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逐梦前行谱新篇:崂山区为何再次拿下第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逐梦前行谱新篇:崂山区为何再次拿下第一?

崂山区正在以更稳的定力、更强的奋进,积极勇敢地面向未来,全力打造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示范窗口区。

11月7日,青岛市统计局官网发布前三季度各区市经济运行情况。崂山区以6.0%的增速成绩领跑全市。

积极因素不断积累,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崂山区经济高质量发展韧性十足。对比去年前三季度gdp,经济增速方面,崂山区从全市第二位升至全市第一位。

今年以来,崂山区经济发展争先进位态势强劲,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经济新动能持续壮大。今年上半年,青岛崂山区实体经济同样让人惊喜不断:全区生产总值增长5.2%,列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1%,列全市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8%,列全市第一;“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预计继续保持全市首位……

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一栋栋厂房拨地而起,一张张笑脸幸福洋溢。崂山区正在以更稳的定力、更强的奋进,积极勇敢地面向未来,全力打造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示范窗口区。

01

城市更新,积蓄强劲发展的磅礴力量

眼下,城市更新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推动城市补短板、强弱项,优化城市公共服务、提升城市人居品质的重要抓手。

对于被赋予“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高品质新城区”使命与任务的崂山区而言,跟随省市步伐,与省市同频共振,勇挑重担,切实做好城市更新相关工作,是必要且必须。

提前完成跨海大桥连接线二期征迁,银海立交桥、辽阳路快速路加快建设,28个老旧小区改造、9 个山头公园等项目全面推进,张村河片区改造在攻坚克难中全力推。据统计,2022年上半年,崂山区194个城市更新重点项目中开工建设182个,实际完成投资约117亿元,完成计划目标115%。

今年,崂山区将建成“口袋公园”10处,立体绿化5处,林荫廊道4条,1个滨海公园向市民开放,努力在全区形成纵横串联的绿色空间体系,让市民“推窗赏景,出门见绿”。

城市发展,土地是关键。城市建设中,土地开发逼近“天花板”是各地面临的痛点,盘活土地要素十分紧迫。张村河改造作为今年崂山城市更新的“重头戏”,格外引人关注。

产城融合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与助力,这也意味着崂山区对产城融合的重视及发展是大势所趋。

今年以来,青岛市崂山区以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作为重要抓手,以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既改造城市的“面子”、又改造城市的“里子”,既着眼城市的“现在”、又着眼城市的“未来”,为城市发展蓄势赋能。

张村河两岸区域和株州路两侧区域是《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中确定的10个市级重点片区,土地利用呈“北产南居”的特点,过半建设用地已出让,其余的为村庄,土地利用率低,超四成土地待更新改造。

株洲路两侧区域主要聚焦低效用地再开发与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新一代信息技术3个千亩级产业园区;张村河两岸区域规划了集创新、高端、多元服务场景的国际人才社区,重点建设“一园、一街、一基地”,打造城市更新建设先行示范区与国际化品质新城形象集中展示区。

未来3年,崂山区计划启动15个社区村改,争取盘活土地1万亩以上,新增产业用地3000亩以上。同时大力拓展产业空间,对一些闲置的,低效能的土地和厂房,进行收储实施二次开发,新建一批,特色的专业产业园区。

02

优越的营商环境,向好趋势显著

“助力企业在崂山不断做大做强,让企业在崂山发展大有可为。要把企业的事当作“自家事”,聚焦企业困难所在,顶格协调、顶格推进,让市场主体放手发展。”

自2020年以来,崂山区优秀人才资金支持力度保持年均千万级的增长,从3000万元到4000万元、5000万元。

而这背后,是营商环境新举措的有力保障,是放管服改革的大步向前,是面对面解决问题的“真”与“实”……被力度、温度、厚度包裹着的崂山企业家们,感受到了恰逢其时的发展机遇。

从简单制造业到高科技、从大国制造到大国智造……中国正在推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是“发动机”。相比之前的简单工业化、现代化,科技创新更强调“人”的重要性。

