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朱小红 李明德 刘海岗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数百万驻村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广大农民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熊卫杰,就是这百万大军中最普通的一员。
2020年3月,熊卫杰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副书记兼副院长的岗位上被选派到滑县万古镇穆营村担任第一书记,从象牙塔里的高校干部到田间地头的第一书记,驻村近三年,他始终怀揣着“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运用,为乡村振兴服务”的信念。在持续巩固拓展好穆营村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认真落实美丽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扎根基层、真抓实干,争做乡村振兴的开路人、服务群众的贴心人,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第一书记的责任和担当。
发挥党建引领 打下坚实政治基础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驻村第一书记首要的是抓班子、带队伍。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伊始,熊卫杰便聚焦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支部建设中强化思想引领、完善议事机制、发展后备力量,为推动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政治基础。

为提高穆营村两委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熊卫杰多次组织大家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先后带领村两委和群众代表到山东省枣庄市、南阳市社旗县、新乡市长垣县、滑县牛屯镇、焦虎镇、大寨乡等地参观美丽乡村建设、学习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经验,常态化进行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廉政教育,扎实提高党员干部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和工作水平。
同时,熊卫杰以创建“五星”支部为契机,明优势、查短板、找不足,理思路、想办法、定措施,并详细制定两委工作计划,开展党员联户入户宣传活动,确保“五星”支部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经过深入调研,熊卫杰与全村群众谈心交流,将议事机制修订完善,成立“村民理事会”,实行片区长责任制,建立健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重大事项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确保集体领导和民主决策,切实提高村民参与穆营村公共事务的积极性。
乡村振兴说到底是人才振兴,熊卫杰深深认识到农村人才储备的重要性,他不断从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创业青年和回乡大学生中吸纳入党积极分子,充实党员队伍。近三年来,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0名,发展年轻党员5名,培养党支部后备干部6名,穆营村党员队伍的活力显著提高。
重视产业发展 大力推进强村富民
产业兴,乡村兴。只有做大做强做优乡村产业,才能保持乡村经济发展的旺盛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驻村以来,熊卫杰高度重视穆营村的产业发展,带领干群完善基础设施,对接帮扶单位开展消费帮扶,推进强村富民。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熊卫杰积极引进一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青年返乡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熊卫杰通过致富带头人、龙头企业带动、种养殖技术培训、小额金融贷款、消费帮扶、限量兜底帮扶,带领村两委和致富能手外出参观学习,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引领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致富。

目前,穆营村已建蔬菜大棚540亩,种植经济作物220余亩,肉鸡年出栏100多万只。此外,位于河南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园内占地70余亩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定点帮扶穆营村农业产业示范园”已经启动运营,开启全面战略合作,助力穆营村农产品销售。
为打通产品畅销渠道,熊卫杰利用自身优势,整合资源,积极帮助当地企业、合作社联系河南省学校食堂联采服务平台、扶贫“832”平台、省驻村第一书记扶贫成果展销中心、农业银行扶贫商城、高校消费帮扶平台、农购网等平台销售农副产品和扶贫产品。并通过教职工微信群、朋友圈、直播带货等多种渠道推广销售,累计销售产业产品1000多万元。
驻村近三年,熊卫杰累计为穆营村招商引资1000多万元。目前,投资360万元的穆营村小学、投资120万元的党群服务中心和投资50万元的标准化卫生室,已经分别建成投入使用。此外,熊卫杰还帮助穆营村争取到总投资123.15万元的高压电网“手牵手”改造工程,为产业振兴提供了坚强保障。
打造美丽乡村 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日子越过越红火,乡亲们自然对村子的人居环境有了新的期待,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的支持下,熊卫杰积极作为,献言献策,帮助穆营村制定发展规划,引领全员参与“治理六乱、开展六清”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

