不要在取钱的时候,相信外人,最好只求助银行工作人员的帮助。
3.核对真实信息
遇到借钱或转账请求。务必电话核实。如果当事人的电话无法接通,则可以向当事人身边的人朋友或者是同事或者是其他的家人征求意见。如果有银行发来的信息,自己不确定的,可以用搜索引擎搜索一下,很多假信息被公开了的。
4.遇事不慌,冷静判断!
遇到恐吓一类的电信信息或者是电话的话,不要惊慌,在个人没有做这些事情前,根本不必担心他们所谓的恐吓或者是法院的传票等。
5.及时共享诈骗信息
及时和家里人或者是身边的人共享诈骗信息,大家集体提高防骗意识和技能。
手机防骗“十要”和“十嫑”
现在,大家智能手机都玩得很溜,那么我们再来一个手机安全提醒吧!
十要
1.要安装一款靠谱耳朵安全软件
2.要定期查杀病毒(3到5天一次)
3.要为手机设置开机密码
4.要开启手机防盗设置
5.要在正规网站/平台下载安装APP
6.要安装垃圾短信拦截或识别工具
7.要安装骚扰带你话标记工具
8.要定期查验网银账户
9.要关闭不必要耳朵涉及泄露隐私的服务
10.遇到电信诈骗要向12321举报
十嫑
1.嫑从非正规渠道购买手机
2.嫑设置太简单或重复的密码
4.嫑随意连接免费WiFi
5.嫑轻易点击陌生短信链接
6.嫑轻信陌生来电汇款
7.嫑将短信验证码外泄(打死都嫑外泄,打死都嫑外泄,打死都嫑啊!)
8.嫑将手机、银行卡、身份证放在一起
9.嫑将用过的手机随意处置或随意卖掉
10.嫑把敏感信息存在手机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