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讨论:生物医药产业园如何构建良好营商环境|界面大健康论坛

11月16日,由上海报业集团|界面新闻主办、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作为独家学术支持的2022【界面大健康论坛】在上海圆满落幕。本次论坛以“向善而行,健康常春”为主题,聚焦后疫情时代的商业与伦理,深究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精神原动力,分享关于健康行业的过往经验及未来展望!圆桌讨论环节,与会嘉宾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园如何构建良好营商环境”分享行业洞察。

11月16日,由上海报业集团|界面新闻主办、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作为独家学术支持的2022【界面大健康论坛】在上海圆满落幕。圆桌讨论环节,与会嘉宾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园如何构建良好营商环境”分享行业洞察。

以下是圆桌讨论文字实录:

谢欣:各位好,欢迎来到今天的第一场圆桌,我们先请在座的几位嘉宾都介绍下自己和自己所代表的机构,我们请蒋教授先来。

蒋展:大家好,我是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的教授蒋展。我们金融学院,大家知道金融是支持实体、服务实体,在当下,特别在党的二十大之后,我们觉得一个很重要的事是金融一定要支持科创,在科创里面大健康是我们学院在布局和关注的一个重要行业,所以我也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跟主持人受到界面的邀请,跟大家一起同分享。

殷建国:我是来自苏州的殷建国,我们是一个生物医药产业园,我们这个产业园里面有550家企业,主要聚焦于新药研发、医疗器械以及生命技术这三大主要的方向,今天非常高兴接受邀请参加这个论坛,谢谢。

任科云:我来自于楷拓生物任科云,楷拓生物是一家聚焦于生物医药创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的创新科技公司,我们去年落户于BioBay,9个月时间我们完成了两轮融资,融资金额超过3亿元,在苏州和武汉均设有研发中心和产业化基地,GMP场地超过1万平米,旨在为基因细胞治疗药物和核酸药物从产品研发、质量研究、临床应用至产业化阶段提供全产业链的一站式CDMO服务,为科研院校、医疗机构、医药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端到端或分段式技术服务,满足客户在各个阶段对基因与核酸药物载体需求,助力加快基因细胞治疗与核酸药物的研发和孵化进程。谢谢大家。

刘响东:我来自于尚信资本,尚信资本是一家以医疗健康、数字科技、智能科技为主要方向的股权投资机构。在我们的投资领域,围绕投资领域有咨询服务,为产业园以及相应的配套政策的咨询服务,还有相应的医疗产业园不动产的投资和相应的生物医药、数字医疗等新领域的股权投资。谢谢大家!

谢欣:谢谢几位嘉宾。

我今天早上听说一个事情,BioBay的殷总是2017年到BioBay的,这不禁让我想起来一个事,2017年的时候BioBay曾经组织过一次媒体参观,当时BioBay推出两个重点的生物医药企业,当时我看完之后心里想“就这”,事实证明我当时还是太年轻了,所以我们看到随后一年港交所推出18A政策,再往后一年科创板也出来了,我现在看了一下这两家企业总市值超过2500亿。

我想问问殷总,这个事情的背后,大健康行业,尤其生物医药这一块,这几年的发展势头非常好。您觉得在这其中,园区的作用是什么?发挥了哪些作用?

殷建国:首先你说的2017年你太年轻了,你今天还是看起来非常年轻。

BioBAY是一个专注于创新的孵化器,BioBAY的客户是来自企业界里面创业的企业家,来自科学界的科学家,他们来到BioBAY之后,就像您当年看的是非常小的体量起步,几百平米,十几个人的团队,慢慢开始往前做,加上资本的支持,把产品做出来。

在这个过程当中,在他一路成长的过程,从IND之前到进入到IND到报临床,到开始商业化,到临床,到生产,BioBAY做什么?一开始在最初的阶段帮他们找到合适的场地、找到孵化器、众创空间,帮他们招人、建立项目,建立自己的实验室,需要环保处理。进入临床的阶段,帮他们对接CIO的服务,我们现在BioBAY有临床的团队,对接苏州的医院,我们的临场团队还没有扩展到全国。进入到中试产业化,我们帮他建设符合GMP规范的中试基地,进入到商业化阶段,我们会给他找合适的土地,有的直接在BioBAY的商业化生产设施里面。直至到他们进入到国家医保,包括到GMP的核查,在好的行情下,我们会帮助资本来对接到这些项目,在现在行情遇冷的情况下我们帮项目找资本,这是BioBAY做的一切事情,我们是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我们看重科学、企业家精神,看重来自于产业界的创业人士。BioBAY今天之所以成为BioBAY,是因为BioBAY里面有一批成长起来的好的企业、一流的企业和一批能为老百姓用上的药品,我们说一流的产品和一流的企业,这就是BioBAY做的。

谢欣:殷总刚刚提到好几次跟资本的关系,我想请问一下尚信资本的刘总,您从资本方的角度来看,您觉得园区的作用是什么?

刘响东:资本是整个大健康医疗大生态中的一个维度,园区这个模式是中国过去30多年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特别有力的平台,也是中国特色的经济推进器。特别是在大健康赛道里,我们是这么看的。

第一,以上海为例,上海过去只是说上海是金融中心、航运中心、五个中心等,但是这几年可以看到,上海产业结构的产业地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三大先导产业,其中有生物医药是纳入先导产业,七大重点产业,健康服务是其中之一,和大健康相关的已经有这两大产业进入到重点的产业地图当中去。这个大的生态当中,资本是对这两个先导产业和健康服务产业有不同的视角,在生物医药产业,它在三医的大的生态当中是处于供给端,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医疗和器械称之为三医。生物医药在生物源头中的发展,医疗健康服务在健康中的发展是完全不同的业态。我曾经主持投资过虹桥国际医学中心的基金投资,这个项目是授予上海“5+X”健康产业园服务的生态。张江国际园区当中是健康服务和生物医药结合在一起的,规模比较大。

我们看园区看六个竞争力,就是它的环境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人才竞争力、技术竞争力、合作竞争力,还有一个是跨区域的,现在有一种飞地模式,它的交互能力,这六个竞争力来看园区。对园区里面的企业从不同的视角,生物医药生态当中是两头面临着比较强的关系,上游有CDMO、CIO是为了提供临床服务和外包服务,下游是三甲医院的采购,两头是强迭代性的,中间生物医药是一种分散性的创新,所以投资方法论和理念是不太一样的。

在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园区对企业的推动是非常关键的,它提供了一种环境,一种生态链,一种集聚效应。从园区的发展来说,首先是政府规划,培育一个生态,培育生态起来以后,第二个是政策引导,要有相应的政策导入进去,上海各个园区里面有相应的政策。第三个是留住企业,有孵化器、加速器,把企业留在园区里面。第四个是资本的注入,这时候资本就要进来,从孵化到加速。到后面企业进入正常发展阶段,就要不断地进行优化,形成产业集群。当到了这个阶段的时候,我认为园区就很成功了,企业在里面是一个相互促进,互为循环,互为加持的效果,非常成功,这是我们从资本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谢谢!

谢欣:刚刚刘总也提到上海有“5+X”产业,但我觉得在“5+X”中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是有很大特殊性的。前两天跟大家在聊,投资生物医药像个临床实验一样存在揭盲的过程,有些东西理论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你不能保证它一定做得出来,这个从宏观上来说可能就是健康产业最大的特殊性,去跟其他的科创产业相比。

我想问一下蒋教授,您觉得从科创角度来看,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一些特殊性,对于我们来做园区和企业来说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蒋展:其实主持人刚刚的比喻特别有意思,像揭盲盒一样。我们关注科创行业中间,各个行业特性特别不一样,生物医药,刚才园区的老总也说了,大健康里面有很多细分行业,医药行业跟器械、诊断非常不一样,医药:

第一,它的研发周期特别长,风险特别大。有的时候医药的感觉,你砸很多钱进去也不能保证它一定成功,因为做出来的临床试验数据不好,就是不好,风险特别大。比如说我们看新消费行业,有的时候一个行业给足够的资源、资本,或者给足够的一些支持,还是能跑出来,但是医药就不一样。所以在医药行业特别有意思,我以前看过一个海外的文章,说过去的60年在美国也好,整个的研发效率和转化的效率是在不断地降低,你如果看那个图特别明显,一直在往下降,这里面肯定有很多产业的特征。所以一旦跟资本对接有很多的问题,一个项目下来哪怕未来十年做研发,平均年化收益,打比方说有20%,这已经是很好的收益。如果看医药不像有些东西,要么成功,收益很大,要么失败,可能就归零了,不像有些行业做大、做小一点还是有点收益,但是医药就归0。用我们金融的“夏普率”来衡量,风险特别大,收益是可以的,性价比就低,作为理性投资者就不想投了。可能我们现在在海外有新的模式,这几年来出了几个,包括MIT有位教授,他做了一些创新的模式来孵化、培养,以风投的模式+大药企的模式来培育企业,我觉得就是要解决大健康领域的痛点。 这位MIT 教授投的是罕见病。 一般来说,投资人不愿投罕见病,从投资人角度我特别能理解,我们投资人看什么?第一看行业的天花板,罕见病的行业天花板就是很小,我就是不想投。你不能改变资本逐利的本性,这是无法改变的,资本有资源分配、逐利的逻辑,这是没法改变的。你能改变什么?你要改变的是一种模式,就是如何投资的模式,所以其实在投资模式上要创新。

第二,回到园区。现在园区的服务支持企业跟早年太不一样了,早年提供一定的政策,一定的财政资金的支持,提供一定的物理空间。现在专业度、广度、深度都有非常大的进展,从临床前IND到最后的商业化,各个环节都要做。因为我自己也在跟园区一起做服务,我也感觉有的时候园区服务也还是有一些痛点、难点的。首先园区的企业,特别像BioBay我也经常去,企业那么多,不是说两三个企业就定点支持服务了,深度孵化就可以了,我有那么多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不同的细分行业,我怎么去支持,怎么系统地支持?我觉得这里面肯定还是有一些痛点、难点的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可能也需要一些创新的模式,待会我们可以继续聊,我觉得殷总可以讲一讲。

谢欣:蒋教授刚才有一句话讲得特别好“企业那么多”,大家我们反过来对于企业来说,也是园区那么多,现在除了上海、苏州、北京,包括广州、成都也都在做生物医药园区。

我想问一下任博士,我觉得企业和园区之间就像谈恋爱一样,双向选择,您当时怎么想到选到BioBay的。我也想问问殷总,当时这么多企业,你们怎么选择哪些企业,不选择哪些企业?包括当年你们带我们参观的时候,推出两家这么好的公司,这种都是怎么选出来的?

