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情怀战胜口碑?《大话西游3》成中秋档票房冠军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情怀战胜口碑?《大话西游3》成中秋档票房冠军

这个中秋节假期,《大话西游3》正是一个改档的受益者。这部明星云集的喜剧电影,恰好符合中秋节举家观影的需求。如果回到暑期档,这部电影的命运反而将是一个未知数。

历经了暑期档的惨淡,电影票房在中秋假期上演了一次“触底反弹”。中秋节当天,票房冲破2亿元,三天票房累计约5.12亿元。然而,这个票房成绩距去年中秋三天的8.22亿元仍有不小的差距。

回望去年中秋档,《港囧》一枝独秀,三天累计票房6.76亿,抢下了大盘的81%,令不少同期上映的新片沦为“陪跑”。到了今年,中秋档共有11部国产新片扎堆上映,票房表现却难现去年辉煌,口碑也出现了两极分化。

今年中秋档的票房冠军《大话西游3》,三日总票房为1.88亿,远不如表现强劲的《港囧》。在豆瓣上,这部新片的评分更是低至4.8分。而口碑较好的《追凶者也》、《七月与安生》,三天总票房均未超过1亿。这个中秋档不仅没有出现“爆款”,最卖座新片还是口碑差的,这是为什么呢?

中秋档票房小回升 爆款依旧缺席

为逃离惨淡的暑期档,《大话西游3》等新片直奔中秋而来。这使得今年的中秋小长假分外热闹,《追凶者也》、《大话西游3》、《七月与安生》等11部国产电影都定档于中秋前后上映,囊括了喜剧、犯罪、青春、动画、战争等多种类型。

或许是热闹的排片调动了观众的热情,中秋小长假第一天,电影票房就突破了2亿,三天的票房产出达到了5.12亿元。相较于不温不火的暑期档和9月上半月,这个票房成绩已经算是“触底反弹”了。然而,比起去年中秋档三天8.22亿的总票房,今年同期的总票房足足落后3亿之多,“回暖”依旧不够给力。

回暖乏力的背后,是爆款影片的缺席。去年的中秋档,一部《港囧》横扫票房市场,连续三天单日票房超2亿,累计票房达6.76亿。到了今年,中秋档的票房冠军《大话西游》三天仅收割了1.88亿票房,甚至追不上《港囧》中秋期间的单日票房。从票房份额来看,《港囧》在去年同期的单片票房份额超80%,而《大话西游3》的所占份额不到四成。

这届观众口味怪?票房冠军口碑扑街

这届票房冠军不给力,跟受到口碑的拖累不无关系。早在《大话西游3》上映之前,电影的选角就受到了网友的猛烈吐槽,甚至有网友断言:“刘镇伟在选择韩庚和唐嫣的那瞬间,就注定了这是部烂片。”

《大话西游3》上映后,莫名其妙的故事,演员缺乏灵气的表演,尴尬老套的台词,都让网友大呼“毁情怀”。在这部电影里,西天取经的竟不是孙悟空,而是六耳猕猴。白晶晶和春三十娘居然是一对儿,而唐僧居然是六耳猕猴和青霞的儿子……看到这部新片里的种种“神改编”,网友不禁惊呆了。

当然,这个中秋小长假也有口碑较好的作品,《追凶者也》和《七月与安生》都在豆瓣上获得了超过7分的评分。其中,曹保平执导的《追凶者也》,凭借分段式结构的设计,演员精湛的表演,以及黑色幽默的笑料,获得了不少观众的青睐。曾国祥执导的《七月与安生》中,对女性友情细腻的描写,以及周冬雨、马思纯突破以往荧幕形象的表演,同样获得了观众的点赞。不过,这两部影片在中秋档的票房表现平平,均未能在中秋三天内拿下亿万票房。

《大话西游3》票房夺冠 只因为情怀吗?

口碑电影叫好不叫座,票房冠军却口碑扑街。看来,中秋档的电影也出现了与暑期档同样的怪现状,这是为什么呢?

