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德云点将录之于谦:以妾妇之道侍郭的聪明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德云点将录之于谦:以妾妇之道侍郭的聪明人

两个人说是相互尊重,实际还是于谦摆得正位置。

作者:王烜(咣咣)

相声界把搭档比喻为夫妻,在卖腐的道路上,老艺人领先时尚。

郭德纲身旁那个一脑袋花卷的中年男人,被纲丝们称为于奶奶,郭爷爷、于奶奶堪称中国好基友。不过,这位于奶奶可比不得正房嫡妻,他在郭爷爷身边更像是偏房姨太太。

搭档,老艺人叫一场买卖,即是买卖就因利而聚,利益纠葛下关系难以长久。能够长期合作的搭档,都被当做了楷模,不一定是艺术楷模,而一定是做人楷模。

于谦能在郭德纲身旁一站十数年,且尚未露出挒穴的端倪,这份基友情实属不易。老郭是阴鸷枭雄,做他的搭档可谓伴君如伴虎。于谦不容易,他像小妾侍奉夫主一样谨慎地傍着郭德纲,才有了今日荣华。

以脸熟论,于谦进入大众视线可是不少年了,虽然叫不上名字,但印象里有这么一个演电视剧的人,我那时管他叫:包子。(半熟脸的演员我都以外号称呼)

《小龙人》、《编辑部的故事》这些在中国电视剧史上熠熠生辉的剧目,于谦都参与其中,扮演过甲乙丙丁。

如果不是遇见郭德纲,于谦这辈子估计就混混沌沌的下去了,在影视圈做一个资深龙套,过着小康生活,可命运就是不由人做主。若说没奇缘,今生偏要遇着他。

郭德纲的段子都属于“一头沉”,捧哏的话不多,这是马氏相声的风格。郭德纲虽是侯门弟子,但使活的基本技法承袭马家。鉴于此,捧哏于郭德纲不是肯綮所系,于谦绝没到不可替代的地步。两人之所以能牵手至今,是于谦会做人的结果。

艺人的心态非常微妙,凡是大角儿在钱上都能有开通的时候,唯独当角儿的感受不可与人分享。配角遮住了主角的光彩,是行业大忌,于谦在这方面拿捏的尺度堪称完美。

老郭讲过一件事,后台一帮记者围着他采访,于谦孤零零在一边抽烟、喝茶。有个记者看出了尴尬,问于谦会不会心里不平衡?于谦说:不平衡就别干了!

参加《锵锵三人行》的录制时,谦哥表示对行业里某些人不愿意承认配角地位不理解。他直白地讲,捧逗之间就是主次之别,不承认这个你算干嘛的?

捧哏和逗哏关系难以长期维持,是行业特性和人性本身弱点决定的。做演艺事业,是个非常容易让人膨胀的工作。不火的时候还好说,一旦火了,马上心里的魔鬼就出笼。

逗哏的觉着全是我本事大,人家花钱是为了看我,钉个木头桩子在旁边我也能把钱赚了。捧哏的便觉着心里不平,我卖力保驾,凭什么分钱的时候你拿七、我拿三?这时再有热心的同行、体贴的家属煽动两句,除了翻脸没有第二个结果。

马志明先生讲过他和杨少华挒穴的经过,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杨少华急于表现自己。论年齿,杨少华长马志明不少,不甘心在一旁嗯、啊、这、是,见缝插针地翻包袱、临场改词,弄得少马爷很是不爽,找个机会拆伙了。马志明第二个搭档就是在德云社发挥余热的谢天顺,谢因为职称问题和马志明闹待遇,这回是配角不干了。经过了两次教训,马志明也总结自身问题,才有了和现任搭档黄族民的稳定关系。

老郭对于谦算是不错,面子给足,钱上也与优待,两个人说是相互尊重,实际还是于谦摆得正位置。

2008年,徐德亮、王文林退社时,于谦面对媒体采访的一句话就看出这个人的聪明。于谦说,只有郭德纲退出才会影响德云社这个团队,其他人谁走都没影响。因为卖票靠的是郭德纲,观众看的也是郭德纲。

好角儿嫉妒心都强,郭德纲的霸气侧漏、老大思维绝不会允许有人和他分庭抗礼,如果于谦有一点膨胀感,在老郭面前翘起一点尾巴,我敢说,他们早已成为赵本山和范伟的翻版。

除了对郭德纲的正确认识,于谦的聪明更在于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他的天赋、功力都不算出色,传统相声的修养也差得远,但是人家认得清现实,安安静静地做一片绿叶。台下,时时处处突出郭德纲、维护郭德纲。闲暇时光寄情于斗鸡走狗,乐悠悠地抽烟、喝酒、烫头,完全一副胸无大志的逍遥客姿态。这是在向郭老板输诚:我就这么点出息,没野心。

在自己的相声王国里,郭德纲像独裁君王一样镇压异己、剪除开国老臣,文武两班俱丧了,只剩下于奶奶老迈年高。如果不是人格分裂到极致,老郭是不会对于谦下杀手的。反之,如果老郭的相声王国坍塌,他们还能继续恩爱吗?那时,又要考验人性了!