任科云:有一句话叫“园区看长三角,生物创新看BioBAY”,我们是一个新技术的创新公司,选择地点首先目标很明确,一定是长三角,然后要有创新氛围。BioBAY的风格和创新体制是比较符合我们的发展规划。同时,我觉得园区应该是一个非常友好型的园区,这样子对于整个的新技术包容度和发展以及产业集群是能够提供很大的支持作用,中国生物产业园区基本上我都去跑过、看过。其实对于创新公司,特别是比较新技术的领域,我们更多的是需要是 “新”,“新“体现在产业园区有很多方面。

首先,整个产业集群的企业够不够新,包括从前端创新的认知、创新能力的培育,后端整个的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创新能不能达到,这是我当初考量的一个点。

其次,园区的产服能力能不能创新,产业服务的体制能不能创新,还有从前端到后端的配套服务能不能持续地创新?这样的创新机制对创新企业具有非常好的支持作用。

最后,生物医药产业的特点是高投入、高风险和高回报,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创业者资金短缺问题必须首先得到解决。目前企业融资渠道有限。比如说:对于创新性企业,政府是否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然后是否建立多层次科技金融支撑体系。因为一个创新型公司,不管你在资本市场还是银行,能够撬动资金这方面的力量还是非常有限的。园区是否能帮助生物医药创新型企业快速获取研发资金度过公司创业的第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就是公司的稳定培育阶段,包括人才、政策等,这方面殷总更有心得。

接下来交给殷总。

殷建国:谢谢。我想这里有两个问题。

首先回答一下蒋教授刚刚提到的,怎么去服务这么多企业的问题,第二再来回答谢总的问题,我们怎么来选项目,所以是有两个部分。

第一,如何服务这些企业,BioBAY如何运作?我刚刚讲了从临床前一直到临床,到商业化上市,全方位的临床服务,这种服务是软性的服务。一个企业到了BioBAY来,首先任何一家伟大的公司都要建立在物理空间基础上,我们是两个服务,一个是硬件服务,一个是软件服务。再大、再好的想法都要在一栋房子里把它变成药,要有研发和生产的过程。从BioBAY来讲从最早的一期,现在拓展到七期,企业家从十几家一起起步的一栋楼到现在550家,按照常识来讲,应该有些手忙脚乱,事实上我们对硬件的管理是按照标准化SOP,也就是说我们的七期车程互相大约要有15分钟,甚至20分钟,外面的环境不一样,但是只要你进到BioBAY里面,你感受到我们的服务,所有建筑的立面、色调,以及环保、物业的服务、工程的服务,全部都是一样的。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是我们随着一期变成两期,100万方变成200万方,变成300万方,我们的人员也是等比例增加?没有,我们稍微有增加,所以我们硬件的服务是按照中央厨房式服务,中间有一套管理的SOP,并且植入到物业公司里面去。另外,我们设置了中央的呼叫中心,我们在本部一期,连接七个区域,只要客户有任何的问题,你门口的垃圾没有清,或者你觉得这地方路灯坏了,或者你有任何方面的问题直接来,打到我们的呼叫中心,我们的呼叫中心随时派单,按照110的方式接单,这种方式能保证我们随着物理载体的增加,服务也能跟的上。

我到全国各个地方都会去看他们的产业园,尤其是生物医药的产业园,我们对于整个BioBAY的形象,包括整体的色调、外界的界面,工作人员给你的感受,我们全部都是统一的。所以这个是我们在硬件管理上。

在软件管理上,从临床前到临床,不再赘述了。刘总也讲到在一个集群里面会有很多的小的化学的反应,企业跟企业之间的反应你是感觉不到的。我们要做的是就是做好氛围,比如我们有BioBAY咖啡馆,这些服务其实是让企业之间,我们有联盟,有协会,这些人弥补了我们,要不然从50家到500家,我们这个人员是跟不上的。另外我们的服务,甚至我们现在做PR宣传,我们有今天在场的同事就是PR宣传部门的,我们很多的创始人是科学家。在遇到好的产品、信息要发布的时候,跟媒体接触的时候他们不是很懂,我们帮他设计,联系专业的媒体,所以这一块,我们的服务是随着市场来延伸的,所有的这些软性服务全部都是免费的,我们帮你做对接,帮你跟投资人对接,跟银行对接,跟临床医院对接,所有的不收费,BioBAY是作为一个产业园来讲,我们能收的只是房屋的租金,这是我们的成本。我们最终是要把这个产业培育起来,这是我回答教授您刚才讲的话,我们如何来服务。

在这种服务的体系下我们可以做到,BioBAY的工作人员不以企业加速等比例上升,我们还是保持非常精干的服务团队。

我们如何来选择项目?BioBAY选择项目的理念是什么?我们也是随着不同的阶段,早期有些项目做仿制药,然后有抗体,做生物药的。直到至今BioBAY仍然是全中国最大的抗体生产的产联群,这也代表了在BioBAY有最好的生物制造的产业化人才,这是巨大的人才库。

随着产业的发展又有细胞、基因,我们现在进入到核酸药物,BioBAY也是在全国第一个打算做一个专业化的团队,来专门招商细胞跟基因。后来我们在全国第一个立了核酸药物的专项,截止目前我们有50多家,十分之一的项目是核酸药物。

我们挑选项目根据我们BioBAY对产业的判断,今天BioBAY已经有6位博士后在进行招商,我们对于科技前沿的预判,我们知道我们想要什么,我们BioBAY也很愿意冒险,非常源头的,别的地方觉得风险性很高的。我说今天冒险的绝对不是冒失,冒险跟冒失不能划等号,因为我们有非常好的基本面能保持BioBAY。我们在大盘比较稳定的情况下,我们愿意跟非常前沿的科学家,来支持他们,我们BioBAY叫探索维持,跟科学家一起探索维持。

另外一块我们非常关注产业界,尤其从大型的跨国外企出来的,他们有多年的经验,知道如何去运转一家药企,如果你把药企比作一家高速运转的机器,这些人非常有经验,他从临床前做动物试验,然后报临床,怎么找人,怎么找临床、生产的人,怎么跟国际接轨,怎么做BD,包括从一些产业化的企业来说,我们从他们身上来看他们是非常好的产业化人才。做生物医药,尤其是做药,既要有科学的,又要有人把科学的想法生产出来、制造出来,所以我们BioBAY看重两路的人,就是这样的,一个是从产业界来的,一个是从科学界来的,他们在BioBAY相会,发出很奇妙的化学反应。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BioBAY选了很多很前沿的,而且在我们这里没有年龄的限制。原来做生物医药的,你一定要博士工作很多年,当然这些是制药的老兵,我们非常欢迎,前期的BioBAY就是由这些制药的老兵撑起来的。现在我们看到分子生物学,尤其是生物技术的发展是迭代加速的。我们有很多直接从荷兰回来的,要不做完博士后,要不从国外的企业里面,比如基因编辑、核酸药物,楷拓的团队都是非常年轻的团队,BioBAY非常支持年轻的团队。我们既有行业的老兵,又有年轻的团队,我们挑选上没有人为的限定,没有边界。

回答刚才您的两个问题。

谢欣:我觉得殷总讲的非常详细,让我对BioBAY有个全新的认识,感觉像一个小社会一样。但是刚刚殷总也提到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我觉得就是当下的情况,刚刚蒋教授也提到,现在我们也有说资本寒冬,对于生物医药行业来说。其实在这个环境之下,无论是企业去做发展,做融资,包括殷总刚刚说的人才的问题,我觉得是不是很多,像以前在外资药企的这些人,他愿意创业,或者愿意加入我们本土新兴的生物科技公司,我觉得都是现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的东西。

我想问一下,在这个环境之下,先问一下刘总,您觉得从资方角度看,大家都说融资不好融,您觉得现在的情况下融资是什么样的情况?以及在这中间,产业园区是不是还能发挥什么作用?

