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深度解读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及乌国内政情形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深度解读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及乌国内政情形势

此稿成于1995年,但稿子中对卡里莫夫的评价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如今《首席战略官》受作者委托,重新发文,以悼念9月2日因病去世的乌兹别克斯坦开国之父。

作者:于洪君

(作者系全国政协外委会委员、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前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原中联部副部长、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多所高校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乌兹别克斯坦地处中亚,拥有130个民族,2300万人口,是一个民情、政情较为复杂的国家。国家独立以后,根深蒂固的穆斯林传统文化迅速复兴,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的外部影响不断扩大,代表不同社会思潮和社会利益的势力集团日益活跃。1992年初,首都塔什干曾发生抗议物价上涨的大规模骚乱,乌成为后苏联地区第一个出现流血冲突的国家。此后,该国在进行整治、经济改造时,首先着眼于整治稳定与社会和睦,因此成为后苏联地区较为稳定的国家之一。这种稳定不仅来自于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坚强有力的政治领导,同时也来自于他所提出的发展模式理论和以此为根据的各项政策主张。

从工程技术人员到独立国家总统

伊·阿·卡里莫夫1938年生于撒马尔罕。毕业于中亚工业大学,1960—1966年先后在塔什干农业机械厂、契卡洛夫飞机制造厂工作。1966—1983年在乌兹别克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担任处长、司长、副主席、第一副主席。1983年为共和国财政部长,1986年为部长会议副主席、共和国计委主席,1990年3月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同时兼任部长会议主席。1991年12月,乌举行国家独立后的首次总统选举,卡里莫夫作为人民民主党候选人战胜了反对派领导人,重新当选为国家元首,1993年初新宪法生效后辞去内阁总理职务。

卡里莫夫1964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86年担任塔什干州委第一书记。1989年为乌共中央第一书记。曾当选为苏共中央委员、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但他鄙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曾公开嘲笑和讥讽戈氏的改革政策。1990年春季就已经使乌共在组织上和思想上同苏共拉开了距离。1991年苏联8月事件发生时,他支持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下令逮捕反对派头目。事件失败后,他退出苏共中央委员会、苏共中央政治局和苏联共产党。同年11月领导乌共改组,成立人民民主党,当选为新政党的主席。

卡里莫夫目前已完全放弃了昔日的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意识形态、苏维埃政权时代70余年的发展道路持否定态度。他认为,在这段历史时期内,乌兹别克处于全面依附另一个国家,对其绝对服从的状态。他高度评价乌兹别克斯坦的独立,认为独立为乌复兴其精神价值、道德原则、实现经济和社会领域的根本改革,创立法治的民主国家奠定了基础。

卡认为乌兹别克斯坦是一个有着光辉未来的国家,主张在继承乌兹别克民族先圣的思想遗传、发扬光大穆斯林文化的固有传统并吸收全人类价值观的基础上,在乌建立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和法制、世俗的国家。他主张,在实现这一任务的过程中,任何意识形态都不得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意识形态,但应建立以乌兹别克民族的传统、习俗、语言和精神为基础的民族独立的意识形态。

在政治上,卡里莫夫主张在谈论民主、权利和自由时,不能忽视问题的另一个方面。这就是说,要想建设民主的社会,完全确立民主的 原则,出生和成长在这块神圣土地并自认为是这个国家儿女的人,必须自觉自愿地对养育他并对他寄予很大期望的国家、人民和社会履行自己的义务。每个公民、每一个人所应考虑的不是国家和社会给我们什么,而是我到底给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人民可以做些什么?应从这种立场出发来组织自己的生活。

在经济上,卡里莫夫主张彻底破除原苏联遗留的计划经济模式,改变在劳动分工条件下形成的单纯发展原料生产的经济结构,最终建立起以社会为方向的市场经济关系。在这一过程中,乌不仅要依靠发达国家数百年的经验,同时要全面考虑全国的历史遗产、生活方式、民族传统和精神文化。他强调:世界上不存在可向任何国家推荐的社会和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模仿他人模式不仅会忽视乌本国的特殊条件,同时也会忽略它同远、近邻伙伴多年来的经济与精神联系所形成的潜力。因此,乌的建设和改革必须遵循如下五项原则:1、使经济摆脱意识形态教条;2、国家是主要的改革者;3、法律主宰所有生活领域;4、实施强有力的社会政策;5、分阶段转向市场关系。