他先后组织开展了“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攻坚月”和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夏季战役”,并协调资金20万元,通过积极探索“云科技+专人托管+胡同长”长效保持机制、加大环卫设施投入、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制定建立人居环境网格化管理机制、实施村“两委”干部包责任区制度和开展“美丽庭院”“美丽庭院标兵”创建评选活动等办法,多措并举,集中攻坚了一批农村环境卫生中的老大难问题。并帮助穆营村争取到“背街小巷”路面硬化政府奖补资金24.58万元,动员群众自筹资金23万余元,对全村未硬化胡同进行了全覆盖硬化。2021年1月,河南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穆营村为河南省卫生村,一举摘掉了以往“脏乱差”的帽子。
营造文明乡风 深化精神文明建设
居住环境变好了,熊卫杰时刻没有忘记文明乡风建设。驻村以来,熊卫杰始终关心关爱困难群众、五保户、农村“三留守”等弱势群体,经常组织开展走访慰问贫困户送温暖活动,提升困难群体的存在感和获得感。定期开展“孝善敬老饺子宴、美丽庭院评选、‘两好两孝’评选”等活动,在国家扶贫日暨“重阳节”之际,组织贫困户和70岁以上老人共度重阳佳节,营造敬老爱老的文明乡风。

熊卫杰依托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结合学校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穆营村成立了“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农村教育基地”“青年志愿服务基地”“学习实践教学基地”和“乡村振兴专家工作室”,协调工程管理与房地产学院、金融学院、体育学院等社会实践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丰富乡村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乡村带来了新思想、新知识、新气象。
主动担当作为 坚守抗疫救灾一线
三年驻村路,三年阵地战。熊卫杰驻村的三年,不仅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三年,也是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汛灾有所发生的艰难三年。

面对困难挑战,熊卫杰牢记使命,临危不乱,迎难而上,始终坚守在抗击疫情灾情一线。他坚持示范带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党群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工作,并积极联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和爱心企业,为穆营村募捐到口罩、消毒液、帐篷、方便面、测温仪等价值20多万元的防汛救灾和疫情防控急需物资。
三年里,熊卫杰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疫情灾情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一手抓疫情灾情防控防范,一手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他与村两委联合排查受疫情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造成的影响,尤其是针对脱贫户及监测对象户的影响,摸清摸准问题与短板,澄清底数,并切实做好复工复产复市等工作,尽量减少疫情对巩固脱贫成果工作、对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户生活生产增收的影响。
脚上有泥,心中有情。三年来,熊卫杰的足迹踏遍了穆营村的沟沟壑壑,他常常泡在村里,也早已习惯了“5+2”“白+黑”的工作节奏,经常忙得几个月都回不了家,家里四个年迈的老人和两个年幼的孩子只能靠妻子一人照顾,连女儿手臂骨折、妻子患骶髓硬脊膜炎住院治疗和家里老人生病住院,他都因为村里工作忙而不能亲自守护在家人身边。每当妻子抱怨他时,愧疚之余,他都会双眼噙泪说“胸前的党徽和乡亲们的信任比咱这家事更重啊!”。
辛勤耕耘结硕果,无私奉献获佳绩。熊卫杰真抓实干、舍身忘我地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得到了组织的肯定和群众的赞扬,2021年2月,他被中共滑县县委授予2020年度“优秀驻村第一书记”荣誉称号;2022年2月,被评为“滑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22年3月,被评为2021年度万古镇 “优秀驻村第一书记” 荣誉称号;2022年7月,被评为万古镇“优秀驻村第一书记”荣誉称号;2022年10月,又被评为“安阳市优秀驻村第一书记”荣誉称号。
踏上新征程,再创新业绩。刚刚闭幕的党的二十大,进一步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明方向。面对未来,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熊卫杰信心百倍,豪情满怀。
他踌躇满志地说:“作为一名70后,奋斗在新时代,既有我何其幸生于你怀的幸福感,又有天翻地覆慨而慷的豪迈感;既有不负人民强国有我的责任感,又有而今迈步从头越的紧迫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持续讲好党的政策,传递党的声音,坚定不移带领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继续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