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奇、张玉香
1、国家鼓励创业创新政策接连出台。从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16年9月1日国务院办公会明确支持国企设立或参股创投企业,这一年来鼓励双创的政策不断出台。我们认为,国企改革与创业创新结合,才是创业创新的方向。
2、国企发展双创有强烈的现实需求。国有企业利润增长率连续下降,今年上半年央企利润同比下降9%。发展双创平台有利于国有企业打破僵化的体制机制,解决内部员工的积极性问题。
数据来源:财政部
3、国企发展双创有巨大的资源优势。截至2016年6月末,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26万亿元,国有企业在资产、技术、设备和融资等方面都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不同地方还有各类绿色通道、补贴等。最为重要的是,国企拥有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至少过去的15年中大学毕业生都是央企掐尖选拔的。
数据来源:财政部
4、双创平台成功案例——海尔,从白色家电制造企业现在已转型成了一个投资孵化平台。海尔将“人人创客”作为企业战略,员工、用户、合作伙伴、社会资源都可以在海尔的平台上创业。目前海尔创业平台已创造出如雷神游戏本、有住网等具有很强活力的创客小微;超过100个小微年营收过亿元,超过22个小微引入风投,有12个小微估值过亿,整个海尔平台为全社会提供的就业机会达100多万个。
今年5月,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建设首批28个双创示范基地,其中企业示范基地7个,除了青岛海尔,还包括中国电信、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招商局集团、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共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团。
5、国企双创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禁区。在8月18日发布的《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中规定“员工持股总量原则上不高于公司总股本的30%,单一员工持股比例原则上不高于公司总股本的1%。”,个人不超过1%依据何在?这点股份又如何实现利益捆绑与激发活力?这样的规定下,员工完全成了控股方的陪衬,对决策完全没有任何影响,这样的混改真的有意义吗?
6、国企改革与双创成功合体的关键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市场化激励达成平衡。我们认为解决方案是:存量资产平台化,增量效益共享化。也就是国企现有资产为基础打造双创平台,鼓励国企内部员工、外部客户建立创业小组,以全新的市场化方式承包、租赁、经营部分存量资产,获取的增量效益则以市场化原则进行分配,突破所谓员工持股上限和个人持股上限。在国有企业内部,业务部门可以率先建立双创平台,职能部门也可以从管理转型服务,建立创业型组织。
7、国企内部创业要允许失败。
8、与其通过财政投入去忽悠大学生创业,真的不如认真研究如何鼓励国企内部创业创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