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深度】数据要素市场化元年:全国“大一统”时代何时到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深度】数据要素市场化元年:全国“大一统”时代何时到来?

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黄丽华指出,构建全国统一的数据资产登记体系,是数据资源转变为数据资产的必由之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杨舒鸿吉 黄景源

2022年11月25日,全球数商大会在上海开幕。会上,上海数据交易所宣布,自成立一周年以来,预计全年数据产品累计挂牌数超800个,数据产品交易额超过1亿元。

2022年被视为数据要素市场化探索元年。数据已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2021-2022年间,国内多家数据交易机构成立,在金融、工业、海洋、文化、数字资产等领域开展探索。

“一年以来,以上海数据交易所为代表的交易机构,网聚了数据要素市场的主体,并探索出可行的交易规则。”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黄丽华认为,数据交易市场已经呈现星火之势,国家层面的顶层制度设计也接近完成。

数据要素市场迎来元年之后如何发展?

黄丽华指出,构建全国统一的数据资产登记体系,是数据资源转变为数据资产的必由之路。

数据交易市场雏形初现

界面新闻独家从上海数据交易所获悉,日前,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大智慧财汇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数据交易所达成数据产品交易合作,本次交易标的物为大智慧财汇的核心数据产品“财汇金融资讯”。

该数据产品采用先进的数据库设计技术,由一系列子数据库构成。大智慧财汇对现有金融数据、企业数据进行了整合梳理,汇集成金融机构客户重点关注的企业融资数据库;同时,提供涉及国内沪深京三大交易所所有上市股票、债券、公募基金的基本面数据、财务数据、行情数据等多类数据服务。

交通银行则可通过“财汇金融资讯”这款数据产品,为投资决策、市场研究、风险控制、金融工程等多场景提供数据支持。

在本次交易中,作为上海数据交易所第三方合作数据商,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提供了质量评估和合规评估等服务,保证了数据产品合规合法,提升了交通银行的数据产品采购效率。

黄丽华指出,数据资源本身每天都在产生,但是数据价值的发挥还比较有限。数商的价值就在于真正发现、实现数据要素的价值,从而驱动数字经济的发展。

2021年11月25日,上海数据交易所揭牌成立。上海数据交易所的设立,重点是聚焦确权难、定价难、互信难、入场难、监管难等关键共性难题,形成系列创新安排。

上海数据交易所副总裁卢勇表示,目前上海数据交易所已在规范确权、统一登记、集中清算、灵活交付进行有效探索,并打造高效、便捷、安全合规的数据流通与交易体系,引领培育发展数商的新业态。

过去一年,上海数据交易所已挂牌产品超过800个,涉及金融、交通、贸易、治理、通信、消费、医疗、工业等十多个领域,上海数据交易所按照板块的形式组织推动交易业务的发展。截至目前签约数商企业超500家,对接数商企业超800家。

摄影:赵茜

除了上海,其他地方也数据交易领域进行了诸多探索。

2021年4月、7月,北京、贵阳数据交易所相继上线。2022年1月11日,湖南大数据交易所正式投入运营。9月30日,广州数据交易所(简称广数所)揭牌成立。9月30日,苏州大数据交易所正式揭牌。11月15日,深圳数据交易所正式揭牌,并在全国首次进行跨境数据交易探索。

争先上马的数据交易所,发力点也各不相同。

其中,深圳数据交易所将对跨境数据交易业务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及防控;北京国际数据交易所则建成了国内首个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交易平台,将数据交易全过程上链存储。“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和青岛海洋大数据交易平台则分别聚焦文化行业与海洋领域的数据交易。

黄丽华认为,在中国,一个完善的数据交易市场已现雏形:“市场形成的基础要具备三个要素,分别是标的物、交易规则以及参与者,目前三者均已出现。”

对于数据交易平台的“井喷”,黄丽华指出应该一分为二来看待。

一方面,从市场层面来看,全国先后涌现的数十家交易机构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不断推出交易产品,一来可以说明各自在数据产品的发掘方面已经有较好的储备,二来是交易规则的完善为数据交易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来是交易产品涌现背后说明供需双方作为交易主体出现在市场中。

另一方面,众多机构的出现也会带来交易效率和监管的弊病。以数据权属登记为例,当前,国内数据要素市场探索仍进度缓慢,除制度层面的因素外,另一个原因是国内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确权机构开展数据资产的权属登记。

