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烟台芝罘区:扮靓生态环境,点缀幸福人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烟台芝罘区:扮靓生态环境,点缀幸福人居

芝罘区通过城市“大环境”的打造,积极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文 | 陈明一

图 | 芝罘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这在烟台市芝罘区干群当中引起热烈反响——如何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必然要求“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唯有实践。

犹记得,去年,烟台市委十三届十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烟台市委关于构建“1+233”工作体系的决议》,并提到“民心是最大政治、环境是核心优势、安全是头等大事”。

近期,芝罘区分部门多次召开“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发布会,涉及居住环境、文体生活、文旅惠民、基础教育、社会帮扶等多个与群众幸福获得感息息相关的攻坚方向。

这也传达出,芝罘区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评判各项工作的唯一标准,通过城市“大环境”的打造,积极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美丽人居先行,扮靓城市底子

日常生活多件事,“住”排首位。优良的人居环境,是群众的期盼,更是构成城市营商大环境、彰显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

走进芝罘区楚凤一街东、西大院,粉灰相间、粉刷一新的居民楼外墙让人眼前一亮,不仅是外表,整个小区都变“年轻”了,更换了防盗门、楼道窗户,整修了地下管网,大修了出行道路……同样的场景还发生在芝罘区多个老旧小区,大幅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数。

今年,芝罘区以老旧小区改造和美好社区创建作为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积极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累计改造21个小区,惠及25550户居民。

随着《芝罘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物业管理实施意见》的出台,芝罘区住建局建立起行业准入退出机制和物业服务评价标准,倒逼物业企业提升服务水平。同时,全力推动“城建惠民”各项工作,加快推进玺萌小学、区委党校等学校建设和通利路、西关南街等路网建设进场施工,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值得关注的是,对于群众关心的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今年以来,芝罘区自然资源局通过精简办理环节、开展“上门服务”和“绿色通道”、 开展“延时服务”和“取号必办”等措施,会同住建、属地街道等部门单位协调解决企业资金、司法和经济纠纷、税费缴纳等制约手续办理的具体问题260余个,全区91个“办证难”小区全部开启了个人转移登记办理,累计办理居民转移登记5.1万余户,让一批“急难愁盼”的历史遗留问题实现了新突破。

不难看出,芝罘区把改善居住环境作为“突破芝罘”的一项重要内容,摆在重要位置统筹推进,推出了一系列惠民利民的实事好事,城市管理、自然资源、住建、农业农村、公路养护、生态环境及各街道办事处多部门联动,协同配合,取得了良好成效。

为了推进城区环境改善和品质提升,芝罘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整合12个街道保洁队伍,落实生活垃圾收转运机制改革,街巷保洁和垃圾收转运质效显著提升,这里建立起问题闭环解决机制,排查整治4500余处群众身边的市政设施、社区绿化等问题,并启动99条市政道路综合改造及排水设施隐患排查整治两大工程,新建12座环保型公厕,推动3年内完成21条道路绿化提升和200处口袋公园建设。

城区美了,城郊必然要协同发展,这是一次全域的谋略。芝罘区农业农村局将整治提升城郊环境作为“为群众办实事”的有力举措,通过做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稳步推进畜禽粪污综合整治,统筹提升城郊重点社区人居环境。同时,持续抓好城郊水环境治理,对大沽夹河(芝罘段)、区河、勤河、横河4条主要河道开展专项排查和清理整治。

如今的芝罘区,空气质量维持在国家二级标准,国控断面水环境质量达到三类水质标准,土壤地块安全利用率保持100%,这让群众感受到空气环境质量的明显改善,享受到良好生态环境带来的舒适感。

城市产业为重,稳固营商环境

对于城市而言,最重要的是产业。“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

事实上,“保护市场主体”,亦首先要为企业创造优质的营商环境,要进一步打造支持企业、成全企业家的良好生态,这是芝罘区的利器。尤其,后疫情时期,帮助中小微企业纾困尤为重要。

