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国潮”涌动“双11” ,成都汉服爱好者另类“赶潮”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国潮”涌动“双11” ,成都汉服爱好者另类“赶潮”

国潮崛起带火汉服消费,短短数年间,汉服市场已暴涨数十倍,达到百亿规模,汉服消费者已超千万人。

文丨川观新闻 徐也晴 寇敏芳

“‘双11’要来了,最近忙得脚不沾地,如果消息没有及时回复,不是在直播就是在拍摄,要么就是在画图,还可能在厂里踩缝纫机……”成都本土汉服品牌“听月小筑”的创始人在朋友圈调侃自己忙碌的“双11”。

国潮崛起带火汉服消费,短短数年间,汉服市场已暴涨数十倍,达到百亿规模,汉服消费者已超千万人。去年“双11”,淘宝汉服销冠网店卖出4000万元,今年预计进一步增加。

“大家说说都买了啥?”11月10日,成都汉服爱好者吴空和朋友在群里讨论囤货攻略。大家晒出的购物车截图中,出现了“通勤”“时尚”“老年”“儿童”等等标签。这些看似跟汉服没什么关系的关键词,浓缩了汉服圈消费新趋势。

当“国潮”涌动“双11”,看成都汉服爱好者如何另类“赶潮”?

赶“潮”攻略一:

让汉服融入日常,实用才是“王道”

吴空是“90后”资深汉服爱好者,也是汉服圈有名的“大师兄”。每年“双11”,都是她的囤货期,今年装在购物车里的物品,有了一些变化。

汉服爱好者吴空。受访者供图

“去年(买汉服)的诉求一个是追求华丽,另外一个是希望商品能尽量符合历史。”为了满足这两点,吴空去年“双11”下单了一个制作精良、外观华丽的大件——锦袍。就在前几日,她穿着这件衣服参加了成都汉服周的活动。

但吴空表示,像这样的“大件”不需要置办太多,因此今年“双11”她倾向于添置一些实用性更强的、能够御寒的汉服单品。“其实往年汉服市场对于冬装概念很单薄,可能就是一件大斗篷,平时穿略显夸张。但是今年出现了大量的麂皮绒圆领袍,就完全可以用来替代风衣。”

打开淘宝,一件羊皮的水田衣和一双皮靴“躺”在她的购物车里,提前下好单的红绿色双面呢绒唐制披袄显示“即将发货”。

购物车里的变化反映了汉服市场新潮流。仅在淘宝上,2021年汉服品类年成交同比增长超过47%,“通勤汉元素”入围2022淘宝天猫秋冬9大风格趋势,其中部分汉服原创品牌成交环比增长超430%。

今年“双11”前,“听月小筑”的淘宝网店里上新了汉服元素吊带裙、国风拜年服等新品,复古和时尚的组合,带来不错的销量。近日,中国服装协会等多家机构共同发布的《2022年中国新汉服行业发展白皮书》中提到,随着新汉服设计风格、穿着习惯更符合现代需求审美,整个行业有望实现出圈并成为社会大众主流服饰类型。

成都本土某汉服品牌冬装新款,设计风格融合现代服饰元素。受访者供图

赶“潮”攻略二:

买给父母买给孩子,从一人穿变一家人穿

除了给自己买,吴空的购物车里还躺着一件标签为“老年”的汉服,这是她送给妈妈的礼物。

“以前,嬢嬢们拍照就是一条丝巾打天下,现在你再看抖音,有些老年人比年轻人还要潮。”吴空所在的汉服圈子里,渐渐出现了老年群体,不少都是被爱好汉服的子女带入坑的。“乐山还有一个自发形成的中老年汉服团,经常相约参加汉服节等活动。”在吴空和汉服小姐们常常去的公园,银杏黄了,好多穿着绣花汉服的阿姨在这里拍照。伴随汉服从小众单品走向大众日常,一套200—300元的价格,让中老年群体不再望而却步。

除了买给老人,也买给小孩。“宝妈群体还会考虑亲子穿搭一致性,这为新汉服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消费增量潜力。”四川汉服协会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不少汉服商家都采取了“大+小”的搭配思路,通过亲子装的销售方式进一步拉动消费。

据吴空介绍,儿童汉服过去性能不好,孩子穿着也不舒服,买的人并不多,“但现在有了一些改良的设计后,在小区里都可以看到穿汉服的小朋友,他们穿起来也不会很夸张。”

数据显示,选择在电商平台进行购买的消费者比例达到78.2%,他们以35岁以下和女性为主,在他们的购物车里,汉服正在成为日常服饰。

来源:川观新闻

原标题:“国潮”涌动“双11” ,成都汉服爱好者另类“赶潮”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国潮”涌动“双11” ,成都汉服爱好者另类“赶潮”