“所谓数据权属登记,是确定数据属于谁、能否可交易的关键前提,”黄丽华说,“构建全国统一的数据资产登记体系,是数据资源转变为数据资产的必由之路。”

她认为,我国大多数据交易机构目前的运营情况不如预期,其原因之一是缺乏权威性的数据要素确权和登记环节,使一大批拥有数据资源的企业和机构不敢、不愿意、无能力来参与数据市场的交易活动,从而使得数据交易市场成为“无源之水”。只有通过全国统一的数据资产登记体系的建设,以资产证书的形式来确保数据资源的合规性和权属,才有可能形成可流通的数据产品,为全国统一的数据流通交易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供应源”。

此外,黄丽华指出,分布在国内各地的数据交易所也意味着市场的分散,分散市场的交易效率并不会太高。同时,各地探索的方向不同,交易机构的主体性质不同,也会带来监管的低效。

在她看来,数据交易最终要建设全国性的统一市场,必须有一套国家制度、共享规则,建设有序、完善的分层市场。

在国内市场培育方面,上海数据交易所副总裁卢勇向界面新闻指出,从过去一年的观察来看,国内数据流通大部分还是在场外发生,即在交易所之外,由企业点对点完成交易。

他认为,从场外到场内是一个过程,需要像政策、技术、策略以及行业数字化的转型综合推动。“不光是存量市场上要引导未来企业从场外到场内去进行交易,同时还要构建数据要素市场更完善的架构,更好应对未来数字经济发展前提下,数字化转型过程当中产生的数据流通交易增量。”

2022年8月,国家网信办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显示,2017年到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7.2万亿增至45.5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6%,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32.9%提升至39.8%,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

卢勇预计,到2025年,场内交易市场的复合增长率将超过100%。“当然,目前数据要素流通也存在着一些数据本身的壁垒、数据的孤岛。要让数据资产、数据产品进入全国的登记体系,才能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图片来源:图虫

数据交易全国统一市场亟待建设

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统一的技术和数据市场,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权利保护、跨境传输管理、交易流通、开放共享、安全认证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深入开展数据资源调查,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今年6月2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会议强调,数据基础制度建设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大局,要维护国家数据安全,保护个人信息和商业秘密,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统筹推进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

全国统一的数据大市场呼之欲出。

如何建立全国统一的数据资产登记体系?

11月25日,2022年全球数商大会在上海开幕。大会发布了由上海数交所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联合编写的《全国统一数据资产登记体系建设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

立足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全局,《白皮书》提出数据资产登记的“七统一”原则,即统一登记依据、统一登记机构、统一登记载体、统一登记程序、统一审查规则、统一登记证书、统一登记效力。

《白皮书》建议,要统筹各省市数据资产登记管理落地单位 ,明确数据产品登记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接受登记申请、审核、资产核准、签发资产证书、接受查询、提供服务等。

其次,《白皮书》认为要创建全国一体化组织模式的登记机构,建议先由国家级数据交易所发起设立“数据资产登记结算有限公司”,待国家有关部门批复以后再定向增资、合资运营该公司。该公司的核心使命是承担全国数据资产登记及交易结算业务。

同时,《白皮书》建议建设集成的数据资产登记平台系统,制定配套的政策和措施,激励数据持有者参与数据资产登记。

在全球数商大会上,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张新明透露,该研究院与相关数据公司、全国信标委大数据标准化工作组成立了课题组,已研究形成数据登记管理办法的初稿,涉及登记制度、管理机构、登记系统、登记对象等内容,明确了数据登记信息的保护、共享、更新与查询还有相关的法律责任。同时针对其中的信息采集程序落地,正在探索构建数据登记的标准化工作模式。

就在不久前的11月4日,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牵头建设的全国数据资产登记服务平台正式发布。

“基于数据分级管理办法和相关标准化的需求,前期我们发布了全国数据资产登记服务平台,设置了国家地方节点平台模式,构建了一套由国家、地方共同推进的联动机制利用区块链技术,提供可溯源、防篡改的链上登记服务。”张新明表示,下一步将加快推进数据登记管理办法,选择部分地区先行先试,完善全国数据资产登记服务平台建设。

图片来源:全球数商大会

数交所的新使命

上海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数据的跨境流动必不可少。

在黄丽华看来,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国际金融中心都意味着大量数据的流动。“此外,在未来数字经济发展中,中国还应该起到一个引领作用。如何释放数据生产要素价值,赋能经济增长和高质量转型发展,不只是上海或是中国其他城市的问题,也是全国乃至全球都面临的问题。”

