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下午,秋意渐浓,在东莞长安的vivo总部,胡柏山轻松地谈论着今年vivo公司的变化,他认为2022年是vivo高端突破信心奠定之年,vivo在今年资源调配、产品、技术、人才等方面,都比过去清晰了很多。
这确实是今年手机行业难得一见的事情。在全球局势动荡加上新冠疫情的影响之下,消费电子行业在今年呈现出低迷的状态。然而在高端领域上,vivo却在今年走出了独立增长曲线。
Omdia 智能手机2022年第三季度初步出货报告显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总量仅为3.01 亿台,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6%,不少厂商都遭遇了同比两位数的下滑。
具体到vivo而言,国际数据公司(IDC)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vivo国内市场出货量第一,市场份额达到20.0%。根据Counterpoint数据,2022年二季度vivo在3500元以上高端市场份额13%,仅次于苹果排名第二,比2021年二季度6%的份额,占比扩大了一倍。
就在几周前,vivo最新发布的X90系列手机,开售之后的销量同比上一代vivo X80增长2倍,vivo X90 Pro与X90 Pro+是X80 Pro同期的4倍。vivo X90系列价格段覆盖3500-6500元之间。在7000元以上的折叠屏市场,2022年10月的数据则显示,vivo在折叠屏市场份额中排名第三。

胡柏山是vivo这场高端大会战中的核心将领之一,他从战略、技术、品牌等方面,全程见证参与了vivo的跃迁过程。
“谁能够在高端机率先一步取得应有的市场地位,谁就会在未来的竞争中,持续获得相对优势的领先性”,胡柏山说。
中国厂商处在高端冲锋的关键时刻
过去几年的时间,随着全球智能手机放缓,国产手机公司的战略中心基本都从“量”转向了“价”,而华为手机在高端市场的一骑绝尘,也让vivo等公司看到了冲击高端市场的可能性。
但即便如此,高端之路漫长且艰难。虽然国产手机公司竭尽努力地挑战,却没能够在短期内改变苹果在高端市场的份额节节攀升的局面。
但业内判定,苹果的增长只是短期。“随着我们几家努力,安卓阵营要把蛋糕做到足够大,未来高端份额会逐步缩小(与苹果的)差距”。
国产手机挑战高端,虽然结果上还略显逊色,但其实对于厂商们来说,仍旧收益颇丰。
从市场端的角度来说,虽然手机行业整体销量下滑,但高端机仍然处于增长阶段。IDC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600美元以上高端手机市场份额达到13.3%,相比2021和2020年同期逆势增长,分别增长1.0和3.8个百分点。
从商业角度来看,高端机可以在等细分场景满足高端用户的需求,同时提升品牌整体实力。胡柏山说,4G时代,手机拍照取代了相机,折叠机的出现,也在特定场景下取代着平板。但在拍照和商务等细分场景,用户的需求还并未满足,因此这可以让像vivo这样的厂商,找到长线、可持续迭代的解决方案。
除此之外,服务好高端用户的同时,一些硬件、系统和影像能力可以下放到中端机上,同样也可以提升品牌整体的产品体验。
但胡柏山同时认为,高端机并不是高价机。因为高价机是一堆东西的堆砌,从而卖到比较高的价格,但毛利不一定好。高端机则是用户认可品牌,通过产品差异化带来价值,从而让用户喜欢品牌,接受产品。“本质上需要不断做‘因’,‘果’是一个阶段产生的过程。”
vivo打牢高端根基
“今年是vivo高端突破信心奠定之年”,胡柏山说,无论是市场端,还是研发端,都获得了巨大的信心,在内功上,vivo比过去要好很多。
这场信心的奠定,vivo蛰伏了数年的时间。从2021年开始,vivo就提出了设计、影像、系统和性能的四大长赛道战略,并为此一直源源不断从过去短赛道中,调整更多的兵力到长赛道上。
