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对话“置身何处”主题展联合策展人周衍:城市更新可持续的美好愿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对话“置身何处”主题展联合策展人周衍:城市更新可持续的美好愿景

我们想要去映射到现在的生存状态,是看我们要在所谓的生态环境里面要怎么可持续,怎么可持续的生存,现在和之后怎么可持续的生存。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左为何京蕴,右为周衍)

界面楼市:感谢周衍老师接受界面楼市的专访。

周衍:也非常高兴751能邀请界面楼市来做持续报道。

界面楼市:园区第一个向我们推荐的“大明星”就是周衍老师。确实我们看到整个策展名录,“置身何处”也是在展单里面排名第一位的主题展。您在策展当中提到了美好愿景这一部分,您可以先大概跟我们说说整体,再说说“美好愿景”是什么意思。

周衍:这次很高兴覃宝钢先生跟751邀请我和Anouchka van Driel何京蕴一起作为这个展览的联合策划展人。这个展览“置身何处”——THE PLANETARIAN的名字就是这个星球,后面这个后缀可以指向是人,也可以指向是物。它其实是一个我们虚构出来的词,这个词其实也是一部小说的名字,这个小说去描述的就是,一个有故障的机器人在一个毁灭城市里面尝试生存的故事。其实这个故事一定程度上,我们想要去映射到现在的生存状态,是看我们要在所谓的生态环境里面要怎么可持续,怎么可持续的生存,现在和之后怎么可持续的生存。

整个展览我们分为三个篇章,从刚开始的后果到“微现实”,到最后的未知,这三个篇章其实我们是用一个交响乐的构思。从刚开始非常悲壮的后果,其实我们都生活在自己人类造成的这些后果里面,需要不断从物质上面或者环境上面都在想解决我们已经造成的这些后果。第二篇章“微现实”,其实它更多是一个比较梦幻的一个状态。其中我们想要更多去探讨,想象不单单是人类这样一个单独的世界,其实有许多不同的世界,不管是其他物质或其他生物也好。到最后第三章未知,其实用更诗意这些项目和概念去营造所谓的PLANETARIAN(行星生存图景,编者译)。

讲到美好愿景,其实我们有一组作品叫陨石骰子。陨石骰子就是用陨石做了骰子的设计,其实想要表达我们对未来和过去的一种好奇心和不确定性,畏惧心里。你想想,陨石其实是从外星来的,表现我们去掷骰子的一种侥幸心里的状态,我们对生态和对未来一个未知感。置身何处这个中文名字,是抛出一个问题呈现两层意义,比较具体的是说我们人类层面的自然规律在哪里?以人类为依托的城市建设模式的问题。

另外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我们对生态的这个观念要放在哪里?是以持续的,所谓以人类为中心的可持续吗?人类的要去认识,更好的认识物质、物种和自然,你才能够真正的去对待它们。可能跟其他关于生态、可持续展览的不同是,我们展览中没有任何产品类的设计品,虽然作为一个设计主导的展览。我们所有的展品都注重比较长期的一个研究性。

比如一个古菌它的到来,固定的菌种叫盐杆菌,这个作品是一个美国艺术家做的一个装置作品。他想要去告诉大家的是说,其实他用的这个紫色的色系,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不自然的一个印象。整个展陈设计是我工作室做的,从策展角度和展陈设计上面用的是整个紫色色系的一个设计。这个紫色是基于联合国在2013年的时候就把环境现状做的世界地图,他用了紫色去代表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而不是我们印象中的红色。所以我们希望用这样一个很假,很不真实,又很梦幻的颜色给到一个警示的意向。

回到这里,其实我们做这个展览虽然刚开始第一章是特别沉重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批判可持续这件事情。我们在展陈中挑选这件作品的介入点,就希望展陈的不单单是设计出的产品,而是更深入的去探讨一种物质。比如我们有一位日本艺术家看的是实物材料产出,被认为是生态残留物质的具象。

