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晚间,歌尔股份(SZ.002241)发布风险提示公告称,近日收到境外某大客户的通知,暂停生产其一款智能声学整机产品。截至11月9日收盘,歌尔股份股价全天封跌停板,报20.72元/股,单日市值蒸发78.66亿元。
“本次业务变动预计影响2022年度营业收入不超过人民币33亿元,约占公司2021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4.2%。”歌尔股份证券部相关负责人对界面新闻表示,公司会坚持零整结合的战略,积极推动声学、光学、微电子和精密结构件精密零组件产品和VR/AR、智能可穿戴和智能家居等智能硬件整机产品业务发展,还在积极拓展的一些汽车电子、触觉等新业务方向。
针对“踢出果链”等传言,歌尔股份称系谣传,“公司只是应需求暂停客户一款产品,其余的项目都在正常合作”。
实际上,作为“果链”龙头,在TWS耳机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以VR/AR设备为代表的智能硬件业务已经取代以Air Pods为代表的的智能声学整机,成为当下歌尔股份业绩增长的主要输出点。
而恰恰得益于早在2012年便开始布局VR/AR业务,意欲摆脱“苹果依赖症”的歌尔股份在遭遇类似的“砍单”事件时,也拥有了一定“软着陆”的空间。
VR业务反超Air Pods
界面新闻注意到,歌尔股份的主营业务包括精密零组件、智能声学整机和智能硬件三大业务板块。
其中,精密零组件业务聚焦于声学、光学、微电子、结构件等产品方向,主要产品包括微型扬声器/受话器、扬声器模组等,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无线耳机、VR虚拟现实等终端产品。
智能声学整机业务聚焦于与声学、语音交互、人工智能等技术相关的产品方向,主要产品包括TWS智能无线耳机、有线/无线耳机、智能音箱等。
智能硬件业务则聚焦于与娱乐、健康、家居安防等相关的产品方向,主要产品包括VR虚拟现实产品、AR增强现实产品、智能可穿戴产品、智能家用电子游戏机及配件、智能家居产品等。
回顾歌尔股份的发展历程,公司于2012年打入了苹果产业链,成为苹果耳机、微型扬声器和微型麦克风的主流供货商。2018年,歌尔股份拿下苹果Air Pods 30%的代工份额,成为Air Pods全球第二大代工厂。
尽管偶有“砍单”事件发生,但歌尔股份至今仍占有重要份额,至少从发布的公告来看,这一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并未受到任何影响。歌尔股份强调,此次公司只是应需求暂停客户一款产品,其余的项目都在正常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来,全球智能手机及TWS耳机业务增速显著放缓,已不复过去几年的风光。根据英国Futuresource公司发布的全球TWS耳机出货量统计数据显示,自2019年下半年起,全球TWS耳机出货量增速由当时顶峰的297%开始逐步下降,在2022年上半年,增速已经放缓至13%。
相对应的,歌尔股份智能声学整机的营收贡献和占比也呈下降趋势。以今年前三季度为例,数据显示,智能声学整机实现营业收入198.92亿元,同比增长3.60%;占总营业收入的26.83%。而在2021年,该项业务实现营收302.97亿元,占总营收38.73%,2020 年则营收 266.74亿元,占比营收46.20%。
相比智能声学整机产品,在过去一年里,随着“元宇宙概念”落地生根,以VR设备为代表的智能硬件产品收入反超Air Pods,成为驱动歌尔股份业绩增长的新引擎。2021年,歌尔股份智能硬件业务收入首次超过智能声学整机业务收入,成为公司第一大业务板块,营收占比为41.94%。
今年以来,智能硬件业务进一步扩张。2022年前三季度,歌尔股份的智能硬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35.52亿元,同比增长95.87%,占比歌尔股份营收达58.73%。在此背景下,歌尔股份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741.53亿元,同比增长40.47%,已经接近2021年全年水平。
对于业绩增长的原因,歌尔股份解释称,相比去年同期,主要是因为以VR为代表的智能硬件业务扩张,盈利能力改善。
谈及此次“砍单”事件的影响,歌尔股份称,目前与该客户的其他产品项目合作仍在正常开展,该事项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仍在评估中。