作为国内数据交易的重镇,上海此前已经在数据要素流通各环节,形成了一批理论和制度成果。本次全球数商大会期间,上海对这些成果进行了集中发布,其中就包括全球首发的六大成果和六大示范项目。

六大成果中,除了前述提及的《全国统一数据资产登记体系建设白皮书》,还有《数据要素流通标准化白皮书》,这本白皮书构建了数据要素流通总体框架,框架聚焦政策法规、制度模式、技术标准发展现状,为构建我国数据要素流通的标准体系奠定基础。

《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报告》首次测算数据要素经济价值贡献度和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化指数,全方位、多视角回顾总结我国数据要素市场的演进趋势。

《数商产业发展报告》是国内首个全国潜在数商全景图,深度剖析数商竞争力、成长能力。

《数据要素视角下的数据资产化研究报告》首次提出数据资产化实践路径,探索建立基于有序市场交易的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方法。

《金融行业数据流通市场研究报告》首次基于详实的交易数据披露了我国金融行业数据交易的知识图谱。

与此同时,数据交易系列标准化试点、数据资产登记平台、数据管理成熟度服务上海门户、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指数、数字资产跨链互信实验室及上海数据交易链等六大重点示范项目在全球数商大会上启动。

全球数商大会开幕当天,全国首个数商协会正式揭牌。界面新闻获悉,该协会将聚焦数据要素市场更好发展,吸引来自金融、航运交通、通讯、工业、互联网、合规评估、能源等行业的超过200家机构加入。

在大会上,国际数据空间协会、数据资产管理协会、新加坡贸易数据交易所、英国标准协会、中国电子联合会、上海数据交易所等国内外15家机构共同发布了《国际数据流通合作伙伴上海倡议》。

倡议聚焦流通对象更丰富、交易规则更透明、主体生态更繁荣,提出共创数据流通新模式、共商数据交易新规则、共建数商发展新生态,在数字经济领域国际合作上发出上海声音,促进数据要素国际间有序流通。

上海数交所透露,未来还将探索设立数交所国际板。

毫无疑问,上海向“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深度】数据要素市场化元年:全国“大一统”时代何时到来?

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黄丽华指出,构建全国统一的数据资产登记体系,是数据资源转变为数据资产的必由之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杨舒鸿吉 黄景源

2022年11月25日,全球数商大会在上海开幕。会上,上海数据交易所宣布,自成立一周年以来,预计全年数据产品累计挂牌数超800个,数据产品交易额超过1亿元。

2022年被视为数据要素市场化探索元年。数据已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2021-2022年间,国内多家数据交易机构成立,在金融、工业、海洋、文化、数字资产等领域开展探索。

“一年以来,以上海数据交易所为代表的交易机构,网聚了数据要素市场的主体,并探索出可行的交易规则。”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黄丽华认为,数据交易市场已经呈现星火之势,国家层面的顶层制度设计也接近完成。

数据要素市场迎来元年之后如何发展?

黄丽华指出,构建全国统一的数据资产登记体系,是数据资源转变为数据资产的必由之路。

数据交易市场雏形初现

界面新闻独家从上海数据交易所获悉,日前,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大智慧财汇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数据交易所达成数据产品交易合作,本次交易标的物为大智慧财汇的核心数据产品“财汇金融资讯”。

该数据产品采用先进的数据库设计技术,由一系列子数据库构成。大智慧财汇对现有金融数据、企业数据进行了整合梳理,汇集成金融机构客户重点关注的企业融资数据库;同时,提供涉及国内沪深京三大交易所所有上市股票、债券、公募基金的基本面数据、财务数据、行情数据等多类数据服务。

交通银行则可通过“财汇金融资讯”这款数据产品,为投资决策、市场研究、风险控制、金融工程等多场景提供数据支持。

在本次交易中,作为上海数据交易所第三方合作数据商,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提供了质量评估和合规评估等服务,保证了数据产品合规合法,提升了交通银行的数据产品采购效率。

