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潍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点亮城市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潍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点亮城市高质量发展

展望新时代,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潍坊市既要抓住发展机遇,也要直面更多的挑战。

回首过往,听涛声不绝;展望未来,走出条坦坦大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前,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近日,乘着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东风,潍坊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扛牢经济大市责任,全力冲刺四季度,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做表率。

纵观发展漫漫征途,十年来的潍坊成绩斐然:全国唯一的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建成投用,“国字号”创新平台达38家,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10.4倍,高新技术企业增长4.3倍,两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批国家创新型城市……

展望新时代,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潍坊市既要抓住发展机遇,也要直面更多的挑战。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潍坊在行动

将时间推回到10月29日,潍坊市市委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谋划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举措、重点工作,集思广益、凝心聚力,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把潍坊发展推向新高度,答好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答卷。

在会上,潍坊市市委书记江敦涛指出,推进潍坊的现代化建设,根本是要遵循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新时代党的中心任务对标对表,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总体目标、战略部署对标对表,进一步明确潍坊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思路。

江敦涛强调,要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外延,围绕高质量产业体系、高能级城市形态、高品质人民生活、高水平文明程度、高效能社会治理的目标,突出强化党建统领,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活力、新经济新产业、民生福祉、干部能力作风,大力实施科教创新、金融、文化、生态赋能,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

同时,江敦涛还谈到潍坊要严防死守,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阵地战歼灭战;严防金融风险,确保不出问题;坚持线上线下共同努力,抓好意识形态和网络安全工作;强化民生保障,突出抓好农民工工资发放、特殊困难群体生活保障、冬季供暖等实事;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决战冲刺四季度,确保完成全年任务目标。

未来,潍坊在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前提下,要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锚定“一二三”目标不动摇,坚持“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推动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值得一提的是,“十四五”以来,潍坊始终坚持以党建为统领,突出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两大主业”,抓实改革开放创新、新旧动能转换、安全和谐稳定“三大任务”,扭住项目建设、营商环境、民生保障、生态环境“四个抓手”,主攻乡村振兴、城市更新、海洋经济、总部经济和商贸流通、文旅教育和医养健康“五大战场”的“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交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眼成绩单。

传统产业转身,潍坊冲击新发展阶段

早在潍坊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发布时,潍坊便提出“锚定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冲刺全国大中城市综合实力前30强、加速迈入国内二线城市行列”的发展目标。

可以说,潍坊立下的十四五“发展之约”并未“食言”。

毕竟无论是2021年经济总量突破7000亿元,还是居全国大中城市第35位,面向新时代,现在的潍坊正向着“万亿俱乐部”阔步前行。

根据潍坊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前三季度潍坊市实现生产总值5338.1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1%。

高扬的GDP数据背后是潍坊市坚持“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的全面发力,产业体系优存量、扩增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

为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潍坊拿出了真金白银的措施。近日,《关于推进“五个优化”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17条出台,首次提出对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首台套重大装备及零部件等进行奖励,也是首次对各档次优质企业资金扶持进行整合。

据了解,今年1-8月,潍坊全市1488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208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4.1%,在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带动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7.2和6.6个百分点。其中,新开工项目335个、新签约项目507个、新增省外内资到位资金1379亿元,均居全省第1位。

9月3日,潍坊市第三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全钒液流电池、声学组件精密制造、新型基因抗体疫苗研发生产……

在政企合力推动下,潍坊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制造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

目前,潍坊市正在研究起草全市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实施意见、支持新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等两个文件,大力培育和发展氢能、新能源制造、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新医药、数字经济、磁产业等新产业,让新兴产业逐步挑起全市经济发展的大梁。

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潍坊市实现“四新”经济增加值972.6亿元、居全省第4位,同比增长11.5%,经济发展“含金量”“含新量”不断提升。正协调推进123个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双招双引”签约项目,截至9月底,121个实施类项目全部开工,开工率居全省首位;完成投资313亿元,投资计划完成率达112%,均居全省前列。年内,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将突破800万千瓦。