刘响东:我想这个问题是21年7月份以后,就是香港和国内A股市场的生物医药板块大幅度回调,这是一个大的二级市场的背景。这个背景的背后,我们因为主题是讲“健康和医药产业园”,我在想,产业园本身是一个生态,刚才殷总讲的非常好,园区本身也是一个生态。但是对生物医药、健康服务还有个更大的生态,其实就是中国的医疗体制,医改,这是一个大的生态,大的背景。

医改是塑造一个新生态,这个生态当中有支付端,医保和商业保险的支付端,有产品供应端、生物医药和器械,这是我们经常的或者是上市公司600多家里面最多的。第三,以医院、医疗机构为代表的医疗服务,这三医构成的体系。这个大生态只有是良性的,共赢的、发展的,整个产业才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最终的消费者我们个体、家庭的健康才能得到保障,这是一个大的话题。

在这个大的生态下,背后是有很多的政策在引导,在推动。为什么去年的股票生物医药会大幅下跌,这里头在行业的人都知道GPO,药品的集采,DIG、DIP支付端的改革等一系列的,DTP药房支撑的,还有惠民保,大的生态发生了变化。这过程中在18A和科创板资本市场,18年开始科创板,之后推动了对科技性创新药企业的修复、回调,在大的回调当中大家肯定比较迷茫,过去估值,从开始创办企业,在园区里面孵化很快,甚至一年两轮融资,从Pre-A、A+轮,半年内估值翻一倍、两倍,太快了,市场过多、过早的透支了未来企业的进程发展。

过去一年半以来,二级市场回调,背后政策性生态的原因,也有本身在18、19那几年因为科创板上市,二级市场的财富效应导致一级市场的估值快速提升的一种消化。肯定对一级市场的融资会造成一些影响,从投资人角度,刚才蒋教授也提到了,创新药的投入风险是很大的,从一期到二期基本死亡率30%,到三期,最终出来的是九死一生。这么高的估值投入进去,能不能有分散性的效应,达到估值的回报,所以一级市场的投资很重要。二级市场的退出,退出的价格下来了,一级市场进入的成本要好好估量,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

资本市场也是有周期的,信心也是有周期的,我觉得中国从三年行动计划,从支付端,我们孵化了一个公司,我是执行董事的分值医学,我们是赋能医界的大数据科技公司,就是针对大的生态变革的过程中,怎么用大数据、科技的手段、智能的手段塑造一个新的健康的生态来提供服务。所以这个我认为很正常,短期内二级市场的回调必然会对一级市场的融资造成影响。

对创新性的企业,园区的企业来说能发挥什么作用?园区能为企业度过周期有什么帮助?我觉得讲BioBAY,殷总这种非常优质,非常有竞争力的园区就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在企业本身的技术、科技是先进性的、引领性的前提下,园区能给他提供产业链上的支持、上下游的支持,有订单,园区边上就有下游的客户。

第二,现在各个地方有政府的引导基金,上海刚刚国资引导180亿又成立了,国家在产业布局支撑上花了大力气,园区可以起到承载作用,帮助科学家、创业者快速地对接到资本。资本分很多类型,有国有资本、市场化的民间资本、外资,各种资本的属性不一样,风险偏好也不一样,投资的阶段也不一样,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什么阶段,什么资本对他最友好,对他最有价值,也是要相应的遴选。所以园区可以在这个小生态当中起到一个,在生态当中的转化和推进的作用,园区的作用非常重要。

从投资角度来说,各种资本不同的,有VC、天使、PE的,在不同的阶段对接企业的时候,首先找到园区殷总了解一下,这个园区有什么好企业,什么阶段,好的阶段投资进来。

我先分享这些。谢谢!

谢欣:在现在这种环境下,如果楷拓现在想融资,您希望殷总给你做什么?

任科云:首先BioBAY是有很好的对接机制,BioBAY在中国的园区就是一个很好的背书。其次它是在中国最活跃的园区,很多投资人对于活跃的园区里面的企业会有加分项的,因为这个园区看重创新企业,能够入驻的企业肯定是经过仔细遴选,在众多企业里面还算比较优质的企业才有机会进来,在投资人的视角上是具有一定的加分。

其次,如果通过园区的政府帮我们对接基金,对于企业又是另外一种加成。本身企业的标的还可以的情况下,融资的情况还是非常容易达成的。其实在整个园区,它具有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对你这个企业进行多维度的科学评价,包括知识产权、人才、发展潜力和未来的发展规划。由于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以映射金融的评价体系以及分级的体系。比如说正常情况下我们有市场基金,属于最市场化,其次还有国资,或者产业基金可以做支持。最后也可以去申请银行贷款,多个维度能够确保你在创业初期的研发资金的安全性。

产业园区也相当于是一个公司,为什么大的公司很厉害?它最厉害的还是它的体系,当它的体系非常健全的时候是有足够的能力抵御风险。目前资本市场不是特别好,但BioBAY产业园区也是具有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能让在里面发展的创新企业能够去抵御风险。

刚才刘总也讲了,估值只是一个方面,我觉得对于一个企业更多还是内核的东西。随着生物医药的发展、技术的更新迭代这一块,我们看到目前资本市场有可能会在融资方面有一些困难,但是你会发现比较创新,比较有特色的东西,融资还是可以的。所以现在资本市场每天还有很多公司都拿到了融资。

刚才讲到一个问题,一个企业的发展一定是要很好的规划,我们看到很多创业的企业家,他对于整个的运营没有很大的概念。一个产品技术好,你往前面推是最基本的,这是公司未来发展最基本的。但是我们发现,一个公司未来发展得好还真的不是你技术第一就一定能发展出来,很多I期临床、II期临床失败了,并不是产品不好,是临床方案做的不好。有些公司往后面走的很难,是因为公司整个的规划不好,比如说股权结构设计不合理,如果你在一个比较好的园区,在你最开始创立的时候就会给你做一些指导,告诉你怎么样以企业家的方式运营这个公司,至少把你未来公司基本面的风险化解掉,针对于公司产品具有核心技术和内核具有很好的创新情况下,这样的公司不管说在整个资本的哪个阶段,都能够走的比较稳。

公司估值我个人认为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但是你一定要知道,在你这个阶段要做什么事情,我拿这个钱是要干什么。我身边很多创新企业,他们现在的方式就是“小步快跑“,这样我对资本方是负责任的,我有个小的KPI,估值也不高,一步步走,每一个小节点都能如期完成,这样投资人也有信心,企业慢慢在资本市场上的口碑也比较好,公司的核心的业务也能够得到市场认可。

刚才主持问的,公司期待园区有什么样的支持?在目前资本市场的情况下,对于小企业的运营来说更多的问题是降本增效。怎么样降本增效?对于一个公司来说,第一个是厂房,在园区这个方向他们有很多的政策,如免租支持的方向;第二,通过金融市场撬动银行的资本,以贴息的方式。这些都是一些产服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对于公司的运营,创新公司的人才薪酬是很贵的,占了整个公司支出的一大部分,特别是高端人才,而在BioBay的产业园区,这里有足够优秀的人才,能够满足对于创新型公司对于前瞻性和领军人才。找到领军人才之后,我们接下来会构建人才梯队。公司初期是不是需要招募大量的高端人才?因为创新药的链条非常长,从前面序列的发现到IND到临床阶段,整个生态产业链的人员是要求比较多的,临床、监管、质量、工艺、分析等。在BioBAY一年的创业时间,给人的感受是非常好的。我们在招人才方面会着力招一些学习能力很强,潜力很好的优质人才,整个园区经常会组织一些系统性的培训,这个培训包含创新药开发的全生命周期,包括研发、工艺、分析、质量、GMP、临床、RA、财务、IPO、公司管理等,园区的这个培训可以快速培养人才,降低人才成本。至少可以降低20%-30%的费用,节省的费用可以更多的投入项目研发,去支持公司的未来成长,可以让你在不管什么环境下,企业能够走得更稳,这是一年多的一些感受。谢谢主持人!

谢欣:殷总,BioBay570多家企业,您觉得怎么帮他们解决现在这个问题?

谢欣:殷总,BioBAY现在有550多家企业,您觉得怎么帮他们解决现在这个问题?

殷建国:近期每个行业的会议都会讨论到资本寒冬这个问题,我想简单回顾一下背景。

第一,行业有周期,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周期,没有永远上升的,也没有永远下降的。最终我们社会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我觉得它是一个正常的行业周期。

另外一个背景加上疫情的影响,行业周期在美国看,过去的一到两年也是下行周期,所以事实相互吻合的。

除了行业周期还有政策面,国家的不论是集采,还是医保这块。我想在国家政策方面,我们毕竟是民间的论坛,有些基本的,我想对未来美好的愿景,因为生物医药产业是一个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实体经济的一部分,这是国家经济的一部分。由此,我觉得对前景还是很乐观,我想这是信心,以乐观的心态应对寒冬。

当然光有一个好的、乐观的心态肯定不行,企业要生存下去,尤其是创新的小企业,BioBAY挑选项目,看技术、看人才、看你的行业,所有的这些要素都来了之后,一个企业运转还要有钱,所以生物医药这个行业比任何一个行业,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有收入,靠一轮一轮的融资来做,来支持它,所以资本太重要了。

在这种环境下BioBAY做了些什么?我们做了几件事情。在今年我们给所有BioBAY入驻的企业免了6个月的房租,这个BioBAY的成本当中扣除的,从公司的角度给企业一种支持。这也是有困难大家一起担当,当然这些肯定不够接下来企业的发展,我想也是共克时艰,BioBAY做出的态度。

除了房租,对于临床管线开发的成本,资本在这个环境下现在比较犹豫。刚才任博士讲的,一个初创型的生物医药企业我们看重它产品的价值,它做这件事的价值,只要判断这件事是有价值的,尤其在下行的期间,因此我想呼吁,尤其是资本,如果这个时候不投,那什么时候投,还是在上行的时候投吗?还是要等创新的小企业全死光了再投吗?也不排除枯木逢春,等到大水来的时候。如果你大的环境下,在小的环境下,你看到这家企业有价值,那么我们投。逼着我们的企业,在创业之前一定要做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

在BioBAY还好,企业家的弹性和韧性要超出我的想象,这都是一群优秀的企业家。我举几个例子,我们有一些原来做管线的公司,他们同时也建了生产设施,在资本压缩的情况下,他们快速地收缩,快速地进行调整,我认为这就是一家优秀的企业该具备的基本潜质。然后把生产的功能交给专业的CDMO去做,通过这件事情又加深了行业的分工,同时又让他能保存实力,回收资金,这个是我讲的一块。

