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对谈《字道——汉字设计的现代之路艺术展》联合策展人:—城市文化产业与“当代汉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对谈《字道——汉字设计的现代之路艺术展》联合策展人:—城市文化产业与“当代汉字”

我们希望这既是一个非常专业的,体现出专精的技术标准和学术标准的展览,同时也能面向大众,让大家能够参观了这个展览以后,获得了知识性的启发。

岳洁琼——

中央美术学院协同创新办公室主任

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

刘钊——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

国际文字设计协会 理事

界面楼市:这次的751特别积极地为我们推荐两位老师,向我们介绍《字道——汉字设计的现代之路艺术展》是这些年城市文化产业中不多见的,同时富有多元性和传承性总结的特展,先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展览

岳洁琼:这个展览,我觉得一方面它体现了专业深度;另一方面我们也是特别努力希望向普通观众做介绍,希望他们能够了解中国的汉字字体的发展历程。在现代化过程当中,电报、电脑的发明是以满足拉丁文字的输入、显示、输出为基础的,所以拉丁文字很容易向数字格式转化。但是作为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非字母文字——汉字在转化过程中就困难重重。汉字是方块字结构,它的字形比较复杂、字数众多,在进入计算机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民国时期就曾经有中文拉丁化,简化字以及如何检索汉字等一系列文字改革的设想,这些设想一直影响到后期汉字字体的设计发展。

《字道》展览是从“印刷”文字的传播途径开始。文字是文化传承一个重要的载体。《字道》展的序章就是从字体设计的开端——活字——开始。我们从“泥活字”开始到木活字,再到金属活字,一步步走到今天,对整个历程做了一个梳理。我们认为字体设计体现了中国和西方文化的交流,不光是在技术上,在艺术上也有一定的互鉴。比如中国的活版印刷启发了德国谷登堡西式现代活版印刷术的发展,后来它的活版印刷随着传教士进入中国,也给中国的印刷技术带来了一定的发展。

界面楼市:展览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媒介

刘钊:中央美术学院王敏老师,是我们前一任的设计学院的院长,同时也是2008年奥运会的设计总监。王敏老师把印刷字体设计课程和研究带到了中国,并在国内设置了最早的博士研究方向,对现代文字设计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现在字体设计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高校的重视,中央美院在字体设计方面的国内外学术、校企交流一直很活跃、这也是中央美术学院团队能将这个展览做好的重要基础。。

我们这个展览吸收了很多这个专业领域里的专家,展示了迄今为止最新的一些研究成果,能够体现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学术深度和高度。另一方面我们也努力对展品进行选择,从内容上上选取一些更容易被大众读懂的形式。我们希望这既是一个非常专业的,体现出专精的技术标准和学术标准的展览,同时也能面向大众,让大家能够参观了这个展览以后,获得了知识性的启发。

界面楼市:《字道》的确展示了博物馆运动带来的普惠性。

刘钊:是的,我们本次展览邀请了来自国家图书馆、天一阁、王选纪念室等博物馆级的展品。我们这个展的结构力求呈现出史诗性,但这么大规模的回顾不是简单的事情。我们讲述了传统的四大发明中的活版印刷的文字如何进入我们的手机的,这个完整的路径一直没有人讲。通过文献和档案,我们看到了字体设计背后文化的交流、融合的价值。清末民初西方先进技术与东方的传统审美相结合建构了整个东亚地区“汉字”印刷字体的审美基础。有据可考的最早的正文阅读字体是由宁波的“华花圣经书房”的刻工王凤甲书写并雕刻的,他的五号活字影响了整个东亚的汉字字体设计。

这里提到的“华花圣经书房”,华是中华的华,花是花旗的花,有中美两国之意。这套字起于宁波,完成于上海之后被命名为“上海活字”后被广为传播。为什么被命名为“上海活字”?是因为当时还有其他用城市命名的汉字字体,如柏林字、巴黎字,“上海活字”因为美观、字号大小性价比高,便于混排,成为当时最流行、最好用的字体之一。后来“上海活字”和相关字体技术传到日本长崎本木昌造的印刷所,成为日本现代字体(明朝体)的开始,各种风格的明朝体到今天都是日本使用最广泛的字体。 

界面楼市:的确是一段非常难得的传奇经历。现在大家的阅读习惯也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大家可能越来越碎片化阅读。您觉得未来,我们如果在字体设计这个角度再向后推进20年,考虑这个时代变化因素的时候,我们的汉字字体设计要向什么方向走?