国潮崛起带火汉服消费,短短数年间,汉服市场已暴涨数十倍,达到百亿规模,汉服消费者已超千万人。

文丨川观新闻 徐也晴 寇敏芳

“‘双11’要来了,最近忙得脚不沾地,如果消息没有及时回复,不是在直播就是在拍摄,要么就是在画图,还可能在厂里踩缝纫机……”成都本土汉服品牌“听月小筑”的创始人在朋友圈调侃自己忙碌的“双11”。

国潮崛起带火汉服消费,短短数年间,汉服市场已暴涨数十倍,达到百亿规模,汉服消费者已超千万人。去年“双11”,淘宝汉服销冠网店卖出4000万元,今年预计进一步增加。

“大家说说都买了啥?”11月10日,成都汉服爱好者吴空和朋友在群里讨论囤货攻略。大家晒出的购物车截图中,出现了“通勤”“时尚”“老年”“儿童”等等标签。这些看似跟汉服没什么关系的关键词,浓缩了汉服圈消费新趋势。

当“国潮”涌动“双11”,看成都汉服爱好者如何另类“赶潮”?

赶“潮”攻略一:

让汉服融入日常,实用才是“王道”

吴空是“90后”资深汉服爱好者,也是汉服圈有名的“大师兄”。每年“双11”,都是她的囤货期,今年装在购物车里的物品,有了一些变化。

汉服爱好者吴空。受访者供图

“去年(买汉服)的诉求一个是追求华丽,另外一个是希望商品能尽量符合历史。”为了满足这两点,吴空去年“双11”下单了一个制作精良、外观华丽的大件——锦袍。就在前几日,她穿着这件衣服参加了成都汉服周的活动。

但吴空表示,像这样的“大件”不需要置办太多,因此今年“双11”她倾向于添置一些实用性更强的、能够御寒的汉服单品。“其实往年汉服市场对于冬装概念很单薄,可能就是一件大斗篷,平时穿略显夸张。但是今年出现了大量的麂皮绒圆领袍,就完全可以用来替代风衣。”

打开淘宝,一件羊皮的水田衣和一双皮靴“躺”在她的购物车里,提前下好单的红绿色双面呢绒唐制披袄显示“即将发货”。

购物车里的变化反映了汉服市场新潮流。仅在淘宝上,2021年汉服品类年成交同比增长超过47%,“通勤汉元素”入围2022淘宝天猫秋冬9大风格趋势,其中部分汉服原创品牌成交环比增长超430%。

今年“双11”前,“听月小筑”的淘宝网店里上新了汉服元素吊带裙、国风拜年服等新品,复古和时尚的组合,带来不错的销量。近日,中国服装协会等多家机构共同发布的《2022年中国新汉服行业发展白皮书》中提到,随着新汉服设计风格、穿着习惯更符合现代需求审美,整个行业有望实现出圈并成为社会大众主流服饰类型。

成都本土某汉服品牌冬装新款,设计风格融合现代服饰元素。受访者供图

赶“潮”攻略二:

买给父母买给孩子,从一人穿变一家人穿

除了给自己买,吴空的购物车里还躺着一件标签为“老年”的汉服,这是她送给妈妈的礼物。

“以前,嬢嬢们拍照就是一条丝巾打天下,现在你再看抖音,有些老年人比年轻人还要潮。”吴空所在的汉服圈子里,渐渐出现了老年群体,不少都是被爱好汉服的子女带入坑的。“乐山还有一个自发形成的中老年汉服团,经常相约参加汉服节等活动。”在吴空和汉服小姐们常常去的公园,银杏黄了,好多穿着绣花汉服的阿姨在这里拍照。伴随汉服从小众单品走向大众日常,一套200—300元的价格,让中老年群体不再望而却步。

除了买给老人,也买给小孩。“宝妈群体还会考虑亲子穿搭一致性,这为新汉服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消费增量潜力。”四川汉服协会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不少汉服商家都采取了“大+小”的搭配思路,通过亲子装的销售方式进一步拉动消费。

据吴空介绍,儿童汉服过去性能不好,孩子穿着也不舒服,买的人并不多,“但现在有了一些改良的设计后,在小区里都可以看到穿汉服的小朋友,他们穿起来也不会很夸张。”

数据显示,选择在电商平台进行购买的消费者比例达到78.2%,他们以35岁以下和女性为主,在他们的购物车里,汉服正在成为日常服饰。

来源:川观新闻

原标题:“国潮”涌动“双11” ,成都汉服爱好者另类“赶潮”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