另外一块在BioBAY还能帮助到企业什么?BioBAY可以帮企业抱团取暖,因为我们营造这个氛围。在BioBAY看到很多企业之间、品种之间相互合作,有的企业融资难,但是BioBAY里面每天都有能融到资的企业。

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有做递送的,有做基因编辑的,可能大家在行情好的时候做递送的也要组建一个基因编辑的团队,做基因编辑的也要组建一个做递送的团队,在行业比较冷的情况下,两家快速地合作。我们每天都会有这样类似的例子,把基因编辑和递送各自擅长的两家结合做。有的企业融到钱,很快就能帮助这两家企业一起生存下去。我们有做抗体的,有做细胞的,有做细胞治疗的,他们也能很快合作到一起去。

银行系统向来是保守的系统,但苏州,由于我们的生物医药产业是1号产业,苏州的金融系统是非常前卫的。我们的四大国有行做了很多的项目贷款,他们承受风险的能力要超出我一般对于银行风控的认识,所以有很多的普贷、小贷、科技贷,然后金融风险贷,包括IP贷,你只要有银行批件就可以贷款给你,这是苏州的金融系统。

在新冠疫情这几年,我们的传统药企还是实力很强劲的,现在有很多传统的药企纷纷来到BioBAY,来捡宝贝,这里有很多很好的标的,现在价值又很好,我们也帮很多上市公司、Pharma公司对接到,我们提出是全方位的金融温暖计划,从BioBAY自己开始,从银行开始,从基金开始,再从整个行业慢慢的。最近不论从股市慢慢有一点回升,如果大家看股票,不知不觉之间从最低点到现在有的企业已经翻了一倍,当然离它正常的价值还是有一段距离。

最后我要讲,在任何一个情况下都有概率,创业本身就有失败的概率。前一阵子当中不乏有些泡沫,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让一些泡沫去消失、瘦身,还原价值的本原。最后毕竟是市场,我们要进入市场,按照市场的规则,如果你没有价值,又熬不过去,在整个过程当中,所有的招都用尽了,就按照市场的规则该淘汰的也要有一批淘汰,对于淘汰这件事情我们把它看作一个概率的事情,也不用去夸大这件事情。谢谢!

谢欣:殷总讲的非常全面,我相信殷总对于园区企业的了解,他已经在呼唤大家做投资了,我觉得春天应该也不太远了。这个话题蒋教授提出来的,你听了这些给怎么总结总结,说说您的想法。

蒋展:我觉得大家分享的挺全面了,任何一个行业,现在科创企业,包括大健康企业,有一定的挑战,一方面确实有行业的周期,这里面包括政策,同时又叠加了资本市场的周期,所以使得波动就比以前,比行业的周期要更加大,确实给在行业里面生存的企业提出了很多挑战。

刚才我听大家分享的时候有几点特别有感触。

第一,刚才任博士说的评价体系,为什么呢?我觉得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真的很会消除投融资双方信息不对称,因为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医药行业是个专业门槛很高的行业,很多投资人也是来自这个行业,但是毕竟跟你们在一线做研发的还是有些信息不对称。我有很多学生跟我讲,很有意思,有些投资人会跟我说“蒋老师,你能不能安排一些企业家跟我聊一聊,说说他们怎么忽悠投资人的”,特别一级市场投资人,经常觉得自己被忽悠了,不像二级市场投资人,万一投错了容易跑,有流动性投资人投进去没那么容易跑,就觉得是个坑。也有很多企业家跟我说,生物医药企业说这些投资人真不懂,问的问题、提的要求都很不对,根本没看到点。我觉得信息不对称一定是阻止资源有效配置的一个非常大的瓶颈,好的企业没问题,在寒冬里面也能够融到资,我们看到生物医药企业好的企业大家多追捧,捧的估值很高,尤其在热的时候。早期的企业大家都无人问津,只有很少的企业才被人关注,所以资源配置没有效。从金融的角度来说,风险大,只要定价是合适的,信息足够对称,投资翻倍的机会更大,我认为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我很惊讶刚刚听到任博士在分享,包括园区能够做到的,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从投资人的角度、银行债券的角度,都提供了科学的评价,减少信息不对称,能够提高资源的有效配置,因为这个对二级市场可能更好一点,对一级市场做的不够的,所以这一点是非常非常有感受。

第二,现在我觉得二级市场也是在恢复,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因为金融就是有这个特点,我们从资金端来说,我们是金融学院,有很多的投资人,这是个困境,困境是什么?真正好投资的时候募不到资,因为市场不好。募得到资的时候都不是好的投资,都是在高点,不是好的拐点。这时候我觉得确实是一个考虑布局的好时机,我觉得因为泡沫的情况下,不止生物医药,芯片,都有很多同质化的项目,有一定的清退,有一定的退出,这是行业的好事,行业能够健康发展,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经历一个Gartner曲线,一下热产生泡沫,突然大幅度回调,然后才会慢慢健康缓慢的增长。过去几年大健康、芯片,包括元宇宙,我们接触各个行业的投资人基本上是这样的过程,当泡沫退去,同质化的项目被清退,能够更长期、稳健的发展,对行业的发展是更加健康的。

谢欣:今天各位嘉宾的发言都很精彩,都很生动,都有鲜活的案例。

最后每位嘉宾1分钟,说一下产业园区对于行业的帮助下,未来还能有哪些新的方向、新的东西可以去做?

蒋展:我觉得在产业园区,当然我知道BioBay在这个行业里面已经做的非常领先和前沿,作为园区整个体系化的支持,生命健康在不同阶段,不同分支里面的发展,是不是也可以考虑更多数字化的手段来支持。一对一的支持是点对点的,要系统的支持、系统地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支持不同企业在生命阶段的诉求,数字化的手段一定是很重要的点,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就是系统科学的支持。

第二,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我觉得生命医药,前一代生物医药的创始人,很多在国内读了医学方面、生物方面的学术培养,去海外也经过一些学术的历练,在海外大药厂,在商业化、产业化体系里面也经过了历练,又回到中国代表药企创业,经过整个流程的发展。但是新一代的科学家背景是不是一样?我们有校友投资人跟我说过,把科学家培养成企业家,就像把猿变成人一样,特别难的,需要很长的进化过程。在这里面梯队化的人才培养,专业化不同理念,在一个企业里面不同团队、人才的搭配,人才培养一定是重点去考虑和努力的方向。

殷建国:BioBAY生态系统是产业集群的浓缩,有这么多的企业在里面,BioBAY就是一个行业的样本,一个典型的样本。每天BioBAY里面都会发生很多的事情,都会有很多新的变化,BioBAY能做的是不断跟进变化,并且随时做出调整,我们没有什么具体的,我想我们BioBAY保持一个随时跟着企业变化的一颗心,所以欢迎大家来到BioBAY。谢谢!

任科云:任何一个园区都是一个产业生态,同时我觉得目前园区是一个非常巨大的体系。刚才蒋老师说了信息化,信息化是未来很多园区都要去争夺一个方向,我们知道前段时间,很多公司的供应链有一些紧张。信息化是可以把全球的资源虚拟整合进来,这样你可以看到全球哪些地方的供应关系,比如说设备、物料、耗材等,能够做一个资源调配和资源整合。

同时,在大体系内可以做一些信息化的共享,这样回答了刚才蒋老师说怎么样做人才培育。其实相当于你一个园区就是一个生态体系,就相当于是一个公司,每个公司就是一个小单元,就是产业园区不同的部门,这样很好的组织内部人员培养。信息化资源共享,把有效的资源共享上去,再输出给在不同阶段有不同需求的企业,这样就会形成一个非常良好的共振的环境。而BioBAY是做的非常前沿的,未来在这个领域也会持续地有更多、更好的idea。

BioBay厉害的能力在于产服创新,刚才我们讲了一些技术,但是他们对于产业服务这块是有创新的,也是有认知的,有一种体系化和专业的团队去做这些。我说的就是这些。

刘响东:我想产业园往未来看,有一点是不变的,企业永远是主角,创新的企业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它是主角,企业家和企业是主角。产业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枢纽,是承载国家产业政策、资本能力各种要素的一种转换平台,它像企业一样也是不断迭代的,所以对未来来说,产业园有像殷总他们BioBay非常好的团队去运营,它会不断地升维,增加维度,包括从区域上、时空上的拓展维度,现在各种产业园之间也有相互的合作,就像有的内地的招商喜欢到上海的产业园,飞地,搞栋楼,可以用长三角的人才优势、资本优势来发挥内地产业里面的制造优势,进行相互结合,这是一个区域维度的拓展。数字维度刚才几位嘉宾也说了,非常重要,数字孪生,数字维度能够大大提高要素转换的新型效率,这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科技手段对园区运营的一个加持。

我觉得园区是非常好的一种促进经济发展的业态,也是中国经济30年高速发展的一个法宝,是非常好的一个平台,一定会越来越好。谢谢!

谢欣:谢谢大家今天这场热烈的讨论,我们相信在各位学者和园区,像BioBay这样的帮助之下,我们好的创新企业一定可以跟行业一起尽快走出寒冬。今天这场圆桌就到这里,谢谢各位!

