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周厚田:磨难中奋起,在风雨中跋涉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周厚田:磨难中奋起,在风雨中跋涉

周大夫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的许多做法彰显出一位医者的仁爱之德、家国情怀。

文 | 张爱梅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来到周厚田中医养生堂,认识了周厚田大夫。

说起中医,周大夫面带微笑,侃侃而谈。他从创造望、闻、问、切四步诊脉法的扁鹊,讲到东汉末年擅长外科手术的华佗、医圣张仲景与冬至吃饺子的故事、孙思邈的德识才学、李时珍偷学医术的趣事……他说,先贤们把中医药文化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给中华文明的绚烂平添了浓墨重彩。我们一代代中国人靠着中医文化的滋养,走到了今天。听着周大夫讲述的中医文化,了解到周大夫的从医之路。

研读医书,踏上从医之路

坎坷人生路,风雨伴君行。只要不被困难吓倒、不为磨难屈服,那么磨难就是人生的财富。周厚田大夫就是这样一位在磨难中奋起、在风雨中艰难跋涉的人!

周厚田大夫,河南省虞城县沙集乡人。他自幼体弱,几次在生死边缘徘徊,脑炎、肾炎、关节炎、面瘫、胃肠炎这些病症周厚田在成年之前都得过。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一番彻骨寒,哪能闻得梅花香;不经历波折,怎能看到希望在前方?病痛疾苦年复一年地考验着周厚田的意志、磨砺着他的性格。

众人皆睡我独醒。患病其间,周厚田常常被病痛折磨得睡不着,独自坐在院子里,仰望夜空发问,为什么自己如此多灾多难?繁星默默,向他眨眨眼睛,仿佛在告诉他不要怕,一切都将好起来的。

为减少病痛转移注意力,周厚田常常在院中看星星、数星星,想着这大大小小的星星宛如芸芸众生里的人,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喜欢看星星的他突然顿悟:要做一颗闪耀的星,用自己的光照亮别人。

思想的转变让他情绪不再低落,不再抱怨命运的不公。在忍受身体不适的同时,周厚田陷入了沉思,如何才能让自己的身体康复?养病在家的他开始翻阅中医药书籍,《神农本草经读》《本草纲目》《实用中医内科学》等书逐一认真阅读,并进行批注,从中积累了很多医学经验。正因如此,他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平时最喜欢逛书店。父母给的零花钱,不舍得买衣服、买食物,节省下来都用来买医书。

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周厚田发现中医药知识越来越有趣,为此他兴奋不已。经过调理和医治,他的身体渐渐强壮起来。这给了他学中医的力量和勇气、信心和希望。自此周厚田爱上了中医。

真正让他走上医学之路的是在1995年。那年周厚田24岁,他父亲身体出现极度不适。这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全家人脸上蒙上一层厚厚的阴云。那段时间,周厚田的心弦绷得紧紧的。从饮食起居到买药煎制,各个环节认真细致,体贴入微,每天衣不解带地照顾父亲。

在李化中老师指导下,历经五年时间,周厚田的父亲逐渐恢复健康。如今78岁的老父亲,精神矍铄,每天家里家外忙碌,不觉累。

自此,周厚田大夫的从医之路越走越稳,越走越远。

医者仁心,方得百姓认可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不知不觉间,周厚田大夫从医26年了。他一直坚守“不挣贫困人的钱,不挣同行的钱,不挣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人的钱,复诊病愈不开药”的原则。

人吃五谷杂粮怎能不生病?街坊邻居得了伤风感冒拉肚子常见的小病,来到周厚田大夫这里。周大夫总是面带微笑,询问是不是受凉了,是不是贪吃了不易消化的食物?告诉他们冬天注意保暖,别让面部、耳朵冻伤,别让胳膊腿关节受冷;夏天注意不能吹空调太久,以免寒气入体,也不能在毒辣的太阳下干农活太久,要注意避暑等等。为此,村民们茶余饭后总喜欢来到周大夫门前闲坐、拉家常,聆听周大夫讲一些基本常识和注意事项,减少疾病的发生。

