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支持将仲裁业务对外开放范围从临港新片区拓展至上海全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支持将仲裁业务对外开放范围从临港新片区拓展至上海全域

5年来,上海仲裁机构共受理案件近2.8万件,总标的额2784.4亿元。2021年,上海仲裁机构受理案件7840件,较2017年增长135%,标的额760亿元,较2017年增长165%,呈迅猛增长态势,今年有望首次突破1000亿关口。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记者 黄景源

作为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配套活动,2022年11月9日,以“绿色、智慧、共享”为主题的第四届上海国际仲裁高峰论坛举办。

当下,上海正加快打造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论坛发布了由上海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支持打造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提升城市软实力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这是2019年以来上海市委、市政府出台的第三个推进仲裁事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文件。

《若干措施》提出上海培育国际一流仲裁机构、打造仲裁对外开放合作高地、构建仲裁法律服务生态圈、优化仲裁发展支持政策、营造良好法治保障环境、建设高水平仲裁人才高地等6个方面20项具体举措,全面贯彻党中央在上海开展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试点的部署要求,积极推动仲裁制度创新,优化完善与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建设相适应的配套支持政策,加快打造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

在深化仲裁业务对外开放方面,《若干措施》明确支持将仲裁业务对外开放范围从临港新片区拓展至上海市全域,突破现有区域限制,全面提升上海招引境外知名仲裁及争议解决机构落沪的吸引力。

在优化仲裁发展支持政策方面,《若干措施》明确为仲裁相关人员提供出入境便利、为相关机构和人员提供财税支持政策以及支付和购汇便利政策等3项举措,并细化提出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的财税、外汇、出入境等支持政策。

在推动仲裁制度创新方面,《若干措施》明确鼓励本市区域内注册的企业相互之间约定在境内特定地点、按照特定仲裁规则、由特定人员对有关争议进行仲裁,支持仲裁机构探索开展东道国政府与投资者之间的国际投资争端仲裁业务,支持探索建立涉外仲裁案件司法审查集中管辖机制。

《若干措施》还提出,将推动建设亚太国际仲裁中心大厦,打造一站式、全链条的国际争议解决平台。

界面新闻从论坛上获悉,据统计,5年来,上海仲裁机构共受理案件近2.8万件,总标的额2784.4亿元。2021年,上海仲裁机构受理案件7840件,较2017年增长135%,标的额760亿元,较2017年增长165%,呈迅猛增长态势,今年有望首次突破1000亿关口。

目前,上海市仲裁机构在册仲裁员3726名,较2017年增长67.5%;其中境外仲裁员870余名,较2017年增长68.9%,国别和地区数增至100多个,较2017年增长超过50%,成为中国仲裁机构聘请全球仲裁员覆盖国别数最多的城市。特别是改革后的上海仲裁委员会选聘的仲裁员来自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经济、贸易领域的专业人士,可以使用42种语言进行仲裁,覆盖77个“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

2021年4月,国际仲裁权威研究机构英国玛丽女王大学发布的《2021年国际仲裁调查报告》显示,上海首次跻身全球最受欢迎仲裁地前十名,位列第八位,上海仲裁国际公信力、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为加快推进高水平仲裁人才高地建设,论坛还举行了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国际仲裁)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签约仪式。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政法学院和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上海仲裁委员会将联合开展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国际仲裁)研究生培养,在培养方案制定、学生招录、课程设计、师资组建、论文指导、实习就业等方面推进资源共享、开展深度合作,合力加强高素质涉外仲裁后备人才培养。

上海接下来还将举办“2022上海仲裁周”,围绕商事仲裁前沿理论和实务发展、司法保障等话题,举办20余场分论坛活动。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支持将仲裁业务对外开放范围从临港新片区拓展至上海全域

5年来,上海仲裁机构共受理案件近2.8万件,总标的额2784.4亿元。2021年,上海仲裁机构受理案件7840件,较2017年增长135%,标的额760亿元,较2017年增长165%,呈迅猛增长态势,今年有望首次突破1000亿关口。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记者 黄景源

作为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配套活动,2022年11月9日,以“绿色、智慧、共享”为主题的第四届上海国际仲裁高峰论坛举办。

当下,上海正加快打造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论坛发布了由上海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支持打造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提升城市软实力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这是2019年以来上海市委、市政府出台的第三个推进仲裁事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文件。

《若干措施》提出上海培育国际一流仲裁机构、打造仲裁对外开放合作高地、构建仲裁法律服务生态圈、优化仲裁发展支持政策、营造良好法治保障环境、建设高水平仲裁人才高地等6个方面20项具体举措,全面贯彻党中央在上海开展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试点的部署要求,积极推动仲裁制度创新,优化完善与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建设相适应的配套支持政策,加快打造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

在深化仲裁业务对外开放方面,《若干措施》明确支持将仲裁业务对外开放范围从临港新片区拓展至上海市全域,突破现有区域限制,全面提升上海招引境外知名仲裁及争议解决机构落沪的吸引力。

在优化仲裁发展支持政策方面,《若干措施》明确为仲裁相关人员提供出入境便利、为相关机构和人员提供财税支持政策以及支付和购汇便利政策等3项举措,并细化提出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的财税、外汇、出入境等支持政策。

在推动仲裁制度创新方面,《若干措施》明确鼓励本市区域内注册的企业相互之间约定在境内特定地点、按照特定仲裁规则、由特定人员对有关争议进行仲裁,支持仲裁机构探索开展东道国政府与投资者之间的国际投资争端仲裁业务,支持探索建立涉外仲裁案件司法审查集中管辖机制。

《若干措施》还提出,将推动建设亚太国际仲裁中心大厦,打造一站式、全链条的国际争议解决平台。

界面新闻从论坛上获悉,据统计,5年来,上海仲裁机构共受理案件近2.8万件,总标的额2784.4亿元。2021年,上海仲裁机构受理案件7840件,较2017年增长135%,标的额760亿元,较2017年增长165%,呈迅猛增长态势,今年有望首次突破1000亿关口。

目前,上海市仲裁机构在册仲裁员3726名,较2017年增长67.5%;其中境外仲裁员870余名,较2017年增长68.9%,国别和地区数增至100多个,较2017年增长超过50%,成为中国仲裁机构聘请全球仲裁员覆盖国别数最多的城市。特别是改革后的上海仲裁委员会选聘的仲裁员来自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经济、贸易领域的专业人士,可以使用42种语言进行仲裁,覆盖77个“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

2021年4月,国际仲裁权威研究机构英国玛丽女王大学发布的《2021年国际仲裁调查报告》显示,上海首次跻身全球最受欢迎仲裁地前十名,位列第八位,上海仲裁国际公信力、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为加快推进高水平仲裁人才高地建设,论坛还举行了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国际仲裁)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签约仪式。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政法学院和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上海仲裁委员会将联合开展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国际仲裁)研究生培养,在培养方案制定、学生招录、课程设计、师资组建、论文指导、实习就业等方面推进资源共享、开展深度合作,合力加强高素质涉外仲裁后备人才培养。

上海接下来还将举办“2022上海仲裁周”,围绕商事仲裁前沿理论和实务发展、司法保障等话题,举办20余场分论坛活动。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