评选及论坛参与,欢迎联系2022【界面大健康论坛】组委会:

会务组:

程女士 13636511963,chengxinyuan@jiemian.com

刘女士 18611097176,liuliying@jiemian.com

媒体组:

钱女士 18017751658,qiancheng@jiemian.com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圆桌讨论:生物医药产业园如何构建良好营商环境|界面大健康论坛

11月16日,由上海报业集团|界面新闻主办、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作为独家学术支持的2022【界面大健康论坛】在上海圆满落幕。本次论坛以“向善而行,健康常春”为主题,聚焦后疫情时代的商业与伦理,深究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精神原动力,分享关于健康行业的过往经验及未来展望!圆桌讨论环节,与会嘉宾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园如何构建良好营商环境”分享行业洞察。

11月16日,由上海报业集团|界面新闻主办、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作为独家学术支持的2022【界面大健康论坛】在上海圆满落幕。圆桌讨论环节,与会嘉宾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园如何构建良好营商环境”分享行业洞察。

以下是圆桌讨论文字实录:

谢欣:各位好,欢迎来到今天的第一场圆桌,我们先请在座的几位嘉宾都介绍下自己和自己所代表的机构,我们请蒋教授先来。

蒋展:大家好,我是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的教授蒋展。我们金融学院,大家知道金融是支持实体、服务实体,在当下,特别在党的二十大之后,我们觉得一个很重要的事是金融一定要支持科创,在科创里面大健康是我们学院在布局和关注的一个重要行业,所以我也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跟主持人受到界面的邀请,跟大家一起同分享。

殷建国:我是来自苏州的殷建国,我们是一个生物医药产业园,我们这个产业园里面有550家企业,主要聚焦于新药研发、医疗器械以及生命技术这三大主要的方向,今天非常高兴接受邀请参加这个论坛,谢谢。

任科云:我来自于楷拓生物任科云,楷拓生物是一家聚焦于生物医药创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的创新科技公司,我们去年落户于BioBay,9个月时间我们完成了两轮融资,融资金额超过3亿元,在苏州和武汉均设有研发中心和产业化基地,GMP场地超过1万平米,旨在为基因细胞治疗药物和核酸药物从产品研发、质量研究、临床应用至产业化阶段提供全产业链的一站式CDMO服务,为科研院校、医疗机构、医药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端到端或分段式技术服务,满足客户在各个阶段对基因与核酸药物载体需求,助力加快基因细胞治疗与核酸药物的研发和孵化进程。谢谢大家。

刘响东:我来自于尚信资本,尚信资本是一家以医疗健康、数字科技、智能科技为主要方向的股权投资机构。在我们的投资领域,围绕投资领域有咨询服务,为产业园以及相应的配套政策的咨询服务,还有相应的医疗产业园不动产的投资和相应的生物医药、数字医疗等新领域的股权投资。谢谢大家!

谢欣:谢谢几位嘉宾。

我今天早上听说一个事情,BioBay的殷总是2017年到BioBay的,这不禁让我想起来一个事,2017年的时候BioBay曾经组织过一次媒体参观,当时BioBay推出两个重点的生物医药企业,当时我看完之后心里想“就这”,事实证明我当时还是太年轻了,所以我们看到随后一年港交所推出18A政策,再往后一年科创板也出来了,我现在看了一下这两家企业总市值超过2500亿。

我想问问殷总,这个事情的背后,大健康行业,尤其生物医药这一块,这几年的发展势头非常好。您觉得在这其中,园区的作用是什么?发挥了哪些作用?

殷建国:首先你说的2017年你太年轻了,你今天还是看起来非常年轻。

BioBAY是一个专注于创新的孵化器,BioBAY的客户是来自企业界里面创业的企业家,来自科学界的科学家,他们来到BioBAY之后,就像您当年看的是非常小的体量起步,几百平米,十几个人的团队,慢慢开始往前做,加上资本的支持,把产品做出来。

在这个过程当中,在他一路成长的过程,从IND之前到进入到IND到报临床,到开始商业化,到临床,到生产,BioBAY做什么?一开始在最初的阶段帮他们找到合适的场地、找到孵化器、众创空间,帮他们招人、建立项目,建立自己的实验室,需要环保处理。进入临床的阶段,帮他们对接CIO的服务,我们现在BioBAY有临床的团队,对接苏州的医院,我们的临场团队还没有扩展到全国。进入到中试产业化,我们帮他建设符合GMP规范的中试基地,进入到商业化阶段,我们会给他找合适的土地,有的直接在BioBAY的商业化生产设施里面。直至到他们进入到国家医保,包括到GMP的核查,在好的行情下,我们会帮助资本来对接到这些项目,在现在行情遇冷的情况下我们帮项目找资本,这是BioBAY做的一切事情,我们是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我们看重科学、企业家精神,看重来自于产业界的创业人士。BioBAY今天之所以成为BioBAY,是因为BioBAY里面有一批成长起来的好的企业、一流的企业和一批能为老百姓用上的药品,我们说一流的产品和一流的企业,这就是BioBAY做的。

谢欣:殷总刚刚提到好几次跟资本的关系,我想请问一下尚信资本的刘总,您从资本方的角度来看,您觉得园区的作用是什么?

刘响东:资本是整个大健康医疗大生态中的一个维度,园区这个模式是中国过去30多年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特别有力的平台,也是中国特色的经济推进器。特别是在大健康赛道里,我们是这么看的。

第一,以上海为例,上海过去只是说上海是金融中心、航运中心、五个中心等,但是这几年可以看到,上海产业结构的产业地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三大先导产业,其中有生物医药是纳入先导产业,七大重点产业,健康服务是其中之一,和大健康相关的已经有这两大产业进入到重点的产业地图当中去。这个大的生态当中,资本是对这两个先导产业和健康服务产业有不同的视角,在生物医药产业,它在三医的大的生态当中是处于供给端,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医疗和器械称之为三医。生物医药在生物源头中的发展,医疗健康服务在健康中的发展是完全不同的业态。我曾经主持投资过虹桥国际医学中心的基金投资,这个项目是授予上海“5+X”健康产业园服务的生态。张江国际园区当中是健康服务和生物医药结合在一起的,规模比较大。

我们看园区看六个竞争力,就是它的环境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人才竞争力、技术竞争力、合作竞争力,还有一个是跨区域的,现在有一种飞地模式,它的交互能力,这六个竞争力来看园区。对园区里面的企业从不同的视角,生物医药生态当中是两头面临着比较强的关系,上游有CDMO、CIO是为了提供临床服务和外包服务,下游是三甲医院的采购,两头是强迭代性的,中间生物医药是一种分散性的创新,所以投资方法论和理念是不太一样的。

在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园区对企业的推动是非常关键的,它提供了一种环境,一种生态链,一种集聚效应。从园区的发展来说,首先是政府规划,培育一个生态,培育生态起来以后,第二个是政策引导,要有相应的政策导入进去,上海各个园区里面有相应的政策。第三个是留住企业,有孵化器、加速器,把企业留在园区里面。第四个是资本的注入,这时候资本就要进来,从孵化到加速。到后面企业进入正常发展阶段,就要不断地进行优化,形成产业集群。当到了这个阶段的时候,我认为园区就很成功了,企业在里面是一个相互促进,互为循环,互为加持的效果,非常成功,这是我们从资本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谢谢!

谢欣:刚刚刘总也提到上海有“5+X”产业,但我觉得在“5+X”中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是有很大特殊性的。前两天跟大家在聊,投资生物医药像个临床实验一样存在揭盲的过程,有些东西理论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你不能保证它一定做得出来,这个从宏观上来说可能就是健康产业最大的特殊性,去跟其他的科创产业相比。

我想问一下蒋教授,您觉得从科创角度来看,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一些特殊性,对于我们来做园区和企业来说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蒋展:其实主持人刚刚的比喻特别有意思,像揭盲盒一样。我们关注科创行业中间,各个行业特性特别不一样,生物医药,刚才园区的老总也说了,大健康里面有很多细分行业,医药行业跟器械、诊断非常不一样,医药:

第一,它的研发周期特别长,风险特别大。有的时候医药的感觉,你砸很多钱进去也不能保证它一定成功,因为做出来的临床试验数据不好,就是不好,风险特别大。比如说我们看新消费行业,有的时候一个行业给足够的资源、资本,或者给足够的一些支持,还是能跑出来,但是医药就不一样。所以在医药行业特别有意思,我以前看过一个海外的文章,说过去的60年在美国也好,整个的研发效率和转化的效率是在不断地降低,你如果看那个图特别明显,一直在往下降,这里面肯定有很多产业的特征。所以一旦跟资本对接有很多的问题,一个项目下来哪怕未来十年做研发,平均年化收益,打比方说有20%,这已经是很好的收益。如果看医药不像有些东西,要么成功,收益很大,要么失败,可能就归零了,不像有些行业做大、做小一点还是有点收益,但是医药就归0。用我们金融的“夏普率”来衡量,风险特别大,收益是可以的,性价比就低,作为理性投资者就不想投了。可能我们现在在海外有新的模式,这几年来出了几个,包括MIT有位教授,他做了一些创新的模式来孵化、培养,以风投的模式+大药企的模式来培育企业,我觉得就是要解决大健康领域的痛点。 这位MIT 教授投的是罕见病。 一般来说,投资人不愿投罕见病,从投资人角度我特别能理解,我们投资人看什么?第一看行业的天花板,罕见病的行业天花板就是很小,我就是不想投。你不能改变资本逐利的本性,这是无法改变的,资本有资源分配、逐利的逻辑,这是没法改变的。你能改变什么?你要改变的是一种模式,就是如何投资的模式,所以其实在投资模式上要创新。

第二,回到园区。现在园区的服务支持企业跟早年太不一样了,早年提供一定的政策,一定的财政资金的支持,提供一定的物理空间。现在专业度、广度、深度都有非常大的进展,从临床前IND到最后的商业化,各个环节都要做。因为我自己也在跟园区一起做服务,我也感觉有的时候园区服务也还是有一些痛点、难点的。首先园区的企业,特别像BioBay我也经常去,企业那么多,不是说两三个企业就定点支持服务了,深度孵化就可以了,我有那么多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不同的细分行业,我怎么去支持,怎么系统地支持?我觉得这里面肯定还是有一些痛点、难点的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可能也需要一些创新的模式,待会我们可以继续聊,我觉得殷总可以讲一讲。

谢欣:蒋教授刚才有一句话讲得特别好“企业那么多”,大家我们反过来对于企业来说,也是园区那么多,现在除了上海、苏州、北京,包括广州、成都也都在做生物医药园区。

我想问一下任博士,我觉得企业和园区之间就像谈恋爱一样,双向选择,您当时怎么想到选到BioBay的。我也想问问殷总,当时这么多企业,你们怎么选择哪些企业,不选择哪些企业?包括当年你们带我们参观的时候,推出两家这么好的公司,这种都是怎么选出来的?