另外一件作品是“被适当重塑的”过往。其实这里面有很有意思的词,一个是适当,一个是重塑,一个是过往。他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在荷兰二战后被填埋出来的土地上,有一个1米×1米见方的一个土坑,他挖了这样一个方形的土坑,进这个土坑进行了浸泡、筛查跟重新掩埋。在这个过程中他去尝试筛出、去除两种物质,一种是二战遗留的建筑残渣,另外一个是塑料制品。他希望做这一件事情的时候,有一定的政治性、历史性,他想要把这些土质重新掩埋回到那个土坑的时候,其实想要去说,想要尝试去重塑所谓没有人类介入过的土地。这些都是在尝试让我们去理解“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在做些什么,会做些什么,以后会做些什么”以后会怎么去跟它发生关系。

界面楼市:已经做了的,产生的后果,以及长期性后的结果。 

周衍:这个所谓的后果,我们很多时候在做决定的时候可能忽略的,就很多设计有非常多的生态缺陷在里面。回到这个“美好愿景”,我们在第二章、第三章就希望大家去想象这个另外世界和其他物质、物种非常紧密的关系。展览的后方有一个他们叫NO HUMAN NO SCIENCE,是他们一组在欧洲出现过的艺术表现。我们展览中比较多思辨设计的这些项目,也就是说立足于一个可能性,然后把这个可能性推到无限的极限。就像这个假设性、虚构性的火星提议,让人类直接思考“近未来”的可探现实,一定程度是在表达他们对地球的一个美好愿景,反思这些美好初衷所带来的一系列事与愿违。所以我们邀请了16位艺术家的17个作品,邀请每一位艺术家就这个问题给到我们回复,把这个问题抛出给大众做一个讨论跟思考。

界面楼市:很多艺术家在做自己展品的时候,有的时候让人一眼是看不到他想表达的内容,他需要琢磨和思考很多。对于我们来说显然是这次表达是非常明确,特别明确。因为我们看到概念图给出一些一看明白了,是要表达这件事情。您觉得这个是强化的主张性表达,对于策展人是更合适一些,还是收敛一点,给出多种的可能性更好一点?

周衍:我觉得是平衡的事情。在策展的整个思路上,它一定是强烈的。因为这个生态问题一定是非常紧迫跟严肃去看待的事情。所谓的解决方式也好,我们并不是想说去提出解决方式,我们更多是想让大家在情感上面怎么去理解这个事。因为我觉得说最有力量的还是大家情感的部分。最早我们展览是从全球对这个环境问题非常多的目标、指标和承诺出发的。其实在这些承诺的泡沫里面,个体跟它的连接性跟切身感是非常远的。我们希望大家在情感上面得到共情,便让整个展览呈现较为鲜明的主张。   

界面楼市:刚才其实说了很多关联性的东西,我们最后再说一个。因为从美好愿景,您这边也是三段后果、微现实和未知。您也提到关注到了我们提出的C20,它是联合国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衍生而来的,比如青山周平说过城市的发展,就是旧的东西出去,新的东西进来。但新的东西比如文创产业进来,后来发现城市空心化了,就是找不到原住民。威尼斯就是这样一个特点的城市,您觉得这个问题,从城市的角度来看我们在做城市的生态、城市的规划、城市的建设时候有哪些属于“美好愿景误区”需要注意的?

周衍:我可以回答你的问题,展览中可能有两个具体的,专门为这个展览所创作的作品,可能很好的回答这个问题跟。751最早有邀请我们的时候,其实我们有做一些对国外艺术家的一些邀请。有一组在意大利工作的两位中国建筑师工作室叫建筑大王,就在我们想要讨论这个的问题就讲回情感这件事情。他们就有说,对这个生态问题你着急吗?我觉得这个着急是特别好的一个词,因为它是特别紧迫又是很个体情感的一个事。他们希望跟展览,跟这个场馆的地方有一定的关联性,而且这件作品是可以长期的,而不是说做一个作品拿过来展一下,大家看一下之后它就消失了,它的这个影响力应该是一个长期的作品。他们观察到这个玻璃立面这件事情,其实“鸟撞”这件事在美国最早开始有很深入的研究,近几年在国内也是。  

界面楼市:就是飞鸟注意不到玻璃的反光,然后撞击了建筑物。

周衍:对。他们观察到这个玻璃立面最严重的情况,有的不是透的,它是镜面,然后周围都是自然。镜像到树的时候,鸟撞的机率就大大提升了。他们希望表达的是,这对于人类来说是比较容易和能够快速跟有效解决的事,就是用贴点状物来处理这个玻璃镜面。我们在讨论这件事情的时候,作为策展人希望他们通过这个点可以具有一定的表达。