践行国家战略,赋能高质量发展

“中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是潍坊响亮的农业名片。潍坊以创新提升“三个模式”为抓手,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持续增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过去的十年,潍坊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推动种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建立重点项目包靠联系制度,实行专班制推进,确保农业重点项目尽快建成投产达效;坚定不移培强做大农业龙头企业,着力打造10个百亿级全产业链重点链;结合资源禀赋、已有基础、发展目标等,建设好潍坊市“三农”大数据平台,培育形成一批发展主体、应用场景。

再次基础上,潍坊还给农业发展插上科技翅膀,突破了西葫芦、芦笋、南美白对虾等一批种业“卡脖子”技术,国产蔬菜品种市场占有率7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9%。

未来,潍坊将聚力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农村治理现代化、农民生活现代化,再创"全国乡村振兴看山东,山东乡村振兴看潍坊"新辉煌。

矢志创新求突破,开辟发展新赛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过去的十年,潍坊坚持创新驱动,创新能力实现了新跃升,全国唯一的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落户潍坊,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建成投用,“国字号”创新平台达到38家,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10.4倍,高新技术企业增长4.3倍,两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批国家创新型城市。

未来,潍坊将紧密结合科技创新工作实际,统筹“技术、平台、企业、人才”一体化推进,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速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实施“小升高”计划和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行动,引育更多高端科创人才来潍坊创新创业,为实现传统产业“弯道超车”、新兴产业“换道超车”提供‘硬核’科技支撑。

此外,党的二十大报告多次提及“开放”一词。

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我国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过去的十年,潍坊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耕“一带一路”,主动对接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经济圈,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载体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强,风筝会、鲁台会、中日韩产业博览会、潍坊发展大会等节会的带动作用越来越大,形成了高能级的开放平台矩阵。

如今,党的二十大报告对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部署,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潍坊市市委书记江敦涛强调,要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完善市场体系、促进共同富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等深化改革,不断提高制度供给与现代化建设的适配性;坚持越开放越发展、越发展越开放,聚力打造“双循环”重要节点城市、山东半岛对外开放桥头堡和环渤海区域性海洋经济中心,为现代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活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潍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点亮城市高质量发展

展望新时代,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潍坊市既要抓住发展机遇,也要直面更多的挑战。

回首过往,听涛声不绝;展望未来,走出条坦坦大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前,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近日,乘着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东风,潍坊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扛牢经济大市责任,全力冲刺四季度,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做表率。

纵观发展漫漫征途,十年来的潍坊成绩斐然:全国唯一的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建成投用,“国字号”创新平台达38家,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10.4倍,高新技术企业增长4.3倍,两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批国家创新型城市……

展望新时代,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潍坊市既要抓住发展机遇,也要直面更多的挑战。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潍坊在行动

将时间推回到10月29日,潍坊市市委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谋划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举措、重点工作,集思广益、凝心聚力,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把潍坊发展推向新高度,答好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答卷。

在会上,潍坊市市委书记江敦涛指出,推进潍坊的现代化建设,根本是要遵循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新时代党的中心任务对标对表,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总体目标、战略部署对标对表,进一步明确潍坊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思路。

江敦涛强调,要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外延,围绕高质量产业体系、高能级城市形态、高品质人民生活、高水平文明程度、高效能社会治理的目标,突出强化党建统领,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活力、新经济新产业、民生福祉、干部能力作风,大力实施科教创新、金融、文化、生态赋能,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

同时,江敦涛还谈到潍坊要严防死守,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阵地战歼灭战;严防金融风险,确保不出问题;坚持线上线下共同努力,抓好意识形态和网络安全工作;强化民生保障,突出抓好农民工工资发放、特殊困难群体生活保障、冬季供暖等实事;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决战冲刺四季度,确保完成全年任务目标。

未来,潍坊在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前提下,要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锚定“一二三”目标不动摇,坚持“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推动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值得一提的是,“十四五”以来,潍坊始终坚持以党建为统领,突出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两大主业”,抓实改革开放创新、新旧动能转换、安全和谐稳定“三大任务”,扭住项目建设、营商环境、民生保障、生态环境“四个抓手”,主攻乡村振兴、城市更新、海洋经济、总部经济和商贸流通、文旅教育和医养健康“五大战场”的“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交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眼成绩单。

