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时评| 数字乡村建设的山东实践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时评| 数字乡村建设的山东实践

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农业科技化、标准化水平,令数字乡村建设成为达成上述目标的必经之路。

文| 陈明一

近日,中共山东省委网信办主办的“这就是山东|打卡齐鲁数字乡村”网络主题活动正式启动。

站在新的起点,关注数字乡村建设显然被摆在了“C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随着去年国家乡村振兴局的正式挂牌,标志着我国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期,这也是奔向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脱贫之后的乡村振兴,产业必须先行,除了乡村业态范畴的提升,其原有产业必须与时代同频共振。对于山东而言,立于攻坚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农业高质量发展是绕不开的必答题。

事实上,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业质量变革,就是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调优产业发展结构,提升农业科技化、标准化水平,令数字乡村建设成为达成上述目标的必经之路。

图片来源:摄图网

融入战略,来自国家层级的支持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乡村建设,把数字乡村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着力方向和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对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作出系统安排。至今年初,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10部门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部署了数字基础设施升级、智慧农业创新发展、数字治理能力提升等8个方面的重点行动。

为落实中央部署安排,2021年7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7部门共同发布了《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简称《指南》),指导各地开展数字乡村的建设、运营和管理。一年多来,各地参照《指南》内容及有关要求,立足本地实际,积极开拓创新,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取得良好开局。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针对各地在数字乡村建设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近日联合启动了《指南》修订工作,并广泛征求修改意见和建议。《数字乡村建设指南2.0》将围绕信息基础设施、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乡村建设治理数字化、乡村公共服务数字化、乡村数字文化、智慧绿色乡村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内容、丰富案例,更好地指导各地建设数字乡村。

作为农业经济大省,山东被赋予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任,数字乡村建设被寄予厚望。

以示范引领全域开花

值得一提的是,“这就是山东|打卡齐鲁数字乡村”网络主题活动,除了线下实地探访,主办方还在线上搭建了“网上主题展览馆”,用以展示山东12个不同试点地区的先进做法和范例。其中,青岛即墨区移风店镇即是山东较早开启数字乡村探索的先锋典型。

“张院的簸箕,毛子埠的升,大欧的笼子进北京”,这是即墨区移风店镇妇孺皆知的顺口溜。

其中,大欧戈庄村编织鸟笼始于明代,以独到的欣赏和收藏价值在国内久负盛誉。2009年,大欧鸟笼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为大欧戈庄村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大欧戈庄村面积不大,这个仅2000余亩的小乡村,却创造出年产值逾4000余万元的鸟笼产业——年产鸟笼60万件,发展电商业户80余家,电商年销售额达2000余万元。

不难看出,从全国最大的鸟笼加工专业村到连续7年获评“中国淘宝村”,大欧戈庄能实现三产融合发展,正是数字技术赋能的结果。从接单、制作、包装到发货一站式操作,一条数字电商助农发展道路就此打开。

如今,大欧鸟笼不仅畅销北京、天津、上海等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还远销美国、法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

值得关注的是,在青岛,除了本次活动被收入“网上主题展览馆”范本的移风店镇,青岛市正在聚焦打造省级数字乡村试点,探索建立胶州市党建统领综合治理、莱西市数字农业先行、黄岛区张家楼智慧街道等多种发展模式。

青岛以7个乡村振兴主力区市为点,将数字乡村作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搭建数字党建平台、综合治理平台、数字农业平台、乡村文化平台等,延伸至街道、镇、社区、村委,为辖区提供全面的数字乡村服务。

同时,青岛在全市范围内选树15个镇、街道,作为市级数字乡村特色镇街,立足创新优势,形成一街一亮点、一镇一特色。推出首批市级数字乡村示范项目56个,以示范带动全方位建设,渐进推动全市数字乡村建设由省级试点先行向全部区市同步同时铺开演变。

图片来源:摄图网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基准线

事实上,从青岛数字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可见,样本范例的作用固然重要,然而,从中央到省市文件的联合下发即可看出,乡村振兴涉及到乡村生产、生活、治理方式等多个维度的变革,牵扯部门职能多,如何统筹,如何让数字产业与农业业态创新融合,这是一个智慧话题。

此外,数字乡村建设终究要达到全域共进。各地因发展水平不一,我们要面临的是省内市域之间的差异,甚至市内区县之间也会存在差异,还是以青岛市为例,其既有沿海的即墨区、胶州市,亦有内陆县级市平度和莱西,而要力求实现数字乡村区市镇街融合形成一盘棋,确实需要各级职能部门多打“创新牌”、涌现“金点子”。