任科云:有一句话叫“园区看长三角,生物创新看BioBAY”,我们是一个新技术的创新公司,选择地点首先目标很明确,一定是长三角,然后要有创新氛围。BioBAY的风格和创新体制是比较符合我们的发展规划。同时,我觉得园区应该是一个非常友好型的园区,这样子对于整个的新技术包容度和发展以及产业集群是能够提供很大的支持作用,中国生物产业园区基本上我都去跑过、看过。其实对于创新公司,特别是比较新技术的领域,我们更多的是需要是 “新”,“新“体现在产业园区有很多方面。

首先,整个产业集群的企业够不够新,包括从前端创新的认知、创新能力的培育,后端整个的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创新能不能达到,这是我当初考量的一个点。

其次,园区的产服能力能不能创新,产业服务的体制能不能创新,还有从前端到后端的配套服务能不能持续地创新?这样的创新机制对创新企业具有非常好的支持作用。

最后,生物医药产业的特点是高投入、高风险和高回报,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创业者资金短缺问题必须首先得到解决。目前企业融资渠道有限。比如说:对于创新性企业,政府是否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然后是否建立多层次科技金融支撑体系。因为一个创新型公司,不管你在资本市场还是银行,能够撬动资金这方面的力量还是非常有限的。园区是否能帮助生物医药创新型企业快速获取研发资金度过公司创业的第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就是公司的稳定培育阶段,包括人才、政策等,这方面殷总更有心得。

接下来交给殷总。

殷建国:谢谢。我想这里有两个问题。

首先回答一下蒋教授刚刚提到的,怎么去服务这么多企业的问题,第二再来回答谢总的问题,我们怎么来选项目,所以是有两个部分。

第一,如何服务这些企业,BioBAY如何运作?我刚刚讲了从临床前一直到临床,到商业化上市,全方位的临床服务,这种服务是软性的服务。一个企业到了BioBAY来,首先任何一家伟大的公司都要建立在物理空间基础上,我们是两个服务,一个是硬件服务,一个是软件服务。再大、再好的想法都要在一栋房子里把它变成药,要有研发和生产的过程。从BioBAY来讲从最早的一期,现在拓展到七期,企业家从十几家一起起步的一栋楼到现在550家,按照常识来讲,应该有些手忙脚乱,事实上我们对硬件的管理是按照标准化SOP,也就是说我们的七期车程互相大约要有15分钟,甚至20分钟,外面的环境不一样,但是只要你进到BioBAY里面,你感受到我们的服务,所有建筑的立面、色调,以及环保、物业的服务、工程的服务,全部都是一样的。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是我们随着一期变成两期,100万方变成200万方,变成300万方,我们的人员也是等比例增加?没有,我们稍微有增加,所以我们硬件的服务是按照中央厨房式服务,中间有一套管理的SOP,并且植入到物业公司里面去。另外,我们设置了中央的呼叫中心,我们在本部一期,连接七个区域,只要客户有任何的问题,你门口的垃圾没有清,或者你觉得这地方路灯坏了,或者你有任何方面的问题直接来,打到我们的呼叫中心,我们的呼叫中心随时派单,按照110的方式接单,这种方式能保证我们随着物理载体的增加,服务也能跟的上。

我到全国各个地方都会去看他们的产业园,尤其是生物医药的产业园,我们对于整个BioBAY的形象,包括整体的色调、外界的界面,工作人员给你的感受,我们全部都是统一的。所以这个是我们在硬件管理上。

在软件管理上,从临床前到临床,不再赘述了。刘总也讲到在一个集群里面会有很多的小的化学的反应,企业跟企业之间的反应你是感觉不到的。我们要做的是就是做好氛围,比如我们有BioBAY咖啡馆,这些服务其实是让企业之间,我们有联盟,有协会,这些人弥补了我们,要不然从50家到500家,我们这个人员是跟不上的。另外我们的服务,甚至我们现在做PR宣传,我们有今天在场的同事就是PR宣传部门的,我们很多的创始人是科学家。在遇到好的产品、信息要发布的时候,跟媒体接触的时候他们不是很懂,我们帮他设计,联系专业的媒体,所以这一块,我们的服务是随着市场来延伸的,所有的这些软性服务全部都是免费的,我们帮你做对接,帮你跟投资人对接,跟银行对接,跟临床医院对接,所有的不收费,BioBAY是作为一个产业园来讲,我们能收的只是房屋的租金,这是我们的成本。我们最终是要把这个产业培育起来,这是我回答教授您刚才讲的话,我们如何来服务。

在这种服务的体系下我们可以做到,BioBAY的工作人员不以企业加速等比例上升,我们还是保持非常精干的服务团队。

我们如何来选择项目?BioBAY选择项目的理念是什么?我们也是随着不同的阶段,早期有些项目做仿制药,然后有抗体,做生物药的。直到至今BioBAY仍然是全中国最大的抗体生产的产联群,这也代表了在BioBAY有最好的生物制造的产业化人才,这是巨大的人才库。

随着产业的发展又有细胞、基因,我们现在进入到核酸药物,BioBAY也是在全国第一个打算做一个专业化的团队,来专门招商细胞跟基因。后来我们在全国第一个立了核酸药物的专项,截止目前我们有50多家,十分之一的项目是核酸药物。

我们挑选项目根据我们BioBAY对产业的判断,今天BioBAY已经有6位博士后在进行招商,我们对于科技前沿的预判,我们知道我们想要什么,我们BioBAY也很愿意冒险,非常源头的,别的地方觉得风险性很高的。我说今天冒险的绝对不是冒失,冒险跟冒失不能划等号,因为我们有非常好的基本面能保持BioBAY。我们在大盘比较稳定的情况下,我们愿意跟非常前沿的科学家,来支持他们,我们BioBAY叫探索维持,跟科学家一起探索维持。

另外一块我们非常关注产业界,尤其从大型的跨国外企出来的,他们有多年的经验,知道如何去运转一家药企,如果你把药企比作一家高速运转的机器,这些人非常有经验,他从临床前做动物试验,然后报临床,怎么找人,怎么找临床、生产的人,怎么跟国际接轨,怎么做BD,包括从一些产业化的企业来说,我们从他们身上来看他们是非常好的产业化人才。做生物医药,尤其是做药,既要有科学的,又要有人把科学的想法生产出来、制造出来,所以我们BioBAY看重两路的人,就是这样的,一个是从产业界来的,一个是从科学界来的,他们在BioBAY相会,发出很奇妙的化学反应。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BioBAY选了很多很前沿的,而且在我们这里没有年龄的限制。原来做生物医药的,你一定要博士工作很多年,当然这些是制药的老兵,我们非常欢迎,前期的BioBAY就是由这些制药的老兵撑起来的。现在我们看到分子生物学,尤其是生物技术的发展是迭代加速的。我们有很多直接从荷兰回来的,要不做完博士后,要不从国外的企业里面,比如基因编辑、核酸药物,楷拓的团队都是非常年轻的团队,BioBAY非常支持年轻的团队。我们既有行业的老兵,又有年轻的团队,我们挑选上没有人为的限定,没有边界。

回答刚才您的两个问题。

谢欣:我觉得殷总讲的非常详细,让我对BioBAY有个全新的认识,感觉像一个小社会一样。但是刚刚殷总也提到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我觉得就是当下的情况,刚刚蒋教授也提到,现在我们也有说资本寒冬,对于生物医药行业来说。其实在这个环境之下,无论是企业去做发展,做融资,包括殷总刚刚说的人才的问题,我觉得是不是很多,像以前在外资药企的这些人,他愿意创业,或者愿意加入我们本土新兴的生物科技公司,我觉得都是现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的东西。

我想问一下,在这个环境之下,先问一下刘总,您觉得从资方角度看,大家都说融资不好融,您觉得现在的情况下融资是什么样的情况?以及在这中间,产业园区是不是还能发挥什么作用?