周大夫常说,维系平等的医患关系,以患者为中心是每个从医者应该做到的。多年来,他没有节假日,每天为患者诊治。黑夜里,患者敲门,周大夫从没因时间晚了而推辞;正在吃饭的当儿,患者来到门诊,周大夫立刻放下碗筷,给人看诊;风雨交加之时,周大夫曾冒雨前去患者家中询问病情;冬雪飘落之际,周大夫也曾顶风冒雪,走在看诊的路上。正因周大夫多年日一日的辛勤付出,全心全意为患者着想的善念,赢得了百姓的认可与称赞。

周大夫本着为百姓服务的初心,尊重每一位患者,不仅关心患者身体状况,还关注患者心理变化,特别是一些老人,生病后情绪波动较大。周大夫和风细雨地与之交谈,消除了患者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对于子女在外打工的老人,周大夫更加关怀备至,问寒问暖,提醒老人要按时吃药,身体才能恢复得快。

对于爱哭闹、不配合诊治的孩童,周大夫赋予更多的耐心、细心和爱心,给孩子讲故事、与孩子逗趣、聊孩子看过的动画片、玩过的玩具,以亲切的话语鼓励孩子坚强勇敢,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哄孩子安静下来,与孩子交流过程中进行了诊治。就这样,在周大夫营造的和谐文明的就医环境中,患者的病痛得到了医治,心情也渐渐好起来。

在多年的从医过程中,周大夫深知百姓生活的不易,对于一些家境贫困的患者,周大夫常常免费为他们看诊,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不能因贫困看不起病而绝望。周大夫对军人更加尊重和爱戴,一位抗美援朝归来的老人双腿疼痛,走路不便,周大夫热心仔细地看诊,分文不取。他说老人年轻时为国家作出了突出贡献,为他诊治是我的荣耀。周大夫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的许多做法彰显出一位医者的仁爱之德、家国情怀。

终身学习,成就中医梦想

一名医生的成长离不开前辈的教诲和提携。周厚田大夫为成就自己的中医梦想,一直努力着。他学习中医的方式除了自学,还有师承,在自己的身体渐渐康复以后,增强了他学习中医的信念和决心,1995年为了更好的学习和传承中医,经人介绍,周大夫拜在该县稍岗镇中医世家、名老中医李化中先生门下,成为老先生的关门弟子,也是唯一的李氏中医第五代传承人。

李化中老先生出身于中医世家,对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很有研究。周大夫跟着李化中老先生,学习用传统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杂病。

周大夫还拜中国中医馆联盟副主席、中国中医国际论坛副主席、西安名医王幸福老先生为师,跟师学习,注重临床实践。他饱读医书,如饥似渴,把医学理论精髓融入平时的看诊实践中来。同时,周大夫还报考了兰州中医药大学函授班,系统学习先进的医学理论。

一个人走得更快,一群人走得更远。在学习过程中,周大夫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他幽默地说,盲人摸象不利于自己进步,闷着葫芦开瓢、闭门造车的方式更不可取。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他把自己研发的处方分享给同行,来获得更多的处方,如此这样救治了更多患者。

周厚田大夫所在的微信群是热闹的。群里来自五湖四海的医生每天分享所见所感所得,分享典型案例的救治方法和日常生活中的养生方法,不当之处让同行朋友给以修改或补充。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时为一个处方的使用争论好久。理越辩越明,路越走越通。在周大夫倡导下,群成员同为治病救人的目标抱团取暖,和谐相处,专业水平越来越高。

同时,周厚田大夫以及同行定期开研讨会,以线上线下形式,传播中医药知识。周大夫多次被秦皇岛名老中医交流会邀请,给同行们讲课,分享典型案例,带领更多人共同进步,收到与会者一致赞扬。他还与大师兄一起做公益,讲公益课,为更多人提供帮助。

为了传承中医药文化,周厚田大夫先后收了11位学徒。他的徒弟来自河南、四川、广西、山东、北京等地,最大的一位徒弟今年65岁,比师傅年龄还大呢。

对于远方的徒弟,周大夫采用网上指导,通过网络直播或语音聊天的形式传道、受业、解惑,教徒弟分析病理,对症下药。为了学习,他的徒弟克服困难,千里迢迢来到师父身边,周大夫毫不保留,从病理到药理知识一一传授,教徒弟如何诊脉、如何处方等。遇到疑难杂志,师徒12人网上会诊,互相交流。在周大夫耐心指导下,他徒弟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提升。

周厚田大夫秉持谦逊从容、勤奋善思的心态,本着治病救人的初心,正在中医药文化道路上笃行不怠,砥砺前行,让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源远流长。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周厚田:磨难中奋起,在风雨中跋涉