如今,青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已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7位。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三核引领”,近些年,青岛市注重发挥网信部门统筹协调、农业农村部门先锋主力作用,突出把握数字赋能、融合创新,积极探索全域、全景数字乡村新样式。

而随着《青岛市数字乡村建设行动方案(2022-2025年)》、《关于做好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的通知》的发布,青岛市建立市委领导牵头,市委网信办等35个单位组成的数字乡村建设统筹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形成工作合力,渐进推动全市数字乡村建设由部门各自履职向全市统筹体系化推进演变。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青岛坚信农业为重,力求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创新融合,形成一批“数字+平台”、“数字+场景”、“数字+市场”等跨界融合的新样板。

其中,“数字+平台”融合,青岛讲究促进监管模式创新。诸如,建设智慧农安平台,各类主体纳入线上动态监管;建设智慧防疫平台,全国率先上线运行首个“先打后补”信息化系统,获评农业农村部“全国数字农业农村优秀案例”;建设智慧人居平台,实现涉农村镇精准定位、实时联通。

而“数字+场景”融合则是促进生产方式创新。青岛通过发展智慧温室,建成亚洲单体最大的智慧日光温室,发展智慧牧场,国信集团全球首艘10万吨级深远海养殖工船“国信1号”,养殖周期缩短1/4,同时,发展智慧装备,智能化收获、播种效率提高20%以上。

那么,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是否仅是打开农产品销路一般简单?答案是否定的。正确的顺序应是,以数字赋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后达到产品畅销、农民致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基准线,是巩固乡村振兴成果的基础,这就要求促进产业形态的创新,实现“数字+市场”融合。

近些年,青岛建设了114个数字农业项目,培育出沃隆等44个农业电商龙头企业,并形成“生鲜电商+冷链宅配”等新业态,助推农产品远销粤港澳大湾区和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渐进推动全市数字乡村建设由注重数字技术应用向农业农村现代化模式创新演变。

而从这一层面来看,把握数字化大潮,并不是搭上快车那么简单,其中蕴含的智慧思考颇多,农业农村也一样,我们期待未来山东可以做出表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时评| 数字乡村建设的山东实践

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农业科技化、标准化水平,令数字乡村建设成为达成上述目标的必经之路。

文| 陈明一

近日,中共山东省委网信办主办的“这就是山东|打卡齐鲁数字乡村”网络主题活动正式启动。

站在新的起点,关注数字乡村建设显然被摆在了“C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随着去年国家乡村振兴局的正式挂牌,标志着我国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期,这也是奔向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脱贫之后的乡村振兴,产业必须先行,除了乡村业态范畴的提升,其原有产业必须与时代同频共振。对于山东而言,立于攻坚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农业高质量发展是绕不开的必答题。

事实上,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业质量变革,就是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调优产业发展结构,提升农业科技化、标准化水平,令数字乡村建设成为达成上述目标的必经之路。

图片来源:摄图网

融入战略,来自国家层级的支持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乡村建设,把数字乡村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着力方向和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对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作出系统安排。至今年初,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10部门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部署了数字基础设施升级、智慧农业创新发展、数字治理能力提升等8个方面的重点行动。

为落实中央部署安排,2021年7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7部门共同发布了《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简称《指南》),指导各地开展数字乡村的建设、运营和管理。一年多来,各地参照《指南》内容及有关要求,立足本地实际,积极开拓创新,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取得良好开局。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针对各地在数字乡村建设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近日联合启动了《指南》修订工作,并广泛征求修改意见和建议。《数字乡村建设指南2.0》将围绕信息基础设施、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乡村建设治理数字化、乡村公共服务数字化、乡村数字文化、智慧绿色乡村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内容、丰富案例,更好地指导各地建设数字乡村。

作为农业经济大省,山东被赋予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任,数字乡村建设被寄予厚望。

以示范引领全域开花

值得一提的是,“这就是山东|打卡齐鲁数字乡村”网络主题活动,除了线下实地探访,主办方还在线上搭建了“网上主题展览馆”,用以展示山东12个不同试点地区的先进做法和范例。其中,青岛即墨区移风店镇即是山东较早开启数字乡村探索的先锋典型。