刘响东:我想这个问题是21年7月份以后,就是香港和国内A股市场的生物医药板块大幅度回调,这是一个大的二级市场的背景。这个背景的背后,我们因为主题是讲“健康和医药产业园”,我在想,产业园本身是一个生态,刚才殷总讲的非常好,园区本身也是一个生态。但是对生物医药、健康服务还有个更大的生态,其实就是中国的医疗体制,医改,这是一个大的生态,大的背景。

医改是塑造一个新生态,这个生态当中有支付端,医保和商业保险的支付端,有产品供应端、生物医药和器械,这是我们经常的或者是上市公司600多家里面最多的。第三,以医院、医疗机构为代表的医疗服务,这三医构成的体系。这个大生态只有是良性的,共赢的、发展的,整个产业才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最终的消费者我们个体、家庭的健康才能得到保障,这是一个大的话题。

在这个大的生态下,背后是有很多的政策在引导,在推动。为什么去年的股票生物医药会大幅下跌,这里头在行业的人都知道GPO,药品的集采,DIG、DIP支付端的改革等一系列的,DTP药房支撑的,还有惠民保,大的生态发生了变化。这过程中在18A和科创板资本市场,18年开始科创板,之后推动了对科技性创新药企业的修复、回调,在大的回调当中大家肯定比较迷茫,过去估值,从开始创办企业,在园区里面孵化很快,甚至一年两轮融资,从Pre-A、A+轮,半年内估值翻一倍、两倍,太快了,市场过多、过早的透支了未来企业的进程发展。

过去一年半以来,二级市场回调,背后政策性生态的原因,也有本身在18、19那几年因为科创板上市,二级市场的财富效应导致一级市场的估值快速提升的一种消化。肯定对一级市场的融资会造成一些影响,从投资人角度,刚才蒋教授也提到了,创新药的投入风险是很大的,从一期到二期基本死亡率30%,到三期,最终出来的是九死一生。这么高的估值投入进去,能不能有分散性的效应,达到估值的回报,所以一级市场的投资很重要。二级市场的退出,退出的价格下来了,一级市场进入的成本要好好估量,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

资本市场也是有周期的,信心也是有周期的,我觉得中国从三年行动计划,从支付端,我们孵化了一个公司,我是执行董事的分值医学,我们是赋能医界的大数据科技公司,就是针对大的生态变革的过程中,怎么用大数据、科技的手段、智能的手段塑造一个新的健康的生态来提供服务。所以这个我认为很正常,短期内二级市场的回调必然会对一级市场的融资造成影响。

对创新性的企业,园区的企业来说能发挥什么作用?园区能为企业度过周期有什么帮助?我觉得讲BioBAY,殷总这种非常优质,非常有竞争力的园区就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在企业本身的技术、科技是先进性的、引领性的前提下,园区能给他提供产业链上的支持、上下游的支持,有订单,园区边上就有下游的客户。

第二,现在各个地方有政府的引导基金,上海刚刚国资引导180亿又成立了,国家在产业布局支撑上花了大力气,园区可以起到承载作用,帮助科学家、创业者快速地对接到资本。资本分很多类型,有国有资本、市场化的民间资本、外资,各种资本的属性不一样,风险偏好也不一样,投资的阶段也不一样,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什么阶段,什么资本对他最友好,对他最有价值,也是要相应的遴选。所以园区可以在这个小生态当中起到一个,在生态当中的转化和推进的作用,园区的作用非常重要。

从投资角度来说,各种资本不同的,有VC、天使、PE的,在不同的阶段对接企业的时候,首先找到园区殷总了解一下,这个园区有什么好企业,什么阶段,好的阶段投资进来。

我先分享这些。谢谢!

谢欣:在现在这种环境下,如果楷拓现在想融资,您希望殷总给你做什么?

任科云:首先BioBAY是有很好的对接机制,BioBAY在中国的园区就是一个很好的背书。其次它是在中国最活跃的园区,很多投资人对于活跃的园区里面的企业会有加分项的,因为这个园区看重创新企业,能够入驻的企业肯定是经过仔细遴选,在众多企业里面还算比较优质的企业才有机会进来,在投资人的视角上是具有一定的加分。

其次,如果通过园区的政府帮我们对接基金,对于企业又是另外一种加成。本身企业的标的还可以的情况下,融资的情况还是非常容易达成的。其实在整个园区,它具有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对你这个企业进行多维度的科学评价,包括知识产权、人才、发展潜力和未来的发展规划。由于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以映射金融的评价体系以及分级的体系。比如说正常情况下我们有市场基金,属于最市场化,其次还有国资,或者产业基金可以做支持。最后也可以去申请银行贷款,多个维度能够确保你在创业初期的研发资金的安全性。

产业园区也相当于是一个公司,为什么大的公司很厉害?它最厉害的还是它的体系,当它的体系非常健全的时候是有足够的能力抵御风险。目前资本市场不是特别好,但BioBAY产业园区也是具有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能让在里面发展的创新企业能够去抵御风险。

刚才刘总也讲了,估值只是一个方面,我觉得对于一个企业更多还是内核的东西。随着生物医药的发展、技术的更新迭代这一块,我们看到目前资本市场有可能会在融资方面有一些困难,但是你会发现比较创新,比较有特色的东西,融资还是可以的。所以现在资本市场每天还有很多公司都拿到了融资。

刚才讲到一个问题,一个企业的发展一定是要很好的规划,我们看到很多创业的企业家,他对于整个的运营没有很大的概念。一个产品技术好,你往前面推是最基本的,这是公司未来发展最基本的。但是我们发现,一个公司未来发展得好还真的不是你技术第一就一定能发展出来,很多I期临床、II期临床失败了,并不是产品不好,是临床方案做的不好。有些公司往后面走的很难,是因为公司整个的规划不好,比如说股权结构设计不合理,如果你在一个比较好的园区,在你最开始创立的时候就会给你做一些指导,告诉你怎么样以企业家的方式运营这个公司,至少把你未来公司基本面的风险化解掉,针对于公司产品具有核心技术和内核具有很好的创新情况下,这样的公司不管说在整个资本的哪个阶段,都能够走的比较稳。

公司估值我个人认为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但是你一定要知道,在你这个阶段要做什么事情,我拿这个钱是要干什么。我身边很多创新企业,他们现在的方式就是“小步快跑“,这样我对资本方是负责任的,我有个小的KPI,估值也不高,一步步走,每一个小节点都能如期完成,这样投资人也有信心,企业慢慢在资本市场上的口碑也比较好,公司的核心的业务也能够得到市场认可。

刚才主持问的,公司期待园区有什么样的支持?在目前资本市场的情况下,对于小企业的运营来说更多的问题是降本增效。怎么样降本增效?对于一个公司来说,第一个是厂房,在园区这个方向他们有很多的政策,如免租支持的方向;第二,通过金融市场撬动银行的资本,以贴息的方式。这些都是一些产服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对于公司的运营,创新公司的人才薪酬是很贵的,占了整个公司支出的一大部分,特别是高端人才,而在BioBay的产业园区,这里有足够优秀的人才,能够满足对于创新型公司对于前瞻性和领军人才。找到领军人才之后,我们接下来会构建人才梯队。公司初期是不是需要招募大量的高端人才?因为创新药的链条非常长,从前面序列的发现到IND到临床阶段,整个生态产业链的人员是要求比较多的,临床、监管、质量、工艺、分析等。在BioBAY一年的创业时间,给人的感受是非常好的。我们在招人才方面会着力招一些学习能力很强,潜力很好的优质人才,整个园区经常会组织一些系统性的培训,这个培训包含创新药开发的全生命周期,包括研发、工艺、分析、质量、GMP、临床、RA、财务、IPO、公司管理等,园区的这个培训可以快速培养人才,降低人才成本。至少可以降低20%-30%的费用,节省的费用可以更多的投入项目研发,去支持公司的未来成长,可以让你在不管什么环境下,企业能够走得更稳,这是一年多的一些感受。谢谢主持人!

谢欣:殷总,BioBay570多家企业,您觉得怎么帮他们解决现在这个问题?

谢欣:殷总,BioBAY现在有550多家企业,您觉得怎么帮他们解决现在这个问题?

殷建国:近期每个行业的会议都会讨论到资本寒冬这个问题,我想简单回顾一下背景。

第一,行业有周期,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周期,没有永远上升的,也没有永远下降的。最终我们社会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我觉得它是一个正常的行业周期。

另外一个背景加上疫情的影响,行业周期在美国看,过去的一到两年也是下行周期,所以事实相互吻合的。

除了行业周期还有政策面,国家的不论是集采,还是医保这块。我想在国家政策方面,我们毕竟是民间的论坛,有些基本的,我想对未来美好的愿景,因为生物医药产业是一个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实体经济的一部分,这是国家经济的一部分。由此,我觉得对前景还是很乐观,我想这是信心,以乐观的心态应对寒冬。

当然光有一个好的、乐观的心态肯定不行,企业要生存下去,尤其是创新的小企业,BioBAY挑选项目,看技术、看人才、看你的行业,所有的这些要素都来了之后,一个企业运转还要有钱,所以生物医药这个行业比任何一个行业,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有收入,靠一轮一轮的融资来做,来支持它,所以资本太重要了。

在这种环境下BioBAY做了些什么?我们做了几件事情。在今年我们给所有BioBAY入驻的企业免了6个月的房租,这个BioBAY的成本当中扣除的,从公司的角度给企业一种支持。这也是有困难大家一起担当,当然这些肯定不够接下来企业的发展,我想也是共克时艰,BioBAY做出的态度。

除了房租,对于临床管线开发的成本,资本在这个环境下现在比较犹豫。刚才任博士讲的,一个初创型的生物医药企业我们看重它产品的价值,它做这件事的价值,只要判断这件事是有价值的,尤其在下行的期间,因此我想呼吁,尤其是资本,如果这个时候不投,那什么时候投,还是在上行的时候投吗?还是要等创新的小企业全死光了再投吗?也不排除枯木逢春,等到大水来的时候。如果你大的环境下,在小的环境下,你看到这家企业有价值,那么我们投。逼着我们的企业,在创业之前一定要做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

在BioBAY还好,企业家的弹性和韧性要超出我的想象,这都是一群优秀的企业家。我举几个例子,我们有一些原来做管线的公司,他们同时也建了生产设施,在资本压缩的情况下,他们快速地收缩,快速地进行调整,我认为这就是一家优秀的企业该具备的基本潜质。然后把生产的功能交给专业的CDMO去做,通过这件事情又加深了行业的分工,同时又让他能保存实力,回收资金,这个是我讲的一块。

