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千亿规模市场自给率不足5%,国产存储芯片空间巨大!三大半导体主线值得关注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千亿规模市场自给率不足5%,国产存储芯片空间巨大!三大半导体主线值得关注

从“嫦娥”奔月到“祝融”探火,近十年,我国在芯片、计算机通信以及医药等高科技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

从“嫦娥”奔月到“祝融”探火,近十年,我国在芯片、计算机通信以及医药等高科技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达到2.79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研发强度达2.44%,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在建设现代化强国过程中,科技创新仍是第一生产力。

但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全球科技行业竞争日益加剧的大潮下,我国芯片等高科技行业频受外部限制,打造自主可控的半导体制造能力,实现高端芯片自由迫在眉睫。

一、电子产业的“粮仓”

存储芯片是半导体的一大重要分支,作用是为访问性能、存储协议、存储介质等多种应用提供高质量的支持。可按数据是否易失分为易失性存储芯片与非易失性存储芯片。

易失性存储芯片可以分为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和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读写,但断电后,不能保留数据,我们生活中电子产品的内存条大多就是使用的这类芯片。

非易失性存储芯片可分为NOR FLASH、NAND FLASH与只读存储器(MASK ROM、OTPROM、EPROM、EEPROM)。断电后所存储的数据不会消失的存储器,像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移动硬盘、固态硬盘等就是使用这类芯片。

目前主流的存储器是DRAM与NAND Flash,两者占存储器市场的九成以上,根据IC insights的统计数据,2021年以销售额口径计算的市场规模NAND FLASH占比为56%,DRAM为41%,其它为3%。

二、市场空间持续扩容

受到智能手机、服务器、PC等下游需求驱动,存储芯片市场规模将快速扩张。据中信建投数据整理,2005~2020年,全球存储芯片市场规模从546亿美元增至1229亿美元,复合增速达 5.6%。

(图片来源:中信建投,数据区间:2005年~2020年)

WSTS数据显示,随着下游需求回暖叠加供应链产能紧,2021年全球存储芯片市场规模达到1538亿美元,同比增长30.89%,预计2023 年将超过 2000 亿美元。

三、 长期高成长的赛道

在信息化时代,只要有数据就离不开存储,存储芯片是长期高成长的赛道,智能手机、服务器、PC及平板将仍然是存储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汽车智能化将是新的增长点。

1、服务器:服务器的储存芯片主要是 DRAM 和 NAND Flash。据 DRAMeXchange统计,目前服务器的 DRAM 平均单机容量为397G,服务器的 NAND Flash 平均单机容量为2700G。随着5G、云计算浪潮、AI、物联网等快速发展,将促进企业增购升级服务器,也将带来存储芯片容量提升和规格升级。

2、手机:随着5G的发展,大家对高清视频、高像素拍摄、5G 传输的需求不断增加,对手机的储存容量也有了更大的要求,单机存储芯片搭载容量持续提升。DRAM 配置将从 6GB+提升至 8GB+,NAND 配置将从 128/256GB 提升至 256/512GB。

3、PC及平板:在公共卫生防控远程办公和教育的推动下,全球 PC 及平板市场扭转颓势,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PC出货量达3.5亿部,同比增长14.8%,创2012年以来新高。平板出货量达2846万台,同比增长21.8%,创下近七年出货最高增幅。随着数据存储需求的不断增长,未来 DRAM 和 NAND Flash 平均容量也将保持高速增长。

4、汽车智能化:随着智能汽车的发展,汽车自动驾驶等级提升,以及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多摄像头视觉处
理、长寿命电池和超高速 5G 网络的引入,车内车外数据流量大大提升,超大计算处理成为必需品,相应地大容量数据缓存(DRAM、SRAM)、存储(NAND)的需求大幅增长,车载存储市场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

四、本土存储芯片自给不足

据中信建投整理,2021年我国存储芯片市场规模达3383亿元,市场规模超全球的 1/3,但自给率不足 5%。以产业竞争最激烈的DRAM市场为例,前三大厂商市占率合计大于95%,格局由三星电子、美光、SK海力士高度垄断。

(图片来源:中信建投)

庞大内需、新兴应用及政策推动助力国产存储芯片快速发展,孕育了长鑫存储(未上市)、长江存储(未上市)、兆易创新、北京君正等一批公司。其中,兆易创新和北京君正是科技ETF(515000)的持仓成份股。

