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8月1日凌晨开始,Dior迪奥通过官方微信账号、微信朋友圈广告等多种渠道,指向同一个H5链接。
在这个以“七夕”为主题的H5中,中国年轻情侣在夜幕下相会,画风浪漫诙谐。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是,Dior这个H5的结尾,粉丝甚至可以点击购买链接,在线购买这个“Lady Dior Small手袋七夕限定款”。
这里的在线购买,指的是,你可以留下自己的地址,在线付清28000元的售价,然后就可以坐在家里等快递了。
细心的业内人或许注意到了,Dior这次在微信“卖包包”,保持了奢侈品一贯的谨慎:
时间仅仅局限于8月1日至4日;
仅限于一款手袋,且这款手袋在线上售卖结束之后,才会出现在线下门店,不存在线上线下互相竞争;
理由是“七夕”活动,如果效果好就继续卖,效果不好就因为“七夕过了”体面结束。
然而,Dior的这次活动还是有几个重大的突破:
这次微信销售的产品是手袋,是品牌主打产品,而不是配饰。早先Chanel在与Net-a-Porter合作,派出的是太阳镜;
Dior这次是一次完整的线上购物,与线下分隔开,支付方式包括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这一点很有学问,后面详细讲。
去年卡地亚第一次投放微信朋友圈广告,粉丝可以在线预付订金,再去线下店铺提货。
今年卡地亚再度多渠道投放鹿晗代言产品广告,在线支付的方式是银行卡转账、电话支付等。
网页时代,公众认为奢侈品牌排斥网络,他们讨厌电子商务。
Celine的创意总监Phoebe Philo说,永远不会触网。
爱马仕说,网购奢侈品有80%是假货。
然而,随着网购渐渐成为主流,历峰老板去年公开呼吁奢侈品牌与购物网站Net-a-Porter合作。
奢侈品对互联网的态度是这样变化的:
网页时代——排斥;
APP、微博时代——有选择地合作;
随着微信影响力不断增长——奢侈品牌展开疯狂竞争,抢先尝试新方式,唯恐落后。
2015年1月,宝马投放了微信朋友圈广告,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高端品牌。
宝马之后,伯爵、积家、卡地亚、香奈儿……一个接一个出现在朋友圈广告中。
更不用提Longchamp、make up forever等等更亲民一些的时尚品牌了。
投朋友圈广告、投微信意见领袖大号(石榴婆报告、gogoboi等)、品牌官方微信账号加入互动功能、制作微信H5……
奢侈品非但不抗拒微信营销,反而表现得比其他品牌更积极、更活跃、步伐更大。
直到在微信上出现了奢侈品的销售功能。
比较早的是Longchamp,然后是卡地亚, IWC,但都不是非常彻底和方便,直到8月1日出现的Dior手袋,可以说,
在微信上销售奢侈品已经不再有障碍。
有个旧段子,“人世间最远的距离,就是你在朋友圈里看宝马,而我收到的是可口可乐。”
微信具备“大数据”分析功能,能知道用户的性别、城市、年龄、兴趣爱好、使用的手机类型等等信息。
易传媒CEO闫方军早先接受《好奇心日报》采访时说:
腾讯积累的一切数据,乃至腾讯投资的那些互联网公司的数据,都有可能为微信所用。
微信现在已经有能力将在不同平台——微信、QQ等等上面的账户锁定为同一人,再对这个人的行为、习惯进行分析。
目前微信还难以精准知道的是“消费能力”。
因为,腾讯在支付上积累的数据较少。不像阿里,拥有支付宝,可以较大程度地知道用户的消费能力。
如果一个账号一年花去 30-50 万购物,那么无疑正是奢侈品需要进攻的“高消费人群”。
现在,我们再回头看Dior 8月1日这次大活动。请注意,当你关注Dior的官方微信,自动回复是这样的:
“8月1日至8月4日……购买Lady Dior Small手袋七夕限定款……建议您在购买时使用支付宝付款……”
建议支付宝?
为此我专门致电了Dior客服,对方答复说:
推荐支付宝是因为付费成功的几率更高。顾客也可以选择微信支付,但支付失败的可能略大。
据说,支付宝是通过绑定的信用卡或借记卡直接付费,而微信支付的过程是这样:
Dior方面可能先把用户微信钱包里的零钱扣完——
但这个包价格是28000元,一般人微信零钱是不够用的——
那就需要继续通过微信,从信用卡或借记卡扣款——
然而系统又认为,买一个包是一笔订单,是不能分两次支付的——
于是可能会卡住。
客服解释道,如果顾客一定要用微信支付,那么最好先往微信零钱包里充值。
零钱的余额超过手袋28000元的售价,支付就没有问题了。
她还说“今天卖得非常好”。
当奢侈品牌尝试让顾客在手机上、从官方渠道买包包,他们面对的是中国两大互联网超级巨星:腾讯和阿里巴巴。
他们可是竞争对手哎。
今天,微信是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奢侈品市场上,最主流的社交平台,所以必须“在微信上”卖包。
而支付宝,是中国当下最主流的支付方式,更成熟更普及,所以“建议用支付宝”支付。
比起支付宝,微信支付还太年轻,但你可能也注意到了,腾讯用各种红包啊优惠啊,想方设法让你多用微信支付,为什么呢?
未来好处很多,其中一条便是前面说的,可以掌握用户的数据,从而更懂用户。
但为什么在Dior这件事上,微信可以容忍竞争对手——支付宝?
我们回头看一下,当年,微信朋友圈广告刚上线,微信特意进攻、邀约宝马、伯爵这种奢侈品牌,作为先行范本。
后来,其他小品牌、亲民品牌,比如游戏、日化产品、电器等等也出现在微信朋友圈广告里。
当微信尝试一个新的功能,他们都会找奢侈品牌先尝试,从而鼓励后来者,普及起来就容易多了。
所以,当今天微信开始尝试“电商”功能,他们又找到了Longchamp,IWC,Dior这些奢侈品牌。
奢侈品牌为什么要答应微信,去尝试新功能?
微信可能会给出很好的条件。
猜测一下,同意接入支付宝,可能是微信对Dior的妥协,为了让Dior愿意尝试微信卖包。
如果微信支付足够成熟、普及、强大,微信有可能像禁止淘宝链接那样,禁止支付宝。
而阿里巴巴也会继续想办法捣鼓自己的社交APP。
微信已经改写了很多行业的规则,
奢侈品也不例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