实体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底座”和“根基”。为夯实实体经济根基,高水平打造“四新”经济集聚区,2022年,崂山区从人才、企业家队伍、科技创新、产业链、专业园区、责任落实机制等多个维度,系统集成、配套联动,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汇智崂山”十大人才工程,制定“人才新政”40条,形成“揭榜挂帅”100个项目榜单,奖励高层次人才、优秀企业家超过5166万元。

率先发布《崂山区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建设“四新”经济集聚区三年行动方案》,围绕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楼宇经济和高端中介服务等四个方面制定45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一揽子政策,围绕全市锚定的七大优势产业、十大新兴产业和七大未来产业,坚持高端引领、创新驱动、集群发展,狠抓延链、补链、强链,坚持面向未来发展、面向增量崛起、面向生态型产业培育,围绕四大主导产业,提出重点发展7条产业链。

聚焦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生物医药健康4条高端制造业产业链,坚持高端化、智能化、集约化,突出全产业链条发展与关键环节重点突破并重,打造极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产业总规模突破1000亿元。

预计到2024年,崂山全区“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逾45%,规上工业总产值超700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至约21%。

日前,在青岛10个区市“一把手”的采访中,各区市“一把手”结合大会精神,全方位阐述了各自区市正在推进的重点工作,将要达到的目标等。其中,青岛市政协副主席,崂山区委书记张元升表示,崂山区要全力打造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示范窗口区。

“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五区同创”、打造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示范窗口区的目标,全力做强4大主导产业、7条重点产业链,加快推进张村河片区改造,在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实体经济振兴、城市更新建设等领域当排头、作表率,为国家、省、市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聚焦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每年推出一批惠民新政,用好政务热线、崂先办等平台,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崂山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定不移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严的主基调贯穿管党治党全过程,依托“作风能力提升年”“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着力转作风强能力、固基础促发展,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为崂山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方兴未艾,前景无限。2022年即将迎来尾声,崂山区将继续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咬定目标、久久为功、真抓实干,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奋楫争先,奏响崂山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逐梦前行谱新篇:崂山区为何再次拿下第一?

崂山区正在以更稳的定力、更强的奋进,积极勇敢地面向未来,全力打造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示范窗口区。

11月7日,青岛市统计局官网发布前三季度各区市经济运行情况。崂山区以6.0%的增速成绩领跑全市。

积极因素不断积累,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崂山区经济高质量发展韧性十足。对比去年前三季度gdp,经济增速方面,崂山区从全市第二位升至全市第一位。

今年以来,崂山区经济发展争先进位态势强劲,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经济新动能持续壮大。今年上半年,青岛崂山区实体经济同样让人惊喜不断:全区生产总值增长5.2%,列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1%,列全市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8%,列全市第一;“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预计继续保持全市首位……

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一栋栋厂房拨地而起,一张张笑脸幸福洋溢。崂山区正在以更稳的定力、更强的奋进,积极勇敢地面向未来,全力打造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示范窗口区。

01

城市更新,积蓄强劲发展的磅礴力量

眼下,城市更新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推动城市补短板、强弱项,优化城市公共服务、提升城市人居品质的重要抓手。

对于被赋予“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高品质新城区”使命与任务的崂山区而言,跟随省市步伐,与省市同频共振,勇挑重担,切实做好城市更新相关工作,是必要且必须。

提前完成跨海大桥连接线二期征迁,银海立交桥、辽阳路快速路加快建设,28个老旧小区改造、9 个山头公园等项目全面推进,张村河片区改造在攻坚克难中全力推。据统计,2022年上半年,崂山区194个城市更新重点项目中开工建设182个,实际完成投资约117亿元,完成计划目标115%。

今年,崂山区将建成“口袋公园”10处,立体绿化5处,林荫廊道4条,1个滨海公园向市民开放,努力在全区形成纵横串联的绿色空间体系,让市民“推窗赏景,出门见绿”。

城市发展,土地是关键。城市建设中,土地开发逼近“天花板”是各地面临的痛点,盘活土地要素十分紧迫。张村河改造作为今年崂山城市更新的“重头戏”,格外引人关注。

产城融合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与助力,这也意味着崂山区对产城融合的重视及发展是大势所趋。

