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智能驾驶公司闯关科创板,聚焦低速泊车的纵目科技能否打破亏损魔咒?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智能驾驶公司闯关科创板,聚焦低速泊车的纵目科技能否打破亏损魔咒?

纵目科技是小米官宣造车后投资的第一批智能车产业链公司之一,上市前融资多达10轮。

图片来源:Unsplash

记者|李馨婷 

1123日,纵目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纵目科技”)向上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冲刺科创板IPO

纵目科技是小米官宣造车后投资的第一批智能车产业链公司之一,上市前融资多达10轮。除小米外,君联资本、远海基金、复星、高通创投、同创伟业、建发集团、联想创投等也在投资人之列。公司最近一轮融资超10亿元,投前估值80亿元。

目前纵目科技创始人唐锐及其母李晓灵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33.31%的股份,是其最大股东兼实控人。本次IPO纵目科技拟募资近24亿元,用于上海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东阳智能驾驶系统生产基地项目(一期),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2017年,纵目科技曾在新三板短暂挂牌,当年12月即终止。据智驾网报道,原因系新三板成交量不足以满足公司融资需求。虽然已达到上市标准,但多年依赖融资的纵目科技仍处在“烧钱”阶段,尚未盈利。其招股书中直言,若上市后未盈利状态持续,可能面临退市风险。

实现量产落地,营收显著提高

纵目科技成立于2013年,主要从事汽车智能驾驶系统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以前装方式向整车厂商销售。现阶段,其智能驾驶系统主要针对低速泊车场景,包括全景式监控影像功能(L0级别)、自动泊车辅助功能(低速L2级别)和自主泊车功能(低速L3+级别),针对泊车场景搭建了统一产品平台Drop’nGo.

纵目科技强调量产能力,据招股书介绍,公司是业内少数较早获得整车厂商L4级封闭园区低速智能驾驶量产项目的供应商之一。报告期内,累计实现了18个车型的量产出货,出货量超过40万套。

纵目科技已量产或取得定点的客户包括赛力斯汽车、长安汽车等数十家。2021年下半年起,公司融合泊车系统在长安汽车UNI-T/UNI-V、岚图Free/梦想家、AITO问界M5/M7等多款车型上实现量产。

体现在收入上,报告期内(2019-2021年,20221-3月),纵目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4966.01万元、8383.04万元、2.27亿元和9003.48万元,收入加速增长,2022年第一季度就实现了上一年近一半的营收。其中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89.42%89.31%71.84%86.32%,集中度较高。

从产品来看,公司为整车厂商提供三大类产品:智能驾驶控制单元,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毫米波雷达等硬件,以及配套软件和算法集合而成的智能驾驶系统。智能驾驶控制单元贡献收入比例较高,分别为63.68%48.91%58.78%54.04%,传感器收入占比则逐年上升,由25.42%升至41.5%

由于2021年汽车电子行业芯片的供不应求,智能驾驶控制单元的毛利率受到负面影响,报告期内分别为14.09%11.97%11.65%7.53%。而另一边,得益于量产规模增长、单位成本降低,传感器毛利率产生较大变化,报告期内分别为-21.22%-12.00%8.38%10.75%,呈上升趋势。

但与同行相比,纵目科技的整体毛利率偏低,从2020年度开始下滑,16.43%降至20221-3月的10.38%。公司将之归因为规模较小导致议价能力低、早期战略客户订单毛利率低、自有产线产能爬坡阶段效率有待优化。

研发投入颇高,亏损漏洞难填

纵目科技CEO唐锐曾在硅谷从事汽车电子半导体研发,任英国CSR半导体(现为美国高通收购)汽车事业群全球资深工程总监,管理汽车半导体产品的定义和研发。

公司整体对研发十分重视,尤其强调智能驾驶系统全栈自研能力,员工中61.92%为研发人员。报告期内,纵目科技研发投入较高且持续增长,分别达到1.20亿元、1.72亿元、2.69亿元和8673.74万元,占收入240.65%205.13%118.32%96.34%

与经纬恒润、德赛西威、同致电子、维宁尔、安波福、法雷奥等同行相比,纵目科技研发投入占收入比例奇高,行业均值仅在13%上下浮动。公司表示,研发资源的大量投入是保持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未来仍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由于研发投入较大、部分产品研发周期长,且部分定点车型项目尚未进入量产阶段,纵目科技持续亏损。

报告期内,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0亿元、-2.09亿元、-4.16亿元和-1.55亿元。

公司在招股书中提醒,本次上市前尚未弥补亏损,且未来一定时间内可能无法实现盈利。尚未盈利导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为负,持续亏损可能会造成现金流紧张。若亏损状态一直持续,有可能导致触发《上市规则》财务类强制退市第12.4.2条的情形,面临股票直接终止上市的风险。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智能驾驶公司闯关科创板,聚焦低速泊车的纵目科技能否打破亏损魔咒?