从影片的质量来看,《七月与安生》与《追凶者也》虽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但仍比《大话西游3》高出不少。但由于老版《大话西游》太过深入人心,以至《大话西游3》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是一个话题之作。

1995年上映的《大话西游》两部电影,早已成为了观众心中的“神作”,片中经典的台词、人物形象以及主题曲至今依然经久不衰。因此,当老版导演刘镇伟重拍《大话西游》续集时,虽然不少观众怒斥其“炒冷饭”,仍有一些观众很好奇这部续作将会讲什么。正是这种好奇心,促使了一些观众走进了电影院。

“概念、片名、情怀……它们的潜在影响力是巨大的,光‘大话西游’这几个字,市场价值就非常高。许多观众喜欢前两部,所以无论影片拍得怎样都会去看。哪怕大家说它是烂片,也想去瞧瞧它究竟有多烂。”影评人韩浩月解释道。

情怀的号召力之外,《大话西游3》由于是一部爆米花式的喜剧电影,也恰好符合中秋档观众阖家观影的需求。相比之下,《追凶者也》含有犯罪情节,《七月与安生》看似像是一个三角恋青春片,自然难以成为举家观影的最佳之选。

从宣发上来看,《大话西游3》的宣传力度较大,影片上映之前话题不断。从剧情到选角,这部新片被网友吐槽了个遍,但也因此提升了影片的热度。反观《追凶者也》,除了强调这是《烈日灼心》导演新作,以及刘烨再获影帝之作,似乎就没有找到其他的话题引爆点,对观众的吸引度远不如去年的《烈日灼心》。

至于《七月与安生》,也被宣发“坑”了一把。影片前期宣传海报中,不但想打“百合情节”的擦边球,还把宣传重点放在“姐妹互撕”,让人误以为该片也是一部一言不合就互撕的青春烂片,导致观众直接“弃看”。

由此可见,并不是观众只爱看“烂片”,而是优质影片的关注度不够。在一众新片扎堆上映之时,其实观众也并不知道如何去选择,往往就会选择了知名度最大,明星最多的那一个。因此,想要避免优质影片被埋没,还得揣摩好观众的心理,让观众注意到自己。

想要脱颖而出?还得选好档期

实际上,在《港囧》票房爆发之前,中秋档并不被业内人士看好。前有暑期档,后有国庆节,中秋档的地位向来尴尬,历年来产生的“爆款”也只有《港囧》一个。今年中秋档如此火爆,除了受到《港囧》的影响,也是《大话西游3》等影片改档造成的客观结果。

这也反映出一个现象:相当多的电影选择档期都是在“跟风”,不管自己是什么类型的影片,都要扎堆到最火爆的档期凑热闹。今年暑期档中,一些中小制作的口碑影片票房惨遭滑铁卢,正是因为档期太“挤”惹的祸。

在这个中秋档中,《追凶者也》、《七月与安生》等影片都是偏文艺的影片。这些电影选在这样一个拥堵的档期上映,难免会受到《大话西游3》一类的商业片的“截杀”。如果选择一个更为合适的档期,反而可能凭借口碑效应,获得不错的票房成绩。

与此同时,影片选择档期最好能符合档期的特质。中秋节和春节一样,都有“阖家团圆”的属性,在这两个时段,不少观众都是举家观影,合家欢电影因此备受青睐。此前,《爸爸去哪儿》大电影,《澳门风云》系列都选在了春节档上映。虽然这些影片口碑扑街,但票房却都是一路飘红。《失恋33天》选在光棍节之前上映而一炮而红,同样印证了选对档期的作用。

这个中秋节假期,《大话西游3》正是一个改档的受益者。这部明星云集的喜剧电影,恰好符合中秋节举家观影的需求。如果回到暑期档,这部电影的命运反而将是一个未知数。而《追凶者也》、《七月与安生》等偏文艺的电影放在这个档期,就难免会有些吃亏了。

有所回暖的中秋档,让不少电影人对内地票房市场又重燃信心。不过,这是否预示着票房市场走出低迷,仍是一个未知数。从中秋节的火爆来看,电影市场对于节假日的“痴迷”,依旧没有消退。如果都按照这种“节日依赖症”的方式来选档,会造成恶性竞争,让中小制作佳作沦为“炮灰”。

从这个中秋档来看,很多影片本该有更好的去向,也本该收获更好的票房。对电影公司决策人来说,根据影片自身的条件去选择档期,辅之以有效的宣发手段,才是更为理性的选择。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情怀战胜口碑?《大话西游3》成中秋档票房冠军

