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向美国宣战是希特勒最大的失误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向美国宣战是希特勒最大的失误吗?

美德两国一致认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仅在于哪方先打响这第一枪而已。

图片来源:网络

一直以来,学者和分析人士始终在想,这个问题是否算得上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的假设:如果当年德国拒绝与日军结盟,是否就能阻止美国卷入战争,或者说至少削弱欧洲战场的军事力量?

向美国宣战并刺激罗斯福政府派遣美军出征欧洲战场,是希特勒最大的失误之一吗?

可能并不是。美德两国一致认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仅在于哪方首先打响这第一枪而已。

1942年,一支同盟国护航舰队穿越大西洋。

交战

实际上早在1941年12月之前,美国和德国就已经进入战争状态。因为1941年初美国便开始向英国运送军备物资和经济财物,为参战中的英国政府提供支持。

美国海陆空三军都有士兵加入英国军队服役,尽管总数不多。到1941年夏末,随着“格里尔号”事件的发生(一艘美军驱逐舰与德军U型潜艇发生碰撞),摩擦升级为冲突,美国清楚地意识到已被卷入大西洋海战(Battle of the Atlantic)之中。

1941年9月11日,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在“炉边谈话”中表示,美国与德国实际上早已开战。

“我们在大西洋广阔海域服役的大批航空与海上巡逻军队,如今要担起维护美国海洋自由政策的重任了。其意义清楚、明确,我们的巡逻舰艇和飞机将保护所有在该海域从事交易活动的商船,不仅是美国船只,还包括其它各国船只,它们都将受到保护,以免受到潜艇和水上侵略者攻击。

 

我们决定保护对美国国防至关重要的海域,这并非战争行为。进攻的并不是我方,我们只是单纯自卫。

 

但我们也发出明确警告。从现在起,一旦有德国或意大利战船进入美国国防必须保护的海域,那么后果自负。”

此次申明不仅适用于美国领海。美军还出动水面舰船和反潜军舰护送满载武器装备的船队前往欧洲,并对途中遇到的德国潜艇、船只或飞机开火。

甚至美国地面部队也开始参战。1941年7月初,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开始在海军的支持下前往冰岛,让一年前进入该国的英军和加拿大军队压力减轻。

1943年,德国潜艇U-118遭美军战机轰炸并沉没,除16名海员外全部丧生。

为什么?

从长期来看,希特勒(以及德国纳粹政府)认为,与美国的军事对抗实际上无法避免。

1917年,美国就曾代表俄国、法国、英国干预战争,现在几乎可以肯定它将再次这么做。而1941年美国的举动也证实了希特勒的想法。在美国做好充分防御准备之前挑起战争,是德国政治军事政策史上的一贯作风。

由此可见,德国之所以向美国宣战,绝非一气之下的冲动行为,而是因为希特勒断定美国实际上已经成为交战国,采取更广泛的军事行动将有助于赢得战争。

特别是,轴心国的宣战让德国政府的一次行动成为可能——对美国商船发起联合潜艇袭击,德国政府认为该行动是迫使英国退出战争的关键因素。

尽管早在珍珠港事件之前,纳粹德国海军就已将目标瞄准了美国舰船,但直到1942年的头几个月,德方才加速进攻,在美国大西洋海岸发起了一系列袭击行动。

德军战术被证明极其有效,因为美军在对战U型潜艇时缺乏良好的策略、装备和规程。

英军及英国当局担心德国的攻击得手,尤其害怕德军摧毁过多船只而切断本国通往北美的生命线。英国皇家海军和皇家空军迅速向美国派遣了一批顾问,希望能止住败势,但1942年依然成为了同盟国军方船运损失最为惨重的一年。

总体而言,对轴心国来讲,希特勒的“击鼓行动”(Operation Drumbeat)远比日本进攻珍珠港成功。

1944年,法国,一辆美军谢尔曼中型坦克发射火箭弹。

但是假如...

做个假设,即使德国和意大利设法避免了主动向美国宣战,北大西洋的冲突仍将继续升级。

美国将继续为英国和苏联提供军备物资支持,而且可能是通过更安全的补给线——特别是如果德国继续避免在大西洋沿海发动袭击的话。

实战中,美国海陆空三军在地中海区域做出了第一次决定性的贡献。

时不时会有不少分析家对地中海战役的战略逻辑提出质疑,但长期来看它的确帮助美国将其陆军和空军锤炼成型了。如果美国一直保持中立,可能就不会出现“火炬行动”(北非登陆战),地中海区域的态势进展也会缓慢许多。

如果一直保持中立,那么美国参与联合轰炸进攻行动(Combined Bomber Offensive)的进展也会更加缓慢。该行动的目标是摧毁德国工业、挫败德军士气并将第三帝国彻底击败。但考虑到联合轰炸进攻行动初期的冲击有限,以及开支巨大,这一差异可能对战争趋势造成的影响不得而知。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逐渐建立起相对于日本的巨大优势。倘若对欧洲的支援力度稍小一些,这种优势会更早突显出来。美军在1944年展现出的压倒性优势依赖于科技进步、训练有素,以及1942年建成的大量可用船只。

然而,意在推进中国或东南亚战场进程的作战计划却遇到了严重的后勤问题,美军在1944年以前根本无法解决。

最后

希特勒和罗斯福都认为战争无可避免,他们二人或许都是对的。

倘若在1941年12月努力抑制战争局面进一步扩大,或许能为德国在地中海以及空战中赢得更多时间,但也可能迫使德国纳粹海军放弃原本认为有望获胜的进攻。

最后美国还是会加入战争,他们的实战经验可能更少,但却为给出坚定承诺做好了更全面的准备。

(翻译:刘欣;编辑:崔璞玉)

来源:Warisboring

原标题:What If Hitler Never Declared War on America?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向美国宣战是希特勒最大的失误吗?

