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两岸11年种下梦中的橄榄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两岸11年种下梦中的橄榄树

在四川大凉山,当地人给橄榄油取了一个彝族名字——木都哈尼,意思是“火焰”。

在四川大凉山,当地人给橄榄油取了一个彝族名字——木都哈尼,意思是“火焰”。11年前,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元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书任的父亲从台湾来到大凉山,发展橄榄油产业,看到当地的贫困状况后,决心扎根大凉山帮助村民脱贫。林书任在北京大学博士毕业后,也追随父亲来到这里。油橄榄从第一批种植的600亩发展到如今的2.5万亩,当地9800多农户的年人均纯收入增加了3倍以上,“村民们说,是我们带来的脱贫火种,点燃了他们的致富希望”。(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原标题:两岸11年种下梦中的橄榄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两岸11年种下梦中的橄榄树

在四川大凉山,当地人给橄榄油取了一个彝族名字——木都哈尼,意思是“火焰”。

在四川大凉山,当地人给橄榄油取了一个彝族名字——木都哈尼,意思是“火焰”。11年前,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元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书任的父亲从台湾来到大凉山,发展橄榄油产业,看到当地的贫困状况后,决心扎根大凉山帮助村民脱贫。林书任在北京大学博士毕业后,也追随父亲来到这里。油橄榄从第一批种植的600亩发展到如今的2.5万亩,当地9800多农户的年人均纯收入增加了3倍以上,“村民们说,是我们带来的脱贫火种,点燃了他们的致富希望”。(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原标题:两岸11年种下梦中的橄榄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