今年以来,青岛市崂山区以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作为重要抓手,以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既改造城市的“面子”、又改造城市的“里子”,既着眼城市的“现在”、又着眼城市的“未来”,为城市发展蓄势赋能。

张村河两岸区域和株州路两侧区域是《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中确定的10个市级重点片区,土地利用呈“北产南居”的特点,过半建设用地已出让,其余的为村庄,土地利用率低,超四成土地待更新改造。

株洲路两侧区域主要聚焦低效用地再开发与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新一代信息技术3个千亩级产业园区;张村河两岸区域规划了集创新、高端、多元服务场景的国际人才社区,重点建设“一园、一街、一基地”,打造城市更新建设先行示范区与国际化品质新城形象集中展示区。

未来3年,崂山区计划启动15个社区村改,争取盘活土地1万亩以上,新增产业用地3000亩以上。同时大力拓展产业空间,对一些闲置的,低效能的土地和厂房,进行收储实施二次开发,新建一批,特色的专业产业园区。

02

优越的营商环境,向好趋势显著

“助力企业在崂山不断做大做强,让企业在崂山发展大有可为。要把企业的事当作“自家事”,聚焦企业困难所在,顶格协调、顶格推进,让市场主体放手发展。”

自2020年以来,崂山区优秀人才资金支持力度保持年均千万级的增长,从3000万元到4000万元、5000万元。

而这背后,是营商环境新举措的有力保障,是放管服改革的大步向前,是面对面解决问题的“真”与“实”……被力度、温度、厚度包裹着的崂山企业家们,感受到了恰逢其时的发展机遇。

从简单制造业到高科技、从大国制造到大国智造……中国正在推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是“发动机”。相比之前的简单工业化、现代化,科技创新更强调“人”的重要性。

实体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底座”和“根基”。为夯实实体经济根基,高水平打造“四新”经济集聚区,2022年,崂山区从人才、企业家队伍、科技创新、产业链、专业园区、责任落实机制等多个维度,系统集成、配套联动,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汇智崂山”十大人才工程,制定“人才新政”40条,形成“揭榜挂帅”100个项目榜单,奖励高层次人才、优秀企业家超过5166万元。

率先发布《崂山区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建设“四新”经济集聚区三年行动方案》,围绕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楼宇经济和高端中介服务等四个方面制定45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一揽子政策,围绕全市锚定的七大优势产业、十大新兴产业和七大未来产业,坚持高端引领、创新驱动、集群发展,狠抓延链、补链、强链,坚持面向未来发展、面向增量崛起、面向生态型产业培育,围绕四大主导产业,提出重点发展7条产业链。

聚焦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生物医药健康4条高端制造业产业链,坚持高端化、智能化、集约化,突出全产业链条发展与关键环节重点突破并重,打造极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产业总规模突破1000亿元。

预计到2024年,崂山全区“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逾45%,规上工业总产值超700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至约21%。

日前,在青岛10个区市“一把手”的采访中,各区市“一把手”结合大会精神,全方位阐述了各自区市正在推进的重点工作,将要达到的目标等。其中,青岛市政协副主席,崂山区委书记张元升表示,崂山区要全力打造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示范窗口区。

“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五区同创”、打造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示范窗口区的目标,全力做强4大主导产业、7条重点产业链,加快推进张村河片区改造,在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实体经济振兴、城市更新建设等领域当排头、作表率,为国家、省、市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聚焦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每年推出一批惠民新政,用好政务热线、崂先办等平台,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崂山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定不移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严的主基调贯穿管党治党全过程,依托“作风能力提升年”“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着力转作风强能力、固基础促发展,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为崂山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方兴未艾,前景无限。2022年即将迎来尾声,崂山区将继续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咬定目标、久久为功、真抓实干,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奋楫争先,奏响崂山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