刘钊:汉字有四款经典的阅读字体,俗称老四体。第一个是楷书,楷书体就能明显看到它受到书法的影响。到宋体的时候,它就很明显因为刀刻的技术手段,它呈现出来工具的特点。再到后面的仿宋体和黑体,仿宋体的创作灵感又回到楷书,有书法的韵味,这就是对“文化性”的回归。而黑体脱胎于等线字体,在早期小字号的文献中就有类似的风格出现。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符合人们的基本阅读的需要,特别是长文本的阅读。

岳洁琼:当下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越来越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对文字的样式有多元化需求。人工智能发展迅猛,汉字的设计很快就到了AI技术的阶段,尤其是最近这几周应该是AI的绘画能力突然间有了一个突破性的进展,它已经达到一定深度学习的积累程度,有很多的微信公众号都进行了报道,也包括对艺术家、设计师的访谈。这就有点像当年摄影技术的出现,对于画家的影响。那时候油画就要强调自己的笔触感,要跟之前的画法做一定的调整。我们设想,要把AI当成一个新的工具来看待,有了新工具支持,我们的字体设计是不是有可能出现很多像书法、书体这样一种更有人性的、更有表现力的字体,创造出新型的的带有很强识别性、个性化、风格化的字体,我们期待着人工智能发展将会给我们带来更丰富的字体设计体验。

(图为“双鸽中文打字机”来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上海打字机厂)

  界面楼市:怎么理解正体、书法艺术对字体设计的启发

岳洁琼:颜真卿在湖州做官的时候就手书了《干禄字书》,别人就刻成了碑,这对于规范字体字形非常重要。颜真卿的行书成就位列中国古代三大行书之一,他的《祭侄稿》在行书里排名第二,说明颜真卿的真正厉害之处,在于他既能写正体字,也就是非常规范化的书体,又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深厚的功力去开创自己的书法特色。我们希望未来的字体设计师也能够兼修并蓄,既有正体字意识,同时又要体现出来字体的个性魅力。

界面楼市:千字千面也是有可能的。

岳洁琼:是有可能性的,所以我们在这方面还是挺期待的。

界面楼市:未来的字体还有什么其他的趋势吗?

刘钊除了人工智能的个性化字体设计,我们展览对未来还有另一个启示。展览的最后一个阶段是中华字库工程,中华字库工程起于2006年,历时十五年,旨在收集和汇聚历代文献资源中出现过的汉字和各少数民族文字,辨析其源流衍变,确定标准形体,建立字体字符库。工程搜集、整理古文字约10万字、楷书汉字约30万字、少数民族文字约10万字。《字道》呈现的这一版的中华字库成果是41套中国文字,可以让你大致了解中国到底有多少文字或者文种,他们都在什么地方?它们呈现的多样性是怎样的?除了我们汉字以外,我们各个省、各个民族都有非常丰富的文字资源,我相信它们是打造文化IP的重要元素。通过这个展品我们能看到一个多元交融的中国, 

界面楼市:说到少数民族文字,他们受到汉字怎样的影响,可以举一例说明吗

刘钊汉字的凝聚力是非常强大的,从展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女真、契丹、西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早期字形笔画借鉴自汉字,书写呈现出了非常浓墨重彩的楷书风格。在造字方面,一些文种,例如西夏字,因为它大部分是会意字,如同汉字的六书。所以能看出当时北方少数民族向中原的汉族学习的痕迹,以及汉文化对他们的影响。