首先是组织架构上,2020年年初开始,vivo就将芯片等长期持续投入的项目放入中央研究院,同时在人员架构上采用的是金字塔模式,即总人数不变的情况下,把短期的人员逐步减少,一半人干短期的事情,另外一半人干长期的事情。
胡柏山介绍,在芯片技术上,现在已经有几百人的团队,胡柏山预计未来还将继续投入;在软件技术上,现在已经有3000人左右,接下来也将把一半的人放到底层架构和软件上,上层短期的人逐步减少。另外在影像技术上,现在也有1000多人的团队,包括算法、硬件和调校层面。
在高端技术的投入逻辑上,vivo则采用了“设计驱动”和“技术驱动”两个轮子的道路。
“设计驱动”是用户导向。首先锁定核心用户,同时要考虑怎么更好地覆盖周边的用户,然后再去找这些用户最主要的Top级核心场景。
“技术驱动”则为了要不断满足核心用户的Top级场景,决定在哪些技术上布局,并且需要每年迭代。
以影像为例,vivo锁定核心用户的需求是好的拍照功能。为做好拍照,就要分析vivo在整个链条里,哪些是要加大投入,获取市场领先的。vivo内部称之为“战略控制点”。
如果是vivo能力较强的技术领域,或者说能控制的合作伙伴在整个链条里能力够强的,采取“领先策略”;如果vivo控制力不够的技术,可以允许短期稍微落后一点,采取“对齐策略”。
策略明确了以后,便选择深度合作的对象。比如vivo的传感器为把光线还原度做好,便选择与索尼深度合作,从IMX 598芯片开始,包括后来的866 VCS,都是在传感器这个层面进行深入合作的。
而在控制力弱的显示屏领域,主要取决于三星、BOE这些持续投入的企业。在这一方面,vivo会选择对齐策略,等技术成熟。
“我们的方式说白了,想建立优势的地方,就投大资源。找到战略控制点,内部强投入,跟合作伙伴深度捆绑,没那么复杂。”胡柏山说。
只有盈利才能持续投入
眼下,高端手机的投入是一笔不菲的数字,如何把握投入与回报,也是当下手机行业的一项重要课题。
“我们内部每条产品线是独立的经营单元,可以第一年亏钱、第二年亏钱,但第三年要打平,第四年要开始盈利,只有盈利才能有持续投入的能力”,胡柏山说。
从手机行业当下的状况来看,过去智能手机的创新更多是利用产业链技术,但如今手机创新模式更偏向在某一技术领域深度合作,资金密集型和人员密集型比原来高很多。
“以前华强北随便一家店都可以做山寨机,因为一个芯片不到十美金,但现在一块芯片需要一百五六十美金”,胡柏山说,过去那种“抓过来”的方式行不通,现在合作都是以千万级美金作为打底的研发费用。
所以,vivo认为,现在公司内部讲究两个闭环,一是基于目标用户的体验闭环;二是商业闭环,经营投入要可控,才能有持续服务高端用户的能力。
胡柏山说,vivo从2012年就开始以X系列探索,但在过去的十年也砍掉或雪藏了Xplay、NEX等“不具备长期性”的产品线,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就是“两手”,一手抓量,保证短期从经营的角度能够活下来。其次,对未来做持续的投资,要做高端。
然而,像芯片这样的巨额且长期项目,各家手机公司的投资方式都并不一样。但vivo认为,芯片方面的投资要聚焦,公共部分少投,专用的部分多投。每一个产业都是术业有专攻,要把你的最大资源花在你所要做差异化的部分,其他做不了差异化的地方,应该交给合作伙伴来做。
他认为,芯片是不是全产业自研不重要,好的市场表现是靠好的用户体验,比如满足用户的拍照需求,专心打造长板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口碑推荐。
“通过这种不断叠加的方式,联合业界最优秀的合作伙伴,相信我们跟苹果在产品上的差距会越来越小”,胡柏山说。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像vivo这样的国产手机公司,在高端市场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未来的全球高端市场格局,以及消费电子产业链的深度技术的格局,都将发生改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