1、兆易创新,是一家集先进的存储器、MCU 和传感器解决方案于一体的半导体设计公司。在存储芯片领域,兆易创新目前是内地出货量第一的NOR Flash 供应商,市场占有率在NOR Flash 领域排名全球第三,仅次于华邦和旺宏。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兆易创新NOR Flash销售额为6.7亿美元,市场份额升至23.2%。

(资料来源:IC insights)

此外,兆易创新2019年开始切入DRAM领域,将业务延伸到了市场空间更广阔的 DRAM 市场,其自有品牌DRAM已经在2021年6月推出。

在存储市场的周期性波动下,兆易创新多年来依然实现了业绩的稳步增长:2011-2021 年,营业收入从 3.22 亿元升高至 85.1亿元,营收年复合增速达 38.74%;归母净利润从 0.18亿元升高至 23.37亿元,净利润年复合增速高达 62.68%。其中,2021 年实现营业收入 85.10 亿元,同比增长 89.25%,实现归母净利润 23.37亿元,同比增长 165.33%。据 2022年中报业绩,公司预计 2022H1实现归母净利润15.27亿,同比增长94.34%。

2、北京君正,起家于自主研发的 CPU 技术,目前已经拓展至 MCU、智能视频芯片、存储芯片、模拟互联芯片的
一体化发展模式。在存储芯片领域北京君正专注于车载领域,产品线丰富,有DRAM、NAND Flash、SRAM 等多种产品类型。

(图片来源:银河证券)

根据 Omida 数据统计,21 年公司 DRAM、SRAM、NOR Flash 产品收入在全球市场中排名分别为第七名、第二名和第六名。在汽车领域,客户包括大陆集团、德尔福、博世、法雷奥等,工业企业包括西 门子、松下、通用电气、霍尼韦尔等。

从营收方面来看,公司业绩持续增长,从 2016 年 1.12亿元,增长至 2019 年的 3.39 亿元,从利润端看,公司 2021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9.26 亿元,同比增长 1165.27%。其中存储芯片为其核心收入业务,2021 年营收 35.94亿元,占总收入比为 68.15%。

(图片来源:银河证券)

除兆易创新、北京君正两家存储芯片龙头外,科技ETF(51500)持仓成份股中还有14只芯片股,如韦尔股份、中微公司、闻泰科技、卓胜微等,包含了封测、芯片设计、半导体设备等多个半导体产业链。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半导体是科技ETF第一大重仓行业,权重占比26.1%。

(图片来源:华宝基金,截至9.30)

尽管9月海内外半导体指数整体下行,但今年以来费城半导体指数已跌逾36%,继续下行空间或已不大,加上汽车/光伏等细分需求还是相对稳健,结构性机会依旧突出。新财富电子行业最佳分析师上榜团队、招商证券鄢凡认为,半导体重点关注以下三条主线:

1)国内半导体受打压领域,关注国产替代逻辑持续加强的 设备、材料及先进制程主芯片领域;

2)确定性+景气度组合,关注下游主要覆盖汽车/光伏等景气赛道的优质半导体标的;

3)确定性+估值组合,关注在细分领域已具备全球竞争力、且估值处于低位的标的。

对半导体长期看好的投资者,不妨关注科技ETF(515000),科技ETF跟踪复制中证科技龙头指数,重点布局A股4大高科技成长领域(医疗医药、芯片、计算机/信创、5G通信)50只龙头个股,消费电子/半导体/芯片为第一大重仓赛道,占比超45%,集中代表A股科技核心资产,风险收益特征较其它单一赛道型ETF更加均衡。

从业绩上看,科技ETF(515000)有6只成份股披露了2022年Q3业绩预告,6只成份股均为正增长!其中2只预增翻倍,持续验证成长板块高景气!

从估值上看,截至10月14日,科技ETF(515000)标的指数(中证科技龙头指数)PE(TTM)估值为29.66倍,上市以来历史百分位为8.78%,意味着低于指数2019年发布以来91.22%的时间区间,处于历史低估区域。

(数据来源:华宝基金,截至2022.10.14)

从资金面的角度看,截至10月12日,科技ETF(515000)已连续3日获资金净流入超2000万元,且近5日、10日、20日、60日均获资金净流入,近60日净申购额高达1.23亿元。

(图片来源:华宝基金,截至2022.10.13)

从长期累计收益来看,截至10月13日,科技龙头指数自基日以来涨幅高达188.52%,跑赢全部31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相对A股主流宽基指数超额收益明显。

