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大棚里常年15度,每月工资六七千元,我计划租几个大棚自己种植香菇,全家人一起干,争取带动更多的人致富。”11月18日,在青岛七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务工的山东青岛平度市蓼兰镇医官庄村村民孙彩艳说。
产业兴旺一头连着农民群众的“钱袋子”,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动力后劲。2021年,依托七河生物独有的香菇和菌棒生产技术体系,平度市乡村振兴局整合资金6760万元,建设七河生物香菇智能产业园区二期工程,目前200个智慧化香菇种植大棚已全部投入使用,已新招聘出菇工、运菇工等121人。特色农业产业园不仅解决几百农村人口的就业难题,更给农民带来创业就业新的路径和创造美好生活的希望。
像七河生物这样的特色产业园是平度市近年来打造的扶贫“农创体”(农民创业创新创富的载体)的升级版之一。据了解,平度市第一个扶贫“农创体”建于2016年,通过党建引领合作社组织和运作,集中6个经济薄弱村的扶贫资金540万元在崔家集镇前洼村建起36个小西红柿大棚,租给农户种植,每个村庄的收益每年在5万元以上。目前,以这个村子为中心,带动起全镇的小西红柿大棚2400多个。脱贫户王京芳2016年先是在大棚里打工,2017年她和丈夫承包了一个2亩的大棚,6年来纯收入78万元以上。“感谢党的好政策,第一年纯收入8万元,今年纯收入10万元,中间那4年平均有个15万元吧。”王京芳说。
脱贫攻坚期内,依托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平度市投入扶贫资金共打造了32个扶贫“农创体”,年收益在1500余万元。2020年1月,平度市“扶贫农创体为产业脱贫赋能”入选国务院扶贫办、研究室主编的《脱贫攻坚基层实践》,成为年度全国入选的11个典型案例之一。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平度市继续扛牢主体责任,在巩固“扶贫农创体”成效基础上,以市场逻辑谋事,以平台思维和资本力量干事,把衔接资金集中融入农业产业集群,按照资金集成化、项目园区化、建管规范化、收益权属化“四化”思路,打造“农创体”升级版,为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扩大收益惠及面、赋能全市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平度市乡村振兴局项目组负责人艾典鹏告诉记者,培育优势农业产业集群、建设引领型现代农业园区,是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和动力。平度市统筹镇街衔接资金和社会资本集中使用来推进产业项目,不断提升农业园区产业规模和档次,目前仅在六大农业产业园区投入的衔接(扶贫)资金就达4亿元,年收益率均在6%以上。
强强联合保收益,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平度市与世界领先的遮阳伞制造企业——青岛万汇集团公司合作,量身打造万汇蝴蝶兰种植产业园,规划占地226亩,建筑面积70000平方米,总投资3亿元,其中衔接(扶贫)资金6513万元,每年的收益390万元,全部投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2.5亿元,将建成东北亚最大的蝴蝶兰鲜切花供应基地,带动新就业达200余人。目前一期项目已有28万支鲜切花出口海外,供不应求。
来源:推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