这个中秋节假期,《大话西游3》正是一个改档的受益者。这部明星云集的喜剧电影,恰好符合中秋节举家观影的需求。如果回到暑期档,这部电影的命运反而将是一个未知数。

历经了暑期档的惨淡,电影票房在中秋假期上演了一次“触底反弹”。中秋节当天,票房冲破2亿元,三天票房累计约5.12亿元。然而,这个票房成绩距去年中秋三天的8.22亿元仍有不小的差距。

回望去年中秋档,《港囧》一枝独秀,三天累计票房6.76亿,抢下了大盘的81%,令不少同期上映的新片沦为“陪跑”。到了今年,中秋档共有11部国产新片扎堆上映,票房表现却难现去年辉煌,口碑也出现了两极分化。

今年中秋档的票房冠军《大话西游3》,三日总票房为1.88亿,远不如表现强劲的《港囧》。在豆瓣上,这部新片的评分更是低至4.8分。而口碑较好的《追凶者也》、《七月与安生》,三天总票房均未超过1亿。这个中秋档不仅没有出现“爆款”,最卖座新片还是口碑差的,这是为什么呢?

中秋档票房小回升 爆款依旧缺席

为逃离惨淡的暑期档,《大话西游3》等新片直奔中秋而来。这使得今年的中秋小长假分外热闹,《追凶者也》、《大话西游3》、《七月与安生》等11部国产电影都定档于中秋前后上映,囊括了喜剧、犯罪、青春、动画、战争等多种类型。

或许是热闹的排片调动了观众的热情,中秋小长假第一天,电影票房就突破了2亿,三天的票房产出达到了5.12亿元。相较于不温不火的暑期档和9月上半月,这个票房成绩已经算是“触底反弹”了。然而,比起去年中秋档三天8.22亿的总票房,今年同期的总票房足足落后3亿之多,“回暖”依旧不够给力。

回暖乏力的背后,是爆款影片的缺席。去年的中秋档,一部《港囧》横扫票房市场,连续三天单日票房超2亿,累计票房达6.76亿。到了今年,中秋档的票房冠军《大话西游》三天仅收割了1.88亿票房,甚至追不上《港囧》中秋期间的单日票房。从票房份额来看,《港囧》在去年同期的单片票房份额超80%,而《大话西游3》的所占份额不到四成。

这届观众口味怪?票房冠军口碑扑街

这届票房冠军不给力,跟受到口碑的拖累不无关系。早在《大话西游3》上映之前,电影的选角就受到了网友的猛烈吐槽,甚至有网友断言:“刘镇伟在选择韩庚和唐嫣的那瞬间,就注定了这是部烂片。”

《大话西游3》上映后,莫名其妙的故事,演员缺乏灵气的表演,尴尬老套的台词,都让网友大呼“毁情怀”。在这部电影里,西天取经的竟不是孙悟空,而是六耳猕猴。白晶晶和春三十娘居然是一对儿,而唐僧居然是六耳猕猴和青霞的儿子……看到这部新片里的种种“神改编”,网友不禁惊呆了。

当然,这个中秋小长假也有口碑较好的作品,《追凶者也》和《七月与安生》都在豆瓣上获得了超过7分的评分。其中,曹保平执导的《追凶者也》,凭借分段式结构的设计,演员精湛的表演,以及黑色幽默的笑料,获得了不少观众的青睐。曾国祥执导的《七月与安生》中,对女性友情细腻的描写,以及周冬雨、马思纯突破以往荧幕形象的表演,同样获得了观众的点赞。不过,这两部影片在中秋档的票房表现平平,均未能在中秋三天内拿下亿万票房。

《大话西游3》票房夺冠 只因为情怀吗?

口碑电影叫好不叫座,票房冠军却口碑扑街。看来,中秋档的电影也出现了与暑期档同样的怪现状,这是为什么呢?