黄丽华指出,数据资源本身每天都在产生,但是数据价值的发挥还比较有限。数商的价值就在于真正发现、实现数据要素的价值,从而驱动数字经济的发展。

2021年11月25日,上海数据交易所揭牌成立。上海数据交易所的设立,重点是聚焦确权难、定价难、互信难、入场难、监管难等关键共性难题,形成系列创新安排。

上海数据交易所副总裁卢勇表示,目前上海数据交易所已在规范确权、统一登记、集中清算、灵活交付进行有效探索,并打造高效、便捷、安全合规的数据流通与交易体系,引领培育发展数商的新业态。

过去一年,上海数据交易所已挂牌产品超过800个,涉及金融、交通、贸易、治理、通信、消费、医疗、工业等十多个领域,上海数据交易所按照板块的形式组织推动交易业务的发展。截至目前签约数商企业超500家,对接数商企业超800家。

摄影:赵茜

除了上海,其他地方也数据交易领域进行了诸多探索。

2021年4月、7月,北京、贵阳数据交易所相继上线。2022年1月11日,湖南大数据交易所正式投入运营。9月30日,广州数据交易所(简称广数所)揭牌成立。9月30日,苏州大数据交易所正式揭牌。11月15日,深圳数据交易所正式揭牌,并在全国首次进行跨境数据交易探索。

争先上马的数据交易所,发力点也各不相同。

其中,深圳数据交易所将对跨境数据交易业务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及防控;北京国际数据交易所则建成了国内首个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交易平台,将数据交易全过程上链存储。“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和青岛海洋大数据交易平台则分别聚焦文化行业与海洋领域的数据交易。

黄丽华认为,在中国,一个完善的数据交易市场已现雏形:“市场形成的基础要具备三个要素,分别是标的物、交易规则以及参与者,目前三者均已出现。”

对于数据交易平台的“井喷”,黄丽华指出应该一分为二来看待。

一方面,从市场层面来看,全国先后涌现的数十家交易机构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不断推出交易产品,一来可以说明各自在数据产品的发掘方面已经有较好的储备,二来是交易规则的完善为数据交易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来是交易产品涌现背后说明供需双方作为交易主体出现在市场中。

另一方面,众多机构的出现也会带来交易效率和监管的弊病。以数据权属登记为例,当前,国内数据要素市场探索仍进度缓慢,除制度层面的因素外,另一个原因是国内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确权机构开展数据资产的权属登记。

“所谓数据权属登记,是确定数据属于谁、能否可交易的关键前提,”黄丽华说,“构建全国统一的数据资产登记体系,是数据资源转变为数据资产的必由之路。”

她认为,我国大多数据交易机构目前的运营情况不如预期,其原因之一是缺乏权威性的数据要素确权和登记环节,使一大批拥有数据资源的企业和机构不敢、不愿意、无能力来参与数据市场的交易活动,从而使得数据交易市场成为“无源之水”。只有通过全国统一的数据资产登记体系的建设,以资产证书的形式来确保数据资源的合规性和权属,才有可能形成可流通的数据产品,为全国统一的数据流通交易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供应源”。

此外,黄丽华指出,分布在国内各地的数据交易所也意味着市场的分散,分散市场的交易效率并不会太高。同时,各地探索的方向不同,交易机构的主体性质不同,也会带来监管的低效。

在她看来,数据交易最终要建设全国性的统一市场,必须有一套国家制度、共享规则,建设有序、完善的分层市场。

在国内市场培育方面,上海数据交易所副总裁卢勇向界面新闻指出,从过去一年的观察来看,国内数据流通大部分还是在场外发生,即在交易所之外,由企业点对点完成交易。

他认为,从场外到场内是一个过程,需要像政策、技术、策略以及行业数字化的转型综合推动。“不光是存量市场上要引导未来企业从场外到场内去进行交易,同时还要构建数据要素市场更完善的架构,更好应对未来数字经济发展前提下,数字化转型过程当中产生的数据流通交易增量。”

2022年8月,国家网信办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显示,2017年到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7.2万亿增至45.5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6%,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32.9%提升至39.8%,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

卢勇预计,到2025年,场内交易市场的复合增长率将超过100%。“当然,目前数据要素流通也存在着一些数据本身的壁垒、数据的孤岛。要让数据资产、数据产品进入全国的登记体系,才能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图片来源:图虫

数据交易全国统一市场亟待建设

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统一的技术和数据市场,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权利保护、跨境传输管理、交易流通、开放共享、安全认证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深入开展数据资源调查,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今年6月2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会议强调,数据基础制度建设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大局,要维护国家数据安全,保护个人信息和商业秘密,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统筹推进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

全国统一的数据大市场呼之欲出。

如何建立全国统一的数据资产登记体系?