平稳过渡的政治体制改革

在卡里莫夫的领导下,乌兹别克斯坦以三权分立为建国之本。国家政权机关的改造是政治改革的首要任务,但不急于求成。国家独立前选出的最高苏维埃支持卡里莫夫的改革方针和建国构想,正常工作到任届期满。去年(编者注:1994年)12月,乌在没有发生权力对抗,没有出现解散议会的政坛危机的情况下,按部就班地举行了多党制的新议会选举。

根据乌宪法和选举法,任何人不得通过竞选活动反对国家主权、统一和安全,不得对人民的健康和道德构成威胁,不得宣扬战争、民族仇恨、种族和宗教敌意,不得号召以暴力改变宪法制度,不得损害公民宪法权利与行动自由。因此,无论是地方政权机关还是各政党推选的候选人,都支持卡里莫夫的改革方针和政策。经过去年(编者注:1994年)12月和今年(编者注:1995年)1月三轮投票,由250人组成的新议会即最高会议宣告诞生。经人民民主党提名当选的议员为69人,约占议席总数的28%。由祖国进步党提名当选的为14人,略微超过5%。地方政权机关提名当选的议员为167人,占近67%。其余为无党派人士,他们中有47人加入了议会选举后成立的(公正)社会民主党。

乌独立前夕即已开始向多党制过渡。当时除共产党外,公开或半公开活动的还有反对派政党——意志民主党和伊斯兰复兴党。国家独立后,共产党改组成的人民民主党事实上成为执政党。1991年12月卡里莫夫当选总统后,继续领导和依靠人民民主党,对多党制采取非常谨慎的方针。祖国进步党虽与人民民主党有隙,但不反对卡里莫夫,因而获准合法存在。

西方国家对乌一大一小的两党制模式早有非议,指斥它“徒具虚名”。乌新议会产生后,祖国进步党因席位太少而无力开展有效的议会活动,西方的批评进一步加剧。乌当局突击组织新党,推动多党制进程。在这一背景下,(公正)社会民主党、“民族复兴”民主党、人民统一运动于今年(编者注:1995年)春季应运而生。

乌兹别克斯坦是一个崇尚权威的国家。卡里莫夫总统拥有不容置疑的领袖地位。新议会开始工作后,以总统为靠山的政治力量要求将卡里莫夫的总统任期延至本世纪末,以保证改革政策连续不变。3月26日,乌就此举行全民公决。参加投票和投票支持这一动议的选民分别超过99%。卡里莫夫的内外政策得到绝大多数国民的认同和支持。

循序渐进的经济体制改革

在卡里莫夫的发展模式论指导下,乌兹别克斯坦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基本方针是:第一,实行非国有化和私有化,建立混合型的多种成份的经济,同时大力扶持新创立的私有企业、股份制企业、集体企业和其他类型的非国有企业;第二,逐步放开价格,实行坚定的反垄断政策,使国有企业商业化,并以此为基础创造竞争环境;第三,大力发展直接的经济联系,采取措施建立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和市场基础设施,培养能在新条件下熟练工作的专业干部。

在全面进行经济改革的过程中,乌将结构调整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目的是要根本改变国民经济过分偏重于原料生产的局限性。为此,乌重点解决的任务是:(一)发展农产品和矿产品的加工工业,增加工业制成品,在减少商品进口的同时增加商品出口;(二)用最新技术和先进工艺装备企业,扩大复杂产品的生产比重并保证其竞争力,建立相互联系的工业部门;(三)在农村建立激发农民关心劳动成果、自己支配产品并保障家庭富裕的经营机制,解决国家的粮食问题,同时广泛发展农村工业,广泛建立具有现代工艺技术的小企业和崭新的生产、交通及现代化生活服务设施;(四)在基础工业部门,依靠本国力量优先发展石油天然气、动力工业,同时大力发展黄金采掘业和其他有色金属部门。

