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二十条优化疫情防控措施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二十条优化疫情防控措施

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提出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

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提出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

通知强调,要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要加大“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

将风险区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密接由“7+3”调整为“5+3”,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通知明确,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对密切接触者,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通知要求,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通知明确由“7天集中隔离或7天居家隔离”调整为“5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赋码管理,非必要不外出。

此前的风险区为“高、中、低”三类,通知明确将其调整为“高、低”两类,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原则上将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定为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高风险区连续5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

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 对入境人员由“7+3”调整为“5+3”

对于入境人员和航班的关注,通知明确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并将登机前48小时内2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48小时内1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通知要求,对于入境重要商务人员、体育团组等,“点对点”转运至免隔离闭环管理区(“闭环泡泡”),开展商务、训练、比赛等活动,期间赋码管理,不可离开管理区。明确入境人员阳性判定标准为核酸检测Ct值<35,对解除集中隔离时核酸检测Ct值35—40的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如为既往感染,居家隔离期间“三天两检”、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通知明确,对入境人员,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入境人员在第一入境点完成隔离后,目的地不得重复隔离。

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增加救治资源

我国是人口大国,脆弱人群数量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一些地区的疫情还有一定规模。对此,通知强调,要摸清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孕产妇、血液透析患者等群体底数,制定健康安全保障方案。同时,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疫情和医务人员感染处置方案,做好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

通知要求,加强封控隔离人员服务保障。全面摸排社区常住人口基础信息,掌握空巢独居老年人、困境儿童、孕产妇、基础病患者等重点人员情况,建立重点人员清单、疫情期间需求清单。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诊,保障居民治疗、用药等需求。

通知还强调,教育部和各省级、地市级教育部门牵头成立工作专班,逐一排查校园随意封控、封控时间过长、长时间不开展线下教学、生活保障跟不上、师生员工家属管控要求不一致等突出问题并督促整改,整治防控不力和过度防疫问题。发生疫情期间,要全力保障物流通畅,不得擅自要求事关产业链全局和涉及民生保供的重点企业停工停产,落实好“白名单”制度。此外,要分类有序做好滞留人员疏解。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二十条优化疫情防控措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二十条优化疫情防控措施

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提出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

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提出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

通知强调,要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要加大“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

将风险区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密接由“7+3”调整为“5+3”,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通知明确,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对密切接触者,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通知要求,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通知明确由“7天集中隔离或7天居家隔离”调整为“5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赋码管理,非必要不外出。

此前的风险区为“高、中、低”三类,通知明确将其调整为“高、低”两类,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原则上将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定为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高风险区连续5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

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 对入境人员由“7+3”调整为“5+3”

对于入境人员和航班的关注,通知明确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并将登机前48小时内2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48小时内1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通知要求,对于入境重要商务人员、体育团组等,“点对点”转运至免隔离闭环管理区(“闭环泡泡”),开展商务、训练、比赛等活动,期间赋码管理,不可离开管理区。明确入境人员阳性判定标准为核酸检测Ct值<35,对解除集中隔离时核酸检测Ct值35—40的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如为既往感染,居家隔离期间“三天两检”、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通知明确,对入境人员,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入境人员在第一入境点完成隔离后,目的地不得重复隔离。

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增加救治资源

我国是人口大国,脆弱人群数量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一些地区的疫情还有一定规模。对此,通知强调,要摸清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孕产妇、血液透析患者等群体底数,制定健康安全保障方案。同时,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疫情和医务人员感染处置方案,做好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

通知要求,加强封控隔离人员服务保障。全面摸排社区常住人口基础信息,掌握空巢独居老年人、困境儿童、孕产妇、基础病患者等重点人员情况,建立重点人员清单、疫情期间需求清单。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诊,保障居民治疗、用药等需求。

通知还强调,教育部和各省级、地市级教育部门牵头成立工作专班,逐一排查校园随意封控、封控时间过长、长时间不开展线下教学、生活保障跟不上、师生员工家属管控要求不一致等突出问题并督促整改,整治防控不力和过度防疫问题。发生疫情期间,要全力保障物流通畅,不得擅自要求事关产业链全局和涉及民生保供的重点企业停工停产,落实好“白名单”制度。此外,要分类有序做好滞留人员疏解。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二十条优化疫情防控措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