周大夫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的许多做法彰显出一位医者的仁爱之德、家国情怀。

文 | 张爱梅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来到周厚田中医养生堂,认识了周厚田大夫。

说起中医,周大夫面带微笑,侃侃而谈。他从创造望、闻、问、切四步诊脉法的扁鹊,讲到东汉末年擅长外科手术的华佗、医圣张仲景与冬至吃饺子的故事、孙思邈的德识才学、李时珍偷学医术的趣事……他说,先贤们把中医药文化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给中华文明的绚烂平添了浓墨重彩。我们一代代中国人靠着中医文化的滋养,走到了今天。听着周大夫讲述的中医文化,了解到周大夫的从医之路。

研读医书,踏上从医之路

坎坷人生路,风雨伴君行。只要不被困难吓倒、不为磨难屈服,那么磨难就是人生的财富。周厚田大夫就是这样一位在磨难中奋起、在风雨中艰难跋涉的人!

周厚田大夫,河南省虞城县沙集乡人。他自幼体弱,几次在生死边缘徘徊,脑炎、肾炎、关节炎、面瘫、胃肠炎这些病症周厚田在成年之前都得过。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一番彻骨寒,哪能闻得梅花香;不经历波折,怎能看到希望在前方?病痛疾苦年复一年地考验着周厚田的意志、磨砺着他的性格。

众人皆睡我独醒。患病其间,周厚田常常被病痛折磨得睡不着,独自坐在院子里,仰望夜空发问,为什么自己如此多灾多难?繁星默默,向他眨眨眼睛,仿佛在告诉他不要怕,一切都将好起来的。

为减少病痛转移注意力,周厚田常常在院中看星星、数星星,想着这大大小小的星星宛如芸芸众生里的人,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喜欢看星星的他突然顿悟:要做一颗闪耀的星,用自己的光照亮别人。

思想的转变让他情绪不再低落,不再抱怨命运的不公。在忍受身体不适的同时,周厚田陷入了沉思,如何才能让自己的身体康复?养病在家的他开始翻阅中医药书籍,《神农本草经读》《本草纲目》《实用中医内科学》等书逐一认真阅读,并进行批注,从中积累了很多医学经验。正因如此,他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平时最喜欢逛书店。父母给的零花钱,不舍得买衣服、买食物,节省下来都用来买医书。

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周厚田发现中医药知识越来越有趣,为此他兴奋不已。经过调理和医治,他的身体渐渐强壮起来。这给了他学中医的力量和勇气、信心和希望。自此周厚田爱上了中医。

真正让他走上医学之路的是在1995年。那年周厚田24岁,他父亲身体出现极度不适。这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全家人脸上蒙上一层厚厚的阴云。那段时间,周厚田的心弦绷得紧紧的。从饮食起居到买药煎制,各个环节认真细致,体贴入微,每天衣不解带地照顾父亲。

在李化中老师指导下,历经五年时间,周厚田的父亲逐渐恢复健康。如今78岁的老父亲,精神矍铄,每天家里家外忙碌,不觉累。

自此,周厚田大夫的从医之路越走越稳,越走越远。

医者仁心,方得百姓认可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不知不觉间,周厚田大夫从医26年了。他一直坚守“不挣贫困人的钱,不挣同行的钱,不挣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人的钱,复诊病愈不开药”的原则。

人吃五谷杂粮怎能不生病?街坊邻居得了伤风感冒拉肚子常见的小病,来到周厚田大夫这里。周大夫总是面带微笑,询问是不是受凉了,是不是贪吃了不易消化的食物?告诉他们冬天注意保暖,别让面部、耳朵冻伤,别让胳膊腿关节受冷;夏天注意不能吹空调太久,以免寒气入体,也不能在毒辣的太阳下干农活太久,要注意避暑等等。为此,村民们茶余饭后总喜欢来到周大夫门前闲坐、拉家常,聆听周大夫讲一些基本常识和注意事项,减少疾病的发生。

周大夫常说,维系平等的医患关系,以患者为中心是每个从医者应该做到的。多年来,他没有节假日,每天为患者诊治。黑夜里,患者敲门,周大夫从没因时间晚了而推辞;正在吃饭的当儿,患者来到门诊,周大夫立刻放下碗筷,给人看诊;风雨交加之时,周大夫曾冒雨前去患者家中询问病情;冬雪飘落之际,周大夫也曾顶风冒雪,走在看诊的路上。正因周大夫多年日一日的辛勤付出,全心全意为患者着想的善念,赢得了百姓的认可与称赞。

