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嘴
限于国内特效的发展程度和制作水平,“辣眼睛”,“五毛特效”的评价不绝于耳。这是现在被国外好莱坞特效大片养大胃口的观众对于国产特效粗制滥造的一种吐槽。然而观众不知道这“五毛特效”的背后,实际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以及时间成本有多少?
电影特效绝对是好莱坞大片必备的卖点之一,国外大片之所以能在中国市场受到观众高度青睐,只因国产特效太辣眼。这就让国外一些低迷电影在中国可以“重振旗鼓”,但你知道国外特效影片是怎么拍出来的么?
人+蓝布+演技=3D特效大片
看完这几张好莱坞大片的幕后拍摄,有没有感觉被导演们骗了呢?
呈现在观众眼前的一部好的大片,不仅仅是特效做得完美,最重要的还有演员的演技!
而现在,中国电影市场貌似GET到了这一卖点,逐渐将特效融入其中,越来越多的国产影视剧开始注重在特效方面的运作。但模仿终究会笑话百出,国产影视剧好多自称是神级别的特效,却频频被观众喷“五毛钱”特效,太辣眼睛到不忍直视,尽管投资几千万······
每年就有近700部电影的中国市场,在特效方面的制作水平可谓是参差不齐,有五毛特效,甚至有的连五分钱都不及。但也有让观众眼前一亮的“良心制作”,无论是去年暑期档的《捉妖记》和《大圣归来》,超级大IP《寻龙诀》,还是今年暑假国产剧《老九门》、《幻城》、《青云志》以及《九州天空城》的前赴后继,不得不说这些作品已呈现出目前相当成熟的特效,国产特效已成为了一股“潮流”。
特效不输好莱坞,制作团队委屈无处说
我们就拿正在热播的由郭敬明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幻城》举例,曾有不少媒体给出这一组数据:这部电视剧耗资3.3亿制作成本,有近300名演员参与其中拍摄,群演和替身达到30000人头,7架4K摄影机在占地19000平方米的8个摄影棚,12处外景拍摄1950场戏,人工雪500吨,兵器制作937件,道具耗费工作人员2400小时赶制,剧组房间598间。
这些数据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制作成本,你们肯定很诧异:这么壕?制作团队如此下血本?
但观众内心似乎毫无波动,甚至给了差评
对此,《幻城》制作团队的宝宝们内心是崩溃委屈的。光是第一集我们看到的和卡索一起奔跑跳跃,王者风范十足的雪狮子,就花了团队一笔不少费用。这只狮子据说是由制作《冰与火之歌》的特效制作团队Pixomondo完成,官方数据显示共使用了3300万个高模多边形,32块肌肉,5041个肌肉节点,248块骨骼,超过1600万根毛发,2200多种不同的微表情。
你们感受下这其间制作团队的用心良苦,创意总监管明杰表示在看到“五毛特效”、“辣眼睛”等字眼时,心里难免有些失落和沮丧,曾在记者采访中他说道,观众总是拿国内的东西和国外作比较,却不知我们在制作上的用心,为了使画面看起来更流畅,有些画面30多个小时才能渲染出一帧,有特效的画面就占了90%。管明杰坦言,“我们这行80后,90后居多,熬夜是家常便饭,我自己就连续七、八年每天凌晨三、四点钟才睡,所以被骂五毛特效,我们特别委屈。”
时间+金钱=国产好特效
随着IP的兴起,荧屏上玄幻大剧越来越多,然而明明投资几千万甚至过亿的壕剧,却频频被扣上“五毛特效”的烂帽子,美国是工厂,我们却是作坊,这种工厂与作坊间的差距究竟在哪呢?国产影视剧为了摆脱“五毛特效”,纷纷开启了新模式:时间+金钱=国产好特效!
好莱坞大片制作周期非常充裕,就像《冰与火之歌》一年才制作出七八集,这在国内是不可能出现的,一部影片拍摄3个月左右就立刻进入了后期制作,时间很紧。电影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快速发展,这就不允许影视人有过多的时间去想象自己心中理想的片子,想要赢利只能紧跟时代潮流的步伐。如果国内同样有国外充裕的制作时间,从现在国产影视剧中的特效看来,我们国内的水平还是可以达到神级别的
时间充裕的情况下,金钱也是制作好特效的保证。像《幻城》中的特效虽遭网友吐槽,但也不乏好评的观众,最终还是用精心特效证明了国产影视剧中的特效正在“崛起”。
中国影片如何摆脱“五毛特效”?
中国影视剧已进入全新的特效时代,好的是让中国市场开始学会在电脑特技上舍得千金一掷,坏的是在廉价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没有培养出尖端的技术人才,反而诞生出一种的新的职业“特效民工”。争档期等各种因素大大缩短了制作周期,呈现的效果都难逃“五毛”,在我们玩转技术之前,如何拯救“五毛特效”呢?
1、在玩技术之前,先讲好故事是关键
从《花千骨》到《青云志》,《幻城》,国产剧在特效方面大多借助“外力”来填坑,国外的特技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国际特效团队”很注重细节和流程,就像之前提到关于雪狮子的制作数据,可见国外对于特效细节方面的严格,但“国际特效团队”的加盟并不能保证有好效果,故事剧情是关键。观众的观赏重点从关注演员,到剧情,再到特效,让观众目瞪口呆的不再是每个个体,而是以精彩的剧情,演员超群的演技为基础,再加上借鉴学习的好特效!
2、周期拉长,细化部门,只有慢工才能出细活
“时间不够”是每个制作特效的影视人最头疼的问题,从美术、渲染到灯光、合成,这中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完成。目前,国内特效人才匮乏,由于特效和动画专业相像,所以中国的很多特技师都是动画专业出身,没有本土的特效制作团队,面对这种情况,只有拉长制作周期的时间,在慢工中出细活,国产影视剧中的特效才有可能提高质量。
同时在后期制作公司应细化部门,合理分工,各司其职,让每个部门有着特定的一部分工作,导演加强监管和审片力度,最后合成生产出特效镜头。这样一来影片特效的质量总比一人身兼多职,加班赶活来的更精致。
结语:对于特效,小编想说的是,从今年暑期档的这几部国产剧可以看出,国产影视剧在未来几年仍然是有发展潜力的。如今的我们敢于跨向特效制作,向国际学习借鉴,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推动了影视市场的发展,还丰富了荧屏前观众的视觉体验。但制作方想要观众不吐槽,尊重影视特效,还是取决于故事剧情的吸睛,演员演技的好坏以及制片人是否尊重特效制作的问题上。不要将最后效果不好全怪罪于特效制作的头上,不是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