乌在改造所有制关系、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不搞俄罗斯式的“休克疗法”,而是分阶段地缓步慢行。建立多种所有制的主要途径有两个:一是对现有企业实行非国有化的私有化,二是建立新的私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和其他企业。截止去年底,乌全国实行所有制改造的企业共有1万多家。目前已基本完成了小工业企业、商业、公共饮食业、日常服务设施的私有化。在非国有部门就业的劳动者已达400万,占全国就业人数的50%。国民经济的物资供应已改为合同制。初步建立起一些商社、交易所、稽查机关、保险公司等市场设施。银行信贷制度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乌十分重视宏观调控和指导。总统本人亲自领导着经济改革、企业活动和外国投资跨部门委员会,国家成立了企业家活动发展基金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此外,乌还特别重视经济立法工作,近年来已相继通过所有制法、非国有化和私有化法、对外经济活动法、企业法、实业法、银行法和证券交易法等。税收制度和税收立法正在不断完善。外国投资法已经多次修改。到去年(编者注:1994年)底,外国投资者在乌创办的合资企业约有1400家。土耳其、印度、德国、韩国、美国在乌投资较为踊跃。

目前,乌的国民经济仍未根本消除因过去的经济联系中断、大规模经济关系调整而引发的重重困难。许多企业因缺少资金、能源和原材料而开工不足,市场供应仍较为紧张,相当一部分居民尚处于贫困状态。但乌政府重视居民的社会保护,至今仍对某些生活必需品实行严格限价和定量供应,力争将国民经济转型时期的社会困苦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因此,乌几年来一直是独联体地区经济滑坡幅度最小的国家。去年(编者注:1994年),乌开始发行本国货币苏姆,在经济独立的道路上迈出最重大的一步。由于政府采取严格的紧缩财政的政策,前两年困扰经济生活的恶性通货膨胀初步得到控制。由于这一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专家认为,乌可能是独联体中最先走出经济危机的国家。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深度解读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及乌国内政情形势

此稿成于1995年,但稿子中对卡里莫夫的评价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如今《首席战略官》受作者委托,重新发文,以悼念9月2日因病去世的乌兹别克斯坦开国之父。

作者:于洪君

(作者系全国政协外委会委员、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前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原中联部副部长、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多所高校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乌兹别克斯坦地处中亚,拥有130个民族,2300万人口,是一个民情、政情较为复杂的国家。国家独立以后,根深蒂固的穆斯林传统文化迅速复兴,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的外部影响不断扩大,代表不同社会思潮和社会利益的势力集团日益活跃。1992年初,首都塔什干曾发生抗议物价上涨的大规模骚乱,乌成为后苏联地区第一个出现流血冲突的国家。此后,该国在进行整治、经济改造时,首先着眼于整治稳定与社会和睦,因此成为后苏联地区较为稳定的国家之一。这种稳定不仅来自于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坚强有力的政治领导,同时也来自于他所提出的发展模式理论和以此为根据的各项政策主张。

从工程技术人员到独立国家总统

伊·阿·卡里莫夫1938年生于撒马尔罕。毕业于中亚工业大学,1960—1966年先后在塔什干农业机械厂、契卡洛夫飞机制造厂工作。1966—1983年在乌兹别克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担任处长、司长、副主席、第一副主席。1983年为共和国财政部长,1986年为部长会议副主席、共和国计委主席,1990年3月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同时兼任部长会议主席。1991年12月,乌举行国家独立后的首次总统选举,卡里莫夫作为人民民主党候选人战胜了反对派领导人,重新当选为国家元首,1993年初新宪法生效后辞去内阁总理职务。

卡里莫夫1964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86年担任塔什干州委第一书记。1989年为乌共中央第一书记。曾当选为苏共中央委员、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但他鄙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曾公开嘲笑和讥讽戈氏的改革政策。1990年春季就已经使乌共在组织上和思想上同苏共拉开了距离。1991年苏联8月事件发生时,他支持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下令逮捕反对派头目。事件失败后,他退出苏共中央委员会、苏共中央政治局和苏联共产党。同年11月领导乌共改组,成立人民民主党,当选为新政党的主席。