“张院的簸箕,毛子埠的升,大欧的笼子进北京”,这是即墨区移风店镇妇孺皆知的顺口溜。

其中,大欧戈庄村编织鸟笼始于明代,以独到的欣赏和收藏价值在国内久负盛誉。2009年,大欧鸟笼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为大欧戈庄村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大欧戈庄村面积不大,这个仅2000余亩的小乡村,却创造出年产值逾4000余万元的鸟笼产业——年产鸟笼60万件,发展电商业户80余家,电商年销售额达2000余万元。

不难看出,从全国最大的鸟笼加工专业村到连续7年获评“中国淘宝村”,大欧戈庄能实现三产融合发展,正是数字技术赋能的结果。从接单、制作、包装到发货一站式操作,一条数字电商助农发展道路就此打开。

如今,大欧鸟笼不仅畅销北京、天津、上海等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还远销美国、法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

值得关注的是,在青岛,除了本次活动被收入“网上主题展览馆”范本的移风店镇,青岛市正在聚焦打造省级数字乡村试点,探索建立胶州市党建统领综合治理、莱西市数字农业先行、黄岛区张家楼智慧街道等多种发展模式。

青岛以7个乡村振兴主力区市为点,将数字乡村作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搭建数字党建平台、综合治理平台、数字农业平台、乡村文化平台等,延伸至街道、镇、社区、村委,为辖区提供全面的数字乡村服务。

同时,青岛在全市范围内选树15个镇、街道,作为市级数字乡村特色镇街,立足创新优势,形成一街一亮点、一镇一特色。推出首批市级数字乡村示范项目56个,以示范带动全方位建设,渐进推动全市数字乡村建设由省级试点先行向全部区市同步同时铺开演变。

图片来源:摄图网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基准线

事实上,从青岛数字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可见,样本范例的作用固然重要,然而,从中央到省市文件的联合下发即可看出,乡村振兴涉及到乡村生产、生活、治理方式等多个维度的变革,牵扯部门职能多,如何统筹,如何让数字产业与农业业态创新融合,这是一个智慧话题。

此外,数字乡村建设终究要达到全域共进。各地因发展水平不一,我们要面临的是省内市域之间的差异,甚至市内区县之间也会存在差异,还是以青岛市为例,其既有沿海的即墨区、胶州市,亦有内陆县级市平度和莱西,而要力求实现数字乡村区市镇街融合形成一盘棋,确实需要各级职能部门多打“创新牌”、涌现“金点子”。

如今,青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已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7位。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三核引领”,近些年,青岛市注重发挥网信部门统筹协调、农业农村部门先锋主力作用,突出把握数字赋能、融合创新,积极探索全域、全景数字乡村新样式。

而随着《青岛市数字乡村建设行动方案(2022-2025年)》、《关于做好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的通知》的发布,青岛市建立市委领导牵头,市委网信办等35个单位组成的数字乡村建设统筹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形成工作合力,渐进推动全市数字乡村建设由部门各自履职向全市统筹体系化推进演变。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青岛坚信农业为重,力求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创新融合,形成一批“数字+平台”、“数字+场景”、“数字+市场”等跨界融合的新样板。

其中,“数字+平台”融合,青岛讲究促进监管模式创新。诸如,建设智慧农安平台,各类主体纳入线上动态监管;建设智慧防疫平台,全国率先上线运行首个“先打后补”信息化系统,获评农业农村部“全国数字农业农村优秀案例”;建设智慧人居平台,实现涉农村镇精准定位、实时联通。

而“数字+场景”融合则是促进生产方式创新。青岛通过发展智慧温室,建成亚洲单体最大的智慧日光温室,发展智慧牧场,国信集团全球首艘10万吨级深远海养殖工船“国信1号”,养殖周期缩短1/4,同时,发展智慧装备,智能化收获、播种效率提高20%以上。

那么,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是否仅是打开农产品销路一般简单?答案是否定的。正确的顺序应是,以数字赋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后达到产品畅销、农民致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基准线,是巩固乡村振兴成果的基础,这就要求促进产业形态的创新,实现“数字+市场”融合。

近些年,青岛建设了114个数字农业项目,培育出沃隆等44个农业电商龙头企业,并形成“生鲜电商+冷链宅配”等新业态,助推农产品远销粤港澳大湾区和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渐进推动全市数字乡村建设由注重数字技术应用向农业农村现代化模式创新演变。

而从这一层面来看,把握数字化大潮,并不是搭上快车那么简单,其中蕴含的智慧思考颇多,农业农村也一样,我们期待未来山东可以做出表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