近年来,芝罘区发改局深入企业生产一线积极调研,针对企业融资难题,组织召开芝罘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暨烟台市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培训会议,帮助中小微企业赋能增信,激发市场活力,助力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同时,芝罘区发改局通过服务企业专员,开展“烟必行、信易贷”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宣传推广活动。以实地走访、电话、微信联系等方式向企业进行宣讲,满足企业复杂多样的融资需求。对优秀服务业企业进行资金奖补支持,全区共计132家企业已获得奖励资金共计179万元,为企业发展增添新动力。

其中,推动现代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改造,为烟台市北海海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争取到2022年省级支持高质量发展奖励资金200万元。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芝罘区发改局逐渐探索形成了“四步”工作法,对国家、省、市出台的《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山东省2022年“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清单(一、二、三、四批)》《关于纾困解难稳中求进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推动服务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一系列稳住经济基本盘的政策措施进行拆分,制作宣传册,依托服务企业专员走访,了解企业诉求,指导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相关纾困扶持措施,确保国家、省、市的各类扶持政策精准及时传达至各类企业手中。

截至目前,芝罘区发改局已累计争取省级及以上政策170余项,争取市级政策110余项,为企业纾困减负提供政策保障。在减税降费方面,共退还小微企业留抵税额3.5亿元,为符合政策条件的承租户减免房租1060余万元,并在财政金融、消费、民生保障等方面给予一系列资金支持。

芝罘区发改局正以开展“五星发改”模范机关创建为契机,把更多实事项目办在关键处、急需处、暖心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努力在新阶段新征程上谱写芝罘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文化惠民贴心,擦亮软实力标签

在城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过程中,挖掘文化资源、提升文化品位、塑造文化品牌,这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而“文化惠民”,必然要求文化活动不再束之高阁,文化服务要主动走进群众当中,更加接地气。

近日,芝罘区图书馆流动图书车开进梁家社区,给社区居民送去免费、快捷的文化大餐,让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阅读到自己喜爱的图书。

流动图书车虽小,车内却藏书1000余册,包括文学、历史、少儿等多类型图书,以满足居民们的阅读需求。居民不仅可以在“流动图书车”上免费阅读,还可以现场办理借书证进行借阅,一举解决了社区图书室普遍存在的资金有限、藏书量少等问题。

今年以来,芝罘区文旅局开展精准“点菜式”服务,根据社区群众的文化需求,统筹协调全区文化服务资源,定制服务内容,由政府“配菜”改为群众“点菜”,把“文化速递”服务送到群众心坎里。

除了流动图书车,芝罘区文旅局还指派舞蹈、声乐、器乐、指挥、朗诵等各种文化艺术专业馆员作为“文化速递员”下沉社区,向群众提供文艺作品排练与辅导、文化艺术基本功训练、文艺活动组织策划、文化艺术知识普及与展览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文化服务。

年初至今,芝罘区文旅局不断注重文化活动阵地建设,搭建多样化文娱平台,推进公众文化服务走新、走实、走细,全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最后一公里”,满足广大群众的多元文化需求,让百姓尽享文化福利。

留在芝罘区的文化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今年,芝罘区启动了第四届市民文化节、第八届芝罘区阅读节、第六届芝罘文旅惠民消费季、“烟台人游烟台”活动,推出五大赛事、四大特色活动,搭建全民同乐共享的舞台。

今年1-9月,芝罘区举办各类文化活动800余场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优秀的文化演出、讲座。广泛推动全民阅读,每月举办“品红色经典 酿芝罘书香”读书会,每周举办书友会、国学经典诵读会。持续开展图书流动服务,每周进社区、进学校、进军营开展免费办证、图书免费借阅活动,目前开展“送书进基层”活动120次,免费借阅图书36000余册次,进一步丰富居民的精神食粮。

值得一提的是,芝罘区全区公共文化场所均面向社会免费开放,接纳优秀群众文艺团队在其中开展活动,并为其免费提供艺术基本功训练、作品创编、艺术指导等公共文化服务。

在前不久举办的“山东手造 烟台好礼”2022首届烟台非遗文化活动中,芝罘区推荐烟台剪纸、烟台绒绣、胶东手作香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及其作品参加,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百姓生活,让群众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芝罘区在“大环境”的打造中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通过“我为群众办实事”,听民意,聚民心,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以核心城区的表率,为烟台市奋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新时代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贡献前进的力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烟台芝罘区:扮靓生态环境,点缀幸福人居