(数据来源:华宝基金,截至2022.10.13)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youlianyunpindao@163.com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千亿规模市场自给率不足5%,国产存储芯片空间巨大!三大半导体主线值得关注

从“嫦娥”奔月到“祝融”探火,近十年,我国在芯片、计算机通信以及医药等高科技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

从“嫦娥”奔月到“祝融”探火,近十年,我国在芯片、计算机通信以及医药等高科技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达到2.79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研发强度达2.44%,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在建设现代化强国过程中,科技创新仍是第一生产力。

但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全球科技行业竞争日益加剧的大潮下,我国芯片等高科技行业频受外部限制,打造自主可控的半导体制造能力,实现高端芯片自由迫在眉睫。

一、电子产业的“粮仓”

存储芯片是半导体的一大重要分支,作用是为访问性能、存储协议、存储介质等多种应用提供高质量的支持。可按数据是否易失分为易失性存储芯片与非易失性存储芯片。

易失性存储芯片可以分为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和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读写,但断电后,不能保留数据,我们生活中电子产品的内存条大多就是使用的这类芯片。

非易失性存储芯片可分为NOR FLASH、NAND FLASH与只读存储器(MASK ROM、OTPROM、EPROM、EEPROM)。断电后所存储的数据不会消失的存储器,像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移动硬盘、固态硬盘等就是使用这类芯片。

目前主流的存储器是DRAM与NAND Flash,两者占存储器市场的九成以上,根据IC insights的统计数据,2021年以销售额口径计算的市场规模NAND FLASH占比为56%,DRAM为41%,其它为3%。

二、市场空间持续扩容

受到智能手机、服务器、PC等下游需求驱动,存储芯片市场规模将快速扩张。据中信建投数据整理,2005~2020年,全球存储芯片市场规模从546亿美元增至1229亿美元,复合增速达 5.6%。

(图片来源:中信建投,数据区间:2005年~2020年)

WSTS数据显示,随着下游需求回暖叠加供应链产能紧,2021年全球存储芯片市场规模达到1538亿美元,同比增长30.89%,预计2023 年将超过 2000 亿美元。

三、 长期高成长的赛道

在信息化时代,只要有数据就离不开存储,存储芯片是长期高成长的赛道,智能手机、服务器、PC及平板将仍然是存储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汽车智能化将是新的增长点。

1、服务器:服务器的储存芯片主要是 DRAM 和 NAND Flash。据 DRAMeXchange统计,目前服务器的 DRAM 平均单机容量为397G,服务器的 NAND Flash 平均单机容量为2700G。随着5G、云计算浪潮、AI、物联网等快速发展,将促进企业增购升级服务器,也将带来存储芯片容量提升和规格升级。

2、手机:随着5G的发展,大家对高清视频、高像素拍摄、5G 传输的需求不断增加,对手机的储存容量也有了更大的要求,单机存储芯片搭载容量持续提升。DRAM 配置将从 6GB+提升至 8GB+,NAND 配置将从 128/256GB 提升至 256/512GB。

3、PC及平板:在公共卫生防控远程办公和教育的推动下,全球 PC 及平板市场扭转颓势,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PC出货量达3.5亿部,同比增长14.8%,创2012年以来新高。平板出货量达2846万台,同比增长21.8%,创下近七年出货最高增幅。随着数据存储需求的不断增长,未来 DRAM 和 NAND Flash 平均容量也将保持高速增长。

4、汽车智能化:随着智能汽车的发展,汽车自动驾驶等级提升,以及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多摄像头视觉处
理、长寿命电池和超高速 5G 网络的引入,车内车外数据流量大大提升,超大计算处理成为必需品,相应地大容量数据缓存(DRAM、SRAM)、存储(NAND)的需求大幅增长,车载存储市场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

四、本土存储芯片自给不足

据中信建投整理,2021年我国存储芯片市场规模达3383亿元,市场规模超全球的 1/3,但自给率不足 5%。以产业竞争最激烈的DRAM市场为例,前三大厂商市占率合计大于95%,格局由三星电子、美光、SK海力士高度垄断。

(图片来源:中信建投)

庞大内需、新兴应用及政策推动助力国产存储芯片快速发展,孕育了长鑫存储(未上市)、长江存储(未上市)、兆易创新、北京君正等一批公司。其中,兆易创新和北京君正是科技ETF(515000)的持仓成份股。

