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产业国际竞争力总指数逆势增长,新能源汽车和精细化工“双循环”优势明显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产业国际竞争力总指数逆势增长,新能源汽车和精细化工“双循环”优势明显

上海产业国际竞争力总指数逆势增长,贸易竞争力和创新竞争力成为驱动双轮,重点产业区域协同能力增强,上游供应链呈现进口和区域“双高”协同特征,出口需求与本地需求共同带动下游产业链。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记者 黄景源

2022年11月9日,第五届进博会官方配套论坛——上海产业国际竞争力论坛暨中小企业合作论坛举办。论坛现场,上海社会科学院新经济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中心发布了《2021-2022上海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

“上海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是上海市商务委联合上海社科院,多年来共同形成的年度上海产业国际竞争力重要研究成果,为支持经济全球化发展、适应国际规则变化、优化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新路径提供智力支持。

报告指出,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其经济结构优化和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上海重点产业面对的挑战之一是全球未来产业进入加速培养周期,从产业创新方向看,全球主要创新型国家产业布局集中在智能、低碳、健康等前沿方向。

上海社科院新经济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汤蕴懿解释称,产业国际竞争力,重点反映一国或一地区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所具备的竞争比较优势,主要由贸易、产业、企业、创新、区域竞争力等五个维度构成。

根据2022上海重点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数(CSSCI指数)测算结果显示,虽然受疫情影响,但上海产业国际竞争力总指数逆势增长,贸易竞争力和创新竞争力成为驱动双轮,重点产业区域协同能力增强,上游供应链呈现进口和区域“双高”协同特征,出口需求与本地需求共同带动下游产业链。

重点行业看,新能源汽车和精细化工“双循环”优势明显,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产业处于“爬坡迈坎”的关键时期,未来应进一步围绕产业国际竞争力,打好贸易政策、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的“组合拳”,按照短期“补链”、中期“强链”,区域“整体提升”的路径推进,在产业链上游打造一批“隐形冠军”,增强对全产业链的治理和控制力。

报告指出,未来上海还要提前谋划未来产业新赛道,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强化园区核心承载作用,在新产业中争取更多规则话语权;还要更好顺应新兴消费发展趋势,提前布局绿色消费和品牌消费。

报告还建议,上海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针对不同类型产业制定更为精准的产业政策和财税优惠政策等,以政策优势撬动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双重力量,塑造产业国际竞争新优势。

论坛现场,围绕“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与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这一主题,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会长、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沙海林表示,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是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是国家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和提供就业的主要渠道。

当前中国中小企业超过了300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大规模中小企业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持,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

沙海林认为,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全球化,中国的产业链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新兴产业领域,大量中小企业通过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不断提升中国产业链整体运行效率,带动产业链升级,其中尤以专、精、特新企业为代表。

“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举措,也是提升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路径。”为此,沙海林建议,要增强中小企业韧性发展的信心,激发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动力,形成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合力,加强中小企业对接全球规则的能力,优化中小企业营商环境,减少中小企业参与市场公平竞争的阻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产业国际竞争力总指数逆势增长,新能源汽车和精细化工“双循环”优势明显

上海产业国际竞争力总指数逆势增长,贸易竞争力和创新竞争力成为驱动双轮,重点产业区域协同能力增强,上游供应链呈现进口和区域“双高”协同特征,出口需求与本地需求共同带动下游产业链。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记者 黄景源

2022年11月9日,第五届进博会官方配套论坛——上海产业国际竞争力论坛暨中小企业合作论坛举办。论坛现场,上海社会科学院新经济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中心发布了《2021-2022上海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

“上海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是上海市商务委联合上海社科院,多年来共同形成的年度上海产业国际竞争力重要研究成果,为支持经济全球化发展、适应国际规则变化、优化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新路径提供智力支持。

报告指出,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其经济结构优化和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上海重点产业面对的挑战之一是全球未来产业进入加速培养周期,从产业创新方向看,全球主要创新型国家产业布局集中在智能、低碳、健康等前沿方向。

上海社科院新经济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汤蕴懿解释称,产业国际竞争力,重点反映一国或一地区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所具备的竞争比较优势,主要由贸易、产业、企业、创新、区域竞争力等五个维度构成。

根据2022上海重点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数(CSSCI指数)测算结果显示,虽然受疫情影响,但上海产业国际竞争力总指数逆势增长,贸易竞争力和创新竞争力成为驱动双轮,重点产业区域协同能力增强,上游供应链呈现进口和区域“双高”协同特征,出口需求与本地需求共同带动下游产业链。

重点行业看,新能源汽车和精细化工“双循环”优势明显,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产业处于“爬坡迈坎”的关键时期,未来应进一步围绕产业国际竞争力,打好贸易政策、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的“组合拳”,按照短期“补链”、中期“强链”,区域“整体提升”的路径推进,在产业链上游打造一批“隐形冠军”,增强对全产业链的治理和控制力。

报告指出,未来上海还要提前谋划未来产业新赛道,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强化园区核心承载作用,在新产业中争取更多规则话语权;还要更好顺应新兴消费发展趋势,提前布局绿色消费和品牌消费。

报告还建议,上海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针对不同类型产业制定更为精准的产业政策和财税优惠政策等,以政策优势撬动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双重力量,塑造产业国际竞争新优势。

论坛现场,围绕“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与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这一主题,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会长、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沙海林表示,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是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是国家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和提供就业的主要渠道。

当前中国中小企业超过了300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大规模中小企业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持,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

沙海林认为,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全球化,中国的产业链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新兴产业领域,大量中小企业通过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不断提升中国产业链整体运行效率,带动产业链升级,其中尤以专、精、特新企业为代表。

“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举措,也是提升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路径。”为此,沙海林建议,要增强中小企业韧性发展的信心,激发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动力,形成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合力,加强中小企业对接全球规则的能力,优化中小企业营商环境,减少中小企业参与市场公平竞争的阻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