另外一块在BioBAY还能帮助到企业什么?BioBAY可以帮企业抱团取暖,因为我们营造这个氛围。在BioBAY看到很多企业之间、品种之间相互合作,有的企业融资难,但是BioBAY里面每天都有能融到资的企业。

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有做递送的,有做基因编辑的,可能大家在行情好的时候做递送的也要组建一个基因编辑的团队,做基因编辑的也要组建一个做递送的团队,在行业比较冷的情况下,两家快速地合作。我们每天都会有这样类似的例子,把基因编辑和递送各自擅长的两家结合做。有的企业融到钱,很快就能帮助这两家企业一起生存下去。我们有做抗体的,有做细胞的,有做细胞治疗的,他们也能很快合作到一起去。

银行系统向来是保守的系统,但苏州,由于我们的生物医药产业是1号产业,苏州的金融系统是非常前卫的。我们的四大国有行做了很多的项目贷款,他们承受风险的能力要超出我一般对于银行风控的认识,所以有很多的普贷、小贷、科技贷,然后金融风险贷,包括IP贷,你只要有银行批件就可以贷款给你,这是苏州的金融系统。

在新冠疫情这几年,我们的传统药企还是实力很强劲的,现在有很多传统的药企纷纷来到BioBAY,来捡宝贝,这里有很多很好的标的,现在价值又很好,我们也帮很多上市公司、Pharma公司对接到,我们提出是全方位的金融温暖计划,从BioBAY自己开始,从银行开始,从基金开始,再从整个行业慢慢的。最近不论从股市慢慢有一点回升,如果大家看股票,不知不觉之间从最低点到现在有的企业已经翻了一倍,当然离它正常的价值还是有一段距离。

最后我要讲,在任何一个情况下都有概率,创业本身就有失败的概率。前一阵子当中不乏有些泡沫,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让一些泡沫去消失、瘦身,还原价值的本原。最后毕竟是市场,我们要进入市场,按照市场的规则,如果你没有价值,又熬不过去,在整个过程当中,所有的招都用尽了,就按照市场的规则该淘汰的也要有一批淘汰,对于淘汰这件事情我们把它看作一个概率的事情,也不用去夸大这件事情。谢谢!

谢欣:殷总讲的非常全面,我相信殷总对于园区企业的了解,他已经在呼唤大家做投资了,我觉得春天应该也不太远了。这个话题蒋教授提出来的,你听了这些给怎么总结总结,说说您的想法。

蒋展:我觉得大家分享的挺全面了,任何一个行业,现在科创企业,包括大健康企业,有一定的挑战,一方面确实有行业的周期,这里面包括政策,同时又叠加了资本市场的周期,所以使得波动就比以前,比行业的周期要更加大,确实给在行业里面生存的企业提出了很多挑战。

刚才我听大家分享的时候有几点特别有感触。

第一,刚才任博士说的评价体系,为什么呢?我觉得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真的很会消除投融资双方信息不对称,因为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医药行业是个专业门槛很高的行业,很多投资人也是来自这个行业,但是毕竟跟你们在一线做研发的还是有些信息不对称。我有很多学生跟我讲,很有意思,有些投资人会跟我说“蒋老师,你能不能安排一些企业家跟我聊一聊,说说他们怎么忽悠投资人的”,特别一级市场投资人,经常觉得自己被忽悠了,不像二级市场投资人,万一投错了容易跑,有流动性投资人投进去没那么容易跑,就觉得是个坑。也有很多企业家跟我说,生物医药企业说这些投资人真不懂,问的问题、提的要求都很不对,根本没看到点。我觉得信息不对称一定是阻止资源有效配置的一个非常大的瓶颈,好的企业没问题,在寒冬里面也能够融到资,我们看到生物医药企业好的企业大家多追捧,捧的估值很高,尤其在热的时候。早期的企业大家都无人问津,只有很少的企业才被人关注,所以资源配置没有效。从金融的角度来说,风险大,只要定价是合适的,信息足够对称,投资翻倍的机会更大,我认为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我很惊讶刚刚听到任博士在分享,包括园区能够做到的,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从投资人的角度、银行债券的角度,都提供了科学的评价,减少信息不对称,能够提高资源的有效配置,因为这个对二级市场可能更好一点,对一级市场做的不够的,所以这一点是非常非常有感受。

第二,现在我觉得二级市场也是在恢复,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因为金融就是有这个特点,我们从资金端来说,我们是金融学院,有很多的投资人,这是个困境,困境是什么?真正好投资的时候募不到资,因为市场不好。募得到资的时候都不是好的投资,都是在高点,不是好的拐点。这时候我觉得确实是一个考虑布局的好时机,我觉得因为泡沫的情况下,不止生物医药,芯片,都有很多同质化的项目,有一定的清退,有一定的退出,这是行业的好事,行业能够健康发展,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经历一个Gartner曲线,一下热产生泡沫,突然大幅度回调,然后才会慢慢健康缓慢的增长。过去几年大健康、芯片,包括元宇宙,我们接触各个行业的投资人基本上是这样的过程,当泡沫退去,同质化的项目被清退,能够更长期、稳健的发展,对行业的发展是更加健康的。

谢欣:今天各位嘉宾的发言都很精彩,都很生动,都有鲜活的案例。

最后每位嘉宾1分钟,说一下产业园区对于行业的帮助下,未来还能有哪些新的方向、新的东西可以去做?

蒋展:我觉得在产业园区,当然我知道BioBay在这个行业里面已经做的非常领先和前沿,作为园区整个体系化的支持,生命健康在不同阶段,不同分支里面的发展,是不是也可以考虑更多数字化的手段来支持。一对一的支持是点对点的,要系统的支持、系统地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支持不同企业在生命阶段的诉求,数字化的手段一定是很重要的点,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就是系统科学的支持。

第二,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我觉得生命医药,前一代生物医药的创始人,很多在国内读了医学方面、生物方面的学术培养,去海外也经过一些学术的历练,在海外大药厂,在商业化、产业化体系里面也经过了历练,又回到中国代表药企创业,经过整个流程的发展。但是新一代的科学家背景是不是一样?我们有校友投资人跟我说过,把科学家培养成企业家,就像把猿变成人一样,特别难的,需要很长的进化过程。在这里面梯队化的人才培养,专业化不同理念,在一个企业里面不同团队、人才的搭配,人才培养一定是重点去考虑和努力的方向。

殷建国:BioBAY生态系统是产业集群的浓缩,有这么多的企业在里面,BioBAY就是一个行业的样本,一个典型的样本。每天BioBAY里面都会发生很多的事情,都会有很多新的变化,BioBAY能做的是不断跟进变化,并且随时做出调整,我们没有什么具体的,我想我们BioBAY保持一个随时跟着企业变化的一颗心,所以欢迎大家来到BioBAY。谢谢!

任科云:任何一个园区都是一个产业生态,同时我觉得目前园区是一个非常巨大的体系。刚才蒋老师说了信息化,信息化是未来很多园区都要去争夺一个方向,我们知道前段时间,很多公司的供应链有一些紧张。信息化是可以把全球的资源虚拟整合进来,这样你可以看到全球哪些地方的供应关系,比如说设备、物料、耗材等,能够做一个资源调配和资源整合。

同时,在大体系内可以做一些信息化的共享,这样回答了刚才蒋老师说怎么样做人才培育。其实相当于你一个园区就是一个生态体系,就相当于是一个公司,每个公司就是一个小单元,就是产业园区不同的部门,这样很好的组织内部人员培养。信息化资源共享,把有效的资源共享上去,再输出给在不同阶段有不同需求的企业,这样就会形成一个非常良好的共振的环境。而BioBAY是做的非常前沿的,未来在这个领域也会持续地有更多、更好的idea。

BioBay厉害的能力在于产服创新,刚才我们讲了一些技术,但是他们对于产业服务这块是有创新的,也是有认知的,有一种体系化和专业的团队去做这些。我说的就是这些。

刘响东:我想产业园往未来看,有一点是不变的,企业永远是主角,创新的企业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它是主角,企业家和企业是主角。产业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枢纽,是承载国家产业政策、资本能力各种要素的一种转换平台,它像企业一样也是不断迭代的,所以对未来来说,产业园有像殷总他们BioBay非常好的团队去运营,它会不断地升维,增加维度,包括从区域上、时空上的拓展维度,现在各种产业园之间也有相互的合作,就像有的内地的招商喜欢到上海的产业园,飞地,搞栋楼,可以用长三角的人才优势、资本优势来发挥内地产业里面的制造优势,进行相互结合,这是一个区域维度的拓展。数字维度刚才几位嘉宾也说了,非常重要,数字孪生,数字维度能够大大提高要素转换的新型效率,这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科技手段对园区运营的一个加持。

我觉得园区是非常好的一种促进经济发展的业态,也是中国经济30年高速发展的一个法宝,是非常好的一个平台,一定会越来越好。谢谢!

谢欣:谢谢大家今天这场热烈的讨论,我们相信在各位学者和园区,像BioBay这样的帮助之下,我们好的创新企业一定可以跟行业一起尽快走出寒冬。今天这场圆桌就到这里,谢谢各位!

评选及论坛参与,欢迎联系2022【界面大健康论坛】组委会:

会务组:

程女士 13636511963,chengxinyuan@jiemian.com

刘女士 18611097176,liuliying@jiemian.com

媒体组:

钱女士 18017751658,qiancheng@jiemian.com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