美德两国一致认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仅在于哪方先打响这第一枪而已。

图片来源:网络

一直以来,学者和分析人士始终在想,这个问题是否算得上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的假设:如果当年德国拒绝与日军结盟,是否就能阻止美国卷入战争,或者说至少削弱欧洲战场的军事力量?

向美国宣战并刺激罗斯福政府派遣美军出征欧洲战场,是希特勒最大的失误之一吗?

可能并不是。美德两国一致认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仅在于哪方首先打响这第一枪而已。

1942年,一支同盟国护航舰队穿越大西洋。

交战

实际上早在1941年12月之前,美国和德国就已经进入战争状态。因为1941年初美国便开始向英国运送军备物资和经济财物,为参战中的英国政府提供支持。

美国海陆空三军都有士兵加入英国军队服役,尽管总数不多。到1941年夏末,随着“格里尔号”事件的发生(一艘美军驱逐舰与德军U型潜艇发生碰撞),摩擦升级为冲突,美国清楚地意识到已被卷入大西洋海战(Battle of the Atlantic)之中。

1941年9月11日,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在“炉边谈话”中表示,美国与德国实际上早已开战。

“我们在大西洋广阔海域服役的大批航空与海上巡逻军队,如今要担起维护美国海洋自由政策的重任了。其意义清楚、明确,我们的巡逻舰艇和飞机将保护所有在该海域从事交易活动的商船,不仅是美国船只,还包括其它各国船只,它们都将受到保护,以免受到潜艇和水上侵略者攻击。

 

我们决定保护对美国国防至关重要的海域,这并非战争行为。进攻的并不是我方,我们只是单纯自卫。

 

但我们也发出明确警告。从现在起,一旦有德国或意大利战船进入美国国防必须保护的海域,那么后果自负。”

此次申明不仅适用于美国领海。美军还出动水面舰船和反潜军舰护送满载武器装备的船队前往欧洲,并对途中遇到的德国潜艇、船只或飞机开火。

甚至美国地面部队也开始参战。1941年7月初,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开始在海军的支持下前往冰岛,让一年前进入该国的英军和加拿大军队压力减轻。

1943年,德国潜艇U-118遭美军战机轰炸并沉没,除16名海员外全部丧生。

为什么?

从长期来看,希特勒(以及德国纳粹政府)认为,与美国的军事对抗实际上无法避免。

1917年,美国就曾代表俄国、法国、英国干预战争,现在几乎可以肯定它将再次这么做。而1941年美国的举动也证实了希特勒的想法。在美国做好充分防御准备之前挑起战争,是德国政治军事政策史上的一贯作风。

由此可见,德国之所以向美国宣战,绝非一气之下的冲动行为,而是因为希特勒断定美国实际上已经成为交战国,采取更广泛的军事行动将有助于赢得战争。

特别是,轴心国的宣战让德国政府的一次行动成为可能——对美国商船发起联合潜艇袭击,德国政府认为该行动是迫使英国退出战争的关键因素。

尽管早在珍珠港事件之前,纳粹德国海军就已将目标瞄准了美国舰船,但直到1942年的头几个月,德方才加速进攻,在美国大西洋海岸发起了一系列袭击行动。

德军战术被证明极其有效,因为美军在对战U型潜艇时缺乏良好的策略、装备和规程。

英军及英国当局担心德国的攻击得手,尤其害怕德军摧毁过多船只而切断本国通往北美的生命线。英国皇家海军和皇家空军迅速向美国派遣了一批顾问,希望能止住败势,但1942年依然成为了同盟国军方船运损失最为惨重的一年。

总体而言,对轴心国来讲,希特勒的“击鼓行动”(Operation Drumbeat)远比日本进攻珍珠港成功。

1944年,法国,一辆美军谢尔曼中型坦克发射火箭弹。

但是假如...

做个假设,即使德国和意大利设法避免了主动向美国宣战,北大西洋的冲突仍将继续升级。

美国将继续为英国和苏联提供军备物资支持,而且可能是通过更安全的补给线——特别是如果德国继续避免在大西洋沿海发动袭击的话。

实战中,美国海陆空三军在地中海区域做出了第一次决定性的贡献。

时不时会有不少分析家对地中海战役的战略逻辑提出质疑,但长期来看它的确帮助美国将其陆军和空军锤炼成型了。如果美国一直保持中立,可能就不会出现“火炬行动”(北非登陆战),地中海区域的态势进展也会缓慢许多。

如果一直保持中立,那么美国参与联合轰炸进攻行动(Combined Bomber Offensive)的进展也会更加缓慢。该行动的目标是摧毁德国工业、挫败德军士气并将第三帝国彻底击败。但考虑到联合轰炸进攻行动初期的冲击有限,以及开支巨大,这一差异可能对战争趋势造成的影响不得而知。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逐渐建立起相对于日本的巨大优势。倘若对欧洲的支援力度稍小一些,这种优势会更早突显出来。美军在1944年展现出的压倒性优势依赖于科技进步、训练有素,以及1942年建成的大量可用船只。

然而,意在推进中国或东南亚战场进程的作战计划却遇到了严重的后勤问题,美军在1944年以前根本无法解决。

最后

希特勒和罗斯福都认为战争无可避免,他们二人或许都是对的。

倘若在1941年12月努力抑制战争局面进一步扩大,或许能为德国在地中海以及空战中赢得更多时间,但也可能迫使德国纳粹海军放弃原本认为有望获胜的进攻。

最后美国还是会加入战争,他们的实战经验可能更少,但却为给出坚定承诺做好了更全面的准备。

(翻译:刘欣;编辑:崔璞玉)

来源:Warisboring

原标题:What If Hitler Never Declared War on America?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