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哪些情况需查验核酸证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解答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哪些情况需查验核酸证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解答

2022年11月1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不折不扣、科学精准落实疫情防控优化措施有关情况。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张倩楠

编辑 | 翟瑞民

2022年11月1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不折不扣、科学精准落实疫情防控优化措施有关情况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洪兵介绍,核酸检测是疫情早发现的重要手段,是评估疫情风险、及时采取措施防范疫情传播扩散的重要前提。无论是第九版防控方案,还是新发布的二十条优化调整措施,都对常态化核酸检测和发生本土疫情后的区域核酸检测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各地要基于疫情风险,科学精准组织开展核酸检测,“既不能层层加码,也不能随意减码”。

沈洪兵介绍,常态化核酸检测要求,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主要是严格落实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的核酸检测要求,做到应检尽检,确保高质量、符合频次要求的核酸检测,不得随意不检、漏检,也不能擅自扩大核酸检测范围。

对于发生本土疫情后的区域核酸检测,沈洪兵介绍,发生本土疫情后,要在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根据疫情发生地区人口规模大小、感染来源是否明确、是否存在社区传播风险及传播链是否清晰等因素综合研判,根据风险大小,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确定检测人群的范围、频次和先后顺序。

他指出,如果当地疫情仅有零星的感染者,传播链条清晰,在没有社区传播风险的时候,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当疫情存在扩散风险时,疫情所在的区可以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每日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连续3次核酸检测没有社会面感染者后,间隔3天再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可停止全员核酸检测。感染者活动频繁、停留时间长的其他区,可基于流调研判,划定一定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原则上每日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连续3次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可以停止全员核酸检测。

此外,对于公共场所查验核酸检测证明的有关要求,沈洪兵介绍,为有效防范疫情扩散蔓延,跨区域流动人员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乘坐飞机、高铁、列车、跨省长途客运汽车、跨省客运船舶等交通工具,抵达目的地后要按照属地要求进行“落地检”,入住宾馆酒店和进入旅游景区人员需要查验健康码和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3岁以下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可免予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至于“落地检”是否有必要?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介绍,针对今年7月以来我国疫情出现“点多、频发、面广”的特点,部分地区发生了较大规模的聚集性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在“落地检”措施实施以来,各地对于及时发现来自高风险区的风险人员,做到跨区域疫情传播的早发现,避免引起本地关联性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

“‘落地检’措施并不是与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的要求相悖,而是在当前面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全国本土疫情严峻复杂的形势下推行的,通过‘落地检’可有效防范流动人员在旅途辗转中可能被感染等诸多不确定风险,对于现阶段疫情防控是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所以,我们仍将继续坚持,保护出行人员健康。” 王丽萍说。

对于目前多地出现的减少核酸检测点,导致市民排长队做核酸的情况,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介绍,关于核酸检测点的布局,事实上是常态化疫情防控的一种安排,是方便群众愿检尽检和应检尽检的安排。

郭燕红表示,关于这项工作,国家卫健委多次进行了部署。第一,要优化采样点的布局,对采样点实施网格化管理,覆盖辖区内的服务人群。第二,要向社会公布采样点的相关信息,也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电子地图,及时更新,方便群众查询,并就近方便进行采样。第三,合理安排采样时间,优化采样人员班次。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错峰提供采样服务。第四,国家卫健委要求各地做好采样点供需情况的监测,密切关注群众检测的需求,针对人口密度较大、人流量比较高的社区和场所,通过增设采样点位、增加采样人员等方式,扩大采样服务供给。

取消次密接集中封控,是否会带来疫情防控的漏洞,造成隐匿性传播风险的进一步加大,从而难以控制?沈洪兵对此表示,实际上,取消对密接的密接的判定和管理,是基于感染风险大小提出的更加科学精准的防控措施,对这类人群不再集中隔离,是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流调、隔离等防控资源和服务保障资源。

“当前,个别地方出现将密接的密接直接判定为密接,进行提级管控的情况,我认为是没有必要的。”沈洪兵指出,需要强调的是,取消次密接判定的同时,各地对于密接者要做到快判定、快检测、快管控。一旦密接者核酸检测阳性以后,在第一时间进一步开展密接者的调查和管控,一环紧扣一环,因此,对工作要求反而更高了。

此外,沈洪兵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11月11日,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二十条措施颁布以后,从国家卫健委官方网站“落实疫情防控九不准公众留言板”信息数据上看,群众投诉量明显下降,由11日的3306条已经下降到16日的2014条,投诉量降幅达到39%。

沈洪兵介绍,近日群众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来自低风险地区人员采取强制劝返、隔离等限制措施,占25%;二是随意将限制出行范围由高风险地区扩大到其他地区,占23%;三是随意扩大采取隔离、管控措施的风险人员范围,占18%。

沈洪兵表示,目前,各地整治“层层加码”问题专班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各方面进一步提升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及时纠正违反“九不准”等突出问题,及时纠正庸政懒政,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及时纠正“一封了之”“扩大赋码”等简单粗暴做法,有效维护了国家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截至11月17日12时,整治“层层加码”问题专班已累计转各地群众投诉问题线索13万条,办结率为99%,应该说成效非常显著。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哪些情况需查验核酸证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解答