芝罘区通过城市“大环境”的打造,积极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文 | 陈明一

图 | 芝罘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这在烟台市芝罘区干群当中引起热烈反响——如何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必然要求“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唯有实践。

犹记得,去年,烟台市委十三届十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烟台市委关于构建“1+233”工作体系的决议》,并提到“民心是最大政治、环境是核心优势、安全是头等大事”。

近期,芝罘区分部门多次召开“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发布会,涉及居住环境、文体生活、文旅惠民、基础教育、社会帮扶等多个与群众幸福获得感息息相关的攻坚方向。

这也传达出,芝罘区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评判各项工作的唯一标准,通过城市“大环境”的打造,积极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美丽人居先行,扮靓城市底子

日常生活多件事,“住”排首位。优良的人居环境,是群众的期盼,更是构成城市营商大环境、彰显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

走进芝罘区楚凤一街东、西大院,粉灰相间、粉刷一新的居民楼外墙让人眼前一亮,不仅是外表,整个小区都变“年轻”了,更换了防盗门、楼道窗户,整修了地下管网,大修了出行道路……同样的场景还发生在芝罘区多个老旧小区,大幅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数。

今年,芝罘区以老旧小区改造和美好社区创建作为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积极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累计改造21个小区,惠及25550户居民。

随着《芝罘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物业管理实施意见》的出台,芝罘区住建局建立起行业准入退出机制和物业服务评价标准,倒逼物业企业提升服务水平。同时,全力推动“城建惠民”各项工作,加快推进玺萌小学、区委党校等学校建设和通利路、西关南街等路网建设进场施工,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值得关注的是,对于群众关心的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今年以来,芝罘区自然资源局通过精简办理环节、开展“上门服务”和“绿色通道”、 开展“延时服务”和“取号必办”等措施,会同住建、属地街道等部门单位协调解决企业资金、司法和经济纠纷、税费缴纳等制约手续办理的具体问题260余个,全区91个“办证难”小区全部开启了个人转移登记办理,累计办理居民转移登记5.1万余户,让一批“急难愁盼”的历史遗留问题实现了新突破。

不难看出,芝罘区把改善居住环境作为“突破芝罘”的一项重要内容,摆在重要位置统筹推进,推出了一系列惠民利民的实事好事,城市管理、自然资源、住建、农业农村、公路养护、生态环境及各街道办事处多部门联动,协同配合,取得了良好成效。

为了推进城区环境改善和品质提升,芝罘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整合12个街道保洁队伍,落实生活垃圾收转运机制改革,街巷保洁和垃圾收转运质效显著提升,这里建立起问题闭环解决机制,排查整治4500余处群众身边的市政设施、社区绿化等问题,并启动99条市政道路综合改造及排水设施隐患排查整治两大工程,新建12座环保型公厕,推动3年内完成21条道路绿化提升和200处口袋公园建设。

城区美了,城郊必然要协同发展,这是一次全域的谋略。芝罘区农业农村局将整治提升城郊环境作为“为群众办实事”的有力举措,通过做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稳步推进畜禽粪污综合整治,统筹提升城郊重点社区人居环境。同时,持续抓好城郊水环境治理,对大沽夹河(芝罘段)、区河、勤河、横河4条主要河道开展专项排查和清理整治。

如今的芝罘区,空气质量维持在国家二级标准,国控断面水环境质量达到三类水质标准,土壤地块安全利用率保持100%,这让群众感受到空气环境质量的明显改善,享受到良好生态环境带来的舒适感。

城市产业为重,稳固营商环境

对于城市而言,最重要的是产业。“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

事实上,“保护市场主体”,亦首先要为企业创造优质的营商环境,要进一步打造支持企业、成全企业家的良好生态,这是芝罘区的利器。尤其,后疫情时期,帮助中小微企业纾困尤为重要。