他们在意大利在今年夏天特别热40多度的时候,他们家周围的一条大河原来就是碧波荡漾的,今年变成干燥到水中间可以长番茄。最后他们就想要在这个河的中间自己就去捡了石子,这些石子就变成这个点状的外形,贴在751的立面上。在两个地方同样去关注这件事情的时候,一个是关注的生态的,一个是在城市中。他们住在乡下,那个是地球另外一边,虽然是一个自然里面,但还是同样在处理生态问题。他们表达的这是一个全球性的事。

另外一个项目,我们工作室其实在两三年前就有关注到复旦大学生物保护组王放教授做的一个城市野生动物的研究。他们长期在关注跟追查貉这个野生动物,这个野生动物为什么选它?因为它的行动速度非常快,它原来都是野生的,它选择进入到城市中来生活。有很多原因,食物、环境等等。因为改变了生活环境而去改变了它的生活习性,这个时候人跟这个野生动物的关系,也是在发生变化。因为它们数量慢慢变成多之后,这件事就变得更可见了。我们就邀请了一位插画师,想要把他的很有学术的文字报道怎么展现,可能作为一个推广公共教育的事情,创作了装置作品。这个装置是一个4米直径圈,这个圈离地1米高,外围是一段教授的描述,就是他做这件事情,在那么多年来怎么跟貉发生关系。在这个圈里面,你要钻进去之后就看到一幅大型的插画作品,都是描述这个貉这个动物的,这些貉都在看着你。

我们想要表达的是你弯腰进入这个圈,和你进入这个圈之后只能看到貉这件事情。我们其实很多时候是忽略于我们跟其他物种一起分享共存这个城市中,所谓我们在这个圈里面是看不到其他的东西的,表现意识和视觉的盲区。

这两件作品其实跟751有非常有相似之处,斑驳何荒芜是自然的修复方式,城市的生态在面对自然力量这件事上面考虑人为介入方式,影响的后果,是非常重要的。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对话“置身何处”主题展联合策展人周衍:城市更新可持续的美好愿景

我们想要去映射到现在的生存状态,是看我们要在所谓的生态环境里面要怎么可持续,怎么可持续的生存,现在和之后怎么可持续的生存。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左为何京蕴,右为周衍)

界面楼市:感谢周衍老师接受界面楼市的专访。

周衍:也非常高兴751能邀请界面楼市来做持续报道。

界面楼市:园区第一个向我们推荐的“大明星”就是周衍老师。确实我们看到整个策展名录,“置身何处”也是在展单里面排名第一位的主题展。您在策展当中提到了美好愿景这一部分,您可以先大概跟我们说说整体,再说说“美好愿景”是什么意思。

周衍:这次很高兴覃宝钢先生跟751邀请我和Anouchka van Driel何京蕴一起作为这个展览的联合策划展人。这个展览“置身何处”——THE PLANETARIAN的名字就是这个星球,后面这个后缀可以指向是人,也可以指向是物。它其实是一个我们虚构出来的词,这个词其实也是一部小说的名字,这个小说去描述的就是,一个有故障的机器人在一个毁灭城市里面尝试生存的故事。其实这个故事一定程度上,我们想要去映射到现在的生存状态,是看我们要在所谓的生态环境里面要怎么可持续,怎么可持续的生存,现在和之后怎么可持续的生存。

整个展览我们分为三个篇章,从刚开始的后果到“微现实”,到最后的未知,这三个篇章其实我们是用一个交响乐的构思。从刚开始非常悲壮的后果,其实我们都生活在自己人类造成的这些后果里面,需要不断从物质上面或者环境上面都在想解决我们已经造成的这些后果。第二篇章“微现实”,其实它更多是一个比较梦幻的一个状态。其中我们想要更多去探讨,想象不单单是人类这样一个单独的世界,其实有许多不同的世界,不管是其他物质或其他生物也好。到最后第三章未知,其实用更诗意这些项目和概念去营造所谓的PLANETARIAN(行星生存图景,编者译)。