1、兆易创新,是一家集先进的存储器、MCU 和传感器解决方案于一体的半导体设计公司。在存储芯片领域,兆易创新目前是内地出货量第一的NOR Flash 供应商,市场占有率在NOR Flash 领域排名全球第三,仅次于华邦和旺宏。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兆易创新NOR Flash销售额为6.7亿美元,市场份额升至23.2%。

(资料来源:IC insights)

此外,兆易创新2019年开始切入DRAM领域,将业务延伸到了市场空间更广阔的 DRAM 市场,其自有品牌DRAM已经在2021年6月推出。

在存储市场的周期性波动下,兆易创新多年来依然实现了业绩的稳步增长:2011-2021 年,营业收入从 3.22 亿元升高至 85.1亿元,营收年复合增速达 38.74%;归母净利润从 0.18亿元升高至 23.37亿元,净利润年复合增速高达 62.68%。其中,2021 年实现营业收入 85.10 亿元,同比增长 89.25%,实现归母净利润 23.37亿元,同比增长 165.33%。据 2022年中报业绩,公司预计 2022H1实现归母净利润15.27亿,同比增长94.34%。

2、北京君正,起家于自主研发的 CPU 技术,目前已经拓展至 MCU、智能视频芯片、存储芯片、模拟互联芯片的
一体化发展模式。在存储芯片领域北京君正专注于车载领域,产品线丰富,有DRAM、NAND Flash、SRAM 等多种产品类型。

(图片来源:银河证券)

根据 Omida 数据统计,21 年公司 DRAM、SRAM、NOR Flash 产品收入在全球市场中排名分别为第七名、第二名和第六名。在汽车领域,客户包括大陆集团、德尔福、博世、法雷奥等,工业企业包括西 门子、松下、通用电气、霍尼韦尔等。

从营收方面来看,公司业绩持续增长,从 2016 年 1.12亿元,增长至 2019 年的 3.39 亿元,从利润端看,公司 2021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9.26 亿元,同比增长 1165.27%。其中存储芯片为其核心收入业务,2021 年营收 35.94亿元,占总收入比为 68.15%。

(图片来源:银河证券)

除兆易创新、北京君正两家存储芯片龙头外,科技ETF(51500)持仓成份股中还有14只芯片股,如韦尔股份、中微公司、闻泰科技、卓胜微等,包含了封测、芯片设计、半导体设备等多个半导体产业链。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半导体是科技ETF第一大重仓行业,权重占比26.1%。

(图片来源:华宝基金,截至9.30)

尽管9月海内外半导体指数整体下行,但今年以来费城半导体指数已跌逾36%,继续下行空间或已不大,加上汽车/光伏等细分需求还是相对稳健,结构性机会依旧突出。新财富电子行业最佳分析师上榜团队、招商证券鄢凡认为,半导体重点关注以下三条主线:

1)国内半导体受打压领域,关注国产替代逻辑持续加强的 设备、材料及先进制程主芯片领域;

2)确定性+景气度组合,关注下游主要覆盖汽车/光伏等景气赛道的优质半导体标的;

3)确定性+估值组合,关注在细分领域已具备全球竞争力、且估值处于低位的标的。

对半导体长期看好的投资者,不妨关注科技ETF(515000),科技ETF跟踪复制中证科技龙头指数,重点布局A股4大高科技成长领域(医疗医药、芯片、计算机/信创、5G通信)50只龙头个股,消费电子/半导体/芯片为第一大重仓赛道,占比超45%,集中代表A股科技核心资产,风险收益特征较其它单一赛道型ETF更加均衡。

从业绩上看,科技ETF(515000)有6只成份股披露了2022年Q3业绩预告,6只成份股均为正增长!其中2只预增翻倍,持续验证成长板块高景气!

从估值上看,截至10月14日,科技ETF(515000)标的指数(中证科技龙头指数)PE(TTM)估值为29.66倍,上市以来历史百分位为8.78%,意味着低于指数2019年发布以来91.22%的时间区间,处于历史低估区域。

(数据来源:华宝基金,截至2022.10.14)

从资金面的角度看,截至10月12日,科技ETF(515000)已连续3日获资金净流入超2000万元,且近5日、10日、20日、60日均获资金净流入,近60日净申购额高达1.23亿元。

(图片来源:华宝基金,截至2022.10.13)

从长期累计收益来看,截至10月13日,科技龙头指数自基日以来涨幅高达188.52%,跑赢全部31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相对A股主流宽基指数超额收益明显。

(数据来源:华宝基金,截至2022.10.13)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