(未完待续)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德云点将录之于谦:以妾妇之道侍郭的聪明人

两个人说是相互尊重,实际还是于谦摆得正位置。

作者:王烜(咣咣)

相声界把搭档比喻为夫妻,在卖腐的道路上,老艺人领先时尚。

郭德纲身旁那个一脑袋花卷的中年男人,被纲丝们称为于奶奶,郭爷爷、于奶奶堪称中国好基友。不过,这位于奶奶可比不得正房嫡妻,他在郭爷爷身边更像是偏房姨太太。

搭档,老艺人叫一场买卖,即是买卖就因利而聚,利益纠葛下关系难以长久。能够长期合作的搭档,都被当做了楷模,不一定是艺术楷模,而一定是做人楷模。

于谦能在郭德纲身旁一站十数年,且尚未露出挒穴的端倪,这份基友情实属不易。老郭是阴鸷枭雄,做他的搭档可谓伴君如伴虎。于谦不容易,他像小妾侍奉夫主一样谨慎地傍着郭德纲,才有了今日荣华。

以脸熟论,于谦进入大众视线可是不少年了,虽然叫不上名字,但印象里有这么一个演电视剧的人,我那时管他叫:包子。(半熟脸的演员我都以外号称呼)

《小龙人》、《编辑部的故事》这些在中国电视剧史上熠熠生辉的剧目,于谦都参与其中,扮演过甲乙丙丁。

如果不是遇见郭德纲,于谦这辈子估计就混混沌沌的下去了,在影视圈做一个资深龙套,过着小康生活,可命运就是不由人做主。若说没奇缘,今生偏要遇着他。

郭德纲的段子都属于“一头沉”,捧哏的话不多,这是马氏相声的风格。郭德纲虽是侯门弟子,但使活的基本技法承袭马家。鉴于此,捧哏于郭德纲不是肯綮所系,于谦绝没到不可替代的地步。两人之所以能牵手至今,是于谦会做人的结果。

艺人的心态非常微妙,凡是大角儿在钱上都能有开通的时候,唯独当角儿的感受不可与人分享。配角遮住了主角的光彩,是行业大忌,于谦在这方面拿捏的尺度堪称完美。

老郭讲过一件事,后台一帮记者围着他采访,于谦孤零零在一边抽烟、喝茶。有个记者看出了尴尬,问于谦会不会心里不平衡?于谦说:不平衡就别干了!

参加《锵锵三人行》的录制时,谦哥表示对行业里某些人不愿意承认配角地位不理解。他直白地讲,捧逗之间就是主次之别,不承认这个你算干嘛的?

捧哏和逗哏关系难以长期维持,是行业特性和人性本身弱点决定的。做演艺事业,是个非常容易让人膨胀的工作。不火的时候还好说,一旦火了,马上心里的魔鬼就出笼。

逗哏的觉着全是我本事大,人家花钱是为了看我,钉个木头桩子在旁边我也能把钱赚了。捧哏的便觉着心里不平,我卖力保驾,凭什么分钱的时候你拿七、我拿三?这时再有热心的同行、体贴的家属煽动两句,除了翻脸没有第二个结果。

马志明先生讲过他和杨少华挒穴的经过,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杨少华急于表现自己。论年齿,杨少华长马志明不少,不甘心在一旁嗯、啊、这、是,见缝插针地翻包袱、临场改词,弄得少马爷很是不爽,找个机会拆伙了。马志明第二个搭档就是在德云社发挥余热的谢天顺,谢因为职称问题和马志明闹待遇,这回是配角不干了。经过了两次教训,马志明也总结自身问题,才有了和现任搭档黄族民的稳定关系。

老郭对于谦算是不错,面子给足,钱上也与优待,两个人说是相互尊重,实际还是于谦摆得正位置。

2008年,徐德亮、王文林退社时,于谦面对媒体采访的一句话就看出这个人的聪明。于谦说,只有郭德纲退出才会影响德云社这个团队,其他人谁走都没影响。因为卖票靠的是郭德纲,观众看的也是郭德纲。

好角儿嫉妒心都强,郭德纲的霸气侧漏、老大思维绝不会允许有人和他分庭抗礼,如果于谦有一点膨胀感,在老郭面前翘起一点尾巴,我敢说,他们早已成为赵本山和范伟的翻版。

除了对郭德纲的正确认识,于谦的聪明更在于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他的天赋、功力都不算出色,传统相声的修养也差得远,但是人家认得清现实,安安静静地做一片绿叶。台下,时时处处突出郭德纲、维护郭德纲。闲暇时光寄情于斗鸡走狗,乐悠悠地抽烟、喝酒、烫头,完全一副胸无大志的逍遥客姿态。这是在向郭老板输诚:我就这么点出息,没野心。

在自己的相声王国里,郭德纲像独裁君王一样镇压异己、剪除开国老臣,文武两班俱丧了,只剩下于奶奶老迈年高。如果不是人格分裂到极致,老郭是不会对于谦下杀手的。反之,如果老郭的相声王国坍塌,他们还能继续恩爱吗?那时,又要考验人性了!

(未完待续)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