界面楼市:明白,当时就有研究学者说,有一句名言说西夏文分开了看都认识,合在一起你可能明白什么意思,但你绝对读不出来。

刘钊:6000多个文字,像天书一样,很难读懂。

界面楼市:是的,直到《番汉合时掌中珠》的出现

刘钊:对,《番汉合时掌中珠》是1190年,即西夏乾佑庚戌二十一年,党项人骨勒茂才完成的西夏第一部西夏文中文双语字典。看来我们俩都研读过这同一本书。这是对研究西夏文化、研究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方的文化都非常重要的一本字典。

岳洁琼没错《字道》展的陈列中有好几部字典,其中一本中英文的字典很有意思,它把一些方言也都放在这里面,包括沪宁地区。这个字典虽然主要功能是中英文的翻译,居然都在里面把不同地方的方言发音也在里面标注出来。这就直接可以让我们认识到,一个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同时也是一个文化共同体。虽然你在不同的地域,方言发音不一样,但是你写下来的文字是一样的。这就是“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即更广为熟知的“书同文”的重要性。

界面楼市:是的,这是非常精彩的文化观点。最后我们再说一下这次落展的751园区,我们都知道这是北京重要的工业遗存-城市更新项目。我们经常说文化要在新的时代进入到城市产业中去替换旧的产业,但是过去这个产业的体量规模都不大。您觉得未来的文创产业,在城市经济当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岳洁琼:我们期待文创产品能进入到千家万户,跟每个人发生比较密切的关系。现在的一些城市病、抑郁症和心理疾病乃至焦虑性的健康问题很多。那么文字天然就有字形、字意、字音的美感,书写字形、研读字意可以对这些问题带来疗愈的效果。这样的人文的关怀也是难能可贵的,因为这个字可以想到远祖人类发展的历程,你可以获得跟前人对话的经历,或者你可以把自己的所思所想传之后世,这就是文化产业的机会。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对谈《字道——汉字设计的现代之路艺术展》联合策展人:—城市文化产业与“当代汉字”

我们希望这既是一个非常专业的,体现出专精的技术标准和学术标准的展览,同时也能面向大众,让大家能够参观了这个展览以后,获得了知识性的启发。

岳洁琼——

中央美术学院协同创新办公室主任

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

刘钊——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

国际文字设计协会 理事

界面楼市:这次的751特别积极地为我们推荐两位老师,向我们介绍《字道——汉字设计的现代之路艺术展》是这些年城市文化产业中不多见的,同时富有多元性和传承性总结的特展,先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展览

岳洁琼:这个展览,我觉得一方面它体现了专业深度;另一方面我们也是特别努力希望向普通观众做介绍,希望他们能够了解中国的汉字字体的发展历程。在现代化过程当中,电报、电脑的发明是以满足拉丁文字的输入、显示、输出为基础的,所以拉丁文字很容易向数字格式转化。但是作为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非字母文字——汉字在转化过程中就困难重重。汉字是方块字结构,它的字形比较复杂、字数众多,在进入计算机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民国时期就曾经有中文拉丁化,简化字以及如何检索汉字等一系列文字改革的设想,这些设想一直影响到后期汉字字体的设计发展。

《字道》展览是从“印刷”文字的传播途径开始。文字是文化传承一个重要的载体。《字道》展的序章就是从字体设计的开端——活字——开始。我们从“泥活字”开始到木活字,再到金属活字,一步步走到今天,对整个历程做了一个梳理。我们认为字体设计体现了中国和西方文化的交流,不光是在技术上,在艺术上也有一定的互鉴。比如中国的活版印刷启发了德国谷登堡西式现代活版印刷术的发展,后来它的活版印刷随着传教士进入中国,也给中国的印刷技术带来了一定的发展。