2022年11月1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不折不扣、科学精准落实疫情防控优化措施有关情况。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张倩楠

编辑 | 翟瑞民

2022年11月1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不折不扣、科学精准落实疫情防控优化措施有关情况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洪兵介绍,核酸检测是疫情早发现的重要手段,是评估疫情风险、及时采取措施防范疫情传播扩散的重要前提。无论是第九版防控方案,还是新发布的二十条优化调整措施,都对常态化核酸检测和发生本土疫情后的区域核酸检测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各地要基于疫情风险,科学精准组织开展核酸检测,“既不能层层加码,也不能随意减码”。

沈洪兵介绍,常态化核酸检测要求,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主要是严格落实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的核酸检测要求,做到应检尽检,确保高质量、符合频次要求的核酸检测,不得随意不检、漏检,也不能擅自扩大核酸检测范围。

对于发生本土疫情后的区域核酸检测,沈洪兵介绍,发生本土疫情后,要在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根据疫情发生地区人口规模大小、感染来源是否明确、是否存在社区传播风险及传播链是否清晰等因素综合研判,根据风险大小,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确定检测人群的范围、频次和先后顺序。

他指出,如果当地疫情仅有零星的感染者,传播链条清晰,在没有社区传播风险的时候,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当疫情存在扩散风险时,疫情所在的区可以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每日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连续3次核酸检测没有社会面感染者后,间隔3天再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可停止全员核酸检测。感染者活动频繁、停留时间长的其他区,可基于流调研判,划定一定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原则上每日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连续3次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可以停止全员核酸检测。

此外,对于公共场所查验核酸检测证明的有关要求,沈洪兵介绍,为有效防范疫情扩散蔓延,跨区域流动人员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乘坐飞机、高铁、列车、跨省长途客运汽车、跨省客运船舶等交通工具,抵达目的地后要按照属地要求进行“落地检”,入住宾馆酒店和进入旅游景区人员需要查验健康码和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3岁以下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可免予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至于“落地检”是否有必要?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介绍,针对今年7月以来我国疫情出现“点多、频发、面广”的特点,部分地区发生了较大规模的聚集性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在“落地检”措施实施以来,各地对于及时发现来自高风险区的风险人员,做到跨区域疫情传播的早发现,避免引起本地关联性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

“‘落地检’措施并不是与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的要求相悖,而是在当前面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全国本土疫情严峻复杂的形势下推行的,通过‘落地检’可有效防范流动人员在旅途辗转中可能被感染等诸多不确定风险,对于现阶段疫情防控是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所以,我们仍将继续坚持,保护出行人员健康。” 王丽萍说。

对于目前多地出现的减少核酸检测点,导致市民排长队做核酸的情况,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介绍,关于核酸检测点的布局,事实上是常态化疫情防控的一种安排,是方便群众愿检尽检和应检尽检的安排。

郭燕红表示,关于这项工作,国家卫健委多次进行了部署。第一,要优化采样点的布局,对采样点实施网格化管理,覆盖辖区内的服务人群。第二,要向社会公布采样点的相关信息,也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电子地图,及时更新,方便群众查询,并就近方便进行采样。第三,合理安排采样时间,优化采样人员班次。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错峰提供采样服务。第四,国家卫健委要求各地做好采样点供需情况的监测,密切关注群众检测的需求,针对人口密度较大、人流量比较高的社区和场所,通过增设采样点位、增加采样人员等方式,扩大采样服务供给。

取消次密接集中封控,是否会带来疫情防控的漏洞,造成隐匿性传播风险的进一步加大,从而难以控制?沈洪兵对此表示,实际上,取消对密接的密接的判定和管理,是基于感染风险大小提出的更加科学精准的防控措施,对这类人群不再集中隔离,是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流调、隔离等防控资源和服务保障资源。

“当前,个别地方出现将密接的密接直接判定为密接,进行提级管控的情况,我认为是没有必要的。”沈洪兵指出,需要强调的是,取消次密接判定的同时,各地对于密接者要做到快判定、快检测、快管控。一旦密接者核酸检测阳性以后,在第一时间进一步开展密接者的调查和管控,一环紧扣一环,因此,对工作要求反而更高了。

此外,沈洪兵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11月11日,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二十条措施颁布以后,从国家卫健委官方网站“落实疫情防控九不准公众留言板”信息数据上看,群众投诉量明显下降,由11日的3306条已经下降到16日的2014条,投诉量降幅达到39%。

沈洪兵介绍,近日群众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来自低风险地区人员采取强制劝返、隔离等限制措施,占25%;二是随意将限制出行范围由高风险地区扩大到其他地区,占23%;三是随意扩大采取隔离、管控措施的风险人员范围,占18%。

沈洪兵表示,目前,各地整治“层层加码”问题专班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各方面进一步提升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及时纠正违反“九不准”等突出问题,及时纠正庸政懒政,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及时纠正“一封了之”“扩大赋码”等简单粗暴做法,有效维护了国家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截至11月17日12时,整治“层层加码”问题专班已累计转各地群众投诉问题线索13万条,办结率为99%,应该说成效非常显著。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