传统产业转身,潍坊冲击新发展阶段

早在潍坊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发布时,潍坊便提出“锚定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冲刺全国大中城市综合实力前30强、加速迈入国内二线城市行列”的发展目标。

可以说,潍坊立下的十四五“发展之约”并未“食言”。

毕竟无论是2021年经济总量突破7000亿元,还是居全国大中城市第35位,面向新时代,现在的潍坊正向着“万亿俱乐部”阔步前行。

根据潍坊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前三季度潍坊市实现生产总值5338.1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1%。

高扬的GDP数据背后是潍坊市坚持“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的全面发力,产业体系优存量、扩增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

为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潍坊拿出了真金白银的措施。近日,《关于推进“五个优化”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17条出台,首次提出对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首台套重大装备及零部件等进行奖励,也是首次对各档次优质企业资金扶持进行整合。

据了解,今年1-8月,潍坊全市1488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208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4.1%,在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带动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7.2和6.6个百分点。其中,新开工项目335个、新签约项目507个、新增省外内资到位资金1379亿元,均居全省第1位。

9月3日,潍坊市第三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全钒液流电池、声学组件精密制造、新型基因抗体疫苗研发生产……

在政企合力推动下,潍坊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制造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

目前,潍坊市正在研究起草全市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实施意见、支持新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等两个文件,大力培育和发展氢能、新能源制造、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新医药、数字经济、磁产业等新产业,让新兴产业逐步挑起全市经济发展的大梁。

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潍坊市实现“四新”经济增加值972.6亿元、居全省第4位,同比增长11.5%,经济发展“含金量”“含新量”不断提升。正协调推进123个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双招双引”签约项目,截至9月底,121个实施类项目全部开工,开工率居全省首位;完成投资313亿元,投资计划完成率达112%,均居全省前列。年内,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将突破800万千瓦。

践行国家战略,赋能高质量发展

“中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是潍坊响亮的农业名片。潍坊以创新提升“三个模式”为抓手,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持续增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过去的十年,潍坊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推动种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建立重点项目包靠联系制度,实行专班制推进,确保农业重点项目尽快建成投产达效;坚定不移培强做大农业龙头企业,着力打造10个百亿级全产业链重点链;结合资源禀赋、已有基础、发展目标等,建设好潍坊市“三农”大数据平台,培育形成一批发展主体、应用场景。

再次基础上,潍坊还给农业发展插上科技翅膀,突破了西葫芦、芦笋、南美白对虾等一批种业“卡脖子”技术,国产蔬菜品种市场占有率7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9%。

未来,潍坊将聚力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农村治理现代化、农民生活现代化,再创"全国乡村振兴看山东,山东乡村振兴看潍坊"新辉煌。

矢志创新求突破,开辟发展新赛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过去的十年,潍坊坚持创新驱动,创新能力实现了新跃升,全国唯一的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落户潍坊,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建成投用,“国字号”创新平台达到38家,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10.4倍,高新技术企业增长4.3倍,两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批国家创新型城市。

未来,潍坊将紧密结合科技创新工作实际,统筹“技术、平台、企业、人才”一体化推进,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速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实施“小升高”计划和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行动,引育更多高端科创人才来潍坊创新创业,为实现传统产业“弯道超车”、新兴产业“换道超车”提供‘硬核’科技支撑。

此外,党的二十大报告多次提及“开放”一词。

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我国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过去的十年,潍坊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耕“一带一路”,主动对接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经济圈,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载体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强,风筝会、鲁台会、中日韩产业博览会、潍坊发展大会等节会的带动作用越来越大,形成了高能级的开放平台矩阵。

如今,党的二十大报告对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部署,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潍坊市市委书记江敦涛强调,要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完善市场体系、促进共同富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等深化改革,不断提高制度供给与现代化建设的适配性;坚持越开放越发展、越发展越开放,聚力打造“双循环”重要节点城市、山东半岛对外开放桥头堡和环渤海区域性海洋经济中心,为现代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活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