讲到美好愿景,其实我们有一组作品叫陨石骰子。陨石骰子就是用陨石做了骰子的设计,其实想要表达我们对未来和过去的一种好奇心和不确定性,畏惧心里。你想想,陨石其实是从外星来的,表现我们去掷骰子的一种侥幸心里的状态,我们对生态和对未来一个未知感。置身何处这个中文名字,是抛出一个问题呈现两层意义,比较具体的是说我们人类层面的自然规律在哪里?以人类为依托的城市建设模式的问题。

另外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我们对生态的这个观念要放在哪里?是以持续的,所谓以人类为中心的可持续吗?人类的要去认识,更好的认识物质、物种和自然,你才能够真正的去对待它们。可能跟其他关于生态、可持续展览的不同是,我们展览中没有任何产品类的设计品,虽然作为一个设计主导的展览。我们所有的展品都注重比较长期的一个研究性。

比如一个古菌它的到来,固定的菌种叫盐杆菌,这个作品是一个美国艺术家做的一个装置作品。他想要去告诉大家的是说,其实他用的这个紫色的色系,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不自然的一个印象。整个展陈设计是我工作室做的,从策展角度和展陈设计上面用的是整个紫色色系的一个设计。这个紫色是基于联合国在2013年的时候就把环境现状做的世界地图,他用了紫色去代表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而不是我们印象中的红色。所以我们希望用这样一个很假,很不真实,又很梦幻的颜色给到一个警示的意向。

回到这里,其实我们做这个展览虽然刚开始第一章是特别沉重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批判可持续这件事情。我们在展陈中挑选这件作品的介入点,就希望展陈的不单单是设计出的产品,而是更深入的去探讨一种物质。比如我们有一位日本艺术家看的是实物材料产出,被认为是生态残留物质的具象。

另外一件作品是“被适当重塑的”过往。其实这里面有很有意思的词,一个是适当,一个是重塑,一个是过往。他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在荷兰二战后被填埋出来的土地上,有一个1米×1米见方的一个土坑,他挖了这样一个方形的土坑,进这个土坑进行了浸泡、筛查跟重新掩埋。在这个过程中他去尝试筛出、去除两种物质,一种是二战遗留的建筑残渣,另外一个是塑料制品。他希望做这一件事情的时候,有一定的政治性、历史性,他想要把这些土质重新掩埋回到那个土坑的时候,其实想要去说,想要尝试去重塑所谓没有人类介入过的土地。这些都是在尝试让我们去理解“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在做些什么,会做些什么,以后会做些什么”以后会怎么去跟它发生关系。

界面楼市:已经做了的,产生的后果,以及长期性后的结果。 

周衍:这个所谓的后果,我们很多时候在做决定的时候可能忽略的,就很多设计有非常多的生态缺陷在里面。回到这个“美好愿景”,我们在第二章、第三章就希望大家去想象这个另外世界和其他物质、物种非常紧密的关系。展览的后方有一个他们叫NO HUMAN NO SCIENCE,是他们一组在欧洲出现过的艺术表现。我们展览中比较多思辨设计的这些项目,也就是说立足于一个可能性,然后把这个可能性推到无限的极限。就像这个假设性、虚构性的火星提议,让人类直接思考“近未来”的可探现实,一定程度是在表达他们对地球的一个美好愿景,反思这些美好初衷所带来的一系列事与愿违。所以我们邀请了16位艺术家的17个作品,邀请每一位艺术家就这个问题给到我们回复,把这个问题抛出给大众做一个讨论跟思考。

界面楼市:很多艺术家在做自己展品的时候,有的时候让人一眼是看不到他想表达的内容,他需要琢磨和思考很多。对于我们来说显然是这次表达是非常明确,特别明确。因为我们看到概念图给出一些一看明白了,是要表达这件事情。您觉得这个是强化的主张性表达,对于策展人是更合适一些,还是收敛一点,给出多种的可能性更好一点?