从影片的质量来看,《七月与安生》与《追凶者也》虽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但仍比《大话西游3》高出不少。但由于老版《大话西游》太过深入人心,以至《大话西游3》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是一个话题之作。

1995年上映的《大话西游》两部电影,早已成为了观众心中的“神作”,片中经典的台词、人物形象以及主题曲至今依然经久不衰。因此,当老版导演刘镇伟重拍《大话西游》续集时,虽然不少观众怒斥其“炒冷饭”,仍有一些观众很好奇这部续作将会讲什么。正是这种好奇心,促使了一些观众走进了电影院。

“概念、片名、情怀……它们的潜在影响力是巨大的,光‘大话西游’这几个字,市场价值就非常高。许多观众喜欢前两部,所以无论影片拍得怎样都会去看。哪怕大家说它是烂片,也想去瞧瞧它究竟有多烂。”影评人韩浩月解释道。

情怀的号召力之外,《大话西游3》由于是一部爆米花式的喜剧电影,也恰好符合中秋档观众阖家观影的需求。相比之下,《追凶者也》含有犯罪情节,《七月与安生》看似像是一个三角恋青春片,自然难以成为举家观影的最佳之选。

从宣发上来看,《大话西游3》的宣传力度较大,影片上映之前话题不断。从剧情到选角,这部新片被网友吐槽了个遍,但也因此提升了影片的热度。反观《追凶者也》,除了强调这是《烈日灼心》导演新作,以及刘烨再获影帝之作,似乎就没有找到其他的话题引爆点,对观众的吸引度远不如去年的《烈日灼心》。

至于《七月与安生》,也被宣发“坑”了一把。影片前期宣传海报中,不但想打“百合情节”的擦边球,还把宣传重点放在“姐妹互撕”,让人误以为该片也是一部一言不合就互撕的青春烂片,导致观众直接“弃看”。

由此可见,并不是观众只爱看“烂片”,而是优质影片的关注度不够。在一众新片扎堆上映之时,其实观众也并不知道如何去选择,往往就会选择了知名度最大,明星最多的那一个。因此,想要避免优质影片被埋没,还得揣摩好观众的心理,让观众注意到自己。

想要脱颖而出?还得选好档期

实际上,在《港囧》票房爆发之前,中秋档并不被业内人士看好。前有暑期档,后有国庆节,中秋档的地位向来尴尬,历年来产生的“爆款”也只有《港囧》一个。今年中秋档如此火爆,除了受到《港囧》的影响,也是《大话西游3》等影片改档造成的客观结果。

这也反映出一个现象:相当多的电影选择档期都是在“跟风”,不管自己是什么类型的影片,都要扎堆到最火爆的档期凑热闹。今年暑期档中,一些中小制作的口碑影片票房惨遭滑铁卢,正是因为档期太“挤”惹的祸。

在这个中秋档中,《追凶者也》、《七月与安生》等影片都是偏文艺的影片。这些电影选在这样一个拥堵的档期上映,难免会受到《大话西游3》一类的商业片的“截杀”。如果选择一个更为合适的档期,反而可能凭借口碑效应,获得不错的票房成绩。

与此同时,影片选择档期最好能符合档期的特质。中秋节和春节一样,都有“阖家团圆”的属性,在这两个时段,不少观众都是举家观影,合家欢电影因此备受青睐。此前,《爸爸去哪儿》大电影,《澳门风云》系列都选在了春节档上映。虽然这些影片口碑扑街,但票房却都是一路飘红。《失恋33天》选在光棍节之前上映而一炮而红,同样印证了选对档期的作用。

这个中秋节假期,《大话西游3》正是一个改档的受益者。这部明星云集的喜剧电影,恰好符合中秋节举家观影的需求。如果回到暑期档,这部电影的命运反而将是一个未知数。而《追凶者也》、《七月与安生》等偏文艺的电影放在这个档期,就难免会有些吃亏了。

有所回暖的中秋档,让不少电影人对内地票房市场又重燃信心。不过,这是否预示着票房市场走出低迷,仍是一个未知数。从中秋节的火爆来看,电影市场对于节假日的“痴迷”,依旧没有消退。如果都按照这种“节日依赖症”的方式来选档,会造成恶性竞争,让中小制作佳作沦为“炮灰”。

从这个中秋档来看,很多影片本该有更好的去向,也本该收获更好的票房。对电影公司决策人来说,根据影片自身的条件去选择档期,辅之以有效的宣发手段,才是更为理性的选择。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