近年来,芝罘区发改局深入企业生产一线积极调研,针对企业融资难题,组织召开芝罘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暨烟台市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培训会议,帮助中小微企业赋能增信,激发市场活力,助力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同时,芝罘区发改局通过服务企业专员,开展“烟必行、信易贷”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宣传推广活动。以实地走访、电话、微信联系等方式向企业进行宣讲,满足企业复杂多样的融资需求。对优秀服务业企业进行资金奖补支持,全区共计132家企业已获得奖励资金共计179万元,为企业发展增添新动力。

其中,推动现代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改造,为烟台市北海海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争取到2022年省级支持高质量发展奖励资金200万元。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芝罘区发改局逐渐探索形成了“四步”工作法,对国家、省、市出台的《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山东省2022年“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清单(一、二、三、四批)》《关于纾困解难稳中求进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推动服务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一系列稳住经济基本盘的政策措施进行拆分,制作宣传册,依托服务企业专员走访,了解企业诉求,指导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相关纾困扶持措施,确保国家、省、市的各类扶持政策精准及时传达至各类企业手中。

截至目前,芝罘区发改局已累计争取省级及以上政策170余项,争取市级政策110余项,为企业纾困减负提供政策保障。在减税降费方面,共退还小微企业留抵税额3.5亿元,为符合政策条件的承租户减免房租1060余万元,并在财政金融、消费、民生保障等方面给予一系列资金支持。

芝罘区发改局正以开展“五星发改”模范机关创建为契机,把更多实事项目办在关键处、急需处、暖心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努力在新阶段新征程上谱写芝罘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文化惠民贴心,擦亮软实力标签

在城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过程中,挖掘文化资源、提升文化品位、塑造文化品牌,这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而“文化惠民”,必然要求文化活动不再束之高阁,文化服务要主动走进群众当中,更加接地气。

近日,芝罘区图书馆流动图书车开进梁家社区,给社区居民送去免费、快捷的文化大餐,让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阅读到自己喜爱的图书。

流动图书车虽小,车内却藏书1000余册,包括文学、历史、少儿等多类型图书,以满足居民们的阅读需求。居民不仅可以在“流动图书车”上免费阅读,还可以现场办理借书证进行借阅,一举解决了社区图书室普遍存在的资金有限、藏书量少等问题。

今年以来,芝罘区文旅局开展精准“点菜式”服务,根据社区群众的文化需求,统筹协调全区文化服务资源,定制服务内容,由政府“配菜”改为群众“点菜”,把“文化速递”服务送到群众心坎里。

除了流动图书车,芝罘区文旅局还指派舞蹈、声乐、器乐、指挥、朗诵等各种文化艺术专业馆员作为“文化速递员”下沉社区,向群众提供文艺作品排练与辅导、文化艺术基本功训练、文艺活动组织策划、文化艺术知识普及与展览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文化服务。

年初至今,芝罘区文旅局不断注重文化活动阵地建设,搭建多样化文娱平台,推进公众文化服务走新、走实、走细,全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最后一公里”,满足广大群众的多元文化需求,让百姓尽享文化福利。

留在芝罘区的文化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今年,芝罘区启动了第四届市民文化节、第八届芝罘区阅读节、第六届芝罘文旅惠民消费季、“烟台人游烟台”活动,推出五大赛事、四大特色活动,搭建全民同乐共享的舞台。

今年1-9月,芝罘区举办各类文化活动800余场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优秀的文化演出、讲座。广泛推动全民阅读,每月举办“品红色经典 酿芝罘书香”读书会,每周举办书友会、国学经典诵读会。持续开展图书流动服务,每周进社区、进学校、进军营开展免费办证、图书免费借阅活动,目前开展“送书进基层”活动120次,免费借阅图书36000余册次,进一步丰富居民的精神食粮。

值得一提的是,芝罘区全区公共文化场所均面向社会免费开放,接纳优秀群众文艺团队在其中开展活动,并为其免费提供艺术基本功训练、作品创编、艺术指导等公共文化服务。

在前不久举办的“山东手造 烟台好礼”2022首届烟台非遗文化活动中,芝罘区推荐烟台剪纸、烟台绒绣、胶东手作香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及其作品参加,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百姓生活,让群众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芝罘区在“大环境”的打造中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通过“我为群众办实事”,听民意,聚民心,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以核心城区的表率,为烟台市奋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新时代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贡献前进的力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