周大夫本着为百姓服务的初心,尊重每一位患者,不仅关心患者身体状况,还关注患者心理变化,特别是一些老人,生病后情绪波动较大。周大夫和风细雨地与之交谈,消除了患者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对于子女在外打工的老人,周大夫更加关怀备至,问寒问暖,提醒老人要按时吃药,身体才能恢复得快。

对于爱哭闹、不配合诊治的孩童,周大夫赋予更多的耐心、细心和爱心,给孩子讲故事、与孩子逗趣、聊孩子看过的动画片、玩过的玩具,以亲切的话语鼓励孩子坚强勇敢,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哄孩子安静下来,与孩子交流过程中进行了诊治。就这样,在周大夫营造的和谐文明的就医环境中,患者的病痛得到了医治,心情也渐渐好起来。

在多年的从医过程中,周大夫深知百姓生活的不易,对于一些家境贫困的患者,周大夫常常免费为他们看诊,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不能因贫困看不起病而绝望。周大夫对军人更加尊重和爱戴,一位抗美援朝归来的老人双腿疼痛,走路不便,周大夫热心仔细地看诊,分文不取。他说老人年轻时为国家作出了突出贡献,为他诊治是我的荣耀。周大夫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的许多做法彰显出一位医者的仁爱之德、家国情怀。

终身学习,成就中医梦想

一名医生的成长离不开前辈的教诲和提携。周厚田大夫为成就自己的中医梦想,一直努力着。他学习中医的方式除了自学,还有师承,在自己的身体渐渐康复以后,增强了他学习中医的信念和决心,1995年为了更好的学习和传承中医,经人介绍,周大夫拜在该县稍岗镇中医世家、名老中医李化中先生门下,成为老先生的关门弟子,也是唯一的李氏中医第五代传承人。

李化中老先生出身于中医世家,对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很有研究。周大夫跟着李化中老先生,学习用传统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杂病。

周大夫还拜中国中医馆联盟副主席、中国中医国际论坛副主席、西安名医王幸福老先生为师,跟师学习,注重临床实践。他饱读医书,如饥似渴,把医学理论精髓融入平时的看诊实践中来。同时,周大夫还报考了兰州中医药大学函授班,系统学习先进的医学理论。

一个人走得更快,一群人走得更远。在学习过程中,周大夫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他幽默地说,盲人摸象不利于自己进步,闷着葫芦开瓢、闭门造车的方式更不可取。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他把自己研发的处方分享给同行,来获得更多的处方,如此这样救治了更多患者。

周厚田大夫所在的微信群是热闹的。群里来自五湖四海的医生每天分享所见所感所得,分享典型案例的救治方法和日常生活中的养生方法,不当之处让同行朋友给以修改或补充。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时为一个处方的使用争论好久。理越辩越明,路越走越通。在周大夫倡导下,群成员同为治病救人的目标抱团取暖,和谐相处,专业水平越来越高。

同时,周厚田大夫以及同行定期开研讨会,以线上线下形式,传播中医药知识。周大夫多次被秦皇岛名老中医交流会邀请,给同行们讲课,分享典型案例,带领更多人共同进步,收到与会者一致赞扬。他还与大师兄一起做公益,讲公益课,为更多人提供帮助。

为了传承中医药文化,周厚田大夫先后收了11位学徒。他的徒弟来自河南、四川、广西、山东、北京等地,最大的一位徒弟今年65岁,比师傅年龄还大呢。

对于远方的徒弟,周大夫采用网上指导,通过网络直播或语音聊天的形式传道、受业、解惑,教徒弟分析病理,对症下药。为了学习,他的徒弟克服困难,千里迢迢来到师父身边,周大夫毫不保留,从病理到药理知识一一传授,教徒弟如何诊脉、如何处方等。遇到疑难杂志,师徒12人网上会诊,互相交流。在周大夫耐心指导下,他徒弟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提升。

周厚田大夫秉持谦逊从容、勤奋善思的心态,本着治病救人的初心,正在中医药文化道路上笃行不怠,砥砺前行,让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源远流长。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