卡里莫夫目前已完全放弃了昔日的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意识形态、苏维埃政权时代70余年的发展道路持否定态度。他认为,在这段历史时期内,乌兹别克处于全面依附另一个国家,对其绝对服从的状态。他高度评价乌兹别克斯坦的独立,认为独立为乌复兴其精神价值、道德原则、实现经济和社会领域的根本改革,创立法治的民主国家奠定了基础。

卡认为乌兹别克斯坦是一个有着光辉未来的国家,主张在继承乌兹别克民族先圣的思想遗传、发扬光大穆斯林文化的固有传统并吸收全人类价值观的基础上,在乌建立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和法制、世俗的国家。他主张,在实现这一任务的过程中,任何意识形态都不得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意识形态,但应建立以乌兹别克民族的传统、习俗、语言和精神为基础的民族独立的意识形态。

在政治上,卡里莫夫主张在谈论民主、权利和自由时,不能忽视问题的另一个方面。这就是说,要想建设民主的社会,完全确立民主的 原则,出生和成长在这块神圣土地并自认为是这个国家儿女的人,必须自觉自愿地对养育他并对他寄予很大期望的国家、人民和社会履行自己的义务。每个公民、每一个人所应考虑的不是国家和社会给我们什么,而是我到底给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人民可以做些什么?应从这种立场出发来组织自己的生活。

在经济上,卡里莫夫主张彻底破除原苏联遗留的计划经济模式,改变在劳动分工条件下形成的单纯发展原料生产的经济结构,最终建立起以社会为方向的市场经济关系。在这一过程中,乌不仅要依靠发达国家数百年的经验,同时要全面考虑全国的历史遗产、生活方式、民族传统和精神文化。他强调:世界上不存在可向任何国家推荐的社会和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模仿他人模式不仅会忽视乌本国的特殊条件,同时也会忽略它同远、近邻伙伴多年来的经济与精神联系所形成的潜力。因此,乌的建设和改革必须遵循如下五项原则:1、使经济摆脱意识形态教条;2、国家是主要的改革者;3、法律主宰所有生活领域;4、实施强有力的社会政策;5、分阶段转向市场关系。

平稳过渡的政治体制改革

在卡里莫夫的领导下,乌兹别克斯坦以三权分立为建国之本。国家政权机关的改造是政治改革的首要任务,但不急于求成。国家独立前选出的最高苏维埃支持卡里莫夫的改革方针和建国构想,正常工作到任届期满。去年(编者注:1994年)12月,乌在没有发生权力对抗,没有出现解散议会的政坛危机的情况下,按部就班地举行了多党制的新议会选举。

根据乌宪法和选举法,任何人不得通过竞选活动反对国家主权、统一和安全,不得对人民的健康和道德构成威胁,不得宣扬战争、民族仇恨、种族和宗教敌意,不得号召以暴力改变宪法制度,不得损害公民宪法权利与行动自由。因此,无论是地方政权机关还是各政党推选的候选人,都支持卡里莫夫的改革方针和政策。经过去年(编者注:1994年)12月和今年(编者注:1995年)1月三轮投票,由250人组成的新议会即最高会议宣告诞生。经人民民主党提名当选的议员为69人,约占议席总数的28%。由祖国进步党提名当选的为14人,略微超过5%。地方政权机关提名当选的议员为167人,占近67%。其余为无党派人士,他们中有47人加入了议会选举后成立的(公正)社会民主党。

乌独立前夕即已开始向多党制过渡。当时除共产党外,公开或半公开活动的还有反对派政党——意志民主党和伊斯兰复兴党。国家独立后,共产党改组成的人民民主党事实上成为执政党。1991年12月卡里莫夫当选总统后,继续领导和依靠人民民主党,对多党制采取非常谨慎的方针。祖国进步党虽与人民民主党有隙,但不反对卡里莫夫,因而获准合法存在。