“果链”成员敲响警钟
由于之前增收不增利的市场表现,富士康就曾公开回应称苹果压低代工价格,直言“辛苦钱越来越难挣了”。从之前的“得苹果者得天下”,到如今“砍单”风波后红利难再,此次事件也再次给“果链”成员们敲响了警钟。
界面新闻梳理发现,遭遇苹果“砍单”的并不只歌尔股份一家,此前欧菲光(002456.SZ)甚至曾被苹果踢出供应链并终止采购关系,致使欧菲光自此业绩不断下滑,市值更是一度蒸发400亿。
据了解,主营光学影像业务和微电子业务欧菲光原本一直是苹果镜头业务的稳定供应商,巅峰时期来自苹果业务营收曾一度占比达到30%,超过百亿元,而自2021年3月正式被出苹果产业链后,欧菲光元气大伤。
根据欧菲光2021年财报显示,被踢出果链后,欧菲光同比2020年巅峰时期欧菲光股价跌幅超过70%,营收同比下降49.96%,净利润同比骤降93%。不仅如此,受被踢出“果链”影响,其他客户与欧菲光的合作也出现了松动:与果链业务无关的微电子业务营收同比降幅达38.71%。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欧菲光不得不贱卖资产以自救。
今年以来,欧菲光依旧难以摆脱困境,再爆资产减值损失“巨雷”,前三季度营收108.24亿元,同比下降37.06%;归母净利润亏损32.81亿元,同比下滑8024%。其中,第三季度营收30.49亿元,同比下降44.12%;归母净利润亏损24.07亿元,同比大幅下滑3140%。
另一家值得关注的“果链”成员是立讯精密(002475.SZ)。2021年,立讯精密首次出现增收不增利,前五大客户合计销售金额1283.99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的比例高达83.41%,其中第一大客户苹果贡献高达1140.56亿元。纵观2017年至2021年,苹果贡献的营业收入占立讯精密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36.58%、44.85%、55.43%、69.02%、74.09%,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对于出现增收不增利的原因,立讯精密解释称,原因之一是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的大背景影响,上游供应链出现“缺芯少料”、原材料价格和运输成本单边上扬,以及部分产品量产落地与出货时间不同程度递延等情况,多重因素导致了公司经营成本的上升。
瑞银证券分析称,立讯精密苹果业务的毛利率可能是主要痛点,公司苹果业务正从零部件供应转向垂直一体化组装,总装供应商通常是零部件成本的转嫁对象,这可能令毛利率收窄。
另有市场分析认为,2021年苹果的Air Pods整体销量下滑也对立讯精密业绩产生了影响。立讯精密占Air pods产品70%的代工份额,而该产品亦是此前立讯精密切入果链之后业绩飞增的主要推动力。
无独有偶,主营防护玻璃面板的蓝思科技(300433.SZ)同样在2021年出现增收不增利的现现象,而其第一大客户同样来自苹果公司。
2021年年报显示,尽管实现营业收入高达452.68亿元,较上年增长22.55%,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70亿元,较上年减少57.72%。其中,苹果公司贡献的营业收入高达300.9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66.49%。自2021年以来,蓝思科技股票市值蒸发一度超过1500亿元。
究其原因,同样在于自身的“苹果依赖症”。分析指出,在与苹果公司合作中,供应商始终处于劣势地位。凭借其强大的议价能力,苹果公司不断将上涨的成本压力转嫁至下游供应商,最终导致其毛利率持续下降。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果链”成员与苹果的合作模式中,往往需要根据苹果滚动预测的订单而安排生产,但滚动预测并不具备约束力,一旦出现风险事件,将由供应商全权承担。如此一来,资产减值损失也是果链公司难以回避的经营风险。
多元化布局抗风险
事实上,如何摆脱“苹果依赖症”,实现多元化布局,已经成为“果链”成员不得不面对的议题。而得益于早期便开始布局AR/VR业务,歌尔股份成为当下多元化布局的代表之一。
公开资料显示,自2012年起,歌尔股份就开始布局VR,2016 年又进入AR领域。2016年成为索尼PSVR和Oculus Quest产品的独家代理商。2020年7月,歌尔股份又拿下了Meta(原facebook)旗下次世代VR设备 Quest 2独供大单,随后在2021年5月,歌尔股份代工的VR设备Pico neo3正式发布,成为国内VR设备爆款产品。
