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最开始宣称出于好意的东西最后都将以万分窘迫的状态收场吗?情况可能不是这样的。印度央行(印度储备银行, RBI)在4月11日的时候发布了一个“统一支付界面”(UPI)系统,这是一套可以通过手机交易电子货币的系统。
在“统一支付界面”建立之际,一场由上到下,结合政府单位、银行、初创公司及用户于一体的电子支付革命也在印度上演。
那么,印度这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如果很多人连银行都没见过,或者从来没有开过一张银行卡,“统一支付界面”系统能让它有可能成为继丹麦之后第二个减少现金全面采用电子支付的国家吗?
什么是“统一支付界面”(Unified Payment Interface, UPI)?
“统一支付界面”UPI是由印度私营银行和央行联合设计的,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实现即时银行转账,而不需要通过信用卡和网上银行账户,省去了提供受益人细节信息的麻烦。
“统一支付界面”的完美之处就在于该系统是与印度的实名认证系统Aadhaar是绑定的。“Aadhaar”是一组12个数字再搭配个人独特的虹膜、指纹或脸部特征,目前有超过 80% 的印度人都已注册建档。
Aadhaar推动者同时也是“统一支付界面”的顾问Nandan Nilekan表示:
这套自动化的系统会帮助印度跳过桌上型电脑服务和信用卡的金融时代,直接进入移动第一(mobile first)的金融时代,促进电子商务发展,也会带动金融科技(FinTech)服务。
印度的线上支付相对落后
但这里面涉及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问题。目前,印度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智能手机用户市场,印度的智能手机用户约有2.2亿人,预计在几年内会翻倍。印度目前也是全球第一大移动电商市场。根据咨询公司欧睿国际(Euromonitor)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印度在线消费者将达到2.2亿,比2015年增加4倍。
虽然印度的电商市场发展势头良好,但是线上支付仍相对落后。数据显示,在全世界没有银行账户的人口中,印度人占了将近五分之一。
信用卡和借记卡在当地的使用率约有30%,货到付款是印度最为主流的电商交易模式,占交易份额的60%,第三方电子钱包(不到0.5%)和EMI(Equated Monthly Installments,一种逐月等额本息还款的付款方式)使用率不到2%.
对比丹麦,丹麦总人口560万,却有200万人使用移动支付服务,换算下来,几乎每人至少有一种银行付款卡片,现金和支票支付只占了四分之一的比例。
很难说,移动支付会对印度的经济产生多么大的影响。根据普华永道的预测,到2019年,印度大约8亿人口将会使用移动支付平台。随着Aadhaar独特身份证的问世,电子支付的使用将会激增。根据普华永道的预测,电子银行业务在2012年到2014年间将会增长三倍,在2014年达到了1.5亿美元。移动支付的好处,除了打击腐败以及离岸避税的平行经济以外,必然还有其他的优势。
“统一支付界面”能终结现金吗?
移动支付可以降低抢劫犯罪率,在省去了银行方面的中间环节中也带来了一定的便利。目前很多企业都开始进入移动支付市场,监管者的角色也在慢慢发挥作用。如果印度做得好的话,一个全新的移动支付经济会给印度加分不少。
先借鉴下丹麦的经验。丹麦是终结现金交易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今年初,丹麦政府宣布,从2016年1月开始将进行无纸钞交易,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数字付款方式,不管是超市、购物中心、餐厅或者加油站等,都会取消收银机,只采用信用卡或手机移动支付等电子货币服务。但是,像医院、药房和邮局等机构还是会保留现金服务。
2015年,丹麦央行决定停止印刷纸币和硬币,银行卡和移动支付已成为丹麦普遍的消费方式。据台湾三立报道,截至2012年,丹麦84.2%的交易都是由银行卡完成的;除了丹麦外,许多国家也正在将交易方式转移到移动或其他电子支付上,电子钱包正逐渐取代现金,让民众身上只需要带一张信用卡就能外出。
那么,印度推行的“统一支付界面”有可能令其成为继丹麦之后第二个减少现金全面采用电子支付的国家吗?
我们认为,“统一支付界面”要想成功,有一个关键因素。
事实上,在UPI出现之前,印度的消费者几乎已经把所有能用到的东西都电子化了——并且很早以前他们就开始这么做了。目前,在印度流通的借记卡已超过6.5亿张。去年,印度央行报告显示,在刷卡机上使用借记卡付款的人数增加63%.但这个数字不过是“虚假的承诺”而已,因为平均来讲,印度每人每年总共进行的无现金交易的数量都不超过6次,这听起来多么讽刺。这6.5亿张的借记卡除了定期在自动提款机上取取钱以外,几乎很少能用到。
再来看一下等式的另一端,尽管印度80%的家庭都会选择在附近的商店买东西,但是仅有一小部分的商家可以提供卡片支付服务。然而,据统计,印度国内有近3000万家零售商,总共配备的POS机数量却仅有120万。
消费者肯定不是问题的根本,甚至可以说,大多数人为了也能迎头赶上这种无现金交易的浪潮,早已装备好了一切可能用到的。真正的问题在于商家,有的不愿意接受除现金以外的任何支付方式,有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与其试图让公众接受移动支付,还不如先说服商家。
那么商家为什么不愿意接受移动支付呢?这里面涉及到交易费用的问题。全球信用卡系统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商家(而不是消费者)需要承担每笔交易的费用。消费者每刷一次卡,商家就要支付一定比例的商家费率给银行卡公司。这对印度的商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因为本来商品的利润就不高。所以,他们十分不愿意把自己本来就微薄的利润再跟银行卡公司分享(尽管卡片支付能够为商家带来更多的消费者)。
“统一支付界面”这个时候就派上用场了。
UPI的交易费用很低,即使是对于利润不高的商家来说,这点钱他们可能也愿意接受。但是还需要一些时间对该系统进行补充、完善,并且可能还需要监管部门的参与。好在,印度政府以及印度央行都对支付银行持鼓励态度,对金融科技产业的监管也给予了很多支持。
所以,只要“统一支付界面”UPI系统率先在商家中得到了推广和传播,消费者也会很快改变他们购物的方式。做好了的话,基于UPI系统的移动支付就会变成人们乐于接受的新事物。
记住,一定要从商家入手,而绝不是消费者,否则UPI就真真印证了本文开篇那句:一切最开始宣称出于好意的东西最后都将以万分窘迫的状态收场。祝你好运,阿三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