西方国家对乌一大一小的两党制模式早有非议,指斥它“徒具虚名”。乌新议会产生后,祖国进步党因席位太少而无力开展有效的议会活动,西方的批评进一步加剧。乌当局突击组织新党,推动多党制进程。在这一背景下,(公正)社会民主党、“民族复兴”民主党、人民统一运动于今年(编者注:1995年)春季应运而生。

乌兹别克斯坦是一个崇尚权威的国家。卡里莫夫总统拥有不容置疑的领袖地位。新议会开始工作后,以总统为靠山的政治力量要求将卡里莫夫的总统任期延至本世纪末,以保证改革政策连续不变。3月26日,乌就此举行全民公决。参加投票和投票支持这一动议的选民分别超过99%。卡里莫夫的内外政策得到绝大多数国民的认同和支持。

循序渐进的经济体制改革

在卡里莫夫的发展模式论指导下,乌兹别克斯坦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基本方针是:第一,实行非国有化和私有化,建立混合型的多种成份的经济,同时大力扶持新创立的私有企业、股份制企业、集体企业和其他类型的非国有企业;第二,逐步放开价格,实行坚定的反垄断政策,使国有企业商业化,并以此为基础创造竞争环境;第三,大力发展直接的经济联系,采取措施建立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和市场基础设施,培养能在新条件下熟练工作的专业干部。

在全面进行经济改革的过程中,乌将结构调整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目的是要根本改变国民经济过分偏重于原料生产的局限性。为此,乌重点解决的任务是:(一)发展农产品和矿产品的加工工业,增加工业制成品,在减少商品进口的同时增加商品出口;(二)用最新技术和先进工艺装备企业,扩大复杂产品的生产比重并保证其竞争力,建立相互联系的工业部门;(三)在农村建立激发农民关心劳动成果、自己支配产品并保障家庭富裕的经营机制,解决国家的粮食问题,同时广泛发展农村工业,广泛建立具有现代工艺技术的小企业和崭新的生产、交通及现代化生活服务设施;(四)在基础工业部门,依靠本国力量优先发展石油天然气、动力工业,同时大力发展黄金采掘业和其他有色金属部门。

乌在改造所有制关系、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不搞俄罗斯式的“休克疗法”,而是分阶段地缓步慢行。建立多种所有制的主要途径有两个:一是对现有企业实行非国有化的私有化,二是建立新的私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和其他企业。截止去年底,乌全国实行所有制改造的企业共有1万多家。目前已基本完成了小工业企业、商业、公共饮食业、日常服务设施的私有化。在非国有部门就业的劳动者已达400万,占全国就业人数的50%。国民经济的物资供应已改为合同制。初步建立起一些商社、交易所、稽查机关、保险公司等市场设施。银行信贷制度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乌十分重视宏观调控和指导。总统本人亲自领导着经济改革、企业活动和外国投资跨部门委员会,国家成立了企业家活动发展基金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此外,乌还特别重视经济立法工作,近年来已相继通过所有制法、非国有化和私有化法、对外经济活动法、企业法、实业法、银行法和证券交易法等。税收制度和税收立法正在不断完善。外国投资法已经多次修改。到去年(编者注:1994年)底,外国投资者在乌创办的合资企业约有1400家。土耳其、印度、德国、韩国、美国在乌投资较为踊跃。

目前,乌的国民经济仍未根本消除因过去的经济联系中断、大规模经济关系调整而引发的重重困难。许多企业因缺少资金、能源和原材料而开工不足,市场供应仍较为紧张,相当一部分居民尚处于贫困状态。但乌政府重视居民的社会保护,至今仍对某些生活必需品实行严格限价和定量供应,力争将国民经济转型时期的社会困苦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因此,乌几年来一直是独联体地区经济滑坡幅度最小的国家。去年(编者注:1994年),乌开始发行本国货币苏姆,在经济独立的道路上迈出最重大的一步。由于政府采取严格的紧缩财政的政策,前两年困扰经济生活的恶性通货膨胀初步得到控制。由于这一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专家认为,乌可能是独联体中最先走出经济危机的国家。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