界面楼市:展览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媒介

刘钊:中央美术学院王敏老师,是我们前一任的设计学院的院长,同时也是2008年奥运会的设计总监。王敏老师把印刷字体设计课程和研究带到了中国,并在国内设置了最早的博士研究方向,对现代文字设计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现在字体设计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高校的重视,中央美院在字体设计方面的国内外学术、校企交流一直很活跃、这也是中央美术学院团队能将这个展览做好的重要基础。。

我们这个展览吸收了很多这个专业领域里的专家,展示了迄今为止最新的一些研究成果,能够体现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学术深度和高度。另一方面我们也努力对展品进行选择,从内容上上选取一些更容易被大众读懂的形式。我们希望这既是一个非常专业的,体现出专精的技术标准和学术标准的展览,同时也能面向大众,让大家能够参观了这个展览以后,获得了知识性的启发。

界面楼市:《字道》的确展示了博物馆运动带来的普惠性。

刘钊:是的,我们本次展览邀请了来自国家图书馆、天一阁、王选纪念室等博物馆级的展品。我们这个展的结构力求呈现出史诗性,但这么大规模的回顾不是简单的事情。我们讲述了传统的四大发明中的活版印刷的文字如何进入我们的手机的,这个完整的路径一直没有人讲。通过文献和档案,我们看到了字体设计背后文化的交流、融合的价值。清末民初西方先进技术与东方的传统审美相结合建构了整个东亚地区“汉字”印刷字体的审美基础。有据可考的最早的正文阅读字体是由宁波的“华花圣经书房”的刻工王凤甲书写并雕刻的,他的五号活字影响了整个东亚的汉字字体设计。

这里提到的“华花圣经书房”,华是中华的华,花是花旗的花,有中美两国之意。这套字起于宁波,完成于上海之后被命名为“上海活字”后被广为传播。为什么被命名为“上海活字”?是因为当时还有其他用城市命名的汉字字体,如柏林字、巴黎字,“上海活字”因为美观、字号大小性价比高,便于混排,成为当时最流行、最好用的字体之一。后来“上海活字”和相关字体技术传到日本长崎本木昌造的印刷所,成为日本现代字体(明朝体)的开始,各种风格的明朝体到今天都是日本使用最广泛的字体。 

界面楼市:的确是一段非常难得的传奇经历。现在大家的阅读习惯也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大家可能越来越碎片化阅读。您觉得未来,我们如果在字体设计这个角度再向后推进20年,考虑这个时代变化因素的时候,我们的汉字字体设计要向什么方向走?

刘钊:汉字有四款经典的阅读字体,俗称老四体。第一个是楷书,楷书体就能明显看到它受到书法的影响。到宋体的时候,它就很明显因为刀刻的技术手段,它呈现出来工具的特点。再到后面的仿宋体和黑体,仿宋体的创作灵感又回到楷书,有书法的韵味,这就是对“文化性”的回归。而黑体脱胎于等线字体,在早期小字号的文献中就有类似的风格出现。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符合人们的基本阅读的需要,特别是长文本的阅读。

岳洁琼:当下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越来越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对文字的样式有多元化需求。人工智能发展迅猛,汉字的设计很快就到了AI技术的阶段,尤其是最近这几周应该是AI的绘画能力突然间有了一个突破性的进展,它已经达到一定深度学习的积累程度,有很多的微信公众号都进行了报道,也包括对艺术家、设计师的访谈。这就有点像当年摄影技术的出现,对于画家的影响。那时候油画就要强调自己的笔触感,要跟之前的画法做一定的调整。我们设想,要把AI当成一个新的工具来看待,有了新工具支持,我们的字体设计是不是有可能出现很多像书法、书体这样一种更有人性的、更有表现力的字体,创造出新型的的带有很强识别性、个性化、风格化的字体,我们期待着人工智能发展将会给我们带来更丰富的字体设计体验。

(图为“双鸽中文打字机”来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上海打字机厂)

