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大悦城地产向界面新闻透露,其首个轻资产输出项目天津和平大悦城将在12月24日正式开业,该项目仍旧延续了其面向18-35岁的城市新兴中产阶级,打造特色街区和体验式物业的定位。目前已引进184家品牌,签约率100%。
去年8月,大悦城刚接触项目之时,这里还是天津第四家倒下老字号商场津汇广场,12月17日,大悦城地产在天津宣布,将以轻资产方式对天津津汇广场购物中心进行管理输出,打造天津和平大悦城,与基金合作方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共享租金收益和收入分成。这是天津第二座、全国第九座大悦城,也是首个迷你版的大悦城。
而GIC之前在烟台大悦城项目中就参与合作开发,并占有49%的股份。
天津和平大悦城位于天津市和平区南京路商圈,改造后项目总建筑面积达18万平方米,商业运营面积近7万平方米,拥有地上六层,地下一层,是营口道地铁站的上盖物业。
天津大悦城总经理助理王飞表示,“和平大悦城将引入大悦城主题街区产品线,打造符合定位的全新街区产品,提供极致互动体验,‘六楼’、‘超级工厰’、‘Hi内’等主题街区均为商圈首创。目前天津和平大悦城累计签约品牌184个,累计签约率达到100%。”
从其体验式的街区设计与布局来看,做客流仍旧是大悦城的核心商业模式。
大悦城地产副总经理、天津大悦城总经理吴铮表示:“目前很多商场在加大租金收益高的零售比例,这恰恰是目前商业地产面临的问题,而大悦城则反其道行之,目前大悦城的零售比例只有40%左右,剩下的主要做餐饮娱乐以带动客流,以目的性的业态吸引随机性的客流从而产生消费。”
据了解,上半年天津大悦城客流增长5%左右,与此同时,会员增长却超过了30%。6400万客流量中,5%的人贡献了50%左右的客流量,高频次造访的会员客单价更是达到了非会员的三倍,其中最吸引人的核心经营亮点就是创意街区。
而根据大悦城地产财报显示,截至2015年末,集团在北京、沈阳、上海、天津、烟台、成都等地共运营着七个大悦城,拥有位于北京、上海、香港等地四处物业收租,同时有杭州大悦城等项目在建。大悦城投资物业去年租金收入为21.84亿元,其中七个运营大悦城零售租金收入为17.31亿元,同比增长14%。
与大悦城扩张对比的是整个行业的寒冬,商业地产存量过剩、电商的冲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正趋于改变、市场进入了更深一层的调整期,连万达这样的商业地产巨头都开始主动削减收入目标,向轻资产转型,甚至准备退市。
但大悦城却在这样的寒冬里大肆扩张,在过去的八年里,有七个大悦城开业,而通过并购或者轻资产管理输出合作,让大悦城成为成为商业存量的大买家。
而吴铮则曾表示,“做一个新的大悦城,从拿地到开业,一般需要30个月。但如果是收购旧项目改造,从改造到开业,一般只需要12个月。节省下来的18个月,几乎足以将一个新开业的大悦城运营至略有人气。”
为了把资产做轻,大悦城地产不仅仅是准备成立一个独立运作的商业管理公司,输出品牌管理运营,同时,大悦城通过还出让股权的方式、降低股份比例,以小股或者无股操盘的方式加快其开发速度。
7月18日,大悦城发布公告出售了旗下立运有限公司、熙安有限公司及锦星有限公司49%股份,总价不低于92.89亿元。同时,大悦城也在剥离一些酒店等非核心业务。而此前界面新闻曾报道,目前大悦城手中的八个项目,将有七个引入外部投资者。
在未来五年,将会有20-30个大悦城新项目,这也就意味着平均每年要有五六个大悦城开业,但是在过去两年里,大悦城的财务表现并不乐观,2015年期内公司收入约为53.74亿元,同比下跌5.93%;公司所有者应占溢利约7.26亿元,同比下滑57.6%,而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7.89亿元,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为1.73亿元。
大悦城如果想以轻资产的方式继续扩张,在今年的财报上打一场翻身仗,压力也着实不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