周衍:我觉得是平衡的事情。在策展的整个思路上,它一定是强烈的。因为这个生态问题一定是非常紧迫跟严肃去看待的事情。所谓的解决方式也好,我们并不是想说去提出解决方式,我们更多是想让大家在情感上面怎么去理解这个事。因为我觉得说最有力量的还是大家情感的部分。最早我们展览是从全球对这个环境问题非常多的目标、指标和承诺出发的。其实在这些承诺的泡沫里面,个体跟它的连接性跟切身感是非常远的。我们希望大家在情感上面得到共情,便让整个展览呈现较为鲜明的主张。   

界面楼市:刚才其实说了很多关联性的东西,我们最后再说一个。因为从美好愿景,您这边也是三段后果、微现实和未知。您也提到关注到了我们提出的C20,它是联合国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衍生而来的,比如青山周平说过城市的发展,就是旧的东西出去,新的东西进来。但新的东西比如文创产业进来,后来发现城市空心化了,就是找不到原住民。威尼斯就是这样一个特点的城市,您觉得这个问题,从城市的角度来看我们在做城市的生态、城市的规划、城市的建设时候有哪些属于“美好愿景误区”需要注意的?

周衍:我可以回答你的问题,展览中可能有两个具体的,专门为这个展览所创作的作品,可能很好的回答这个问题跟。751最早有邀请我们的时候,其实我们有做一些对国外艺术家的一些邀请。有一组在意大利工作的两位中国建筑师工作室叫建筑大王,就在我们想要讨论这个的问题就讲回情感这件事情。他们就有说,对这个生态问题你着急吗?我觉得这个着急是特别好的一个词,因为它是特别紧迫又是很个体情感的一个事。他们希望跟展览,跟这个场馆的地方有一定的关联性,而且这件作品是可以长期的,而不是说做一个作品拿过来展一下,大家看一下之后它就消失了,它的这个影响力应该是一个长期的作品。他们观察到这个玻璃立面这件事情,其实“鸟撞”这件事在美国最早开始有很深入的研究,近几年在国内也是。  

界面楼市:就是飞鸟注意不到玻璃的反光,然后撞击了建筑物。

周衍:对。他们观察到这个玻璃立面最严重的情况,有的不是透的,它是镜面,然后周围都是自然。镜像到树的时候,鸟撞的机率就大大提升了。他们希望表达的是,这对于人类来说是比较容易和能够快速跟有效解决的事,就是用贴点状物来处理这个玻璃镜面。我们在讨论这件事情的时候,作为策展人希望他们通过这个点可以具有一定的表达。

他们在意大利在今年夏天特别热40多度的时候,他们家周围的一条大河原来就是碧波荡漾的,今年变成干燥到水中间可以长番茄。最后他们就想要在这个河的中间自己就去捡了石子,这些石子就变成这个点状的外形,贴在751的立面上。在两个地方同样去关注这件事情的时候,一个是关注的生态的,一个是在城市中。他们住在乡下,那个是地球另外一边,虽然是一个自然里面,但还是同样在处理生态问题。他们表达的这是一个全球性的事。

另外一个项目,我们工作室其实在两三年前就有关注到复旦大学生物保护组王放教授做的一个城市野生动物的研究。他们长期在关注跟追查貉这个野生动物,这个野生动物为什么选它?因为它的行动速度非常快,它原来都是野生的,它选择进入到城市中来生活。有很多原因,食物、环境等等。因为改变了生活环境而去改变了它的生活习性,这个时候人跟这个野生动物的关系,也是在发生变化。因为它们数量慢慢变成多之后,这件事就变得更可见了。我们就邀请了一位插画师,想要把他的很有学术的文字报道怎么展现,可能作为一个推广公共教育的事情,创作了装置作品。这个装置是一个4米直径圈,这个圈离地1米高,外围是一段教授的描述,就是他做这件事情,在那么多年来怎么跟貉发生关系。在这个圈里面,你要钻进去之后就看到一幅大型的插画作品,都是描述这个貉这个动物的,这些貉都在看着你。

我们想要表达的是你弯腰进入这个圈,和你进入这个圈之后只能看到貉这件事情。我们其实很多时候是忽略于我们跟其他物种一起分享共存这个城市中,所谓我们在这个圈里面是看不到其他的东西的,表现意识和视觉的盲区。

这两件作品其实跟751有非常有相似之处,斑驳何荒芜是自然的修复方式,城市的生态在面对自然力量这件事上面考虑人为介入方式,影响的后果,是非常重要的。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