  界面楼市:怎么理解正体、书法艺术对字体设计的启发

岳洁琼:颜真卿在湖州做官的时候就手书了《干禄字书》,别人就刻成了碑,这对于规范字体字形非常重要。颜真卿的行书成就位列中国古代三大行书之一,他的《祭侄稿》在行书里排名第二,说明颜真卿的真正厉害之处,在于他既能写正体字,也就是非常规范化的书体,又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深厚的功力去开创自己的书法特色。我们希望未来的字体设计师也能够兼修并蓄,既有正体字意识,同时又要体现出来字体的个性魅力。

界面楼市:千字千面也是有可能的。

岳洁琼:是有可能性的,所以我们在这方面还是挺期待的。

界面楼市:未来的字体还有什么其他的趋势吗?

刘钊除了人工智能的个性化字体设计,我们展览对未来还有另一个启示。展览的最后一个阶段是中华字库工程,中华字库工程起于2006年,历时十五年,旨在收集和汇聚历代文献资源中出现过的汉字和各少数民族文字,辨析其源流衍变,确定标准形体,建立字体字符库。工程搜集、整理古文字约10万字、楷书汉字约30万字、少数民族文字约10万字。《字道》呈现的这一版的中华字库成果是41套中国文字,可以让你大致了解中国到底有多少文字或者文种,他们都在什么地方?它们呈现的多样性是怎样的?除了我们汉字以外,我们各个省、各个民族都有非常丰富的文字资源,我相信它们是打造文化IP的重要元素。通过这个展品我们能看到一个多元交融的中国, 

界面楼市:说到少数民族文字,他们受到汉字怎样的影响,可以举一例说明吗

刘钊汉字的凝聚力是非常强大的,从展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女真、契丹、西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早期字形笔画借鉴自汉字,书写呈现出了非常浓墨重彩的楷书风格。在造字方面,一些文种,例如西夏字,因为它大部分是会意字,如同汉字的六书。所以能看出当时北方少数民族向中原的汉族学习的痕迹,以及汉文化对他们的影响。

界面楼市:明白,当时就有研究学者说,有一句名言说西夏文分开了看都认识,合在一起你可能明白什么意思,但你绝对读不出来。

刘钊:6000多个文字,像天书一样,很难读懂。

界面楼市:是的,直到《番汉合时掌中珠》的出现

刘钊:对,《番汉合时掌中珠》是1190年,即西夏乾佑庚戌二十一年,党项人骨勒茂才完成的西夏第一部西夏文中文双语字典。看来我们俩都研读过这同一本书。这是对研究西夏文化、研究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方的文化都非常重要的一本字典。

岳洁琼没错《字道》展的陈列中有好几部字典,其中一本中英文的字典很有意思,它把一些方言也都放在这里面,包括沪宁地区。这个字典虽然主要功能是中英文的翻译,居然都在里面把不同地方的方言发音也在里面标注出来。这就直接可以让我们认识到,一个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同时也是一个文化共同体。虽然你在不同的地域,方言发音不一样,但是你写下来的文字是一样的。这就是“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即更广为熟知的“书同文”的重要性。

界面楼市:是的,这是非常精彩的文化观点。最后我们再说一下这次落展的751园区,我们都知道这是北京重要的工业遗存-城市更新项目。我们经常说文化要在新的时代进入到城市产业中去替换旧的产业,但是过去这个产业的体量规模都不大。您觉得未来的文创产业,在城市经济当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岳洁琼:我们期待文创产品能进入到千家万户,跟每个人发生比较密切的关系。现在的一些城市病、抑郁症和心理疾病乃至焦虑性的健康问题很多。那么文字天然就有字形、字意、字音的美感,书写字形、研读字意可以对这些问题带来疗愈的效果。这样的人文的关怀也是难能可贵的,因为这个字可以想到远祖人类发展的历程,你可以获得跟前人对话的经历,或者你可以把自己的所思所想传之后世,这就是文化产业的机会。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