纵目科技是小米官宣造车后投资的第一批智能车产业链公司之一,上市前融资多达10轮。

图片来源:Unsplash

记者|李馨婷 

1123日,纵目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纵目科技”)向上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冲刺科创板IPO

纵目科技是小米官宣造车后投资的第一批智能车产业链公司之一,上市前融资多达10轮。除小米外,君联资本、远海基金、复星、高通创投、同创伟业、建发集团、联想创投等也在投资人之列。公司最近一轮融资超10亿元,投前估值80亿元。

目前纵目科技创始人唐锐及其母李晓灵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33.31%的股份,是其最大股东兼实控人。本次IPO纵目科技拟募资近24亿元,用于上海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东阳智能驾驶系统生产基地项目(一期),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2017年,纵目科技曾在新三板短暂挂牌,当年12月即终止。据智驾网报道,原因系新三板成交量不足以满足公司融资需求。虽然已达到上市标准,但多年依赖融资的纵目科技仍处在“烧钱”阶段,尚未盈利。其招股书中直言,若上市后未盈利状态持续,可能面临退市风险。

实现量产落地,营收显著提高

纵目科技成立于2013年,主要从事汽车智能驾驶系统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以前装方式向整车厂商销售。现阶段,其智能驾驶系统主要针对低速泊车场景,包括全景式监控影像功能(L0级别)、自动泊车辅助功能(低速L2级别)和自主泊车功能(低速L3+级别),针对泊车场景搭建了统一产品平台Drop’nGo.

纵目科技强调量产能力,据招股书介绍,公司是业内少数较早获得整车厂商L4级封闭园区低速智能驾驶量产项目的供应商之一。报告期内,累计实现了18个车型的量产出货,出货量超过40万套。

纵目科技已量产或取得定点的客户包括赛力斯汽车、长安汽车等数十家。2021年下半年起,公司融合泊车系统在长安汽车UNI-T/UNI-V、岚图Free/梦想家、AITO问界M5/M7等多款车型上实现量产。

体现在收入上,报告期内(2019-2021年,20221-3月),纵目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4966.01万元、8383.04万元、2.27亿元和9003.48万元,收入加速增长,2022年第一季度就实现了上一年近一半的营收。其中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89.42%89.31%71.84%86.32%,集中度较高。

从产品来看,公司为整车厂商提供三大类产品:智能驾驶控制单元,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毫米波雷达等硬件,以及配套软件和算法集合而成的智能驾驶系统。智能驾驶控制单元贡献收入比例较高,分别为63.68%48.91%58.78%54.04%,传感器收入占比则逐年上升,由25.42%升至41.5%

由于2021年汽车电子行业芯片的供不应求,智能驾驶控制单元的毛利率受到负面影响,报告期内分别为14.09%11.97%11.65%7.53%。而另一边,得益于量产规模增长、单位成本降低,传感器毛利率产生较大变化,报告期内分别为-21.22%-12.00%8.38%10.75%,呈上升趋势。

但与同行相比,纵目科技的整体毛利率偏低,从2020年度开始下滑,16.43%降至20221-3月的10.38%。公司将之归因为规模较小导致议价能力低、早期战略客户订单毛利率低、自有产线产能爬坡阶段效率有待优化。

研发投入颇高,亏损漏洞难填

纵目科技CEO唐锐曾在硅谷从事汽车电子半导体研发,任英国CSR半导体(现为美国高通收购)汽车事业群全球资深工程总监,管理汽车半导体产品的定义和研发。

公司整体对研发十分重视,尤其强调智能驾驶系统全栈自研能力,员工中61.92%为研发人员。报告期内,纵目科技研发投入较高且持续增长,分别达到1.20亿元、1.72亿元、2.69亿元和8673.74万元,占收入240.65%205.13%118.32%96.34%

与经纬恒润、德赛西威、同致电子、维宁尔、安波福、法雷奥等同行相比,纵目科技研发投入占收入比例奇高,行业均值仅在13%上下浮动。公司表示,研发资源的大量投入是保持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未来仍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由于研发投入较大、部分产品研发周期长,且部分定点车型项目尚未进入量产阶段,纵目科技持续亏损。

报告期内,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0亿元、-2.09亿元、-4.16亿元和-1.55亿元。

公司在招股书中提醒,本次上市前尚未弥补亏损,且未来一定时间内可能无法实现盈利。尚未盈利导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为负,持续亏损可能会造成现金流紧张。若亏损状态一直持续,有可能导致触发《上市规则》财务类强制退市第12.4.2条的情形,面临股票直接终止上市的风险。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