多年来,歌尔股份一直在考量大客户依赖所潜在的风险,因此开展多元化布局,如今已实现良好效果。
“如今歌尔已与全球主流VR头显品牌达成长期深度合作,占据全球中高端VR头显80%的市场份额。智能硬件业务已成为公司重要的增长引擎和立足点,坚定看好元宇宙的发展前景。”上述歌尔股份证券部相关负责人对界面新闻表示,公司深耕光学、声学等精密零组件核心技术和整机研发与制造,可提供从产品概念设计、结构设计、软件及硬件设计,到自动化智能制造和测试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多家机构分析认为,2021年随着头部互联网公司入局,中国AR/VR市场被注入了巨大活力,发展前景广阔。从各地态度与政策落地程度来看,政策对元宇宙产业从2021上半年的谨慎监管,到2021下半年的积极制定规则,再到从2022年开始,北京和上海等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扶持发展的态度逐渐清晰,元宇宙产业发展的合规性和前瞻性得到了高度认可。
IDC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VR头显出货量达1095万台,同比增长97.1%。今年上半年全球VR市场出货量约684万台,在大厂新品缺席的情况下仍实现同比翻倍增长。从销售情况来看,2022年上半年,中国VR市场零售额突破8亿元,同比增长81%。
从技术维度来看,中国AR/ VR头显市场在2021年上市了诸多新品,硬件产品升级趋势在2022年仍将延续,Meta、索尼、Pico等多个VR头部玩家陆续推出VR头显新品且出货量可观。此外,苹果预计于2023年初发布的MR眼镜,有望推动各手机厂商和互联网厂商作为新玩家进入行业,终端设备提供商或百花齐放。
根据IDC 最新预测数据,硬件市场在五年预测期内将以47.8%的复合增长率稳步增长,并持续占据中国AR/VR市场支出份额的一半以上,这无疑为歌尔股份未来业绩的增长带来了更多确定性。
中泰证券研报认为,尽管目前VR仍停留在对游戏机的替代阶段,市场担心其远期成长性,但在产业链的共同推动下,VR在光学、显示和感知交互等方面仍在持续创新。经测算,预计2025年全球VR市场规模将达到207亿美元,2021年至2025年复合增速达52%。
三季报显示,公司单季度毛利率13.41%,净利率5.81%,均同比小幅下滑。从歌尔的2021年报来看,毛利率最高的是精密零组件,整机产品利润率相对较低。而以果链产品为代表的智能声学整机产品毛利率最低,仅有10.33%,毛利率比上年同期减少4.54%。
实际上,对于歌尔股份来说,公司时刻关注着各业务板块发展的“风吹草动”。在TWS耳机行业增速放缓、毛利下降的背景下,歌尔股份顺势调整业务方向,加速处于潜力风口的VR/AR业务布局。从目前业务的增速来看,显示了歌尔当初布局的前瞻性。基于行业环境等外围因素,歌尔股份加快调整业务布局,长期业绩发展逻辑不变。
除了布局VR/AR等智能硬件整机产品业务外,歌尔股份近年来实施零整结合的战略,积极推动声学、光学、微电子和精密结构件精密零组件产品还在积极拓展的一些汽车电子、触觉等新业务方向。为提升盈利能力,歌尔股份正在往微电子、光学等产业链上游发力布局。
其中,2019年歌尔量产全球首款折叠光路模组,2020年率先引进了全球领先的自动化纳米压印生产线,建设了国内首条衍射光波导量产线,光学已成为零组件业务板块的重要一极。今年8月27日,歌尔股份成功举办“2022 VR&AR显示光学技术峰会”,会上,歌尔成立“歌尔光学专家智库”,助推光学产业快速发展。
在微电子板块,歌尔股份子公司歌尔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IPO申请已成功上会通过,将于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其在MEMS传感器和SiP领域已具有行业领先的技术水平,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
根据Yole的数据,2019-2021年,歌尔微MEMS产品销售额在全球MEMS厂商中排名分别为第9名、第6名和第8名,是上榜全球MEMS厂商十强中唯一一家中国企业;2020年,歌尔微MEMS声学传感器市场份额达32%,位居全球第一。
歌尔股份表示,公司会坚持零整结合的战略,积极推动声学、光学、微电子和精密结构件精密零组件产品和VR/AR、智能可穿戴和智能家居等智能硬件整机产品业务发展,还在积极拓展的一些汽车电子、触觉等新业务方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