11月25日,2022年全球数商大会在上海开幕。大会发布了由上海数交所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联合编写的《全国统一数据资产登记体系建设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

立足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全局,《白皮书》提出数据资产登记的“七统一”原则,即统一登记依据、统一登记机构、统一登记载体、统一登记程序、统一审查规则、统一登记证书、统一登记效力。

《白皮书》建议,要统筹各省市数据资产登记管理落地单位 ,明确数据产品登记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接受登记申请、审核、资产核准、签发资产证书、接受查询、提供服务等。

其次,《白皮书》认为要创建全国一体化组织模式的登记机构,建议先由国家级数据交易所发起设立“数据资产登记结算有限公司”,待国家有关部门批复以后再定向增资、合资运营该公司。该公司的核心使命是承担全国数据资产登记及交易结算业务。

同时,《白皮书》建议建设集成的数据资产登记平台系统,制定配套的政策和措施,激励数据持有者参与数据资产登记。

在全球数商大会上,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张新明透露,该研究院与相关数据公司、全国信标委大数据标准化工作组成立了课题组,已研究形成数据登记管理办法的初稿,涉及登记制度、管理机构、登记系统、登记对象等内容,明确了数据登记信息的保护、共享、更新与查询还有相关的法律责任。同时针对其中的信息采集程序落地,正在探索构建数据登记的标准化工作模式。

就在不久前的11月4日,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牵头建设的全国数据资产登记服务平台正式发布。

“基于数据分级管理办法和相关标准化的需求,前期我们发布了全国数据资产登记服务平台,设置了国家地方节点平台模式,构建了一套由国家、地方共同推进的联动机制利用区块链技术,提供可溯源、防篡改的链上登记服务。”张新明表示,下一步将加快推进数据登记管理办法,选择部分地区先行先试,完善全国数据资产登记服务平台建设。

图片来源:全球数商大会

数交所的新使命

上海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数据的跨境流动必不可少。

在黄丽华看来,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国际金融中心都意味着大量数据的流动。“此外,在未来数字经济发展中,中国还应该起到一个引领作用。如何释放数据生产要素价值,赋能经济增长和高质量转型发展,不只是上海或是中国其他城市的问题,也是全国乃至全球都面临的问题。”

作为国内数据交易的重镇,上海此前已经在数据要素流通各环节,形成了一批理论和制度成果。本次全球数商大会期间,上海对这些成果进行了集中发布,其中就包括全球首发的六大成果和六大示范项目。

六大成果中,除了前述提及的《全国统一数据资产登记体系建设白皮书》,还有《数据要素流通标准化白皮书》,这本白皮书构建了数据要素流通总体框架,框架聚焦政策法规、制度模式、技术标准发展现状,为构建我国数据要素流通的标准体系奠定基础。

《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报告》首次测算数据要素经济价值贡献度和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化指数,全方位、多视角回顾总结我国数据要素市场的演进趋势。

《数商产业发展报告》是国内首个全国潜在数商全景图,深度剖析数商竞争力、成长能力。

《数据要素视角下的数据资产化研究报告》首次提出数据资产化实践路径,探索建立基于有序市场交易的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方法。

《金融行业数据流通市场研究报告》首次基于详实的交易数据披露了我国金融行业数据交易的知识图谱。

与此同时,数据交易系列标准化试点、数据资产登记平台、数据管理成熟度服务上海门户、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指数、数字资产跨链互信实验室及上海数据交易链等六大重点示范项目在全球数商大会上启动。

全球数商大会开幕当天,全国首个数商协会正式揭牌。界面新闻获悉,该协会将聚焦数据要素市场更好发展,吸引来自金融、航运交通、通讯、工业、互联网、合规评估、能源等行业的超过200家机构加入。

在大会上,国际数据空间协会、数据资产管理协会、新加坡贸易数据交易所、英国标准协会、中国电子联合会、上海数据交易所等国内外15家机构共同发布了《国际数据流通合作伙伴上海倡议》。

倡议聚焦流通对象更丰富、交易规则更透明、主体生态更繁荣,提出共创数据流通新模式、共商数据交易新规则、共建数商发展新生态,在数字经济领域国际合作上发出上海声音,促进数据要素国际间有序流通。

上海数交所透露,未来还将探索设立数交所国际板。

毫无疑问,上海向“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